这是一本在美国*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不论是简短的电影评论、课堂上的电影报告,还是长篇大论的研究论文,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如何起步的诀窍。
书中除了介绍各种类型的电影批评方法、提供主要的电影理论观点和电影术语外,还细致入微地为读者提供翔实的写作技巧:从如何记笔记、如何搜集资料、如何开头、如何下结论、如何遣词造句等具体的写作细节,到如何开始深度的电影研究,等等。同时,每一步骤均提供例文作为参考,可操作性极强,是非常实用的影评写作入门书。
对所有需要或希望写影评的人:一本难得的初阶指南:本书是全美*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不仅能引导读者流畅地组织观点,化解观影后的表达焦虑,而且可以增加观影的愉悦,让“电影娱乐更加行之有效”。
对电影研究的道中人:一部路数纯正、启示良多的深造秘籍:从基本的写作技巧到深入的电影研究,本书提供了精要、全面的写作指导,让电影“修炼”之路更为平坦。
**章 关于电影的写作
1.1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多年前,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谈到自己的电影写作经验时,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困扰着电影系学生的问题:我们都懂电影,但是我们该怎样阐释电影呢?
一种理解电影的便捷方式是,注意电影在何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有许多自己珍视且产生过共鸣的影片——和影片里的人一起笑、一起激动、一起被那些令人恐怖的图景缠绕。这些影片的情节和里面的明星习惯性地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和谈话的一部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2004)刻画了一个身体瘫痪的女拳击手渴望死亡的形象,引发了人们关于安乐死和政治电影的持续讨论。同一年,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拍摄了一个基督受难的故事。这部名为《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2004)的影片使基督教和反犹太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争论的焦点。《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家喻户晓,因为该片和一项具有争议性的军事计划有关联。在《刺杀肯尼迪》(JFX,1991)(图1-1)一片上映前后的数月里,报纸和电视开始再次热议“肯尼迪遇刺”这一悬而未决的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说,欧文·帕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在1934年的讲话更像是在描述今天的景象:
如果法律强迫所有态度严肃认真的抒情诗人、作家、画家和雕刻家停止他们的创作,那么,一小部分公众将会知晓这件事,还有数量更小的一部分公众将会为此深感遗憾。但是,如果电影也被列入其中,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就有可能发生。
总之,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我们的生活已经和电影水乳交融,以至于我们很少认真地思考电影本身,更不用说动笔写电影评论了。
也许我们会辩驳说,根本没有必要去解释一个我们认为其主要功能就是娱乐的东西,更不要说费心去评论什么了。无论是在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在家看DVD或电视里播放的午夜场,我们看电影总是为了寻求某种预期的快感,而很少会想到要写影评。在看过保罗·哈吉斯(Paul Haggis)的《撞车》(Crash,2004)后,我们也许会随意地谈论我们喜欢或者讨厌的角色、音乐和场景,但很少会想要对电影的场景、情节和演员的表现作总体上的详尽分析。有一个无须言明却已公认的假设:任何形式的分析都有可能破坏我们观影的乐趣。
对其他形式的娱乐,我们也很少作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举例来说,我们在观赏一场舞蹈表演或者篮球比赛时,可能会随兴讨论起其中的精妙细微之处,这些评论增添而非减少了我们观看的乐趣。在这些时候,我们对这些经验的理解和尽兴,来自于我们的讨论对这些评论性思维的提炼与阐释。那些对篮球比赛和舞蹈表演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分析评论的人,也许会享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但是对于那些能对其中的规则及其可能性进行智性分析的观赏者来说,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加微妙的愉悦。
事实上,具备一种分析性的评价能力将会增加我们从观赏中获得的乐趣。当然,观影也是如此。见多识广的观众常常会主动阅读关于昨晚看的电影的评论,有很多人甚至阅读自己不曾看过的电影的评论。分析性的思维能力和阅读一种“娱乐”本身,可以使这种“娱乐”更丰富、更吸引人,也许可以这样说,会使这种“娱乐”更行之有效。对一部电影进行分析性的评价也具有同样的功效。比如说,当有人要向一个学生解释,为什么即使《撞车》描述的是令人不安的洛杉矶地区的种族主义,她仍然很喜欢这部影片时,她发现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理解和赏析比以前更为复杂和细微了。在不漏掉任何主要情节的情况下,她开始进一步思考影片的名称和不同寻常的结构,并写下了她进一步思考的心得:
保罗·哈吉斯的《撞车》(2004)对今天仍然存在于美国的种族主义作了客观而冷静的思考。它提到了生活在洛杉矶的各个民族,描绘了非洲裔、拉丁裔、波斯裔、高加索裔和亚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一些是上层社会的郊区居民,一些是年轻的专业人员或者正在奋斗着的创业者,还有一些是在大街上晃荡的穷苦孩子。但是,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它描绘了这么多众所周知的社会和种族差异,而在于它通过标题的隐喻意义和许多不同故事的偶然重叠来揭示这种差异。在《撞车》里,种族仇恨是个人自我封闭的结果,就像一辆封死了却仍然在行驶的车。尽管存在这种孤立感,电影展示了一个可怕却不可避免的结局:就像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的车一样,这些人不断超出轨道,*终引发了爆炸性的撞车。电影向我们暗示了一种补救的可能性,因为相撞意味着接触,而相互接触将促使彼此间产生同情和理解。正如侦探唐·奇德尔(Don Cheadle)在影片开头所说的那样,“我们总是藏在这些金属和玻璃的后面。我们如此地渴望彼此能够有所联系,以至于我们撞车,因为只有以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有所感觉。”
如果说电影反映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也应该以多种方式来享受它,包括享受思考、阐释和书写观影经验的乐趣。我们去电影院有很多原因:思考或者不思考,盯着银幕或者写影评。我们可以把去电影院当成吃棉花糖一样的消费行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种精神上的消费。正如那位《撞车》的影迷所发现的,对我们的观影感受作理性的分析并没有损害我们所享受到的乐趣。评写电影会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悦。如果说,看电影、理解电影是我们观影的乐趣之一,评写和解释应当是另一种令人激动的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评写电影和我们大多数人常做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当我们在电影院里沉默了两个小时准备离去时,通常会谈论一下电影。尽管在谈论和评写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评写电影就是一种与读者更加凝练而审慎的交流。我们的评论可以针对演员的表演,也可以表达因某些场景而引发的兴奋,还可以泛泛地讨论所发生的故事及其原因,或是为什么影片没有明确回答这些问题,等等。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谈话开始于我们寻找合适的词或者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比起卓别林(Chapin)来,我更喜欢基顿(Keaton),因为基顿更加有趣——嗯,我是说,他讲话更加有趣,他的故事更加复杂一些。”“我讨厌——不,我发现很多都是可以预料的——比如说,影片《情归新泽西》(Garden State,2004)的结局。”当我们谈论电影的时候,即使非常随意,我们也总在搜寻着能准确地表达我们所见所想的词汇;与*初的这种想要讨论电影的冲动不同,写电影评论是一个审慎而有计划的过程。由于这种经常性的冲动,我们甚至很享受谈论和评写一部我们不喜欢的电影的过程。前面赞扬《撞车》的那位学生的一个朋友,却给予了这部影片负面的评价:
《撞车》(2004)是一部糟糕的影片,因为很少有一部美国电影试图探讨种族主义。尽管用意很好,但是,影片并没有脱离一种情节剧式的忧郁。这种忧郁根植于那些郊区富裕白人、野心勃勃的非洲裔警察局职员、波斯裔商人、愤怒的街道游荡者的绝望生活中。不仅这些人没有表现出任何心理上或者智力上的复杂性,而且,简单地用一部描述个人孤独的影片来解释种族主义并不合理,因为《撞车》并没有指出支撑美国种族主义背后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影片的结局具有暗示性:一群被释放的亚洲移民无助地走在纽约大街上,暗示了虽然影片的主角已经尽力争取正义,但是他并没有给这些无名外侨的未来带来任何希望。
像这两个朋友不同的发现那样,我们对同一部电影的理解可以如此大相径庭,因而试图说明彼此的理解可以变为一场生机勃勃的对话。
也许,电影与其他艺术种类和娱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电影经常能引发一种强烈的情感或智性上的回应。
通常来说,只有当我们有机会认真思考和想要准确表达出我们的观影感受的时候,我们对一部电影有某种特定感受的原因才变得清晰起来。与今天复杂的政治状况相比,《约翰·多伊》(Meet John Doe,1994)充满了荒诞可笑的怀旧之情。观赏《哭泣游戏》(The Crying Game,1992)的同性恋者,可能会被影片对主人公因性认同而遭受痛苦的真实刻画所吸引,但可能会对影片关于以色列共和国军队的背景情节感到不舒服。大多数看过费里尼(Fellini)的《八部半》(8 1/2,1963)的人都会认识到影片开场的重要性:一个人从他的车里飞出来,飘到堵塞着的车辆上方,但是他们会觉得很难解释这个场景对接下来的情节有什么意义。分析我们对影片的主题、人物、画面的感受,不仅是理解电影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对所处的世界和文化的态度。从以下三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杰弗瑞·诺威-史密斯(Geoffrey NoWell-Smith)如何将他因安东尼奥尼(Antonioni)影片中某个场景而产生的*初震撼转化为对特定场景的剖析,确切地说,转化为一种对安东尼奥尼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复杂面的欣赏:
《奇遇》(L'avventura)中有一场很简短的戏,表面上看并不重要,但是在我看来,却集中体现了安东尼奥尼电影作品中*具有说服力和*新颖的部分。当桑德罗(Sandro)和克劳迪娅(Claudia)来到西西里的一个小村庄时,村庄里非常安静。他们走了一会儿,然后大声叫了起来,但是没有回应。终于,他们明白了,那是一个被人遗弃的村庄,荒无人烟,也许,从来就没有人居住过。……
本书体现的专业素质不容忽视。这种素质就是一个专业影评人应具有的全面、丰富、准确的电影知识以及相应水平的史论修养,谁敢说这不是对国产影评最醒目的启示呢?——李迅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怎样让自己的文字被别人认同,让读者相信你的观点和论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写好影评和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有关。
——陆绍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蒂莫西·科里根(T.J.Corrig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系主任。他的电影研究聚焦于现代美国电影和国际电影,同时在电影教育领域卓有贡献,曾在东京、罗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等地教授电影课程。 科里根教授著作颇丰,包括《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沃纳·赫尔佐格的电影——在幻象与历史之间》、《没有围墙的电影:越南的电影和文化》、《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以及与帕特丽夏。怀特(Patricia Whitc)合著的《电影经验》。
◆继《弱者的武器》之后美国政治学和人类学者、2020年阿尔伯特·赫希曼奖获得者詹姆斯· C·斯科特针对农民抗争与底层政治的又一研究力作◆深入支配者与从属者的潜隐...
青少年艺术家手册 本书特色 上色、绘画、拼贴画和卡通画,每个部分都有专业画家创作完成。青少年艺术家手册 内容简介 您正在阅读的是世界名著青少年读物出版社alad...
柳公权《玄秘塔碑》书法艺术.碑帖欣赏 本书特色 本书以柳公权《玄秘塔碑》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重视书法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系统介绍柳公权的生平和《玄秘塔...
新文化钢笔字帖--常用汉字2500字 本书特色 常常会碰到朋友的抱怨没有从小练得一笔好字,以至于人前受瘪,很失面子,因此也形成一种有趣的局面,父母的钢笔字写得越...
《欧洲古典装饰图案1500》十年来一直被看做是学习设计文化史的直观教科书以及“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和手工业者”的收藏首选。修复
《突围集》内容简介:创新突围、改革突围,周其仁教授的这个观点引起了众多关心中国经济前景和未来走向的人的热议。改革需要穿透力
《程序员的三门课》内容简介: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为更棒的程序员,但是如何做?如何学习和精进自己的技术?如何做业务分
中国杂技史 本书特色 杂技是中国*古老的艺术门类。汉唐时代在百戏中,它是*为华彩的表演项目;宋元明清,它沦落江湖,但对中国戏曲的形成、武术的特技,都有深远影响。...
本书系著名影评人卫西谛精选其十年百万字影评而成的电影随笔集,共收约80篇影评,清疏优雅的文字书写了与刘别谦、雷诺阿、德·西
戏曲本质论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建立一套阐释中国本土戏剧的新理论。它摒弃了“戏曲”与“戏剧”相并立的传统观念,在假设各民族戏剧具有共同的“戏剧”本质的前提下,把对...
《爱LOVE(套装共2册)》电影写真书,导演:钮承泽。演员:赵薇、舒淇、阮经天、陈意涵、赵又廷、郭采洁、彭于晏、钮承泽。由八大卡
漫步瑞士设计-精准的优雅生活美学 本书特色 近五十位当代瑞士设计师超越无限可能,引动全新态度打造极致优雅设计,为生活带来满分创意!漫步瑞士设计-精准的优雅生活美...
历代名家书法荟萃 欧阳询书法精选(精装) 本书特色 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三千年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史给我们留下了举不胜举的书法精品...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5卷 本书特色 该丛书从全国秦腔戏班社捐献的“老箱底”积存和政府出资抢录的舞台絶本中选取了128部秦腔曲目,其中许多为甘肃独...
海蛎子 本书特色 你想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吗?你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吗?你想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吗?你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充实和提高文化、历史知识吗?你想回忆童年的美好阅...
吴昌硕原寸复制高清大图-条幅名品精选-六 本书特色 从支离破碎、大小尺雨失当的老式字帖升级到完整清晰、临摹装裱皆宜的复制原作通览一代行草书大师传世条幅墨迹(12...
朱有燉《诚斋录》笺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 《诚斋集》四卷、《诚斋新录》一卷、《牡丹百咏》一卷、《梅花百咏》一卷、《玉堂春百咏》一卷。笺注部分由题解、注释两部分...
米芾墨迹-历代碑帖萃编 内容简介 米芾(一〇五一——一一〇七),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书画家、鉴藏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
海天楼艺话 内容简介 本书的出版对有志立德做人,有志成为书画家、篆刻艺术家及收藏家的人,提供了宝贵难得的经验,介绍了有关艺术门径,也是研究、了解艺术家如张大千、...
问道王羲之-于钟华解密书法档案 本书特色 《问道王羲之——于钟华解密书法档案》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书法档案》讲座为主整理润色而成,并增补没有播出的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