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远古时代》:大家的观点,通俗的阐释,一部精要的中国通史,一部精略的中国史学史。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49年,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国代表,并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此后,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主持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创办了史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长;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等。国家教育部称他“年高德劭,学识渊博,教书育人,誉满学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赞他“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会认为他“学术的追求,是创新的意识,批判继承祖国文学遗产,成自得之学;学术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变,关注祖国历史的兴衰,思考民族的未来。”他的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由他总主编的《中国通史》12卷22册全部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亲笔致信祝贺,对《中国通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一定会有益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远古时代》内容简介:这里描述了从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的原始,下与夏商周对接,涉及中国史前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远古时代主要描述了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万年前-1万年前)、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1万年-前3500年)、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和周边地区(东北、甘青、东南、华南、西南)远古文化的辉煌。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已有分布广泛的人类活动。他们留下了原始社会的踪迹。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地理条件的复杂性是主要原因之一。1.相对独立的环境与走着一条封闭独立的道路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中国的西部、西南、西北分别由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延续不断;北部为蒙古戈壁沙漠,浩然一片;东北为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相连;东边和东南是汪洋大海,其整体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在这幅员辽阔的地理大环境内,西部和北部高寒干旱,远古的人类缺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外界的交往更是困难;中部偏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远古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条件,也就成为我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这一切也就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本土性,以及在世界诸史前文化中的独特性,并决定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走着一条比较封闭而且独立的发展的道路。2.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与不平衡的发展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和河流的走向大多自西而东,这就形成了四个与纬度大致平行的自然区域:第一个自然区域为塞北区,大致为我国的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和新疆等地区,均为温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在0°-10℃左右。这里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为草原或荒漠,植物的年生长期一般低于210天。青藏高原虽然纬度很低,但地势非常高,自然条件比较适于农业或牧业的发展,现为主要的牧区或农牧混交区。第二个自然区域是华北区,约在长城以南和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黄河流域,同样是暖温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10°-15℃。年降水量约为400-8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植物的年生长期大约在210-270天,现为旱地作物的主要产区。第三个自然区域是华中区,约在秦岭一淮河以南和南岭山脉以北,主要是长江流域,均为亚热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15°-20℃,年降水量约为800-1500毫米,植物的年生长期大约在270-300天。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现为水稻的主要产区。第四个自然区域是华南区,在南岭山脉以南,台湾、福建南部、广东、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均为热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20°-25℃,年降水量约为1500-2000毫米,植物的生长期应该为一年四季,是我国水稻和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区。上述四大自然区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等,也都不太一样,再细分下去,可为若干个亚区。在这种情况下,就自然地决定了我国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与不平衡的发展。
乾嘉汉学的解释学模式研究 本书特色 乾嘉汉学以“实事求是”是理解乾嘉汉学的一把钥匙,但学界以往多是把“实事求是”视为乾嘉汉学的精神旗帜、一种客观的求实态度与考证...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 本书特色 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一批批国民党党政军特高官被俘,他们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人物,一夕之间成为首要“战犯”。...
失落的秘籍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西方文化和符号主义的集大成之作,是《失落的密码》的姊妹篇,写于1928年。全书共14章,揭示了霍恩海姆和维诺的技艺、西方古代化学...
老照片-第一0三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是陆续出版的丛书,每两个月出版一 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 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风...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本书特色 揭秘历史真相,走出“戏说”误区! 清朝的十二位女性,她们对清朝乃至中国的影响绝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没有她们的清朝将是残缺的。清...
帝王生活-大家史说-上编 内容简介 帝制在我国虽成历史陈迹,但昔日帝王生活,他们的生老病死,男女关系,衣食住行与娱乐,其中有不少富于人情趣味的故事,至今为读史者...
近代华东民间秘密互助团体太古学派的生存与信仰研究 本书特色 太谷学派具有相对独特的组织结构与活动特征,其学说信仰及思想具有一定的内涵与吸引力。太谷学派在生存过程...
中国史纲 本书特色 《中国史纲》: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中国文化书院 中国三峡出版社联袂推出中国史纲 内容简介 作者写此书时所悬鹄的...
用图片说历史:从希腊诸神到最后的审判 揭露光芒万丈的神话与传说故事 本书特色 1. “图片说历史系列”畅销台湾十几年,授权多国的欧洲艺术人文通识读本。2. 以2...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本书特色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早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
《人大附小的老师对家长说》内容简介:这本书是人大附小多年来家校合作经验的总结,更是基于几千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家
丝绸之路-牛津通识读本 本书特色 “丝绸之路”一词让人想到的画面往往是,商人牵着驼队去东方巴扎交换异国物件,朝圣者走过万里之遥以践行信仰。作者在本书中探究的是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遗著,早在三十年代用英文写于美国。作者提出了我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这样一个重要概念,将这一概念同...
故宫藏美 本书特色 《故宫藏美》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又生长在一个...
汉籍东渐及日藏古文献论考稿 内容简介 本書所收論文,作者有日本學者靜永健與中國學者陳翀(其中靜永健的文章由陳翀翻譯)。其內容包括漢籍東漸及其在日本的傳播與受容,...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全三册) 本书特色★ 180余幅插图,全彩印刷★ 大英博物馆馆长亲自撰写,大英博物馆、bbc 联手打造★ 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精选100...
可怕的错觉新版 内容简介 举国疯狂的炒股狂潮,导致股票历史上的**次崩盘,引发了举世闻名的“法国大革命”,促成了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普通的郁金香,竟然价值—...
历史的中心是人物的活动,由学人而见学术。所谓学术史与学人的历史,二者之间,分别显然。前者偏重于专门史,后者则以学人作为历
明史十讲 本书特色 明朝的历史长达277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许多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在晚明时期,更是呈现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曙光。这本《明史十讲》由陈梧桐...
《明词史(增订版)》内容简介:本书把明代近三百年词史分为承前、衰蔽、中兴、发展、终结五期,对明初遗民词人,前期台阁体、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