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起源地区。在原始宗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道教因素,在许多方面首先出现于西北地区。在道教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西北地区提供了它生存和活跃的基本条件,因而在西北地区上演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当代道教界,西北地区保存的全真道原始风范对全国道教仍具有重大影响力。对这一地区的道教历史与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展示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充实和完善中国道教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西北道教史》以翔实的文献考证和深入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全面论述了道教在西北地区起源的发展脉络,披露了许多新材料,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新的看法,对同行的学术研究和加深社会层面对道教的正确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6开平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是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的zui终研究成果
★对于相关学术研究和加深社会层面对道教的正确认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展示了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披露了许多新材料和新观点
★作者多次深入田野进行调查,并将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大量可信的碑石、文物以及口述资料融入到研究过程中,使其研究更为扎实,成果更加厚重
友情提示:本书封面略旧,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起源地区。在原始宗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道教因素,在许多方面首先出现于西北地区。在道教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西北地区提供了其生存和活跃的基本条件。在当代道教界,西北地区保存的全真道原始风范对全国道教仍具有重大影响力。
《西北道教史》以翔实的文献考证和深入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对西北地区的道教历史与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全面论述了道教在西北地区起源的发展脉络,披露了许多新材料,并据此提出了若干新的看法,对同行的学术研究和加深社会层面对道教的正确认识,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展示道教在西北地区的发展轨迹和地方特色,充实和完善中国道教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全书内容,包含绪论、8卷共29章110节——
绪论部分,记述西北道教的历史轨迹及其特点,主要从4个方面予以论述:**,西北道教的人类地理学渊源;第二,道教创立年代及其与佛教传入的关系;第三、西北道教的4个发展阶段;第四、西北道教的现代走向。
卷一 ,西北道教地理。通过本卷,反映西北道教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理环境。既包括原始道教形成的人文地理因素,也包括西北政区变动和民族迁徙对道教传播的影响,还包括古代神话传说尤其是西王母-黄帝神话对道教神仙信仰结构的决定性意义。
卷二 ,西北早期道教。本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献检索,论证道教在西北地区产生的前提条件、思想渊源、体制因素,把西北道教放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事实来展开论述。重点在于,汉代形成的黄老道是道教*早的组织形式,汉武帝时期形成的若干宗教祭祀制度实际上成为道教科仪的源头。东汉末期出现在巴蜀汉中地区的五斗米道上承黄老道派,下传楼观道派,是道教组织正规化的开端。
卷三,隋唐西北道教。本卷从时间和空间两维,分别对西北道教做出立体的描述。从纵向的时间方面,记述了隋唐两代国家宗教政策对道教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横向的空间角度,涵盖包括西域在内的西北全部领土,对中央政权控制区所有地区的道教活动都予以记录,藉此反映华夏宗教传统的辐射过程。就道教自身的教义和教派传播方面,重点记述了楼观道的历史沿革、南方上清派传入西北、道教经典的汇集、炼丹术的成败等重大事件。为了系统说明隋唐王朝崇道政策对道教发展的影响,详细考证论述了长安道观的分布和发生在长安的重大事件。
卷四,宋-西夏道教。宋代西北道教有两大特点:一是宋王朝效仿唐代通过制造道教神话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崇道政策的形成与西北道教关系密切,因此促进了道教宫观的兴建;二是道教徒对实现长生不老的神仙信仰的途径出现重大改变,教义解释发生重大转折,由重在追求肉体长生转变为强调“积精成神”。本卷以内丹术在西北的兴起为主线,全面记述了两宋西北道教的传播和道观的分布情况;同时对西夏境内的道教活动和相关信息给予了概略记述。
卷五,金元西北道教。本卷是全书的重点。金元时期的西北道教从组织形态来讲可谓达到顶峰,教团规模和正规道观数量都为历代*盛。由西北兴起的全真道,带动了道教的全面发展,其关键人物为王重阳、马丹阳和丘处机。为了深层次反映西北全真道的昌盛局面,从3个方面予以突出论述:一是全真道在西北活动的主要人物事迹;二是全真道宫观在西北各地的分布;三是全真七子的杰出代表丘处机一系在金元时期的传承。
卷六,明代以后的西北道教。明代以后,西北道教教团呈散乱状态,虽然大部分为全真道传承,但很难整合为清晰的派系,只有龙门派和华山派广泛分布并延续至今。由于明王朝的推动,明清两代的多神祭祀场所急剧增加。加之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版图日益扩大和定型,道教信仰和祭祀场所扩展至更广大的地域,因此从整体上看,明清两代西北道教传播的范围超过历代。民国以来的近百年间,西北道教逐渐衰落,至上世纪60年代达于谷底,近20年有所恢复,某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卷七,西北道教著述。本卷4部分:一、道经汇集;二、敦煌道经;三、西北道教著述存目;四、西北道教金石文献概述。
卷八,附录。包括三个部分:一、西北道教碑(金)石目录,收录西北历代碑石、铭文共计1181篇,其中未著录190篇;二、西北道教研究文献总目,收录自1962年至2007年出版的各类道教专著55部、论文533篇;三、西北道教大事年表。
大道洞玄,深不可识,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大寰宇内,遍处皆是。往古迄今,无时不在,包罗天地,化育群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咸赖以生。天子皇权,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动植,有道则生;胎卵湿化,背道则亡。道物混融,如同水波,水波一体,道物不二。
黄老立论,义冠群经,理括诸家,人类崇尊。内修达圣,升华登真,外用为王,治国理民。以此阐道,化民兴教,故为道教。
儒曰:在明明德,亲民至善;释日:般若佛经,波罗密多。各说不一,假名异号,殊途同归。我国西北,地大辽阔,跨越陕甘,宁新青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百谷泉源,黄渭二河,川流不息,滋润苍生。万山主脉,昆仑终南,上圣高真,神迹遍布,仙贤演道,处处皆是。昔伏羲氏,画卦渭滨;远古广成,证果平凉;轩辕黄帝,问道崆峒;老子入秦,讲经楼观;希夷陈抟,潜修华岳。周秦汉唐,魏晋之际,南北朝时,高道辈出,宋元明清,仙贤不乏。姜尚子牙,垂钓渭滨。子房张良,终南山下。大显神通,品箫一曲,驱散霸王,百万雄师。关令尹喜,智慧绝伦,结草楼观,善观天文。钟吕二仙,显化甘河。长春处机,磻溪苦行,六年之整,龙门磨性,七载有余,奔赴雪山,感化天骄,成吉思汗,一言止杀,解救生民,朝野钦崇。隋唐之际,楼观岐晖,审时度势,弃隋助唐。重阳王酷,潜修户县,修筑地穴,活死人墓,屏绝凡尘,终成正果,综合汇集,儒释道教,三者合一,创立全真,道教由此,再次振兴。八仙之内,采和湘子,拐李果老,国舅何霞,各有道行,出没长安。正一道侣,散居民间,遍布西北,各具神功,咸怀妙道,明乎盛衰,通其成败,审察治乱,权衡时势,著书立说,以惠后世,祈晴祷雨,慈济世界,治病驱邪,护救苍生,匡扶正义,辅国安民,以道佐主,平定天下,均有成就,坐化立亡,白日飞升,证果成真。
樊氏光春,致学严谨,造诣深厚,尤对道教,酷其深究,成果颇丰,先后出版,多本著作。今又研成,西北道教。写作方略,涉及面广,绝妙精巧。地理环境,风土民情,历史事件,仙真圣迹。博览历史,考究神话,兼听民传,田野调查,巨细周全,条理明晰,雅俗共赏。尤为幸者,纠正道教,创立时代,列有史实,举有人物,正本清源,杜绝讹传。此著面世,幸甚幸甚,可喜可贺。内容丰富,不必繁赘,今草为序,只谈概略,以俟来哲。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任法融 戊子中秋
樊光春,1952年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樊光春长期从事地方史志和宗教研究,区域道教历史与现状是其研究重点。发表研究成果《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陕西道教两千年》(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等。其中《长安•终南山道教史略》获陕西省政府三等奖和中国道教研究优秀著作奖。
实验逻辑学 内容简介 《实验逻辑学》共十六章, 其中**至三章主要介绍本书所用到的软件 —— “塔斯基世界”, 第四至十六章分别介绍运用该软件实现逻辑运算, 包...
大六壬指南 本书特色 陈公献编著的《大六壬指南》成书于明末清初,着录于《清史稿·艺文志》,由[明]陈公献、程起鸾、庄公远等数人编撰而成,*后由清陈公献定稿。全书...
伦理学导论 本书特色 《伦理学导论》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弗兰克·梯利,他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1887年毕业于该州立大学,后去柏林和海德堡留学,回国后曾在密...
国学与民族国家 目录 总序导语:国学:国家认同与学科反思一、国家观念与世界意识原强(修订稿)中华民国解国家论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论国家思想(《新民说》节选)政治学大...
道德情操论 本书特色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全书共有七卷,主要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
经世致用《公羊传》的革命性 本书特色 《公羊传》为《春秋》作传,阐释春秋大义,重视权变,主张经世致用,追求太平盛世。公羊学曾沉寂千年,直至晚清,在西方列强入侵的...
新辑十善业道经白话讲解 目录 一、自序二、《十善业道经》的背景介绍三、导读一:怎样学习此经四、导读二:深入此经——行上十善道五、《十善业道经》经文六、《佛为娑伽...
神圣者的观念:英汉对照 本书特色 本书是“西方学术经典文库”系列之一的“神圣者的观念”专著,具体包括了:理性与非理性、“神秘”与“神秘者”、对“神秘”的分析、类...
哈罗德•泰特斯(HaroldH.Titus,1896-1984),阿卡迪亚大学文学士,科尔盖特-罗切斯特神学院神学学士和神学硕士,芝加哥大学哲
论柏拉图 本书特色 此处对柏拉图思想中五分法结构所作的阐释并不企图揭示某种秘密的原理,如克莱默(Hans Joachim Krǎmer)和盖泽(Konrad G...
四书语录-分类-译注 本书特色 迄今为止,这是市面上**本打通四书、行分类译注的著作。古老的典籍,全新的排列;前所未有的创意,经典普及的尝试!《四书》包括《论语...
易学丛刊-易学象数论 内容简介 《易学象数论》前三卷为《外篇》,皆论“象”;后三卷为《内篇》,皆论“数”。其论说大旨,谓古圣人以象示人,有八卦之象、六爻之象、象...
自然与生态 本书特色 克里希那穆提——他被认定为“世界导师”,却始终不接受这一身份;世界各地的听众着迷于他的演讲,他去宣布自己不是权威……正是他思想的源源泉水,...
意识的转化 本书特色 这本书的核心主题是威尔伯和布朗所说的人类意识发展的光谱模型,内容有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和认知心理治疗理论,也有各大宗教的冥想修行阶段。因...
中国佛教文化常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佛教的起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教诸神的由来,佛教的教义和经典,佛教寺院格局和僧众的生活;书中还介绍了佛教对中...
心灵.语言与实在-对笛卡尔心身问题的思考 本书特色 心身问题——自笛卡尔以其特有的方式提出以来——一直是哲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的论证著称...
老子辨正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三秦出版社出版★王西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中国文学及道教佛教文化,著有《杜牧评传》《道家养生功法集要》《重阳宫与...
只管打坐:和佛陀一起去禅修 本书特色 和佛陀一起去禅修 前角博雄禅师:禅宗西传的重要人物!●触摸鲜活的原生态禅宗; ●日本原生态正宗禅宗书;●日本曹洞宗名...
澹园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焦竑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嘉、隆、万三朝士林领袖之一。他学识渊博,涉猎广泛,思想独特,长于考辨,著作丰赡。《澹园集》为焦氏诗文...
西方美学史资料翻译:残稿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学者对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涉猎之广,钻研之深,用力之勤,评介之精,除了朱先生,我们找不到另一人。——何怀顺在中国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