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冯友兰评传》文字晓畅,持论公允。作者怀着对历史的温情敬意和广阔的胸怀,拨云见日自然而然的接近了读者与传主及其所处的时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冯友兰评传》具有独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后记
一本书完成之后,总要写一篇书跋或后记之类的文字,以述作书原委,以明作者心迹。这也是中国学人自古以来留下的一个传统。本人亦不能例外。
谈起作书原委,首先使我想到《国学大师丛书》的设计者兼此套丛书的责任编辑钱宏先生。在我以往的经验和接触中,还未遇到过像钱宏先生这样对事业孜孜以求者。从他向我约稿的那一天起,便以不寻常的责任心和完成此套丛书的使命感,不断“跟踪”我的写作。当他发现我因杂务而有影响写作进程之嫌时,又不断监督并催促我要按时交稿,并毫不留情面。可以说,如果没有钱宏先生的督促,此稿很有可能中途辍笔。如今即使交了稿,因本人不会科学地料理时间,故对此稿一拖再拖,以至成为此套丛书的最后交稿者。在此谨向钱宏先生表示歉意。此歉意中所饱含的除内疚之外,更多的则是对钱宏先生的敬意和谢意。
此外,在此书撰写过程中,还得到许多师友的指点和帮助。本来,此书曾约与我的朋友王守常先生共同撰写,无奈他因太忙而无暇顾此。但他还是同我共同商讨了许多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贵的建议并共同拟定提纲。因此,对于此书的完成,实有守常先生之功。
在此尤其要感谢提要的英译者、北京大学英语系副主任刘意青女士。此书在交稿之时,正值北大放暑假,几位英文较好的朋友又都不在北京。刘意青教授刚从延安大学助教回京,便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使我当天即得到译文,真可谓“雪中送炭”。
现在,《冯友兰评传》总算交稿了。照常理,当一本书完成之后,作者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但对我却不是。这“不是”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大的原因,乃在于传主的曲折而丰富的人生阅历、浑厚而深邃的哲学体系,实非一本小小的评传所能“勾玄探赜”的。冯友兰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位大家。在他生前,我虽有幸亲聆其教诲,但自知不敏,故常抱“非日能之,愿学焉”之心态,向先生问学。今年恰逢冯先生逝世五周年、诞辰一百周年。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应该说是对这位已故哲学家的最深沉、最永久的纪念。
文摘
1895年12月4日,冯友兰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庭。他的故乡——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就坐落在汉江的一条小支流——唐河——的东部,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小镇。这条哺育着未来哲学家的小河,像流经中国广表土地上的千千万万条小河一样,静静地流淌,默默地奉献,以其无私的胸怀滋润着它周围的土地,养育着它智慧的儿女。唐河源出河南方城县西北,向南流经青台、泄源,西南经新野至湖北襄阳会白河,人于长江大支脉一汉江。唐河县即以唐河得名,古属唐州,位于南阳、泌阳、新野三地之中枢,汉魏以来,历为文人荟萃之地,尝有人杰地灵之说。
冯友兰的祖上并非河南人。“听家里传说,祖上是从山西省高平县来到唐河县做小生意的,后来就在唐河县的祁仪镇落户了。”①在祁仪镇冯家是大族,有土地1500亩,三世同堂,人丁兴旺,常有二三十口人吃饭。冯友兰的祖父名玉文,字圣征,曾去考过秀才,但没有被录取,后来就不再应试,故一生未取得任何功名。冯玉文有三个儿子:长子名云异,字鹤亭。次子名台异,字树侯。三子名汉异,字爽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名字是一门学问,它往往反映出父母对子女的某种寄托,特别是希望子女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成才。在冯老先生三个儿子的名字中,都有“异”字,盖老人希望子女长大后都能成为异于寻常的人。
冯友兰的父亲台异,在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二,清光绪戊戌(1898年)科进士。其伯父、叔父都是秀才。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人成了秀才,虽然不是登入仕途,但是可以算是进人士林,成为斯文中人,就是说成为知识分子了。以后他在社会中就有一种特殊的地位。”①如果成为进士,则更进一步,就算登人仕途,可以作官了。按照这样的标准,冯友兰的家族门第,在当时可称为“书香之家”,把这种门第接下去,即称为“耕读传家”。照封建社会的情况,“耕读传家”是以乡绅地主阶层为主的社会中层层系的基本特征。因为上层社会的子弟条件优越,不必“耕”甚至不必“苦读”便可承袭高官厚禄,而广大的下层社会的农民,生活艰辛,没有更多的财力支持自己的子弟读书,因此则只能“耕”,不能“读”。只有乡绅地主因财力有余,其子女读书人仕的机会比一般农民多得多,因此具备较多的上升流动的条件,但也有一部分因坐罪、破产或其它原因,脱离中层层系而向下流动,其知识分子往往因此较多地接触下层民众,反映到文化上,则可以表现较多的人民性。
冯台异自1898年进士及第,到1904.年任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之间的8年中,一直作为仕途上的“候补”等待朝廷的正式任命。所谓“候补”,“就是等着哪一个县的县官有了缺,去补那个缺。补上了缺,称为‘得缺’。”②这就是说,“进士”作为科举中人,可以作官,但不一定作得上官。因为在封建时代,特别是在封建时代的没落时期,官场的腐败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定势”,没有官场上的后台支持,没有台前幕后的权钱交易,仅凭自己的学识和才干,是很难跻身于仕林的。冯台异虽是进士出身,但被排斥在官场之外达8年之久,直到1904年,张之洞在武昌办新式教育,开了一所称作“方言学堂”的外语学校,方谋得一个相当于现在总务长的“会计庶务委员”的职务。这一职务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还算不上官,只能算是为官府做事的“吏”而已。
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的缔造者 本书特色 本书描写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出生及其成长经历,他出生于农村,年轻时当过炼钢工人和技师,历史把他推上哈萨克斯...
本集只选录师友、弟子及亲属的文章。内收89篇文章,分作六辑:第一辑为盖棺论定式文章,所记事实跨越不同时期,可作传记阅读。第
苏轼评传 本书特色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全才,诗、词、文、书、画无不造诣深厚,建树颇丰。何炳武、李巍著的《苏轼评传》从诗、书、词等几方面观照了苏轼的一生,但因...
《低调做人的哲学》内容简介:生活中,人们似乎都想寻觅一份永恒的快乐与幸福,总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然而,生活并
乔伊斯传-上下册 本书特色 “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给我们的乐趣有增无减,”理查德·艾尔曼写道,“我在整理这部传记的时候,深感对他的爱好一点也没有衰退。”艾尔曼的...
《人生心法》内容简介:识人技巧、人性规律、思维精进,雾满拦江潜心5年醒脑之作! 如何避免愚蠢的勤奋? 社会固化,底层还有机会逆
斯大林(鲜为人知的剖面) 本书特色 斯大林不仅是一位领袖人物,也是一位专制独裁者.罩在这位残暴的专制独裁者的个人崇拜的外衣下,是一位善于考虑问题并思索对策、具有...
立场保守,却文笔犀利;争强好胜,但逻辑严密;性格狂放,可魅力十足,这些貌似矛盾的特质,却集中在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一人之
攒起历史的碎片 内容简介 《金石梦故宫情——我心中的爷爷马衡》落笔,猛然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感觉一片空疏,仿佛刚刚找到的生活重心再次失衡,后续的生命不知何去何从,...
《从零开始时装画手绘表现技法》内容简介:手绘是服装设计师的基本功,同时也是服装学习者的薄弱环节。不够标准的人体会让时装画上
《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国民党湖北省主席口述历史》以辛亥革命元老张知本先生的生平为线索,主要介绍了清末科举、武昌起义的
一个母亲的,并非完美无缺的杨沫,写出母亲真实而非完美的一生,呼唤人性、母爱、亲情的回归!一个母亲的真实一生,一个女作家的
张云逸大将画传 本书特色 本书以翔实而又生动的笔触,记述了开国大将张云逸戎马倥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辛亥革命中,他义无反顾地挺身出任炸弹队长;北伐战争中,骁勇...
这本精彩的自传是一位小提琴家的奋斗史,也是一部20世纪形象的历史参考书,文笔流畅生动,在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忆述中,表达了对于
《多元宇宙是什么》内容简介:多元宇宙一直是天文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霍金晚年就围绕多元宇宙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新观点。多元
和坤传奇--清代将相传奇 目录 发迹缘由 微劳足录 参与征战 主持外交 儿女亲家 指鹿为马 擅作威福 忠臣饮恨 幼主可欺 一朝覆亡 反思历史和坤传奇--清代将相...
木铎金声集-贺赵凯华教授八十华诞 本书特色 《木铎金声集:贺赵凯华教授八十华诞》:赵凯华先生于1930年5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武士威廉》内容简介:日本首位西方武士的传奇史诗,再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的交流与碰撞,一部精彩的通俗史学著作! 本书讲述了英国
《尘封的埃及文明》内容简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历史悠久,其灿烂文化虽未能流传下来,但仍给人们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遗
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 本书特色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