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访谈录是作者的三个博士研究生采访并整理出来的。王宇英2004年至2007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文革”时期家庭政治化问题研究》,她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社会采访的。王胜2006年至200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她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集体化时期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研究——以河北省深泽县为个案》,她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在河北深泽县进行采访的。王俊斌也是2006年至200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改造农民: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以山西省保德县为中心》,他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在山西保德县进行采访的。采访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劳作,他们都是在克服了很多困难之后完成了这项工作。采访不仅对他们个人的学业有帮助,对他们认识社会和个人的成长也有意义。
《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1辑)》: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办。
《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第1辑)》内容简介:近年来,口述史越来越被大陆史学界所重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地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获取**手的口述资料,然后再经过筛选和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口述史学对史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本文是对口述史的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实践体验。一、关手口述史的回望如果仅仅作为一种方法,口述史的方法应当具备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其二,史学家利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的方法。人类历史上,在撰写史书之前,就有从事过运用访谈和调查进行搜集史料的工作,在中国三千多年前,周朝就设有专门为史官搜集人们言谈内容的书记,所谓“动则左使书之,言则右使书之”。这些书记主要是记载君王的言行举止,而不是普通社会的历史,但到汉代,确实已运用访谈、口述的方法来搜集史料。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依据大量的实地考察得到的口述访谈资料与丰富的文献记载相互引证而撰写的。在西方,如早期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使用口述证据的。在古代希腊,“历史”一词的含义就是“根据事件的目击者所做的证词去推究事实的真相”①。这里的证词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口述证据。实际上,历史学家所使用的史料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口述。例如;社会史广泛使用的官方调查委员会的社会调查资料主要是来源于口述,其中有很多证据都是经过对目击者的访问而获得的。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史学方法,具有现代意义的口述史学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产生,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利用。
答:一般是缺乏,因为保德在土改时一个人平均四垧地,一般的劳力情况就是一个半劳力一个家庭,经营的十六垧地,以一个四口之家算,再加上你没有牛具,就很困难。喂牛又不是家家都可以喂起的。问:喂牛是不是就缺乏草料的问题?答:不是草料缺乏,是没钱买不起牛。一种是买不起,再一个是占不住,用不着。问:用不起时草料不存在问题,放着就放着。答:白养活了。一天得吃五斤料、二十斤草。一般养一头牛大概得四十垧地左右正合适,二三十垧地,甚至十来垧地就浪费了。问:那时候喂牛的饲料地里就生产,也用出钱买吧?答:不用买也是钱,还要喂料了吧,通年喂料,苦重时多吃,苦轻时少吃。问:咱们县是喂牛多,还是驴多,还是骡子多?答:牛多。问:养殖成本是哪个高?牛吗?答:骡子高,从使役的角度上讲牛具有普遍性。骡子在过去主要是运输。问:效率上来讲呢,肯定骡子高些?答:过去驴骡不耕地,过去有句俗话“婆姨帮牛,驴耕地,发了也是灰心情”。问:为什么有这种说法?答:过去都是坡地,骡子在坡地不如牛,另外买骡子用的钱多,它是一种比较贵气的东西,吃、住、.买价都高。不是一般人家能养起的。问:你能不能举某一年的具体价格是多少?答:具体多少不好说,总印象骡子是牛的两倍多。问:骡子就是比牛值钱。答:过去养骡子大体就富农成分的人家。问:养上骡子也没有,即使他会耕地也不用,就搞运输。答:有骡子也不敢用,怕悬崖上摔死了。咱们这儿地形不好,过去都是六七十度的坡地。问:用驴耕地吗?
梁景和(1956~),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先后师从龚书铎先生、李侃先生、林增平先生、耿云志先生。担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女性文化》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瓶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并主张用多学科的角度看待社会文化的演化,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文化问题。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等科研项目,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要专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论辩》、《中国陋俗批判》、《日本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主编有《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论丛第一辑:社会生活探索》等。并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中国古代报刊法制发展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中国报刊法制的起源、宋朝时期的中国报刊法制、元明时期的中国报刊法制、清初至清中叶的中国报刊法制以及清中叶至清末的中国报...
《孩子的情商是培养出来的》内容简介:情商绝不只是“会说话”那么简单!情商其实是一个人能够处理好三种关系的能力:和自己的关系
《非理性决策》内容简介: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各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我们常常难辨真假是非,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错误
最差的情形 本书特色 手提箱里的核弹、通风设施中的炭疽病毒、海啸、禽流感,今天,这些曾经只在好莱坞剧情中才会有的噩梦变成了令人恐惧的真实可能。在固执的不作为和过...
《东大女子》内容简介:东京大学是全球大学排名最高的亚洲学校,也是日本的最高学府,被公认是名校中的名校。然而在东大每年入学的
《儿子们的土地》内容简介:在不确定的未来,一位父亲和两个儿子成为一场原因不明的灾难的幸存者。文明已经终结,原本的人类社会不
社会救助学 本书特色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到2004年我国上海、浙江、江西等14个省份,...
没有郊区的城市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将问题分析与政治实践相结合,应用详细的人口调查分析来证明大部分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是“弹性的”,即城市在区域政府的管理下能使其郊...
王桐龄中国民族史 本书特色 《王桐龄中国民族史(上下)》由王桐龄著,本书以汉族为主体,凡满族中之肃慎,扶馀,高丽,百济,靺鞨,渤海,女真,满洲;蒙族中之獯鬻,狄...
编辑心语 本书特色 《编辑心语》(作者郑一奇)收录了《“我们决不肯辜负读者”——学习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的一点体会》、《为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出好书——学习叶圣陶编辑...
《帝国沧桑》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1872年,大清王朝拉开了一场华丽的改革开放大幕。慈禧、李鸿章、盛宣怀、唐廷枢、伊藤博文、胡佛
海蒂报告-海蒂篇一个性学家的私人生活史 本书特色 海蒂报告全球销量已突破50,000,000册。她是某些人所说的“性爱狂人”还是另一些人认为的“性学学者”? 她...
邓广铭卷-师道师说 本书特色 弘扬中国文化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时刻要有一个观照全球的眼光,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吸收和融化其他民族文...
☆☆☆☆☆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女王的炼成☆☆☆☆☆克斯汀•唐尼成功地恢复了伊莎贝拉在历史中应有的地位。伊莎贝拉是史上最令人着迷也最有争议的女性之一,这是一部令人手...
栏目剧在南方的实践 本书特色 黄天文编著的《栏目剧在南方的实践》以南方电 视台品牌栏目《真实故事》 为个案分析对象,系统论述栏目剧的美学形 态、发展流变,...
社会统计学与SPSS应用 内容简介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科学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的基本工具。也是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书在扼要介绍社会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发展简...
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集群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 本书特色 书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角下,以社会计算为理论和方法基础,一方面对大规模网络数据的获取测量以及方法进行研究...
《通信电源(第3版)》内容简介:本书根据通信电源系统构成和日常维护的规律,本书分成概述、交流篇、直流篇和综合篇。在概述中介绍
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与国家、台湾民间社会语式的研究、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国家社会等内容。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目录...
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现任总统乔治·W.布什个人信仰的著作。小布什曾试图复制他父亲辉煌的职业生涯,但事实上直到40岁之前,仍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