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十七课,内容包括:童年的歌声、文明的咒语、古老王朝的归来、文明的胎记、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世界性的老子等。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希望文化能够被我们这个正在觉醒民族的绝大多数人能够听到。我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国际其他文化,有一种总体的透视,而不要局限在一点上,挽着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认为是全部的文化了。我们从乾嘉学派开始,就看到很多人都在这样的玩,那么我们不要再继续,因为我们出现了一批有宏观思维的文化人。大家知道,越有宏观思维,它就越理性,越平静。越是从只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就越激愤,越极端。我希望你们是这样具有宏观思维的人,更多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世界文化,有感情是不错,但是我们也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我们民族的一切。什么时候用一种真正的汉文字之美,用一种文化的表述美的方式,来传播文明的话,那么就能够使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一起让大家接受。
第一课 童年的歌声(1)余秋雨:每当我在世界各地一个个伟大的废墟间看到文明殒灭的证据时,总是感到非常震撼。只要看到一次就能震撼一次,看到十次就能震撼十次,震撼的力度一点儿也不会减弱。看得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一个结论,那就是:每一种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临灭亡,而这种灭亡是正常的,不灭亡才是偶然的。灭亡有多种等级。土地的失去、庙宇的毁坏,还不是最高等级的灭亡。最高等级的灭亡是记忆的消失,而记忆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灭亡。可以设想一下,当侵略者进入一个国家,废除了这个国家的文字,类似祭司这样能够读懂文字的人很快也被遣散,随着他们的老去,关于这个民族的历史记载就再也没人能读懂。于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一种文明,就此失去了“身份证”,成了一种不知道自己父母亲和子女在哪里的文明,这个人群的文化记忆也就从此消失了。世界上如此多的古文明都灭亡了。有的遗迹还在,传承没有了;有的连遗迹也不多了,只剩下传说;有的连传说也没有了,失去了最终的记忆。这种情景既让人感到苍凉,又让人产生达观。天下匆匆,能留在历史上的事情是不多的,而且它们也未必是最重要的。因此,就产生了佛家和老庄对于历史的不在乎,甚至对于记忆的不在乎。中华文明是特例中的特例。人类最早的四大古文明中只有它没有中断,不仅遗迹处处,而且传承显豁,甚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连很多琐碎的细节也在被后代长时间折腾。大家知道,太琐碎的记忆,很容易导致记忆的失去。而且,我们的很多记忆往往是宫廷化、征战化的,与我们最看重的文化记忆有很大距离。因此,我们这次为时一年的讨论型课程,一开头就要设立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记忆,最好从哪里开始呢?王牧笛:我认为应该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开始。整个中华文化正是在诸子百家的背景下得以展开的,而且,诸子百家的记忆比神话传说要真实可信;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化记忆应该起源于秦汉,因为中国真正延续到现在的一种文化体系,不论是正统还是道统都是以秦汉作为基本的规制。万小龙:我觉得应该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最初的文化记忆大多来自于物质,来自于生产生活,无论是半坡还是河姆渡,物质文明提供了记忆的可能,否则记忆怎么可能流传?王安安:我倒觉得,“文化”记忆并不一定要以物质为依据。早在那之前,我们的远古时代就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
余秋雨
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
九十年代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开启一代文风,
长期位踞全球华文图书畅销排行榜前列,
已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老照片(第16辑) 本书特色 本书所采撷的老照片,多为珍贵而又有历史价值的。其中包括家庭生活照,战争揭露内幕照,人物照等,每一张照片反映一个问题,揭露一个事件引...
燕京乡土记-(全二册) 本书特色《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 作为五百多年的首都,北京不唯有山川形胜、苑囿宫阙、闾里市廛,而且物产丰富、风俗淳厚,几百年中形成了一种...
大学语文 内容简介 21世纪的大学语文教育应该有新世纪的时代特色。随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趋向纵深和世界多元文化新格局的形成,汉语文化将逐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多元...
「想要燦爛,首先你要被看見,被看見,就是容許自己成為獵物。」一封兒子寫給不識字的母親的信。史上最年輕艾略特獎得獎詩人王鷗行的首部小說。2019年權威媒體年度選書...
★轨迹奖年度最佳惊悚恐怖小说,史铎克小说奖魔幻惊悚奇才★纽约时报排行榜No.1畅销作家,美国文坛炙手可热明日之星★Goodreads读者票选最佳恐怖小说奖★亚马...
出口成错-还原俗言俚语的真正含义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本书是著者长期研究、破解民间语言的创新性成果。适合以下读者:1、 广大文学爱好者2、语言研究者3、从事语言教育...
亚鲁王书系全三册 本书特色 ★ 《亚鲁王》是苗族首部长篇英雄史诗,嵌合婚丧嫁娶、祛病禳灾、祈福祭祀等民俗礼仪,庄严而肃穆、完整而活态,篇幅宏大,是苗族古代社会的...
书淫艳异录-(全二册)-增补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叶灵凤在上海《辛报》和香港《大众周报》所开性学书话专栏“书淫艳异录”的文章结集。甲编为上海部分,乙编收香港部分。...
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文明、政治...
《数字中国:洞察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内容简介:建设数字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高度做出的重
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 本书特色 徐春光先生于2007年1月1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所做的关于“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的专题演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书既是根据其的...
修辞心理学 内容简介 《修辞心理学》系复旦大学青年学者吴礼权博士精思傅会,六年乃成的*新力作,是中国学术界此一领域的开拓之作,将中国现代修辞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
启功谈艺录-张志和学书笔记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张志和曾师从启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作者在师从启功先生期间及毕业后经常前往启功先生家聆听其讲书法创作、谈文学艺术,获...
中国田野语言学概要:试用本 本书特色 田野语言学在国外大学的语言学系是一门必修的通识基础课程。而国内一般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汉服归来》内容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踏上复兴之路。在其中,汉服运动既是当之无愧的先驱者,又是极具韧性的实践者
作品目录导论 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 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 吁求市民社会 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 《政治自由主义》导论 《政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
在北大听讲座:第七辑:思想的乐章 本书特色 思想出现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很粗糙,必须费很大的劲把它们去芜存精。并且它们老是断断续续,忽起忽落;倘使要它们连贯起来,必...
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 内容简介 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yon Richthofen)于1877年提出的,用以指称中国丝绸西运罗马的交通道...
中国文化史 本书特色 天津人民出版社大家写史系列之一。中国近现代“个人写史”的典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另一种写法。*吕思勉,民国时期便已与钱穆齐名的史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