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是不知道谁是蒋介石的。”在台湾长大的梁文道先生说,“因为我在台湾上学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蒋中正,却不知道他原来也叫蒋介石。在我们上小学的年代我们甚至不会叫他做蒋中正,我们都叫他做蒋公,他死了之后我们就叫他做先总统蒋公。”
在大陆,蒋介石却是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式的人物,可惜,名字前往往被冠以“人民公敌”“反动派”“独夫民贼”等,甚至一度被称为“蒋该死”“蒋光头”,至于“蒋中正”“先总统蒋公”,那时“不知道”的。
为何一人身居如此多名头,且两岸反差如此之大?
民国史研究专家杨天石根据亲眼所见蒋介石日记,为你解开答案!
《蒋介石日记解读2》是继08年度十大好书《蒋介石日记解读1》之后,杨天石先生的沥血之作,在书中,你会看到:
“不抵抗主义”的口号并非出自蒋介石,而是另有其人!
美国三次打算原子弹轰炸中国大陆,帮蒋光复民国,都被其拒绝!
在毛泽东《论持久战》之前,蒋介石早就有了“持久战”的思想!
共产国际打算扣留蒋经国,以此要胁蒋介石,蒋介石宁愿绝后,也不为所动!
……
蒋介石日记一出,中国近代史要改写?!
中国大陆查阅蒋介石手稿本**人、民国史研究专家杨天石沥血之作
剔除“内战时期的情绪”,公正审视蒋介石的一生
《蒋介石日记解读2》是继08年度十大好书《蒋介石日记解读1》之后,杨天石先生的沥血之作,在书中,你会看到:“不抵抗主义”的口号并非出自蒋介石,而是另有其人!美国三次打算原子弹轰炸中国大陆,帮蒋光复民国,都被其拒绝!在毛泽东《论持久战》之前,蒋介石早就有了“持久战”的思想!共产国际打算扣留蒋经国,以此要胁蒋介石,蒋介石宁愿绝后,也不为所动!“我小时候是不知道谁是蒋介石的。”在台湾长大的梁文道先生说,“因为我在台湾上学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蒋中正,却不知道他原来也叫蒋介石。在我们上小学的年代我们甚至不会叫他做蒋中正,我们都叫他做蒋公,他死了之后我们就叫他做先总统蒋公。”在大陆,蒋介石却是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式的人物,可惜,名字前往往被冠以“人民公敌”“反动派”“独夫民贼”等,甚至一度被称为“蒋该死”“蒋光头”,至于“蒋中正”“先总统蒋公”,那时“不知道”的。为何一人身居如此多名头,且两岸反差如此之大?民国史研究专家杨天石根据亲眼所见蒋介石日记,为你解开答案!
**部分(1) 蒋介石日记一出,中国近代史要改写? 中国大陆查阅蒋介石日记手稿本**人、民国史研究专家杨天石沥血之作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 剔除“内战时期的情绪”,公正审视蒋介石的一生不抵抗,不是不愿抵抗“我小时候是不知道谁是蒋介石的。”在台湾长大的梁文道先生说,“因为我在台湾上学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蒋中正,却不知道他原来也叫蒋介石。在我们上小学的年代,我们甚至不会叫他做蒋中正,我们都叫他做蒋公,他死了之后我们就叫他做先总统蒋公。”在大陆,蒋介石却是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式的人物,可惜,名字前往往被冠以“人民公?”“反动派”“独夫民?”等,甚至一度被称为“蒋该死”“蒋光头”,至于“蒋中正”“先总统蒋公”,那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一说起九一八,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不抵抗主义”,紧跟“不抵抗”的肯定是蒋介石,这是我们的小学课本乃至中学历史书里一直所教导的。长大后,慢慢学会思考了,就想,蒋介石这家伙莫非脑子进水了?他可是中国人啊! 别说蒋介石是当时中国的*高统治者,就连抗战胜利四十余年后出生的小老百姓我们,都对小日本统治我华夏子民恨得牙根痒痒,堂堂一国之主,行不抵抗主义,被小日本欺负,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当初玩三国游戏的时候,自己边境上的城市常常遭受敌人的攻击,有时敌人多了,打不过,只好“不抵抗”,往内地撤,任敌人肆意占领。敌人占领城市后,往往相继增兵,去夺,还是敌不过,怎么办?只好继续放弃被占城市附近城池,把自己人员聚集一处,敌人眼见附近城市空缺,必分兵占领,兵力一散,我方进攻的机会自然来到,收复并歼灭敌人自不在话下……想想蒋介石统治时的中国,与游戏里自己的处境何其相似也。不是不愿打,实乃心有余力不足也。以卵击石,卵必破,何不行“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持久战呢?这也是蒋介石行不抵抗主义的*根本原因吧。更何况不抵抗的始作俑者是张少帅学良先生,9月18日那晚,张少帅正在戏园子里看戏,“开场管弦正相摧”呢,哪管什么“告急军书夜半来”,可是“奉天已陷”了,英明的张少帅怎么能丢掉老子的“祖屋”呢!还好,有个顶头上司,于是一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轻而易举,移花接木,化解了民怨。有苦难言的蒋公中正先生也只好背上这一黑锅了,谁让咱泱泱大国毫无实力抵抗弹丸小国呢!还好,蒋公中正不忘自己的老乡勾践先生,常常学习这位先辈,在日记里不断警惕自己:“中国若要?取灭亡,俯首而上断头台则已,否则除抗战拼命以外,再无第二道路矣。”(1938年12月16日)“我国坚决抗战,实为保持我主权之独立与领土主权之完整。不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我只求达到抗战目的……日本果欲言和,自应将其侵入我国领土之陆、海、空军全部撤退。”(1941年8月29日)后来的历史证明:的确,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打败了日寇。注意,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不抵抗主义”究竟与蒋介石有多少关系,民国史研究专家杨天石在所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里有更深入的分析,这本书里还有提到:美国三次打算原子弹轰炸中?大陆,帮蒋光复民国,都被其拒绝!在毛泽东《论持久战》之前,蒋介石早就有了“持久战”的思想!共产国际打算扣留蒋经国,以此要胁蒋介石,蒋介石宁愿绝后,也不为所动!……忘了说了,在蒋介石的日记里,若提到日本,多以倭代之,很少有日本之称。
杨天石,江苏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生院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哲学》、《炎黄春秋》、《同舟共进》、《中国书画家》杂志编委、《世纪》杂志顾问。曾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史坦福大学等校访问学者。
长期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近代史、民国史、国民党史。著有《揭开民国史的真相》(7卷本)、《杨天石近代史文存》(5卷本)、《杨天石文集》、《寻求历史的谜底——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人物》、《海外访史录》、《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辛亥前后史事发微》、《横生斜长集》、《朱熹》、《朱熹及其哲学》、《泰州学派》、《黄遵宪》等。与人合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及第二编第五卷、《中国通史》第12册、《南社》、《南社史长编》等。主编有《〈百年潮〉精品系列》(12卷本)、《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中文版,3卷本)等。
其近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第一辑获大陆2008年十大图书奖、香港2008年书奖。
《危险的来客》内容简介:本书的两个反派扶桑绵粉蚧和红火蚁都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世界百大入侵物种,能入选这个名单是因为它
中国历史研究法-跟大师学国学 本书特色 历史学家张荫麟《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虽未达西洋史学方法,然实为中国此学之奠基石,其举例之精巧亲切而富于启发性,西方史法...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舆论话语权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舆论话语权的视角,运用传播学、舆论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党报本体的叙事...
明朝的皇帝 本书特色 明朝十六帝个个奇葩,洪武至崇祯历朝气象万千。高阳披览明史,兴废得失,将明朝的从头至尾皇帝一一道来。明朝的历史头绪纷繁,变幻莫测,“剪不断,...
《教育的唤醒:探寻实践哲学的教育方式》内容简介:“实践”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类存在政治实践,经济实践,伦理实践,
《资本与商业模式顶层设计》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实例的形式,具体讲述了企业为什么需要做顶层设计、投资成长型企业的股权最挣钱、股
信史001 本书特色 《信史001》收录了《艺术作品中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从大洋洲到密西西比——大航海时代的土著世界》、《浅谈两宋军饷与货币》、《人类*古...
简帛-第十一辑 本书特色陈伟主编的《简帛》是由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校級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圍繞相關的三個層面,一以戰國文字為...
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部分,**篇一个帝国的背影通过一个全新的角度,讲述了圆明园的150年凄美的故事;第二篇一部影片的诞生记录了电影《圆明园...
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出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发展的大致脉络。全书从“拨乱反正”思潮写起,接着是对唯物史观的再认识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
1.本书作者系著名国际关系学者、中美问题研究专家袁鹏,在国内外国际关系领域皆有重要的影响力。2.前国务委员戴秉国、澳大利亚前
吕思勉讲隋唐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为底本(原书中关于“五代十国”的三章内容未被辑入)。《隋唐五代史》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后一...
新史学:第二十三辑:历史学家能做到不偏不倚吗?:Can historians be impartial? 内容简介 《新史学(第23辑) 历史学家能做到不偏不倚...
宋末元初大变局 本书特色 本书以通俗浅近的语言,讲述了宋末元初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内容包括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横空出世、威慑草原,忽...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本书特色 进入21世纪之后,抗日战争发生的年代渐行渐远,战争的残酷不免淡化,战争的史实逐渐缺失,战争的面目已经模糊,因此真实而全景式地反映...
解密何应钦与蒋介石 本书特色 本书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政要何应钦(1889年-1987年)与蒋介石(1887—1975年)间贯通民国整个历史的恩怨纠葛进行...
国家祭祀与海上丝路遗迹——广州南海神庙研究 内容简介 广州南海庙是古代国家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重要史迹,其丰富的祭祀文化在国家礼制中...
《帝国即将溃败:西方视角下的晚清图景》内容简介:首次汇集西方媒体长达100多年的珍贵报道和图片,并以之与《清实录》、《钦定大
塞北三朝.金-腾飞五千年 本书特色 ★袁腾飞砥砺四年,白话文以来全景式麻辣解读塞北三朝的*新力作,讲述你所不知道的女真。★历史没大没小,袁sir有根有据,上承两...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教授法 本书特色 何炳松,字柏丞,浙江金华人,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史学研究方面,他是一位融会古今中西史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