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是老残,或者可以说是作者刘鹗,感叹身世的抒情的作品。一般的解释,都以为他为中国的衰亡而哭泣,为帝国的末日而哭泣。但作者觉得它的意义,远不只如此,他用一种抒情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帝国末日的情景,带出来一种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传统。
“夫梦之情境,虽已为幻为虚,
不可复得,
而叙述梦中情境之我,
固俨然其犹在也。
若百年后之我,
且不知其归于何所,
虽有此如梦之百年之情境,
更无叙述此情境之我而叙述之矣。
是以人生百年,
比之于梦,
犹觉百年更虚于梦也。”
——刘鹗
关于经典3.0n种解释:
●3层精彩内容——导读 + 漫画 + 原典
●3类阅读元素——文字 + 图像 + 图解表
●3重阅读收获——演讲 + 互动 + 资料库
●3种阅读方向——书 + 网络 + 旅行
经典3.0
25种经典/25位名家导读
梦幻阵容前所未见
● 我们是在传播一种新观念:web3.0阅读
● 我们是在倡导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书+网络+旅行
● 我们是在倡行一种新的阅读体验:“我阅读,我存在”
● 我们是在致力于一项事业:
→ “为了人与书(经典)的相遇”;
→ “阅读经典,打开梦想和未来”;
→ “探寻两岸三地华文文化普适价值”(实现文化三通)。
3.0提供经典:——我们永远不知道,如果错过这些经典,自己错过的是什么。
3.0也提供体验:——网络将结合文字以外的声音、影像、气味、触感,甚至意念,提供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帝国末日的山水画:老残游记》一般研究《老残游记》的人,大部分只注重这本小说的政治的意义。到底作者是不是对于清末的政治有所影射?可是作者是把它当作一个有哲学意义的抒情作品来看。胡适认为,中国传统小说里面,写景写得这么细致的,写得这么有抒情味道的,《老残游记》是**本。这本小说是老残,或者可以说是作者刘鹗,感叹身世的抒情的作品。一般的解释,都以为他为中国的衰亡而哭泣,为帝国的末日而哭泣。但作者觉得它的意义,远不只如此,他用一种抒情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帝国末日的情景,带出来一种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传统。 “夫梦之情境,虽已为幻为虚,不可复得,而叙述梦中情境之我,固俨然其犹在也。若百年后之我,且不知其归于何所,虽有此如梦之百年之情境,更无叙述此情境之我而叙述之矣。是以人生百年,比之于梦,犹觉百年更虚于梦也。”——刘鹗关于经典3.0N种解释:●3层精彩内容——导读 + 漫画 + 原典●3类阅读元素——文字 + 图像 + 图解表●3重阅读收获——演讲 + 互动 + 资料库●3种阅读方向——书 + 网络 + 旅行
插图:唤回抒情的美学历史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端看一个文学家怎么写。我们熟悉的晚清小说,如《孽海花》和《官场现形记》都是“野史”,是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演绎出来的,唯有《老残游记》不然,它用一种抒情手法,把当时的现实“美化”,变成一幅历史的山水画。如果是在汉唐盛世,这种山水画可以拿来共享,但到了十八世纪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己经是在追忆似水年华,但大观园中的那个抒情意境还是完美的。然而到了清末的《老残游记》,这个抒情意境本身已经残缺了,这个残缺意境的背后,是一个历史的阴影,小说愈抒情,阴影愈大,但刘鹗并没有把当时的历史危机的现实──诸如拳匪之乱、八国联军、戊戍变法、孙中山的革命──写出来,只是从一首诗中略作影射,这并不表示作者会全置身度外,因为我们知道刘鹗本人熟悉铁路、采矿、炼盐之术,也参加过这一类的工作,只不过是他后来生意失败了,被流放到新疆,郁郁而死。正因为在文本中他不写,这个乱局的阴影反而和抒情的意境之间形成一种紧张,表面上越平和,你越觉得背后的乱性越大。有时我想到同一时期的奥匈帝国和世纪末的维也纳文化,可谓颓废之美逹到极点,也更危机四伏,这个比较,恐怕须要进一步探讨才行。最后,我想做一个小小的结论。也回到王德威的意见,他引用了捷克学者(也是我的老师)普宗克(Jaroslav Pr??ek)关于“抒情”和“史诗”的两模式并将之引伸,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到了廿世纪,已经进入一个史诗式的文学时代,也就是革命时代,这个大时代是须要投入的,小说是写实的,社会性的,似乎是继“抒情”时代以后的东西,二者互相取代,王德威再三探讨论证的是,在这个史诗时代,抒情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抒情?我对王德威的看法的感觉是:其实抒情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传统,即使山水画也有它永恒的美学意义,是不容取代的,甚至可以超越历史和现实,譬如曹植的诗中所达到的最高意境。照另一位名学者高友工的说法,这是一种“美典”。我又觉得,反而在史诗时代,危机四伏时,抒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教授。1939年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台湾,197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现代文学及文化研究、现代小说和中国电影。
著有中英文著作《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中西文学的徊想》《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现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随笔集《狐狸洞话语》《世纪末的沉思》《世纪末呓语》《音乐的往事追忆》《范柳原忏情录》《东方猎手》等。
[绘者介绍]
谢祖华,普理茅斯大学图形设计系毕业。曾参加“1997英国新进设计师联展”。作品有《通往幸福的密语》《红瓦房》《我爱蓝树林》《风岛飞起来了》等插画创作。
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上下卷 本书特色 《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套装上下卷)》是武汉大学术丛书之一。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
素描头像-中央美术学院高材生教你画(第二辑)(2)(附赠光盘) 本书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高材生教你画(第2辑):素描头像》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素描头像-中央美...
《白蛇》通过细腻、戏剧性很强的笔法,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女人:徐群山、孙丽坤在社会大环境下内心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以及
宋诗研究 本书特色 由胡云翼编著的《宋诗研究》是“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丛书之一。该丛书着力于“学术”与“文化”两方面,所收著作或为学术上开新之作,或为文化上奠基之...
林徽因与梁思成皆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洗礼。两人学成归国后,本该大展宏图,然而
《2018-2019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分析报告》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综合反映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报告。书中对2018年信息
大师是怎样写作的 本书特色 垂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同龄鸟”人文情怀为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精神套餐”。大师是怎样写作的 内容简介 缩短中学生与文学大...
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第7版 本书特色 《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精)》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学术语词典(中英对照)第7版 内容简介 《文学术语词典》一书...
《美国人 》新论(New Eassays on The American) 本书特色 《剑桥美国小说新论》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出书,...
哈利.波特书架 本书特色 约翰·格兰杰所著的《哈利·波特de书架》是“哈利·波特”研究权威约翰·格兰杰对这部奇幻巨著的独到解读!揭秘“哈利·波特”冒险故事中的传...
诗人的楼观情结 本书特色 《诗人的楼观情结》以全新的文化视角为切入点,谈诗说道,顺乎自然。不强差人意,而情溢于字里行间。文字晓畅、通达。诗人的楼观情结 内容简介...
几米,男,台北市人。天蝎座,吃素,已婚,有一个女儿。台湾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十二年,现在在家工作,为报纸
随园诗话(上下) 内容简介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张东荪的一部名作。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界曾经有过一场“科玄论战”。张东荪即是其中“玄学”一派的代表人物
腾讯年度作家闫红最受期待随笔集,在坏的时候,懂得笑,哭得出,不会乱。▋是人都会有低落、无助且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的时候。
纪德文集.文论卷 本书特色 花城出版社的《纪德文集》分五卷,有《散文卷》、《传记卷》、《日记卷》、《游记卷》、《文论卷》。这五卷中,有五分之三的篇章是首次翻译介...
《金瓶梅》诗谚考释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了《金瓶梅》中诗谚1000多条,并对其一一考证,释义。例证大多源于经、史、子、集及唐诗、宋词、元曲中,为研究《金瓶梅》语言...
故事里的事 本书特色 《故事里的事》:社会的物欲横流人心的浮燥冷漠功名利禄思想的浸淫扩张使生活在这个竞争时代的都市人慢慢迷失了生活的准则与方向故事里的事 内容简...
性格决定你的婚姻 内容简介 本书将影响千百万人的婚姻幸福。过去爱神丘比特是瞎眼的,因而家情的悲欢是盲目的。现在通过性格测知婚姻,是明智的。 **本*有影响的婚姻...
我是一个妙人-圣世雅痞金圣叹 本书特色 鲁迅推崇、胡适追捧、林语堂效仿——唯一一位受民国大师集体致敬的先锋人物!独唱团《好疼的金圣叹》鼎力强推!随书附赠精美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