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范式的更新,其实就是以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取代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范式。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在哲学史的领域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研究不同时代哲学发展的特点和独特的形态,并通过哲学形态的变革揭示哲学发展的质变。这是哲学史研究的时间向度。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哲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哲学传统叙述哲学发展的世界化和多元化。这是哲学史研究的空间向度。
这一研究范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之所以不能呈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风貌,不允许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富有个性的思想创造,从而无法从整体上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及其历史嬗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本书正是为了克服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而采用了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套装全2册)》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套装全2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范式的更新,其实就是以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取代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范式。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在哲学史的领域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研究不同时代哲学发展的特点和独特的形态,并通过哲学形态的变革揭示哲学发展的质变。这是哲学史研究的时间向度。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哲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哲学传统叙述哲学发展的世界化和多元化。这是哲学史研究的空间向度。这一研究范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之所以不能呈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风貌,不允许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富有个性的思想创造,从而无法从整体上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及其历史嬗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套装全2册)》正是为了克服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而采用了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
其一,关于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说到底是有关哲学本性的问题。什么是哲学?它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西方哲学家们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总是把哲学置于现实世界之上,或者把哲学看作与现实世界无关的世界,哲学只是为了求知,或者把哲学与现实世界对立起来,赋予哲学以绝对的意义:哲学是真理,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哲学是现实世界的理性,现实世界只有符合哲学才是合理的,所以,哲学是绝对,是批判,而现实世界是相对,是批判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反对如此看待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既反对把哲学看作是与现实世界无关的世界,也反对把哲学与现实世界对立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哲学只有深入到现实世界,与现实世界发生现实的联系,才有意义。在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中,哲学的确是现实世界的理性,但是,哲学的理性是在经过现实世界的批判和扬弃中建立起来的,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的,因此,哲学与现实世界一样,都是不完善的,都是批判的对象;现实世界是相对的,哲学亦是相对的;哲学与现实世界必须通过相互作用,扬弃各自的片面性,才能走向各自的完善和发展。这一观点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①,从人的自我意识、人的意志实现的角度论述了哲学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扬弃各自片面性的关系。在《(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马克思进一步从哲学与文化的关系上阐发了这一观点。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正获得这样的意义,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正在哲学化,
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 本书特色 《论语鼓吹:圣贤的光荣与漏洞》可以为儒学的价值目标做一个粗略的排序:君王(同于朋友)→社稷(邦吲)→爽夏之辨(恪守华夏本...
《文献通考》是一部以唐代杜佑《通典》为蓝本加以扩充而成的政书。全书分为24门(考),所载制度以宋代最为详细,可补宋史不足。是
康德的这本小书,中译本在世已有十多年了,今天之所以还要再版,我相民主要还不是因为康德是世界级的名人,而是由于书里面所表达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第三辑(全10册)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中英双语,中译出版社出版★伟大的思想·企鹅口袋书系列是中译出版社与企鹅出版集团联袂推出的...
白说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典籍。《白说论语》辑录了作者白子超先生在《新民晚报》“论语新读”专栏中近十年来发表的二百...
开端与未来:从现象学到解构 本书特色 朱刚编著的《开端与未来》主要是对哲学上的现象学以及解构的论述。本书共分五大部分,其中导论主要介绍了开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第...
李天命作品集-杀闷思维 本书特色 硬要把人生弄得艰难痛苦的,通常是谁?是自己。由于什么?由于不知足。“我很简单,如意便满足。不如意便不满足。我不快乐,只因为我的...
十大弟子传 本书特色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皈依他做弟子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何止千千万万?本书是星云大师佛教人物传记系列中的一本,以平实的语言,细...
佛学经义 本书特色 著名青年佛教学者王孺童深通佛学精髓,能会通举要,同时作为“网络佛学普及”,又能准确针对普通读者的需求,解读佛教启蒙知识。王孺童先生的讲记,采...
哲人哲语——征服与政权 本书特色 本书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
《希腊哲学史(第3卷)(上下)》原定为四卷本,第一卷论述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主要是古代希腊的自然哲学思想,第二卷论述智者、苏格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叙述从南宋朱熹到明末的思想发展,五十余万字。作者通过充分掌握**手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本着历史与逻辑相...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 本书特色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系这一重要著作首次译为中文,是理解卢梭生平和理解其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对话体...
独自一个女人 本书特色本书是克里斯蒂娃继《中国妇女》之后又一关于女性主义的专著,全书以女性问题为中心,将作者自1975年至2006年间发表的25篇散论和发言稿,...
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 本书特色 《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以对专名的指称和意义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然后运用所得到的结果对...
郭齐勇卷-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 内容简介 《中华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思考》汇集了作者郭齐勇十多年来的一部分学术随笔,...
我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来填补当代哲学文献中长期存在的空白。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语版的著作全集最近刚刚编辑完
传统与现代之间-韦政通文集 本书特色 怀疑是知识之母,从事客观的研究,必须培养合理的怀疑态度,只有在客观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有深夜的批判,才能知道该保有什么,...
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研究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由其引发的现象学运动、效应的重要著作。“绪论”主要阐述了...
别尔嘉耶夫论自由与奴役 本书特色 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著石磊编译的《别尔嘉耶夫论自由与奴役(精)》收入了俄国学者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嘉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