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远古时代》:大家的观点,通俗的阐释,一部精要的中国通史,一部精略的中国史学史。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民族理论工作者。回族,河南开封人,早年就读于中州大学、文治大学和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生。曾为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49年,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国代表,并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此后,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并与侯外庐等筹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二所并兼任研究员;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创办了新中国史学会;创办了《光明日报》的《历史教学》半月刊,与刘大年等发起创办了《历史研究》杂志;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主持了《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改革开放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创办了史学研究所、古籍研究所,任所长;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等。国家教育部称他“年高德劭,学识渊博,教书育人,誉满学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赞他“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史学会认为他“学术的追求,是创新的意识,批判继承祖国文学遗产,成自得之学;学术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变,关注祖国历史的兴衰,思考民族的未来。”他的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史学概论》、《史学论集》、《中国史学史》、《中国交通史》、《中国通史纲要》、《民族宗教论集》、《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族史》等,由他总主编的《中国通史》12卷22册全部出版,江泽民总书记亲笔致信祝贺,对《中国通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一定会有益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远古时代》内容简介:这里描述了从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的原始,下与夏商周对接,涉及中国史前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方方面面。远古时代主要描述了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万年前-1万年前)、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1万年-前3500年)、铜石并用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和周边地区(东北、甘青、东南、华南、西南)远古文化的辉煌。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已有分布广泛的人类活动。他们留下了原始社会的踪迹。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地理条件的复杂性是主要原因之一。1.相对独立的环境与走着一条封闭独立的道路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方。中国的西部、西南、西北分别由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延续不断;北部为蒙古戈壁沙漠,浩然一片;东北为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相连;东边和东南是汪洋大海,其整体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在这幅员辽阔的地理大环境内,西部和北部高寒干旱,远古的人类缺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外界的交往更是困难;中部偏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远古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佳条件,也就成为我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这一切也就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本土性,以及在世界诸史前文化中的独特性,并决定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走着一条比较封闭而且独立的发展的道路。2.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与不平衡的发展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和河流的走向大多自西而东,这就形成了四个与纬度大致平行的自然区域:第一个自然区域为塞北区,大致为我国的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和新疆等地区,均为温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在0°-10℃左右。这里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为草原或荒漠,植物的年生长期一般低于210天。青藏高原虽然纬度很低,但地势非常高,自然条件比较适于农业或牧业的发展,现为主要的牧区或农牧混交区。第二个自然区域是华北区,约在长城以南和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黄河流域,同样是暖温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10°-15℃。年降水量约为400-800毫米,为半干旱地区。植物的年生长期大约在210-270天,现为旱地作物的主要产区。第三个自然区域是华中区,约在秦岭一淮河以南和南岭山脉以北,主要是长江流域,均为亚热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15°-20℃,年降水量约为800-1500毫米,植物的年生长期大约在270-300天。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现为水稻的主要产区。第四个自然区域是华南区,在南岭山脉以南,台湾、福建南部、广东、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均为热带气候,常年平均温度约为20°-25℃,年降水量约为1500-2000毫米,植物的生长期应该为一年四季,是我国水稻和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区。上述四大自然区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等,也都不太一样,再细分下去,可为若干个亚区。在这种情况下,就自然地决定了我国多元化的史前文化之起源与不平衡的发展。
教你欣赏史记名篇-成长的书香 本书特色 《史记》是我国享誉中外的史学名著,名列二十四史之首,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
中国的儒学统治: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本书特色 《中国的儒学统治(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讲述了:自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
史学遗产六讲-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史学遗产六讲》是白寿彝先生论史学遗产的代表性著作,其中所收录的六篇论文,写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谈史学遗产》这篇长文撰于1...
中华民国史大辞典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印数350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由张宪文、方庆秋、黄美真等民国史专家编撰★ 涉及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
黄国史 本书特色书稿通过传世文献的爬梳论证,结合东夷考古资料,探寻黄国族源的深层次信息;通过穷尽式的搜集殷墟甲骨文中的“黄”字甲骨,探寻殷商时期的黄国史迹;通过...
西學東漸的嚴峻衝擊,促使近代中國重組知識版圖,新的概念被引介;舊有的思想也以新的方式重加詮釋。在這個複雜且巨大的變動過程
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地方志大量流散国外,其中日本是收藏数量*多、质量*好的国家。日本搜集中国地方志的历史相当久远,到近代更是肆意搜集、掳掠。对...
《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内容简介:本书是欧洲问题专家马克·马佐尔深入探寻欧洲时代问题与世界发展趋势的全新力作。2016年6月,
白话本国史-大学讲史-图文版 本书特色 《白话本国史(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
贵霜史研究 本书特色 《贵霜史研究》是集作者余太山二十余年研究心血而成,范围囊括贵霜帝国的渊源、创国、兴盛和没落等几个历史阶段。众所周知,贵霜帝国史料非常稀少,...
《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血守斯大林格勒(图文版)》内容简介: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惨烈的巷战而载入史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
史记 本书特色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任务驱动教程(Android 9.0+ Android Studio 3.2)》内容简介:本书选择了当前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
宿白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 本书特色 ★ 16开皮面精装,文物出版社出版★ 为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80华诞而特别编辑的纪念文集★ 收录宿白先生不同年代学生的论文3...
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 本书特色 中国的革命,到今日反成了不可解的谜了。革命的基础是全民还是农工和小市民?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还是几个列强和几个军阀?这...
《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内容简介:本书为“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中的一本。书中探讨了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全2册) 本书特色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全景再现资本主义发达史。《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
罗志田,男,1952年生,著名历史学家。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后曾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过一年。1987年留学美
隋唐五代史学 内容简介 现有研究唐代史学的著作如瞿林东同志的《唐代史学论稿》、牛致功同志的《唐代的史学与“通鉴”》以及相关中国古代史学史、史学家评传、隋唐史中的...
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资治通鉴(精装版) 本书特色 本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