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对禅宗有很深的研究,厚积薄发,以简驭繁,用通俗的文字汇为成一本内涵广泛的禅宗面面观。通过灵山法会上的“拈花微笑”,从“达摩禅”到“东山法门”、“渐修”和“顿悟”、从《百丈清规》看禅门戒律、“一花开五叶”等“十日谈”,可以让一般读者得到有趣的禅宗知识。 本书首先从富有传奇色彩的“拈花微笑”介绍禅宗*初的缘起;再从“达摩西来”谈到祖师禅传入中国的渊源;接下来便重点介绍“慧能南禅的崛起”及其门下“一花开五叶”的盛况;当然,还得从“百丈清规”谈到“丛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化;然后,不得不涉及禅宗在中国化的进程中与道家、理学、文学艺术乃至武术的关系;*后介绍了“盎然”的禅意“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通观十篇,各自成章,而又一气呵成。本书的几位作者,都是对佛教、哲学和文学艺术等造诣精深的学者,厚积薄发,以简驭繁,汇为这一本字数不多而内涵广泛的禅宗面面观。相信本书会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
《禅宗十日谈》作者对禅宗有很深的研究,厚积薄发,以简驭繁,用通俗的文字汇为成一本内涵广泛的禅宗面面观。通过灵山法会上的“拈花微笑”,从“达摩禅”到“东山法门”、“渐修”和“顿悟”、从《百丈清规》看禅门戒律、“一花开五叶”等“十日谈”,可以让一般读者得到有趣的禅宗知识。
第一日灵山法会上的“拈花微笑”——佛教禅学与“教外别传”的禅宗业露华一次,大梵天王率诸天前往灵鹫山听佛祖释迦牟尼说法。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尊敬,也为了让众生获得大利益,大梵天王将一枝象征纯洁、高贵的金色波罗花献给佛陀。孰料,佛陀接过花后一言不发,只是手持金波罗花向与会大众展示。在座的诸佛弟子、诸护法天王面面相觑,莫测高深。唯独侍立在佛陀身边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心领神会,破颜微笑。从此,一种作为“教外别传”的佛法以摩诃迦叶为印度初祖,有了自己独立的传承法脉。然而,记载这则故事的《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是宋代以后才流传开来的,在此之前,从未见过任何人提及。那么,禅宗起源的真相究竟如何?它是否只是佛教禅学诸多分支中的一支?它同代表印度各教派修持传统的“印度禅”又是什么关系?佛教起源于印度,然而佛教禅宗则创立于中国,因而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它的出现,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同印度宗教学说的融合与吸收,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佛教徒对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的创新和革命。唐宋以后,佛教的禅宗发展很快,经过历代禅师们的发扬光大,很快使禅宗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一。禅宗的思想学说对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通过中外文化交流,禅宗的教义学说还传到了朝鲜、日本等邻国,并且同样对这些国家的宗教、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越来越注意到东方哲学思想和宗教学说中所包含的深奥的精神内涵,于是东方的宗教哲学和教义思想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中国、日本的学者和宗教界人士的宣传介绍,特别是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的大力弘扬,在西方形成了一股对禅的研究和实践的热潮。禅的思想学说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灵山法会”说起说到禅宗的起源,禅师们就会向你津津乐道地叙说起关于灵山会上,世尊释迦牟尼“拈花示众”的故事:相传,当年佛祖释迦牟尼经常在灵鹫山上,聚集众弟子演说佛法。有一次,经常率领诸天前来听闻佛陀说法的大梵天王,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尊敬,同时也是为了能使众生获得大利益,即以一枝金色波罗花(波罗是梵语音译优波罗、或优钵罗之简称,是莲花的一种。古代印度习俗,以莲花代表纯洁、高贵之意,佛教中常以莲花代表佛法。)献给佛陀。佛陀未发一言,只是手持此金波罗花,高高举起,向与会大众展示。当时在座的诸佛弟子、
《从胡塞尔到德里达》以人物划线,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胡塞尔、舍勒;中篇: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下篇:列维纳斯、德里达
國朝漢學師承記,共八卷,清江藩(西元一七六一~一八三一年)撰,為列傳體之清代學術史,闡述清代漢學者家法之承受,經學之源流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和道教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的五千丈,以“道”为核心,建
章太炎学术史论集 本书特色 章太炎系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学者,其一生著述颇丰,在学术上涉猎较广,经济、哲学、文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本书主要...
论道德的谱系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哲学专业师生及研究者为回应评论家对其作品《善恶的彼岸》的批评,尼采以15天时间起草了三篇文章,合集为《论道德的谱系》。本书与...
实存与境界-关于美与超越的思考 本书特色 无论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怎样被规定,美始终是关乎存在本身、人本身,以及绝对的超越者的根本问题,只是在以实存论来考察的时候...
十家论庄 内容简介 本书由著名学者胡道静先生主编,选取20世纪中国庄子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十家——胡适、冯友兰、吕振羽、郭沫若、侯外庐(及中国思想通史学派)、任继...
留美青年的信仰追寻--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研究(1909-1951)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自庚子赔款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留美中国学生的信仰状况。这些...
北朝经学史 本书特色 本书融合经学史研究与政治局势、社会变迁等宏观视野,深入考察北朝经学史上学者群体的命运际遇、地缘背景和社会阶层的流动途径,从而在一种“图景”...
房龙书系:房龙地理-人类的家园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房龙的经典著作之一,打破了传统地理书罗列数据的写作方式,用生动感性的文学语言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会贯通。他讲述...
摄大乘论讲记 内容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建国初期对唯心主义的四次批判(精 哲学卷) 内容简介 《建国初期对唯心主义的四次批判》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中的哲学家卷,涵盖...
《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考察了从马祖道一到北宋末圆悟克勤的禅宗思想史。《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放弃过去的概括性叙述,而着
正法眼藏修订版 内容简介 《正法眼藏/佛教与丝绸之路丛书》为日本镰仓时代入宋求法高僧道元的集大成。他对禅宗的一些重要思想概念作了不少创造性阐释,反映了道元是如何...
十批判书 本书特色 郭沫若,是我国文化界的名人,也是学术上的大家,尤其他对古史分期问题的认识与判断值得我们思考。《十批判书》是郭沫若著的经典学术,主要从各个方面...
髻智比丘BhikkhuNanamoli,俗名歐斯博·莫爾OsbertMoore,於一九○五年六月廿五日在英格蘭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期間讀到一
本书共选录了古今近500位名人的格言2700条,按内容分为58类。这些格言,蕴含丰富,多角度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的各种看法,内容
高楠顺次郎(1866-1945),日本佛教学者。原姓泽井,后因入赘高楠孙三郎为婿,得其资助留学英国,1897年学成回国,任东京帝国大学
焦氏易林注 本书特色 《焦氏易林》为汉朝焦延寿所著。从文学艺术方面而言,是我国秦汉时期一部绝妙的诗歌总集;从运筹帷幄方面来看,是一部神奇的智谋之书,其中的每一个...
墨子·哲人智慧 本书特色 《墨子》一书中,既有墨子的言论和思想,也有墨子后学的言论和思想。老子与孔子,谁在前,谁在后,也是聚论纷纭,不得统一。诸如此类的问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