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智慧》,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像有关基督教孝义和希腊诸神之类。也有些问题,在我们的社会还没有成为问题,如自动化之类。因此在我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氏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我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由本书所引征的中西思想资料,使我们知道,中西文化的比较,不但可能,且有必要,因为在此工作中,可以较为深入地认清自己论的优点和短处,此极有助于选择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为了方便读者,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做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高明博学的读者,如果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中国的智慧》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中国的智慧》主要内容简介:要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不可嘲避的是揭示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世界和社会时的洞见异同。在莫蒂默·J.阿德勒所著的《西方的智慧》书中一共讨论了107个问题,有问题是中西方共有的,而有些问题是西方传统所独有的,诸如有关基督教教义和希腊诸神之类,还有些问题,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重要到为人们所关往,如自动化之类。与此埘应,在《中国的智慧》讨论的90个问题中,只有70个问题,和阿德勒的全相同。其余的则是作嚣根据中国文化的背景所设计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各自独有问题,不难看出中阿文化之间的某些差异;从共同的问题,则正好提示了我们从事中两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些线索。为了方便读者,作者还特制了一个中西智慧对照表,是对70个共同问题所傲的提要,也可以当备查的观念索引使用。即使没有时间读整本的书,浏览一下对照表,也一样足以引发思考。
假如说现代“学”的意义是指求取分门别类的知识,那么在传统中国,这一意义的“学”是不存在的。中国的经、史、子、集,其中尽管也包括许多门类的知识,但古人学习它们,不是抱着“为知识而知识”的态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求取出仕的凭借,尽教化的责任,尤其重要的是为了修身。因此,古代“学”的意义主要在求“觉悟”,许慎《说文》即训教为“觉悟”,班固的《白虎通义》也有同样的解释:“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觉悟是一种身心方面的活动,它透过文字的媒介,敲开心灵的混沌,激发道德的潜能,将文字中所含的旨意,化为行动,提升人格,这就是传统中国所特重的修身之学,也就是萄子所说的“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的君子之学。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在修身方面有了相当的成效,然后对社会才足以尽教化之责,一旦出任,才能扮演一个理想的儒吏角色。除了觉悟以外,对学的意义的另一解释,是伏生所说的:“学、效也。”效指摹仿或效法,这一种的学习活动,必须有外在的对象,如以人为对象,则为“效法古人”的行;如以外物为对象,则正是《墨经》所说的“知也者,以其知遇物而能貌之,若见”的求知活动。后者在古代,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荀子是一个重视经验之知的哲学家,但他的理想仍然是:“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孔子在更早的时候就说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知之,知之次也。”他不但把经验之知,视为次要的,且将效法的活动,赋予道德的意涵。等到宋儒朱熹,终于把“觉悟”和“效”这两种解释,结而为一,“效”成为后觉者效法先觉,二者再难加以分辨。由于强调学的意义在觉悟,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哲学的定向。在这一意义的传统背景下,当我们要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时,其答案与西方人所说的大异其趣。苏格拉底在某一意义上和孔子一样,都是伦理的哲学家,但苏氏认为善良的生活,必须听任理性的引导,走的是“知识即道德”的路数。孔子则认为合理的生活,必须顺从“心德”。传统中国有“哲人”之名,无“哲学”之词。目前通行的哲学一词,是由日本人翻译西方philosophy一词而来。“哲”字《尔雅》释为“智”,《伪古文尚书·皋陶谟》说:“知人日哲”,单从哲字的字义,还显现不出中国哲学的特色。西方人对哲学的解释,一直是人言言殊。如果以西方哲学的特性和中国对比,可以说西方哲学家所从事的主要是属于纯智的活动,而中国哲人则要求既能得之于己(所谓“古之学之为己”),又能用之
韦政通先生(1972-),江苏镇江丹阳人。著名学者,对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极深的领悟。早年结识徐复观、劳思光和牟宗三、殷海光等人,与新儒有学者、自由主义学者等都有过广泛而密切的交往。以《中国思想史》尊定学术地位,著有《中国十九世纪思想史》、《中国哲学词典》、《中国的智慧》、《中国文化与现代生活》、《传统的更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传统的理新》、《中国哲学思想批判》、《伦理思想的突破》、《先奏七大哲学家》、《孔子》、《中国现代思想家胡适》等近三十部著作。其中许多以崭新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与历史,对学界有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某些方面最优秀的创制。很多学者以为韦政通先生是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也有学者以其为当代新儒家的优秀代表,事实上他只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
文化史的实践已经不限于英语世界,它在欧洲大陆、亚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蓬勃发展。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什么是文化史》一书提供了关键性的指...
中国文化的重建 本书特色 断裂的时代,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化,碎片化时代,如何看清中国的未来史学大家英时先生为今天的中国找灵魂 中国文化的重建 内容简介 断裂的时代...
西论-现代化丛书: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 内容简介 本书1934年初版,是较早对新文化运动的系统研究,见解基本持平,出版初期颇有影响,后来却长期受到学界忽视。作者以...
《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内容简介:本书特别关注“艺术鲁迅”的形象建构,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了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美术之间
笠翁对韵 本书特色 《笠翁对韵》是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读物,它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此外,它...
江南贡院 本书特色 科举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影响*为深远的考试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坐落在南京秦...
自足语义学 为语义最简论和言语行为多元论辩护 内容简介 简介:《自足语义学》是当代知名哲学家赫尔曼·开普兰和厄尼·利珀尔的一部哲学力作。本书对哲学中形形色色的语...
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美术馆馆长冯远主编★ 收录大量黑白插图以朝代为序,并附以作者、规格、馆藏等...
中国文化的根底在哪里?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是什么?88岁历史学家献给国人的温情之作【作品看点】★ 承续冯友兰、钱穆对中国文化的温情,直述中国人的文化内核★ ...
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 内容简介 这本《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由王士均主编,全书收集了江南民间情歌八百首,反映了江南地区生动多彩的情爱生活与民风。这些民间情歌...
《三分钟漫画汽车史》内容简介:赛雷作品《三分钟漫画汽车史》,每篇3分钟,爆笑解读14个汽车品牌的百年人生: ◆为了实现造飞机的
兵家文化面面观 本书特色 人们期盼的21世纪,终于到来了。从时间的流动来说,本没有什么世纪的划分,也没有必要期盼什么新世纪。但是,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时间,才真正...
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不單只有雙眼可以見到的現實,深藏在眼裡所沒見到的現實也可以清晰地浮現上來。這是彷彿可以直接碰觸到我們的心、身體,或者是在我們的深處陰暗處投射...
古代汉语同步辅导-(三) 本书特色 《古代汉语(3)同步辅导》:名校名师联手打造,系统归纳重点难点,精选典型同步练习,紧密联系考研,跻身更高层次。古代汉语同步辅...
中国古代的邮驿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邮驿》主要讲述了:历史学的命运不是没有转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古老学科已经逐渐转向于一些新兴的分支。其中很值得注...
中国古代农具 本书特色 农业工具古称农器或田器,它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具的质料、形制和...
安徽文物 本书特色 文物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价值,是探索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安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齐全,涵盖了历史的各个时期。本书将安徽已出土...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是对中国国民性的完美呈现和深刻总结。凭此...
中国的礼制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也以谦逊友善、彬彬有记的风貌著称于世。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原是祭神时的一种习俗。周代形成比较完备...
《从0到1:HTML5+CSS3修炼之道》内容简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前后端开发经验,站在完全零基础读者的角度,详尽介绍了HTML5和CSS3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