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高素质的要求。艺术修养在素质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少年了解一些文化艺术知识,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准,激发自己热爱美、追求美的兴趣,陶冶情操,培养“真、善、美”的品质,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艺术修养是内涵,是知性,是技能,是为人处世,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享用一生的财富。青少年要想在今后的事业上有所作为,那么就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人!
《青少年一定要了解的文化艺术:中国篇》内容简介:品味高的人,生活优雅、精致、有情趣、有格调、有追求、有意义;品味低的人,生活粗鲁低俗,愚昧无聊。文化艺术充满内涵,充满乐趣。当你潜心于提高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时,你就会慢慢摒弃一些低俗的习惯和爱好,选择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你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提高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你对生活,对工作,对环境,对人生的态度也会改变。你会懂得欣赏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会感受生活中丝丝缕缕的快乐。你的眼光,你的品味就变得高雅,变得艺术,变得独特了。文化艺术修养是一种具有重大实质性意义的人格力量。一个富于艺术修养的人,他的内在精神生活丰富而充满活力,他眼中的大千世界那么富丽,他自己也变得富有。他更能体谅人,更仁慈,更幽默,更易展现个性,更潇洒从容。
插图:司马相如与汉赋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一种很特别的体裁,也是汉代最具特色的文体,叫做“赋”。赋是从先秦的楚辞演变而来的,像诗,要押韵;又像散文,写法讲究铺得很开,不像诗精炼。谈到汉赋,就不能不提到司马相如,他是以写赋出名的大作家。司马相如,原名长卿,西汉时期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他少年时代就很爱读书,也练习击剑。他对赵国的蔺相如特别佩服,便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相如。司马相如年轻时候便在景帝的宫中当了个武骑常侍,但景帝不喜欢文学创作,也没发现司马相如这个人才。一次,梁孝王带着邹阳、枚乘等人来朝见景帝,枚乘早就以词赋创作而出了名,司马相如和他们很合得来,便辞去了景帝宫中的位置,到梁孝王府中去供职,梁孝王收留了司马相如,让司马相如和他的其他文士们在一起,这一段时间里,司马相如创作了不少作品,流传到今天的有一篇代表作叫《子虚赋》。不久,梁孝王生病去世,依附在梁孝王府中的文士纷纷走散,司马相如也回到了老家,因家里很穷,便来到临邛(地名,在今四川邛来县),过着流浪文人的生活。汉武帝刘彻当皇帝后,非常喜欢辞赋这样的文学作品。有一天,他读到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读了一遍又一遍,喜欢得不得了,还叹气说:“我怎么就没福气遇到这样的大臣!”狗监(宫庭里管猎犬的官)杨得意说:“这个人是我的同乡,现在还活着,你要见他,一点不难!”武帝一听,立即传诏,要司马相如进京。司马相如见到汉武帝后,对汉武帝说:“《子虚赋》只体现了诸侯王的规格,还不够皇帝家的气派,我还能写更好、气派更大的!”汉武帝很高兴,让他赶陕做,不多久,司马相如写了一篇大赋叫《上林赋》,《上林赋》比《子虚赋》果然更有气派,但两篇赋的特点、内容大体上差不多,都是写皇家园林如何大,皇帝出游如何有声势,极其讲究文字的工整、节奏的和谐,并且用了许多典故词语,读起来很有气势,赋的结尾还很巧妙地说:气派当然要大,但皇帝如果长期、陷进游乐之中,那会对国家不利的。还有一点劝告的意思。司马相如的一生,没有做成蔺相如式的人物,但在文学创作方面却是声名远扬。他糅合各家之长,成为汉赋的第一人。赋在他的手上趋于成熟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以后的文人都把他看做是效法的榜样。由于几个皇帝的重视提倡以及司马相如作品的影响,当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写赋之风,以至于对后代散体文、骈体文
明代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至公元1644年春由于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人北京,其统治全国的政权宣告灭亡,而后福王在南京即位,建立...
赵文化与华夏文明 本书特色 《赵文化与华夏文明》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邯郸是一座饱经三千多年沧桑的古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已形成有十大文化脉系之说,即女娲文化、...
《清华少年说(第二辑)》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清华年轻学子的书籍。无论是醉心学术、勤奋有加的学霸,还是矢志不渝、情系家国的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目录 **章 绪论第二章 古代翻译**节 早期翻译和安德罗尼柯、西塞罗第二节 早期《圣经》翻译和哲罗姆、奥古斯丁第三章 中世纪翻译**节...
如何高效阅读 本书特色 毫无疑问,生活当中,你几乎每天都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轰炸。回到家后,你可能想阅读图书、杂志以及学习资料,查看电子邮件,刷刷朋友圈、看...
隐文化-一个中国人对华夏文明的思考 本书特色本书旨在厘清华夏文明、传统中国社会及历代中国人“文化人格”的隐秘脉理;从古代史的视角,揭橥消解传统中国社会及其个体人...
《报海旧闻(修订版)》内容简介:《报海旧闻(修订版)》是经作者生前修订过的《报海旧闻》和《新闻丛谈》第一部分的合刊本。在66
人虫儿 本书特色 《人虫儿》这本书反映的是当代京城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采用地道的京城儿语言加以描述和人物性格刻划。但愿您能从中受到一些人生启示,同时也从书中咂摸...
为什么读经典 本书特色 这个在作者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绝大多数是20世纪70和80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20世纪50年代的,两篇是20世纪60年代的),...
诗歌朗诵艺术-(第2版) 本书特色 《诗歌朗诵艺术(第2版)》是朗诵水平等级考试指导用书。诗歌——文学中的文学,真与美的结晶朗诵——*大众的文化,*简捷的艺术艺...
《孟子》的文化阐释 本书特色 《<孟子>的文化阐释》是孟子的文化阐释。孟子生活的时代列国纷争,纵横捭阖,战乱不已。当时的社会风气唯暴力是视,唯利是图,功利思想泛...
实用语海-楹联集粹 本书特色 上起明末,下至当代,千年的历史,名联佳对迭出,千年的积累,社会万象尽有。楹联佳作,可读、可赏、可鉴,可藏。这是一本搜罗广、收集全的...
武士道 内容简介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本书特色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主要内容简介:长达30年的《山海经》文化精研,汇聚*丰富、*深入、*有趣的远古文明信息,全方位多角...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纵观 本书特色 本书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轨迹及其理论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是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献及理论基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纵...
中华经典启蒙读本:三字经 本书特色 《中华经典启蒙读本:三字经》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它用极其简练的语言,介绍“数目”、“四时”等基本名物,介...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 本书特色 ★ 精装16开,胶版纸印刷,民族出版社出版★ 本书依其内容和形式将它细分为服饰、饮食、居住、交通运输、生产、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社...
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曲艺文化常识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曲艺文化常识》介绍了曲艺是一种艺术形式,多数曲种有说有唱,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
语言民俗学概要 本书特色 《语言民俗学概要》作者均为从读研究生起就多年专事或兼事“语言与民俗”双重领域研究的学者,本著作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民俗学之研究...
《鲷与羊》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期一会”书系的一本。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切入,趣谈中日文化的差异。从“海洋文化”到“大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