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乃《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编之下,为第四册。专关隋唐五代部分。共收文十六篇。前四篇王通文中子及论韩柳古文运动,余皆论唐代之禅宗。乃占全册篇幅四之三。犹忆一九四三年春,卧病成都华西坝,累月不能下楼。一日,闲卧楼廊,忽思读书消遣,乃取《朱子语类》有关讨论宋代者七卷,逐条阅之。初谓一时觉倦,即可闭目小憩,无伤精力。不意七卷完,精力愈来,遂顺序读至终编。又逆而上溯,约可两月余而全书竞,病亦良瘥。是夏,避暑灌县灵岩山,借得山僧《指月录》,循诵毕而返。是冬又病,偶忆胡适之《神会和尚集》,借来枕上翻阅。翌春,写《神会与(坛经)》及《禅宗与理学》两篇。是为余撰述唐代禅宗问题之**期。此后即放弃不理。一九六三年在九龙沙田和风台,又闲翻佛书,续成《读(六祖坛经)》等数篇,是为余撰述唐代禅宗问题之第二期。惟此期所成迄未发表。一九七。年之冬,又在台北善导寺偶讲《六祖坛经大义》,信胡氏之说者纷起讨论,余所答辨,此皆不存。
本丛书囊括了一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六十年来论述中国历代学术思想的所有单篇论文。丛书分三编,上编自上古迄先秦,中编自秦汉迄唐五代,下编自宋迄近代。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乃《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中编之下,为第四册。专关隋唐五代部分。共收文十六篇。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4)》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八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专论隋唐部分,重点论析唐代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两大贡献——古文运动和禅宗,及一些关键人物,如王通、韩愈、柳宗元、六祖惠能等,通过上溯魏晋下究宋明,透彻地点出了中国学术思想转变之大关键所在。
陈后山评韩公诗,谓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窃谓后山此评,亦未全是。谓诗文各有体,是也。谓韩公以文为诗,亦是。因谓韩诗不工,则私人之好恶,历代好韩诗者,必不以为然。顾韩公之有大贡献于中国文学史者,实在文不在诗。而韩公之以诗为文,向来亦无人道及。此我上文所谓散文短篇体类之新演变也。试再稍申说之。窃谓韩公不仅以文为诗,实亦以散文之气体笔法为辞赋。试诵韩集诸赋,及其哀辞祭文,乃至碑志之铭文,及其他颂赞箴铭之类,凡其文体当归人辞赋类者,韩公为之,不论用韵不用韵,实皆运用散文之笔法气体以成篇,而使其面貌一新,迥不犹人,此皆韩公之创格也,而固不能谓之不工。而韩文之神奇变化,开此下散文无穷法门,而能使短篇散文达于海涵地负,放恣纵横之境界者,尤要则在其书牍与赠序之两体。古人散文,除经史百家著为专书者不论,自余则为奏策诏令,此皆原于《尚书》,当属政治文件。虽亦于文有工有不工,然题材既先有限制,则不得谓之是纯文学。唐人似多于此犹有不辨者。故《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史臣日:国初开文馆,高宗礼茂才,虞许擅价于前,苏李驰声于后。或位升台鼎,学际天人,润色之文,成布编集。然而向古者伤于太僻,徇华者或至不经。龌龊者局于工商,放纵者流于郑卫。若品调律度,扬榷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昔建安才字,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赞日:文章新体,建安永明。沈谢既往,元白挺生。此一意见,乃承散文旧传统,以奏议制策之类为朝廷大述作,西汉贾董匡刘,即以此为文章宗师,唐史臣之极推元白,着眼亦在此。而韩公之倡为古文,则其意想中独有新裁别出,固有非时人所能共晓者。其次如论辨序跋。此类文字,如作论辨,则不如著专书,如为序跋,亦仅堪为原书当附庸,断不能就此发扬出短篇散文之最高价值。并其体皆限于学术性,亦不能成为纯文学。又其次如碑志传状。传状之类,既有官史,今以私家短篇散文为之,亦断不能有甚高价值。故韩柳二集,所作传状,仅有《圬者王承福》,《种树郭橐驼》,以及《宋清》,《童区寄》,《梓人》,《李赤》,甚及《毛颖传》与《蝮搬传》。可知二公之为此,情存比兴,乃以游戏出之。名虽传状,实属新体。此等题材,若承旧贯,当为一诗,非真承袭自史传也。此则已是二公别创新格,运诗为文之一证矣。碑志自东汉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将中国哲学史分成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以此全书分为上下册。子学时代主要讲先秦诸子;经学时代主要是从董仲...
叶秀山男1935年6月4日出生职称:研究员毕业学校(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业务范围与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史、古代希腊、近现代欧洲
本书内容有社会剧变与佛教转型;佛教教会社团的组建;佛教教会社团的组建;佛教文教事业的开拓等。目录 前言绪论社会剧变与佛教
孔子的智慧-精装典藏新善本 本书特色 《孔子的智慧》不仅描绘出孔子的高雅脱俗,也展现了他的随和可亲。作者更从《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中精选了*具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发展阶段和特征;关于《实践论》《矛盾论》的研究等。马克思主义哲...
有一颗超脱心.你会更豁达-佛语禅心 本书特色 佛教的超脱观,并非如世人所理解的那样是悲观消极、教人出家避世的,相反,它承认人有能力与权利去追求*高尚*深刻的快乐...
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本书以“理想人格”为核心概念,把柏拉图林林总总的思想,编织成一个层次分明,逻辑自洽的有机整体,使人可以从整体上宏观把握柏拉图的思...
图注天元五歌阐义 内容简介 《天元五歌》本为蒋大鸿所做,但此书由于严守秘密,语言含藏,不肯轻泄精髓,非得挨星金钥,纵是智过万人,亦难打开宝库之门。章仲山拜师蒋大...
人与审美 本书特色 我们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艺术与审美已伞面泛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艺术不再是超脱于生活之上的纯精神享受,而是精神享受同门常生活的物质过...
人生的智慧 本书特色 《人生的智慧》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随笔 之一,也是在国内*负盛名的作品,其读者遍及社会 各个阶层。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
老子道德经新编(通识本)(大众阅读系列) 本书特色 《老子道德经新编(通识本)》作者董京泉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中国历史文化和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宏阔视野为背景,在反复...
本书首次全面、细致地探讨了唐代佛教寺院与唐代小说的关系。一方面,小说部分地充当了佛教弘法的工具,渲染了佛教寺院的神圣性。
阿含概论 内容简介 《阿含概论》着重于见道有关的内涵,对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的入道内容加以详尽解说,对四阿含中隐覆难知的声闻菩提真实义理加以如实解说,以期所有正...
容忍与自由-胡适思想录-(六) 本书特色 胡适(1891-1962)是现代中国*具声望同时又争议*大的文化宗师与思想巨人。他博学勤勉,著述等身,留下了极其宏富的...
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 本书特色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一项关于文学艺术审美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大样本社会问卷系列调查是本书的基础与前提。收在这本书中的文字由...
三教九流——心解论经 内容简介 《论语》一书,共二十篇,均以前首句前二或者三字命名,约二万余字。反映了孔子的克己复礼、修养仁德从而成就圣贤君子的思想,反映了为政...
神学美学 内容简介 《神学美学》由襄樊学院神学美学研究所主办,并得到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Chinese Christian ScholarS Associati...
环境美学译丛-环境之美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三部分:首先,介绍了美学中三个研究传统;其次,着重讨论了本体论及元批评。*后,通过使用一些实例来验证并阐明在对环境描述...
缘满人间-星云日记-15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
佛教.世俗 本书特色 佛教是入世的、积极的,所展现的是饶益有情、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萨精神。本书秉承人间佛教精神,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将佛教种种精辟独特的看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