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研究日渐繁荣,“文化产业学”的建设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应该说,近年来,零散的文化产业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文化产业学”的学科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个合理的“文化产业学”的学科框架是什么仍在探讨之中。笔者认为,不管*终达成共识的“文化产业学”的基本框架如何,“比较文化产业学”作为“文化产业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如何都应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也许比其他比较学科在相应的大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还要重要。
一、什么是比较文化产业学
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观察到事物之间同时存在同一性和差异性,由此产生了比较的方法。比较方法承认同一性和差异性是事物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比较”成为利用这两种特性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比较*大的特点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潜在的比较发生在认识的每一个节点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经验来与此做比较从而得出判断,指导实践。也就是说我们观测各种存在,做出各种判断,无形中都是由比较得来的。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之说,表达了相对的理论,而相对性的发现,即是来自比较。比较不仅使比较的对象具有了特殊性,成为独立的个体,更能在比较中发现存在于群体中的普遍性,即找到一般规律。这对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至关重要的。19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使得“比较”经过强化与有意识地提升,渐渐成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催生出大批的比较学科。特别是当今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使得超越单一民族的视角,从比较的、多元的视域来研究客观事物,从世界文化的整体性来思考的观念终于形成气候。比较方法*终从日常生活的经验方法全面进入学术研究领域之中,成为以比较命名的诸学科的方法论。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是中国**部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图书,为“比较文化产业学”的举旗之作。在文化产业纵深发展的中国,对文化产业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案例比较,无论对文化产业实践还是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产业比较案例》精心搜罗国内外多方面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并加以深入解析,既可作为文化产业学科教材或教辅资料,又是文化产业管理者、从业者、研究者和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文化产业比较案例》分国际视域、区域比较、文化传媒、文化体验四大部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交融,对策思路与问题剖析相贯通,反面教训与正面启示相互验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兼具较强的学理性与可读性。
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资金支持更是不可或缺。政府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可以对行业直接进行资金资助,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和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奖项和基金鼓励和帮助创意企业或人才发展。而且,除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外,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和世界金融中心,还可以利用外部融资为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为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资金方面积极投入。
新加坡政府从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期间投入2亿新加坡元的资金,以促进本地艺术、设计和媒体行业的发展。
政府还设立各项资助金以奖励和鼓励那些在创意领域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从1997年开始设立“亚洲创新奖”,这个一年一评的奖项提升了新加坡注重创新的国家形象。另外,新加坡还设立了“国家研究基金”,以资助长期性的策略研究项目。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更多的新加坡公司积极参与工业设计,只要有好的生意点子和增长潜能,从事非技术行业的起步企业也可以从生产力、标准与创新局申请到不超过30万新加坡元的资助。当然,要想获得这种资助,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创新和知识产权含量高、长远的增长和赢利潜能佳,以及具备在国内市场上扩展并走向国际化的潜力。从2001年底开始,约150家创意起步公司获得了被称为“种子基金”的“起步企业计划”支持。因为有了基金的支持,新加坡的商业培育中心逐渐增加,到2006年已达95家。这些培育中心协助培育了约1000家企业。
蔡尚伟,1970年生,四川省中江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工作九年,近年来致力于文化产业研究,提出了若干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观点,代表性著作有《文化产业导论》《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百年“双城记”——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传媒》《广播电视新闻学》《媒体竞争论》《电视文化战略》等,正式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四项,省部级课题多项。
刘锐,1982年生,河南省泌阳县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合著有《手机传播学》《实用新闻发布学》。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明清社会和礼仪 本书特色 明清中国的政治秩序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一直为研究者所高度关注。传统的历史学,强调朝廷自上而下的管治能力。科大卫却关...
品读美国文化娱乐 本书特色 李明主编的《品读美国文化娱乐》陪您一起领略风靡世界的美国文化、好莱坞大片、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剧、精彩激烈的nba赛事等让年轻人为之狂热...
中国古代礼俗 本书特色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社会交际等各种活动中所遵循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规则规范需要一定的...
加拿大文明 本书特色 加拿大在双语多元文化框架内,默默探索自己独特的和平中立、强国富民、公正平行的发展路径,成为后起的工业发达国家,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完...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本书特色 万年人类发展史无数难解谜,千年学者探索路难作满意解。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诠释和探索历史。针对各个历史谜题,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
训诂学初稿 内容简介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要懂得什么是训诂学,先要懂得什么是训诂。用浅显的话来说。训诂就是...
《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内容简介:陶渊明既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又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也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以他百来篇诗文,
中国古籍校勘史-中国图书文化史 本书特色 本书分先秦、汉魏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七个阶段分章展开中国古籍校勘史的研究,重视经史子集四部各自的校勘发...
周作人讲演集 内容简介 周氏不以口才见长,甚至拙于言词;尽管如此,当时却很受欢迎。用梁实秋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只要有真实学问,不善言词也不妨事,依旧受人敬仰,岂...
不对称和标记论 本书特色本书借鉴语言类型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用新的“标记理论”对汉语语法的各种对称和不对称现象做出统一的描写和解释,证...
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 内容简介 语言艺术不是语词的拼凑,不是文字的编织,它的本质特点是语言美的创造。语言艺术包括修辞的技巧,作诗的规则,遣词造句安章谋篇的方法,以...
中国风俗通史--两周卷 本书特色 一部追溯华夏民族绵延生息的恢弘史篇,一幅尽现中国风俗源远流长的辽阔画卷。中国风俗通史--两周卷 内容简介 风俗的内涵极其广泛,...
汉字部件解析 内容简介 《汉字部件解析》以《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和《汉字部首表》为依据编写,详尽解析了514个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部件解析内容分三...
中国印刷史研究 本书特色 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本书在前人的基础上,集中论述中国古代印刷发展史上三个关键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此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疑...
隐文化-一个中国人对华夏文明的思考 本书特色本书旨在厘清华夏文明、传统中国社会及历代中国人“文化人格”的隐秘脉理;从古代史的视角,揭橥消解传统中国社会及其个体人...
妖非妖-神话中另类人物的前世今生(彩色图文版) 内容简介 本书即将蒙尘于故纸堆中的古老传说汇总在一起,对神话中的另类人物们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全书分为三篇:分别...
中华成语典故:无障碍阅读珍藏版 本书特色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或者...
闲雅小品丛书:落叶半床书-书香小品赏读 本书特色 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
中西文化文学十论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上篇﹑下篇两部分。上篇含6篇关于中西文化研究专题论文,形成中西文化对比与互鉴的体系和框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篇“巴特的‘...
何要辉,男,1982年人,现居北京。网络同志小说写手,作品目前只此一本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