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说是老残,或者可以说是作者刘鹗,感叹身世的抒情的作品。一般的解释,都以为他为中国的衰亡而哭泣,为帝国的末日而哭泣。但作者觉得它的意义,远不只如此,他用一种抒情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帝国末日的情景,带出来一种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传统。
“夫梦之情境,虽已为幻为虚,
不可复得,
而叙述梦中情境之我,
固俨然其犹在也。
若百年后之我,
且不知其归于何所,
虽有此如梦之百年之情境,
更无叙述此情境之我而叙述之矣。
是以人生百年,
比之于梦,
犹觉百年更虚于梦也。”
——刘鹗
关于经典3.0n种解释:
●3层精彩内容——导读 + 漫画 + 原典
●3类阅读元素——文字 + 图像 + 图解表
●3重阅读收获——演讲 + 互动 + 资料库
●3种阅读方向——书 + 网络 + 旅行
经典3.0
25种经典/25位名家导读
梦幻阵容前所未见
● 我们是在传播一种新观念:web3.0阅读
● 我们是在倡导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书+网络+旅行
● 我们是在倡行一种新的阅读体验:“我阅读,我存在”
● 我们是在致力于一项事业:
→ “为了人与书(经典)的相遇”;
→ “阅读经典,打开梦想和未来”;
→ “探寻两岸三地华文文化普适价值”(实现文化三通)。
3.0提供经典:——我们永远不知道,如果错过这些经典,自己错过的是什么。
3.0也提供体验:——网络将结合文字以外的声音、影像、气味、触感,甚至意念,提供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帝国末日的山水画:老残游记》一般研究《老残游记》的人,大部分只注重这本小说的政治的意义。到底作者是不是对于清末的政治有所影射?可是作者是把它当作一个有哲学意义的抒情作品来看。胡适认为,中国传统小说里面,写景写得这么细致的,写得这么有抒情味道的,《老残游记》是**本。这本小说是老残,或者可以说是作者刘鹗,感叹身世的抒情的作品。一般的解释,都以为他为中国的衰亡而哭泣,为帝国的末日而哭泣。但作者觉得它的意义,远不只如此,他用一种抒情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帝国末日的情景,带出来一种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传统。 “夫梦之情境,虽已为幻为虚,不可复得,而叙述梦中情境之我,固俨然其犹在也。若百年后之我,且不知其归于何所,虽有此如梦之百年之情境,更无叙述此情境之我而叙述之矣。是以人生百年,比之于梦,犹觉百年更虚于梦也。”——刘鹗关于经典3.0N种解释:●3层精彩内容——导读 + 漫画 + 原典●3类阅读元素——文字 + 图像 + 图解表●3重阅读收获——演讲 + 互动 + 资料库●3种阅读方向——书 + 网络 + 旅行
插图:唤回抒情的美学历史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端看一个文学家怎么写。我们熟悉的晚清小说,如《孽海花》和《官场现形记》都是“野史”,是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演绎出来的,唯有《老残游记》不然,它用一种抒情手法,把当时的现实“美化”,变成一幅历史的山水画。如果是在汉唐盛世,这种山水画可以拿来共享,但到了十八世纪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己经是在追忆似水年华,但大观园中的那个抒情意境还是完美的。然而到了清末的《老残游记》,这个抒情意境本身已经残缺了,这个残缺意境的背后,是一个历史的阴影,小说愈抒情,阴影愈大,但刘鹗并没有把当时的历史危机的现实──诸如拳匪之乱、八国联军、戊戍变法、孙中山的革命──写出来,只是从一首诗中略作影射,这并不表示作者会全置身度外,因为我们知道刘鹗本人熟悉铁路、采矿、炼盐之术,也参加过这一类的工作,只不过是他后来生意失败了,被流放到新疆,郁郁而死。正因为在文本中他不写,这个乱局的阴影反而和抒情的意境之间形成一种紧张,表面上越平和,你越觉得背后的乱性越大。有时我想到同一时期的奥匈帝国和世纪末的维也纳文化,可谓颓废之美逹到极点,也更危机四伏,这个比较,恐怕须要进一步探讨才行。最后,我想做一个小小的结论。也回到王德威的意见,他引用了捷克学者(也是我的老师)普宗克(Jaroslav Pr??ek)关于“抒情”和“史诗”的两模式并将之引伸,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到了廿世纪,已经进入一个史诗式的文学时代,也就是革命时代,这个大时代是须要投入的,小说是写实的,社会性的,似乎是继“抒情”时代以后的东西,二者互相取代,王德威再三探讨论证的是,在这个史诗时代,抒情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抒情?我对王德威的看法的感觉是:其实抒情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传统,即使山水画也有它永恒的美学意义,是不容取代的,甚至可以超越历史和现实,譬如曹植的诗中所达到的最高意境。照另一位名学者高友工的说法,这是一种“美典”。我又觉得,反而在史诗时代,危机四伏时,抒
李欧梵,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讲座教授、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教授。1939年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台湾,197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及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现代文学及文化研究、现代小说和中国电影。
著有中英文著作《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中西文学的徊想》《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现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随笔集《狐狸洞话语》《世纪末的沉思》《世纪末呓语》《音乐的往事追忆》《范柳原忏情录》《东方猎手》等。
[绘者介绍]
谢祖华,普理茅斯大学图形设计系毕业。曾参加“1997英国新进设计师联展”。作品有《通往幸福的密语》《红瓦房》《我爱蓝树林》《风岛飞起来了》等插画创作。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情人》(全译本)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的爱情故事: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法国姑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札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在...
革命想象与叙事传统 本书特色 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来说,无论我们对“红色经典”做出怎样的评价,它都是意味深长的“创伤性”事件,都是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
《影响的剖析》是哈罗德·布鲁姆对自己诗学精髓的一次完整说明,一种最深意义上的心灵自传。他带领我们穿过了那些由多年来不断启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
中西医临床性病学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总论和各论两篇。**篇总论设五章,以基础理论和预防医学、实验医学为主体,采取了专题的形式,阐述当今国内外性病流行病学与防治对...
晚照楼论文集 本书特色《晚照楼论文集》初版于1981年,为马茂元先生的文学论文选集,是马茂元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全书汇集了马先生鼎盛之年的18篇代表论文,...
篇什目次:高晓声:序朱西宁:福成白铁号铁浆采蝴蝶兰去刘慕沙:生乔迁之喜春心朱天文:带我去吧,月光桃树人家有事日神的后裔朱
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六朝疆域与政区的演变,作者首先根据历史发展,指出其演变经过和演变的原因,之后评说了各时期的史料价值,详立各朝代政区...
本书是从政治学角度对近现代留学精英建国理念的批判之作。本书作者选取留学西方六大国(英法美德俄日)的留学精英,及其思想进行
科学与人译丛——宇宙、量子和人脑 内容简介 宇宙、量子和人脑罗杰·彭罗斯有关大尺度的宇宙物理学、小尺度的量子物理学和大脑物理学的独创的、挑战性的思想已经成为大家...
怎样学剪纸 本书特色 剪纸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装饰艺术。本书以传授民间剪纸技艺为主旨,全面介绍剪纸的基本知识,具体讲述50多种花卉、昆虫、人物、山石云水、禽鸟与...
多维文化视域下的京派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多维文化视域下的京派文学研究》对京派文学各个领域进行了综合、系统、比较的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坐标上充分揭示了京派文学...
必要的反对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共由10本组成,每本都是各位评论家在九十年代以来所作研究成果的精选结集,它们包括:王彬彬《一嘘三叹论文学》、王干《灌水时代》、黄发...
从晚清名臣到抗日楷模--韩国钧生涯 内容简介 一位民国史研究专家说:“写民国史不能不写江苏,写江苏不能不写韩国钧”。这是颇有意味的。韩国钧(紫石)是中国近代史上...
《朱光潜谈读书(剪纸漫画珍赏版)》讲述了对于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顶峰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
CherryPig,ThunderboltthepuppetmouseandBeanbagFrogrefusetogotosleep!Luckily,cleve...
当年的皇子原来没死,甚至成了今日的太子?庄简心胆俱裂,却逃不得躲不了。太子何时会发现他就是弑母的仇人?庄简又能凭自己的机
简易爵士钢琴曲集--披头士乐队专辑 目录 我想握着你的手 如果我失恋了 艰难一天的晚上 我将会来 救救我吧! 昨天 这儿,那儿和所有地方 米歇尔 在我生命中 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