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六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族意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一文对以王重阳和邱处机为代表的新道教(全真教)的历史成因及其三教合一、阳道阴儒的思想实质有很深刻的论述,极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复杂的思想状况。《理学与艺术》一文,则专举绘画一事,以发明学术思想与艺术之相互关系,可为研究中国艺术史者启一新途。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族意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一文对以王重阳和邱处机为代表的新道教(全真教)的历史成因及其三教合一、阳道阴儒的思想实质有很深刻的论述,极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复杂的思想状况。《理学与艺术》一文,则专举绘画一事,以发明学术思想与艺术之相互关系,可为研究中国艺术史者启一新途。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6)》内容简介:《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共三编八册,汇集了作者六十年来讨论中国历代学术思想而未收入各专著的单篇散论,为作者1976—1979年时自编。上编(一一二册)自上古至先秦,中编(三一四册)自两汉至隋唐五代,下编(五一六册)自两宋迄晚清民国。全书探源溯流,阐幽发微,颇多学术创辟,系统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国几千年学术思想之脉络全景。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正续篇,举诸家诗文,以证明初诸文臣留恋故朝旧阙,怯于进而勇于退。作者由文论史,抉隐发微,含蓄地批评了这些元遗民缺乏夷夏之辨和民族意识。《金元统治下之新道教》一文对以王重阳和邱处机为代表的新道教(全真教)的历史成因及其三教合一、阳道阴儒的思想实质有很深刻的论述,极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复杂的思想状况。《理学与艺术》一文,则专举绘画一事,以发明学术思想与艺术之相互关系,可为研究中国艺术史者启一新途。
昔孟子论学,有亲炙与私淑艾之别。孔子以圣师垂教,七十弟子及门亲炙,斯诚旷世难觏之奇遇。然既生值同时,能尊所闻行所知则止,若求别有阐发,其事则难。抑且身在庐山中,不易识庐山之真面目。孔子惟赞颜回为好学,因颜子于孔子,所识特深。然使颜子获寿,后孔子而卒,恐亦于孔子之道未能别有所发明。何者,时代不相异,则其立言传教,自亦无可大相异也。孟子生后孔子百有余岁,时移世易,虽自日私淑艾,若有异于及门之亲炙,然能发明孔子之道,使后世并称日孔孟,则私淑之与亲炙,固虽异而并不异也。二程传道于伊洛之间,谢杨游尹及门亲炙者亦有徒矣,然必至朱子而后二程之说获以大明。朱子之于二程,亦已在百年四传之后,是亦私淑也。朱子及门亲炙之徒亦盛矣,然朱子殁,其徒亦尊所闻行所知而止,无有能大发明于朱子之学者。下及东发深宁,则亦三传四传几达百年之久矣。余今考论朱学流衍,首举东发深宁,盖以学术之传,非久无以见其变,非变无以见其通,非通亦无以大其传。朱子之学,传至于东发深宁,一若面貌全非,然其精神血脉,则固不失为朱子之嫡传也。朱子之学,大率可分两途。一日性理之学,一日经史之学。性理之学,上接二程。伊川之称明道日: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己任,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今纵谓伊川之言可信,然子贡有言,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则岂可谓孟子以下千四百年,乃并无不贤识小者之存在乎!子贡又日: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是知孔子之教,固兼有性与天道与文章之两途。孔子前辈弟子中,惟颜子能言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知兼两者而为学。子贡则日,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是其着意已仅在于博文。不知孔子固日: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此乃孔子即在文章中见性道,即在博文中见约礼,而子贡不之知,故有孔子少言性与天道之疑。孔子后辈弟子中,有子曾子,偏于性道与约礼。子游子夏,偏于文章与博文。故孔子既以告子贡,复以告曾子,皆日:吾道一以贯之也。孟子似偏于性道一面,荀子则偏于文章一面。今纵谓性道之学,自孟子后千四百年无传人,至宋而有程子。然文章之传,则固千四百年未尝绝。亦岂可谓此千四百年文章之传,乃绝无性道之可见乎?朱子言性理,推尊其传自程子。而其经史之学,则跨越二程,直溯北宋诸儒以上接汉唐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诗人哲学家》初版于十八年前。十八年,差不多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事实上,《诗人哲学家》的作者们当年都还被称为青年学者,今
禅心-不动心 本书特色 为苦、惧、悲、怒、叹所烦恼,希求己不外物所动,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却以为不惧、不悲、不怒便是“不动心”。作者所言之“不动心”,是指能够将自...
石峻文存 本书特色 石峻先生学贯中、西、印,集一生之智慧经验,留下了一座抹不去的学术丰碑。本书是展示一代哲人石峻先生在中国哲学和佛学等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载的论...
权力意志(上下卷) 本书特色 《权力意志》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原因在于,它们完整地、以忠实于手稿的方式呈现了尼采1885年秋至1889年初(其创作活动的结束)期...
林清玄解《百喻经》 目录 自序 人生有味·佛法有趣前言 五卷书的故事序曲 佛说《百喻经》1 盐不是美味的来源2 不能囤积的牛奶3 被打破的不是石头4 妻子已经死...
仁学解释学-----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以仁学和儒学相对比,用“仁学”一词专指孔孟伦理学,以区分于古代儒教经学和宋明理学。全书依据现代理论观念对...
孔子志-齐鲁诸子名家志 内容简介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波及中外,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
拉纳先验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卡尔·拉纳早年致力于托马斯知识论的先验形而上学研究,把自己的先验哲学规定为“关于对启示之顺从能力的本体论”。其先验哲学的基本论题是“上...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四)-宗教. 政治.民族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是分成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宗教与政治,下篇为中国宗教与民族。在上篇中,...
反经:精装典藏本 本书特色 《反经》亦称《长短经》,为唐人赵蕤所著,是一本纵横学的集大成者,共九卷六十四篇。《反经》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黑白杂糅,交错纵横,对...
手相与面相-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本书特色 这本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手相与面相》,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
中庸注参 内容简介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
道教自然观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
图说观音菩萨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编,上编为“观音得道”,叙述的是观音降生、修行、得道的故事;下编为“菩萨显圣”,述说的是观音各种化身的传说。图说观音菩萨 目录 ...
庄子诵读本-20 内容简介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中华经典,是四至十二岁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央文明办、...
周予同(1898—1981)初名周毓懋,学名周蘧,又一学名周豫桐,浙江瑞安人。少年时代,就读于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创办的蒙学堂。毕
伏尔泰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精深,才华横溢,一生探索人生道路的真谛,坚决彻底地反对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因而也遭受了...
法兰西思想评论.2014(春) 本书特色 2013年是法国启蒙时期大思想家狄德罗的三百周年诞辰,法国举行了许多纪念这一启蒙大量的学术文化活动。为纪念这一启蒙思想...
叔本华静心课 本书特色 哲学大师的人生智慧!权威经典译本!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避免二者的*好方法,莫过于增长你的心灵财富。让叔本华为你按下心灵的静音键。...
译者王玖兴(1916一2003),江苏省赣榆区海头镇人。我国著名西方哲学史专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