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古代各类典籍中选收与书籍有关的小品文一百余篇,一方面为大家提供一部优美风趣、可读性较强的书香小品集,另一方面也是在介绍古代与书有关的人与事。全书以类编排,根据内容分为四卷:卷一为名为著书之难,主要谈著述、校勘、批点等话题;卷二名为读书之乐,主要谈与读书相关的故事和感悟;卷三名为藏书之苦,主要谈古人在藏书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卷四名为好书之癖,主要谈书的功用、掌故等。
这些文章的作者或为著书者,或为收藏家,这种身份又为这类文章注入了很多情感色彩,情感真挚、坦诚,严肃而不失灵动,厚重而不失情趣。话题虽是书籍,但远可观历代兴亡,近可知人世沉浮。王士禛翻阅早年读过的旧书,“怃然如遇贫交于契阔死生之后,其悲愉感慨有出于寻常相万者”,这种复杂的情感多数读书人都有。由书籍这个特殊的视角,也是可以看出世间百态的。
窗明几净,开卷便与圣贤对语,天壤间*快乐事也。然亦有时有处,有情有景,不可不知也。
——黄图珌《诗书》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切。每过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辄形诸梦。曾作诗曰:“塾远愁过市,家贫梦买书。”
——袁枚《好书之癖》
古人笔下,诸多清趣:可以品春韭秋菘、观世间芳菲,亦可享琴瑟之乐、赏四时风物。撷为小品,则烟霞满纸,充满人间情味。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
“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数,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明代小品文家华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而他就在这闲花、闲鸟的陪伴下,随兴抽检,随意摘录,编选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谓“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
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前言
提到书籍,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著名作家高尔基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比喻很准确也很形象的道出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性。对人类来说,书籍和空气、面包一样,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即便人类已进入手机阅读的电子时代,书的载体和形态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它仍与人们如影随形,不可或缺。古代如此,当下也是如此。
一
先哲也有很多强调书籍重要的名言,比如《左传》一书中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司马迁同样看重自己的著述:“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这两种说法很有代表性,都是将著书立说看得非常神圣,作为藏之名山的事业。在皇帝曹丕的眼里,著书立说似乎比管理国家更为重要,他曾明确提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面对瘟疫的威胁,面对朋友的死去,他想到了人生的意义,思考如何才能不朽,他的选择是著书。这种选择让他在面对死神的威胁时,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讲论大义,侃侃无倦”(曹丕《与王朗书》)。
正是因为如此重要,古人轻易不敢著书,就连像顾炎武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感叹著书之难,对之慎之又慎,不敢轻易落笔,担心“读书不多,轻言著述,必误后学”(顾炎武《与潘次耕札》)。即便是已经写出的文章,也在不断修改,如果不满意,甚至都要废弃。当然也正是这种慎重给了顾炎武以学术上的自信,使他能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出《日知录》这样的传世之作。
通过陆机、钟嗣成、吴承恩、归有光、汤显祖、张岱、陈忱、蒲松龄、纪昀、王国维等人对个人著述写作过程及其中甘苦的介绍可以看到,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并非偶然,亦非运气,而是有其必然性的。“凡诸材料,皆余所蒐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也。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多”(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王国维生前就知道自己的这部书必将成为经典,有这份自信的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作者不管是身居显达,还是落魄潦倒,都是有感而发,充满情感,对待自己的著述极为用心,为避免“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而反复修改打磨(陆机《文赋》序),达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程度(曹雪芹《红楼梦》**回)。也许他们对待社会人生的思想态度迥然各异,但对自己的著述,则是一致的。首先要打动自己,才能去打动读者。
事实上,能做到像顾炎武这样严谨的作者少之又少,为稻梁谋、沽名钓誉而著书者所在皆是,用书为自己及家族洗白者亦有之,如蔡絛的“以奸言文其父子之过”,渲染自己家的“可丑可羞之事(费衮《蔡絛著书》)。著书者动机的不同也就使书籍带有不同的色彩,良莠不齐,书籍的重要不等于每本书都是经典,“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早在两千多年前,有位圣贤就曾发出这样的告诫。古人反复强调选择好书精读的必要性,并非无因。
不仅著书的重要性被古人反复提及,就连与之相关的校对、刊印、批点等,也都被提到很高的高度,正如张之洞所言:“其书终古不废,则刻书之人终古不泯。”(张之洞《劝刻书说》)因此,每一个环节同样都要认真对待,“不欲草草成之”(陈宏绪《与张天生》)。在这些问题上,正面的典范和反面的教训都有很多,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到书籍自身的质量,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使作者一生的心血付之东流,产生误人子弟的严重后果。“校订断非易事”(蔡澄《朱彝尊刻书》),不管是校书如扫尘,还是校书如扫落叶,说法不同,命意则一,都是对其中甘苦的生动描述。对著述的慎重是一种责任感,也是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敬畏和尊重。
诗书
黄图珌①
窗明几净,开卷便与圣贤对语,天壤间**快乐事也。然亦有时有处,有情有景,不可不知也。
夫明月当轩,清风拂户,有其时也。山静日长②,云深径僻,有其处也。鹤和松间,蛩吟砌畔③,有其情也。花笑阑前,鸟啼林外,有其景也。
至若有时有处,有情有景,而后开卷诵读,其快乐又何可胜言哉。
《看山阁闲笔》
【注释】
①黄图珌(1700—1771):字容之,号蕉窗居士、守真子。松江(今上海)人。历任杭州、衢州同知。著有传奇《雷峰塔》、《温柔乡》等,另有《看山阁集》、《看山阁闲笔》传世。
②山静日长:典出宋唐庚《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意思山中清幽宁静,感觉时间过得比较慢。
③蛩(qióng):蟋蟀。砌畔:石阶旁。
【赏读】
读书是一件苦事,需要勤奋、专心,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前面有不少文章反复强调这一点。但这不是读书的全部,否则就没那么多人愿意拿起书本了,本文所讲的是读书的另一面,那就是享受快乐。文章不长,写得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
文章开宗明义,读书是与历代圣贤的跨时空对话,这是一件天下*为快乐的事情。既然是“天壤间**快乐事”,那就需要一定的条件。作者将其概括为“有时有处,有情有景”。时是时间,*好是明月当空、清风吹拂的夜晚;处是地点,*好是在山间林里,云深路僻、少有人踪的地方;情是情景,*好是鹤鸣松间,虫吟台畔;景是景象,*好是花开栏前,鸟鸣林外。如此良辰美景,正适合读书,身处此时此处,此情此景,“开卷诵读”,其中的快乐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如果读书仅仅是一件苦差事,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作者用如画之笔,描绘了这种快乐。
藏书
周煇①
聚而必散,物理之常②。父兄藏书,惟恐子弟不读。读无所成,犹胜腐烂箧笥③,旋致蠹鱼之变④。
陈亚少卿藏书万卷⑤、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⑥。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杂典坟⑦,华亭仙客岱云根⑧。他年若不和花卖,便是吾家好子孙。”亚死,悉归他人。
《清波杂志》
【注释】
①周煇(1126—1198):字昭礼,海陵(今江苏泰州)人,淳熙三年(1176)曾任使金随员,晚居钱塘清波门,家富藏书。著有《清波杂志》等。
②物理:事情的规律或道理。
③箧笥:竹编的箱子。
④蠹鱼:又称白鱼,一种蛀蚀书籍、衣物的虫子。
⑤陈亚少卿:字亚之,一字少卿。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成平五年(1002年)进士,官至司封郎中。
⑥华亭双鹤:一种很名贵的奇石。白居易《池上作》:“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⑦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这里泛指各类书籍。
【赏读】
既然有藏书,就会有散书,世事无常,这是无可讳言的。搜书的时候千辛万苦,费劲财力、心血,总希望子弟能多读书,也希望他们能将其传承下去。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并不遂人意。
作者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陈亚一生苦心经营,收藏大量书籍、名画,还有一些名贵的奇石。他为此专门写诗告诫子孙,希望他们不要转卖。言之殷殷,溢于言表,可是等到他去世后,子孙将其全部出卖,珍藏落入他人之手。
也许正如作者所说的聚而必散,物理之常。有聚就有散,这似乎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但谁又知道,聚难散易,一生历尽艰辛的收罗转眼之间散失一空,其中的苦痛、其中的甘苦又有多少人清楚呢。
无事闲翻到任何一页,随时可读,读到任何一页,也可随时放下。篇幅短小简约,行文轻快灵动,内容情趣盎然,闲暇自得,清美可口。
——《中华读书报》
闲雅小品,古人清趣。
——《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品文就是闲人于闲日写的闲书,表现的是闲情,诸如王羲之兰亭雅集、苏东坡承天寺夜游、袁中郎虎丘听歌、张宗子湖心亭看雪……几许风雅,几许落寞,或许是我们某一刻的心情和渴望吧。
——《中国图书商报》
先是在网上看的书评,立刻就爱上这套书了。临近40,突然很喜欢古代人的生活方式了,亲近自然,远离喧闹,*近在一次爬山过程中,耳中听着绣眉鸟的鸣叫,眼前看着葱绿的山石,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代文人总有一个隐居山水之梦。很喜欢张岱,也喜欢小品文,所以在当当一看到这本书,就立刻入手了。封面也很清雅。
—— 读者评论
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装帧简约,书页质软,拿在手里格外有感觉!注释全面,赏析的可读性也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可以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读者评论
有时候与书的缘分就是如此可遇不可求。装帧简约,书页质软,拿在手里格外有感觉!注释全面,赏析的可读性也比较强,有些单挑出来也可以算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读者评论
装桢清雅,纸张绵软,是本不错的书。古人文字言简意深,读之两颊生津。
——读者评论
小品这个调调定的好,读起来不用正襟危坐,不必高山仰止,想来该是更接地气,更能窥探那时普通人的精神生活。闲来烹茶小读,翻阅小文,美哉!快哉!
—— 读者评论
这套丛书,封面疏朗清通,选文去取谨严,工作生活之余若择一二美文阅读,如餐后精巧的点心,怡情养性,通晓古今。读小品,体味文字间的清闲雅致,字里行间的山水花鸟,写意人生。
—— 读者评论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小说网的创办人及主持人。已出版作品有《风起红楼》《梦断灵山》《话说红楼》《曹雪芹》等。曾在《中华读书报》《书品》《博览群书》《藏书家》《散文》等报刊发表随笔、书话等数百篇。
且慢,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现象批判 内容简介 有人说:易中天走红是浅思维的成功。易中天现象是浮躁的标志。……梁永安、葛红兵、蒋元明、张颐武、郜元宝、李瑞卿、...
文化不会老-名家对谈录 本书特色 这书中二十一对谈话作于2000至2001年,是为当年《艺术世界》“谈话”栏目的内容。这些谈话者皆是文学、绘画、音乐、戏曲、影视...
标点符号用法手册 本书特色 《标点符号用法手册》对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规定的17种标点符号做了全面解读,其中特别体现了对2011年新国标中新修订内容的介...
实拍全球外星人遗址 本书特色 ★超清晰、超震撼的外星人遗址画册!★外星人研究之父冯·丹尼肯四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之作,一经出版,立即轰动整个西方世界,全球5000...
地震的故事 目录 三星堆博物馆传出的地震信息“身经百震”的古建筑“九星连珠”和“天空十字架”的谣言龙嘴巴,铜蛤蟆,小铜球一座古城沉陷的神话叠溪古镇的故事海城即将...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文化传统精髓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蒙学几个方面人手,选取国学经典中*有代表《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
钱基博-国学必读-(全二册)-典藏 本书特色 本书在20世纪20年代曾作为教科书印行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 本书特色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变动*激烈、*起伏动荡的岁月。短短的一百年,经历了大清王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
幼学琼林-崇文国学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世界上*有特色的文明形态之一。了解中华民族,*佳的途径就是阅读这个民族的经典。史学的经典常新,...
会诊-攻克语用的难关 内容简介 毛泽东早就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苏联”要不要加个“前”字?“跷大拇...
山海经-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彩图版 本书特色 《国家经典规范读本·山海经(彩图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顶级中国哲学史...
梨园幽韵-闲趣坊-18 本书特色 《回忆先师程继仙先生》、《盖叫天创制霸王装》、《梅兰芳师从王瑶卿》、《齐如老与梅兰芳对台排新戏》、《余叔岩与孟小冬的师...
中华科技五千年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 华觉明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由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题写书名 ★ 本书曾获得第...
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内容简介 本书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
新书--事物掌故丛谈:衣冠服饰(精装) 本书特色 《衣冠服饰》(“事物掌故丛谈”之一)——鞋帽衣被配饰的起源流变1. 详细介绍二十多种日常穿戴的起源流变,从帽巾...
东巴文化揭秘(修订版) 本书特色 纳西东巴文化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神秘的图腾崇拜、灵魂观念,神秘的道场祭祀、还债意识,神秘的宗教巫术、护尸歌舞,神秘的情死文化、玉...
繼《單身收納夢想家》後,熱烈推出夢想號!無印良品台北站前店中,展示空間的推薦書籍! 不可錯過的單身貴族創意收納寶典!本集以「懶人收納」為主題單元,不論是狹小公寓...
古书真伪常识 本书特色 任公先生高文博学,近世所罕见。——历史学家 陈寅恪在影响伟大这一点上,我敢坚决地说,无论何人,在以往没有及得上梁先生的。……一千个王国维...
中国人本色(25.00) 本书特色 本书为公版本,是十九世纪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
一千零一夜故事选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瑰宝,世界文学殿堂中的奇葩,闪耀着恒久的文化光芒★ 翻译所选取的版本,是19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