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真故事。这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书,《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的作品源自《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和《文史资料选辑》,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作品的作者多是国民党及其军队的重要人物,他们以亲历者的身份所做的特殊讲述让我们看到了1949年国民党的节节溃退和新中国的应运而生。作为巨变之年的一个重要侧影,《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选录了国民党军队的一些起义内幕。这其中自然包含特殊的讲述者从一个阵营到另一个阵营的特殊的心路历程与据一种时事论另一番时事的特殊的精神境况,其史实与讲述均不免有令人震撼和耐人寻味之处。从1949到2009,转眼已经过去了六十个春秋,《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在今天编辑出版,具有一定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意义。《亲历者讲述:起义·1949》所收作品皆由编者精心挑选,所付心力自不待言,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部分作者和家属取得联系,去之不忍割爱,唯先行用之。请作者或家属见书后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奉寄稿酬和样书。
1949·北平起义王克俊一、解放前夕傅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1946年底,蒋介石把“战区”改称“绥署”。李宗仁北平行营下辖保定绥署(原孙连仲十一战区)和张垣绥署(即傅十二战区)。1947年底蒋撤销保定绥署,人员合并到张垣绥署。此时,李要与蒋支持的孙科竞选副总统,蒋、李矛盾加剧。因此在12月间,蒋到北平召李、傅等开会,又撤销北平行营,成立“华北剿总”,任傅为“总司令”。傅对此任命是很不愿意的,会后回到张家口曾对我说过:“我们不能到北平去。”这是因为傅深知蒋的部队是不会听他的指挥的,而自己的部队却被更牢地绑到了蒋的战车上;更主要的是,这时傅已经觉醒到,“绝不能做蒋介石的殉葬人”。但是“华北剿总”一确定,像一匹被套上了笼头的马,傅不得已还是带了参谋长等少数几个人到北平上任。1948年1月,蒋为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空前规模的冬季攻势所震惊,召傅到东北参加军事会议。在此之际,傅的两个军(三十五军与暂三军)被吸引向保定方向南下,结果三十五军在涞源以东山地被围,被歼两个团,死一师长,军长自杀。傅部受到一次严重的惩戒。傅从东北赶回,对此次兴兵南犯,十分生气。傅到东北开会回来之后,才把自己的总部全部迁到北平。此时傅的战斗序列为:十六军、十三军、六十二军、六十七军、九十二军、九十四军、三十五军、一○四军(原暂三军)、一○五军、独七师、骑四师、骑十二旅、骑十三旅;后又扩增八十七军、一一○军、青年五军、一○一军,分属李文第六兵团、石觉第十三兵团、孙兰峰第十一兵团。1948年10月,蒋为援锦又组织第十七兵团,任侯镜如为前敌司令。“华北剿总”作战区域为冀、察:热、绥及晋北。傅这时处于一个十分矛盾的地位,身处蒋介石集团的高级指挥职位,而内心已极不愿意继续为蒋所役使。这个矛盾终于爆发了。1948年2月,傅主持召开“华北剿总”的会议研究军事工作,傅提出有权使用战斗序列的整个部队的问题,但副总司令陈继承反对。陈是“剿总”副总司令兼北平警备总司令,军统特务头子。陈表示中央军的行动必须通过他,有的部队只有他才能使用(例如青年军师),而且傅的直属部队的使用他也要过问,态度十分骄横跋扈。傅对陈的权力不予承认,而陈坚持,于是争吵起来,傅无奈只得休会。会后,傅向蒋坚决辞职。傅先生气愤地对他周围的几个亲信人员说:“想靠中统、军统两条绳索来捆缚我的手脚,要我充当地主豪门的鹰犬去咬沿门乞讨的苦百姓,我是不干的!”傅三次电蒋辞
南越国宫署遗址-岭南两千年中心地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南越国宫署遗址自1975年发掘以来,先后于1995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中国...
烈火中的考验-亚伯拉罕.林肯与美国奴隶制 本书特色 《烈火中的考验》广受史学界的赞誉。尽管有成千上万部写作林肯与奴隶制的著作,但埃里克方纳对这一重要主题的阐释*...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本书特色 1. 海内外知名史家著作:张朋园先生是海内外知名学者,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主任、所长等...
孙吴政区地理研究 内容简介 陈健梅的《孙吴政区地理研究》一书是在清人钱大昕、洪亮吉、谢钟英、吴增仅、杨守敬以及近人金兆丰等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沿用传统的历...
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内容简介 清朝建立之初,曾和世界各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
《娜就出发吧》内容简介:谢娜出道至今,站在人生新的起点上,真诚分享她在路上的温暖故事。从跟随姐姐去看世界的小女孩,到被大众
《庚子使馆被围记》内容简介:作者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庚子事件”期间,他从受困者的角度,用原生态的第一手材料澄
本书是国内首部雍正评传,全面系统地评述了清朝雍正帝的生平政绩,试图通过研究雍正来概括雍正生活时代的历史。作者认为,雍正帝
《苏门答腊的郁达夫》内容简介: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沦陷,郁达夫被迫出逃至印尼,辗转定居于苏门答腊。他掩藏身份,在当地开办
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 本书特色 《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作者张清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有志于学,却因不懂治学之道,读书、写作事倍功半,遂于文艺学专业研究生...
大家小书-中国史学入门 本书特色 本书为史学泰斗顾颉刚70年代口述,何启君整理的史学著作.当时,顾颉刚已年届高龄,因此凝聚了他一生从事史学研究的经验和心得.因为...
本书以刘志伟与孙歌两位教授的对谈为主,附录罗艳春、周鑫对刘志伟教授做的访谈一篇。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
古代广东史地考论 节选 在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上,相对中原而言,广东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到了明朝中后期,广东逐渐赶上。到了清代,广东整体得以跻身...
廖平今古学研究 本书特色廖平的今古学包括学术史意义上的今古学与政治思想意义上的今古学两层含义。就学术史意义上的今古学来说,《廖平今古学研究》主要通过对廖平的《今...
启蒙时代-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上) 本书特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标志着现代的开端,于其时,对科学方法、理性以及进步的信仰支配了整个西方世界。进入20世纪,启蒙运...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 本书特色 《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总共9章,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进入局部抗战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开始,到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与中国抗战胜利结束时为...
史记 本书特色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
大月氏都城考: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 本书特色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大月氏都城考》是冯承钧先生翻译的沙畹、伯希和等人关于西域史地研究的文章合集,...
中国史学名著选 汉书选 本书特色 《左传》是编年史.在选题时要避免过分零散,就必须参用纪事本末体;但如完全采用纪事本末体,就有很大一部分应当选用的资料.要因为零...
西洋藩国志 1434 本书特色 《西洋番国志》与《瀛涯胜览》《星槎胜览》并列为记录郑和下“西洋”*初的三部史料,是中国与海外交通尤其是郑和下西洋时期明与西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