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明老人在82岁时开始口述,查振科、李向东整理,反复增删改补,历时10年。详细讲述了他与丁玲一同经历的西战团工作、整风审干、晋察冀边区土改、新中国文艺工作建设、反右蒙冤、遣送北大荒、“文革”中7年牢狱生活和平反后重返北京的风风雨雨,大量细节首次披露,很多内情迷雾拨开。对于了解丁玲是难得的**手资料,也是极其宝贵的独家史料。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我与丁玲五十年
1《我与丁玲五十年》相关信息
丁玲说过:陈明是个改家!她晚年的作品,几乎全部经过他的修改。以致陈明形成一种习惯,只要他看手稿,不管谁写的,他都要拿起一支笔,一边看就一边下意识地在上面修改。对于自己的回忆录,他自然更是精益求精。
目录
后记
2《我与丁玲五十年》内容
毛主席很关注丁玲。丁玲1936年到保安时,中央开了欢迎会,就是毛主席给丁玲的《临江仙》词里写的:“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毛主席和张闻天、周恩来等领导同志都出席了。据说大家还开毛主席的玩笑,说毛主席今天更漂亮了,刮了胡子了。
参加西战团,结识丁玲(1)
参加西战团,结识丁玲(2)
参加西战团,结识丁玲(3)
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1)
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2)
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3)
转战山西(1)
转战山西(2)
在西安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1)
在西安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2)
在西安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3)
凯旋延安(1)
凯旋延安(2)
凯旋延安(3)
与丁玲结合(1)
与丁玲结合(2)
与丁玲结合(3)
参加整风和审干(1)
参加整风和审干(2)
参加整风和审干(3)
出席**次全国文代会(1)
丁玲受诬(1)
丁玲受诬(2)
丁玲受诬(3)
丁玲受诬(4)
“文化大革命”遭难(1)
“文化大革命”遭难(2)
“文化大革命”遭难(3)
“文化大革命”遭难(4)
新的家(1)
新的家(2)
进京上诉(1)
进京上诉(2)
丁玲逝世前后(1)
《我与丁玲五十年》:历史深处的回忆
来源:北京青年报
■书名:《我与丁玲五十年》
■著者:陈明口述/查振科、李向东整理
■出版: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年1月
■读家:汪凌
■推荐指数:★★★★★☆
对丁玲,在我寡陋的阅读范围里,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印象,在她坎坷跌宕的人生中,从延安时代起,尤其新中国后,陈明便如影随形,深深介入到她的生活、人际关系中。这在现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但,陈明并不喧宾夺主,他几乎是隐在幕后的。
如今,陈明终于走到台前了。
阅读的新鲜感来自前一二章,这是陈明自己的人生起始。他在江西鄱阳湖畔一个开明地主家庭出生,10岁即离家往北京投奔伯父,三年后又随往上海,从此不曾踏上故土一步。伯父家境殷实,给他提供的教育机会便好。陈明聪明热情活泼,行动力强,渐渐就走到了同龄人的前头。在学联活动中,他加入CY,随后在19岁时转成CP,瞒着家人辗转去了延安。到延安后他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在西战团,他遇到了丁玲。
可惜的是,他的叙述大多一带而过,泛泛而谈,有时就慨叹,丁玲的气场真强大。和丁玲的结合,让他自觉自愿地从台前走到幕后,并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从人生到个性都隐没在了丁玲的身后。
此后的章节便和丁玲有关了。因为是说丁玲,从大的框架上就没有太多新内容,却是在一些生活琐事和细节上,书中多有披露,比如定居东北汤原农场,和农垦人的交往,对自家小生活的“建设”……看着十分有趣,有时甚至觉不出背后的苦难来。这自然和他们的态度有关,他们没有把下放、农村的艰苦、与底层人的往来当作负担,倒是从描述中,你能感受到一些平民的乐趣与平和。再比如秦城监狱、山西嶂头村的日子,感觉陈明的性格中有随遇而安的成分,在任何境遇中,他都能把生活、心情调节得不那么难受。我想,这应该是心中很苦很苦的丁玲十分需要的吧?
还有一些家长里短,陈明从自己的角度也有所描述。比如他和祖林祖慧介于兄长与长辈之间的关系,还比如书中的全家福照片,似乎陈明在潜意识中仍然把丁玲当领导来对待,或者当作家长来看待,也许后者更准确。与丁玲结婚后,陈明便以照顾丁玲为自己的首要职责了。书中有一段话:“丁玲对于我以她为中心,实际成为她的助手,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创作,常常感到一种心理负担。我安慰她说,我还年轻,还有时间努力做些事情,不必为我担心。”所以五十年时间给他留下了深深烙印,即便晚年写自己的回忆录,也仍然跳不出这个框子。
丁玲那一代人为信仰而活,甚至不惜抛洒热血,更遑论承受苦难?在旁观者看来,一方面他们真是开阔得很,但另一方面又相对偏狭。信仰是一柄双刃剑,它使人意志坚定,也使人屏蔽掉一些东西;更如果这个信仰有所狭隘,信仰者难免亦陷于狭隘。所以对丁玲,仅仅从文学、政治层面去探讨是远远不够的。
有时看一两篇文章一两本书,似乎坊间丁玲也颇有议论,比如有关她晚年的“左”。这一代人的某些言论和行为,如果抽离了时间和空间,会让人匪夷所思,难以理解。我在读这本书时,就常常有此感叹。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丁玲他们那时在山西,听到消息痛哭失声,陈明写道:“这些人在丁玲的脑子里像圣人一样,就是为了你们这些人,听了你们的话,我们才活下来嘛,总有一天能让你们了解的嘛。”他们真诚地想为曾经犯过错误的党掩盖某些错误,或者他们真诚地相信那是母亲错怪了儿女。而他们的后半生,几乎就为争取一个“政治正确”的结论而活着。作为作家的丁玲哪里去了?作为旁观者,作为远离那个时代的后来人,也许就会想,她为什么这么执著于这些虚幻的东西,如同保护生命一般?为什么不能洒脱一些,放下它们,去写她的小说,留下一些像《莎菲女士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那样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申诉者丁玲!如果我们把眼光往历史的深处延伸,是不难发现这样的身影的。
很自然,一个问题摆在后代评论者面前,该如何看待、评价他们那一辈的人?
有时候想,把丁玲还原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也许能较为合理地解释她的许多言和行,并对那一辈人所遭遇到的一切心怀悲悯。我以为,当时代和个人同时陷入深渊,后来者回头审视时,固然不应姑息个人的人性弱点,但批判火力更不应放过社会、制度乃至大文化这些根源性环境,而不是仅仅把个人抽离出来,去暴露、抨击其“污点”。这样的标的,恐怕才更有益于建设一个清明的环境吧。毁坏容易,建设却需要一砖一瓦持之以恒,并且要有悲悯之心。
陈明,原名陈芝祥,1917年生,江西郡阳县人。1933年到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麦伦中学就读,第二年参加革命。在“一二·九一运动中,他是麦伦中学的学生领袖、上海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1937年5月,20岁的陈明风华正茂,奔赴延安成为抗大十三队的学员,不久结识了已到延安半年多的丁玲。丁玲那一年33岁,是当时第一个从国统区到陕北的著名作家,因为她曾经是上海左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到陕北即发起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并当选为文协主任,成为党的文艺战线的重要领导人。陈明和丁玲经过5年曲折恋爱终于走到一起,开始了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风雨姻缘。
张爱玲的闺房 本书特色 陶方宣著的《张爱玲的闺房(经典插图版)》是一本张爱玲个人传记作品。全书记述了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作者摒弃了老生常谈、众所皆知的常规描写,以...
周作人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周作人生平思想、心路历程的一部传记,本书从周作人离开家乡去往南京读书写起,直到终年。本书客观、真实,叙述历史,但不虚构历史。本书是...
贞观天子(纵横捭阖·济世昌明):唐太宗李世民 内容简介 历代帝王的典范,千年称颂的明君他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青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玄武兵变,从此君临天下。...
《王尔德奇异故事集》内容简介:出版于1891年的《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和其他故事》是一部由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奇异短篇小说集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自传,也是台湾建筑设计、建筑教育,都市空间与博物馆发展历程的自传。汉宝德,建筑设计是他的本业,教育是他的理想,艺术是他的...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关键资源调度优化理论与方法 本书特色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关键资源调度优化理论与方法》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关键资源为研究对象,以关键资源的调度优化为...
臧克家回忆录 本书特色 生于1905年的臧老,年近期颐,德高望重,是我国现当代硕果仅存的“诗坛泰斗”。他从1923年学写新诗,至今已有80年的创作历程。时间之长...
《语言认知技术研究》内容简介:语言认知涉及到人脑的认知机制研究,语言认知过程包括理解、记忆和表达的习得及产出过程,语言认知
他是美国有线电视业的[成吉思汗];他是信息时代未被称颂过的最伟大的商业巨人之一美国有线电视业教父,一个真正的商业奇才约翰・
《巴黎隐士》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去世后,其遗孀埃斯特·卡尔维诺从他的遗文中整理出一些涉及其生平、成长、创
萧红印象-影像 本书特色 今年,距萧红诞生恰好一百周年。在中国这块为她所深爱着的土地上,萧红仅仅生活了三十一个年头。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了追求爱与自由,这位年轻女...
鲁迅地图-解读平常人鲁迅 本书特色 行走在鲁迅的一生中,在江南的水乡、北京的胡同、上海的街头巷尾与鲁迅相遇。褪去了几十年的重重时光,剥落了形形色色的符号和意义,...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内容简介:茨威格生于19世纪末,恰好来得及亲身经历欧洲文化在一战前最后的繁荣和稳定,也能觉察
莫扎特向来是传记作家们偏爱的人物。过去二十年里有两本出色的莫扎特传记:一本出自MaynardSolomon,小心翼翼、精细地分析莫扎特
荒野求生-Discovery频道户外主持人贝尔唯一授权自传 本书特色 潘石屹、王石作序推荐。discovery探索频道独家授权传记,贝尔·格里尔斯中文版自传首次...
《顺应心理,轻松度过青春期》内容简介:父母如何平息焦虑、减少火气?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秘诀是什么?如何帮助孩子渡过学习的难关
马克思恩格斯珍闻录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了近三百个生动具体的事例,真实地描绘了马克思、思格斯当时的具体生活环境;记录了他们科学世界观形成的时间和标志;叙述了他们感...
依依故人 本书特色 江青的各界朋友太多了,从演艺界到工商界到知识界的风云人物,车载斗量。这些名人个个喜欢江青,在她的真性情感召之下,都不自觉地变成了她的好友和支...
梁启超传记菁华 本书特色梁启超撰写的多种传记,曾经数次结集行世。本书选取梁氏传记中之中国人物部分,旨在表现其传记风采。梁启超的传记既受传统传记(如《史记》)的影...
费孝通 内容简介 《费孝通》以简练的文字解读了费孝通的光辉一生。全书包括《费孝通:我一生梦寐以求的理想》、《费孝通小传》、《费孝通的故事》三部分。《费孝通》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