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十七课,内容包括:童年的歌声、文明的咒语、古老王朝的归来、文明的胎记、稷下学宫和雅典学院、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世界性的老子等。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近十余年来,余秋雨先生一直在以亲身历险的方式考察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考察成果通过电视和书籍在全球华文界造成巨大影响。《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渊源就是余秋雨老师在凤凰卫视主持的文化类座谈节目《秋雨时分》。但在主持完《秋雨时分》之后,秋雨老师并没有匆忙推出改编版的相关图书,而是历时两年,几乎是逐字逐句精心完善和重新创作后,才郑重推出《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秋雨老师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东方及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化精髓,同时结合文化和电视传媒的传播威力,将极大地激发读者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究的欲望。希望文化能够被我们这个正在觉醒民族的绝大多数人能够听到。我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国际其他文化,有一种总体的透视,而不要局限在一点上,挽着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认为是全部的文化了。我们从乾嘉学派开始,就看到很多人都在这样的玩,那么我们不要再继续,因为我们出现了一批有宏观思维的文化人。大家知道,越有宏观思维,它就越理性,越平静。越是从只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就越激愤,越极端。我希望你们是这样具有宏观思维的人,更多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世界文化,有感情是不错,但是我们也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我们民族的一切。什么时候用一种真正的汉文字之美,用一种文化的表述美的方式,来传播文明的话,那么就能够使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一起让大家接受。
第一课 童年的歌声(1)余秋雨:每当我在世界各地一个个伟大的废墟间看到文明殒灭的证据时,总是感到非常震撼。只要看到一次就能震撼一次,看到十次就能震撼十次,震撼的力度一点儿也不会减弱。看得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一个结论,那就是:每一种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临灭亡,而这种灭亡是正常的,不灭亡才是偶然的。灭亡有多种等级。土地的失去、庙宇的毁坏,还不是最高等级的灭亡。最高等级的灭亡是记忆的消失,而记忆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灭亡。可以设想一下,当侵略者进入一个国家,废除了这个国家的文字,类似祭司这样能够读懂文字的人很快也被遣散,随着他们的老去,关于这个民族的历史记载就再也没人能读懂。于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一种文明,就此失去了“身份证”,成了一种不知道自己父母亲和子女在哪里的文明,这个人群的文化记忆也就从此消失了。世界上如此多的古文明都灭亡了。有的遗迹还在,传承没有了;有的连遗迹也不多了,只剩下传说;有的连传说也没有了,失去了最终的记忆。这种情景既让人感到苍凉,又让人产生达观。天下匆匆,能留在历史上的事情是不多的,而且它们也未必是最重要的。因此,就产生了佛家和老庄对于历史的不在乎,甚至对于记忆的不在乎。中华文明是特例中的特例。人类最早的四大古文明中只有它没有中断,不仅遗迹处处,而且传承显豁,甚至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连很多琐碎的细节也在被后代长时间折腾。大家知道,太琐碎的记忆,很容易导致记忆的失去。而且,我们的很多记忆往往是宫廷化、征战化的,与我们最看重的文化记忆有很大距离。因此,我们这次为时一年的讨论型课程,一开头就要设立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记忆,最好从哪里开始呢?王牧笛:我认为应该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开始。整个中华文化正是在诸子百家的背景下得以展开的,而且,诸子百家的记忆比神话传说要真实可信;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化记忆应该起源于秦汉,因为中国真正延续到现在的一种文化体系,不论是正统还是道统都是以秦汉作为基本的规制。万小龙:我觉得应该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最初的文化记忆大多来自于物质,来自于生产生活,无论是半坡还是河姆渡,物质文明提供了记忆的可能,否则记忆怎么可能流传?王安安:我倒觉得,“文化”记忆并不一定要以物质为依据。早在那之前,我们的远古时代就流传着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
余秋雨
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写作《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
九十年代后更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
所写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开启一代文风,
长期位踞全球华文图书畅销排行榜前列,
已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鲁迅与现代中国-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作者包括孙玉石、钱理群、王富仁、杨义等10位鲁迅研究的著名学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
衣冠霞帔-中华服饰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中华服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凝聚了中华多个民族的智慧,在世界服饰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丽华编著的《衣冠霞帔...
人們閱讀《賈伯斯傳》去理解人為何要改變設計;讀這本自傳,見證一個人如何改變電影。在他的電影裡,你被迫做了一場夢……那些夢/惡夢,究竟是怎麼回事??大衛‧林區的親...
中国古籍校勘史-中国图书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分先秦、汉魏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七个阶段分章展开中国古籍校勘史的研究,重视经史子集四部各自的校勘发...
《北京饮食文化》内容简介:北京,不仅仅拥有千年的建城历史,更拥有由大江南北的民俗和文化演变过来的有北京特色的传统文化。北京
★轨迹奖年度最佳惊悚恐怖小说,史铎克小说奖魔幻惊悚奇才★纽约时报排行榜No.1畅销作家,美国文坛炙手可热明日之星★Goodreads读者票选最佳恐怖小说奖★亚马...
纳西象形文字谱 内容简介 纳西族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一物,或一事,或一意,但与图画之维妙维肖求其美感不同,而是用简单笔画初...
现代文化经纬 本书特色 《现代文化经纬》旨在从个人、家庭、社会等不同视角,研究现代文化的基本特点。现代人们以职业追求为生活主导,其大部分活动在社会团体之中去完成...
你探勘過嗎?在自己的心靈裡有個未知的世界,等著你踏查,去感覺內在的神奇力量和與不可思議!在人生當中,我們沒有選擇的道路、沒有實現的衝動,以及閒置一旁的白日夢,在...
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七章,前三章探究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学习者语言认知的过程,这个时期使用视听化教材可促进“听”、“说”能力提高。...
汉藏语研究四十年-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07年9月在哈尔滨召开的“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的论文选集,收载...
安达充(あだち充,1951年2月9日-),日本漫画家。生于群马县伊势崎市。1970 处女作《消失的爆炸声》发表1978 首部独立创作的作品《NINE》开始连载1...
中国古代文学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徂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略同中华丈明的起源。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请的优秀...
语言民俗学概要 本书特色 《语言民俗学概要》作者均为从读研究生起就多年专事或兼事“语言与民俗”双重领域研究的学者,本著作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民俗学之研究...
外国习俗丛书--新西兰 内容简介 新西兰很美,它山美、水美、草美。这里峰峦起伏,青山郁郁;湖泊星罗,绿水悠悠;牧场片片,草色青青。新西兰畜牧业发达,剪羊毛及牧羊...
方勤,1969年10月生,历史学博士,研究员,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5月至今,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博...
包世臣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晚清著名学者包世臣之文集包世臣研究名家郑大华教授倾力编纂宏篇巨著“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丛书**批。包世臣卷-中国近代思想...
何要辉,男,1982年人,现居北京。网络同志小说写手,作品目前只此一本正式出版。
从煮海走来:南通盐业史话:上 本书特色 《江海文化丛书:从煮海走来》主要内容包括:刘晏“神盐”救长安、海陵监天下翘楚、日本遣唐使失风长江口、姚氏以盐利接济杨吴南...
中国血缘亲族习俗-祠堂 灵牌 家谱 本书特色 《中国血缘亲族习俗:祠堂·灵牌·家谱》:本丛书搜寻古籍、方志、野史,汇集各族民俗材料,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揭示中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