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丛书有文史价值的文字、有故事特征的叙事以及平民化的学问肌理。
《闲话》丛书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慕客书的形式出版,扫描名流世界,管窥历史碎屑,近观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本书为《闲话》丛书第十一辑,主要收录了《光环下的袁牧之》、《刘雪庵的悲苦人生》、《国立青岛大学的风花雪月》、《福柯缘何没来中国》、《田汉的“美丽噩梦”》、《异人郑曼青的“五绝“人生》等作品。这些作品会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人生趣味。
《闲话》丛书是一本连续出版的、还原名流与知识者人文世界的人物类人文读物。
本书为该丛书中的一册,全书通过微观的管窥和历史碎屑的拾捡,再现文人、学者、科学家、艺人和殖民者的命运和襟抱,呈现文化、学术、科学、艺术以及现代化进程与人生的关系。
《闲话:美丽噩梦》内容简介:《闲话》丛书有文史价值的文字、有故事特征的叙事以及平民化的学问肌理。《闲话》丛书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慕客书的形式出版,扫描名流世界,管窥历史碎屑,近观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闲话:美丽噩梦》为《闲话》丛书第十一辑,主要收录了《光环下的袁牧之》、《刘雪庵的悲苦人生》、《国立青岛大学的风花雪月》、《福柯缘何没来中国》、《田汉的“美丽噩梦”》、《异人郑曼青的“五绝“人生》等作品。这些作品会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人生趣味。
插图:在电通影片公司中,袁牧之是最具“光环”的人物之一。袁牧之“出道”极早,他是早期剧社辛西剧社的核心人物,也是“辛酉”发起人朱穰丞的爱将。朱穰丞曾翻译介绍了大量外国戏剧与剧本,是被戏剧界誉为第一个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介绍到中国并运用到导演艺术中的人物。辛西剧社源自始于1921年的辛西学社,是朱穰丞与精武体育会的朋友组织创办的。辛西学社成立“爱美的剧团”(爱美的即Amateur,业余的译音),简称辛西剧社。在早期戏剧运动中,“辛西社”与田汉创办的南国社、洪深创办的戏剧协社并称。辛酉剧社、戏剧协社,以及从南国社分列出的摩登社,后来与夏衍、郑伯奇等领导的上海艺术剧社等九个戏剧团体,于1930年3月发起成立了_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1928年,辛西剧社提出了演“难剧”的主张,即上演艺术难度较高的话剧剧目,演出了契诃夫的《文舅舅》(《万尼亚舅舅》)和安得列夫的《狗的跳舞》等,两剧都由朱穰丞翻译并导演。而早期袁牧之的成名角色,即是文舅舅和《狗的跳舞》中的翟汉礼。其时,袁牧之刚刚十九岁,还是上海东吴大学法律专业的学生。青年袁牧之在揣摩角色的同时,还敢于创作,他的独幕剧集《爱神的箭》和《两个角色的戏》分别写于1928年和1929年,前者在1930年1月由上海光华书局印行,后者于1931年1月由上海新月书店印行。1931年12月,袁牧之的第三本著作《戏剧化装术》又由上海世界书局推出。这本最早介绍话剧化装的专著,集合了袁牧之在话剧化装方面的研究与心得。1933年11月,上海现代书局又刊行了袁牧之的《演剧漫谈》,这本书收录了四十篇演剧经验的文字,据说受到青年戏剧爱好者的欢迎。在1932年,袁牧之还大放异彩地扮演了两个角色,分别是洪深编剧的《五奎桥》中的赵乡绅,苏联作家特列泰柯夫编剧的《怒吼吧,中国!》中的老船夫。有关袁牧之对青年戏剧爱好者的影响,戏剧导演胡导的晚年回忆录《干戏七十年杂忆》中有所提及:1935年,参加光夏中学光夏剧社的胡导,就曾执导过袁牧之的《叛徒》,为了学习化妆书,他还向同学胡大中借袁牧之的书来读。据他说,1936年8月,金山在排演《赛金花》中的李鸿章时也承认,自己已经把袁牧之在《五奎桥》中周乡绅的全部化装都用上了。而在这一个阶段,袁牧之在表演方面的准备与积累也是煞费苦心的。在饰演文舅舅时,据说后来也进入“电通”的孙师毅曾通过朱穰丞给袁牧之指出,应该注意俄国人的形象。袁牧之就跑到霞飞路的一间俄国餐馆里琢磨,好的俄国餐馆一汤一菜要大洋四角,而这间只要小洋四角(相当于十二个铜板),价钱便宜,作为穷学生的袁牧之就在这里看着衣冠不很光鲜的俄国人边啃黑面包边喝酒,捕捉他们的神态与表情。在饰演《五奎桥》的赵乡绅时,为了弄出额头上的皱纹,袁牧之经常揉搓自己的脸庞,直到容易造型产生皱纹为止。据叶灵凤说,袁牧之对于舞台表演艺术,不仅富于天才,而且是下过苦功的。他为了要研究化装,曾经经常同我讨论油彩的性质和色调配合方法,又将他画的静物写生拿来要我批评。
《单位福利的演化与再造》内容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立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回应民生新期待,系统阐
阿兰・艾伯斯坦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传主的生平、作品及其思想历程进行了完整的追溯。记述了哈耶克在维也纳的早年岁月,描述了他的智力、兴趣如何得自于这个学术世家...
[美]谢宇,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和国际研究Bert G. Kerstetter 66大学教授、当代中国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美]亚丽珊德拉·...
费孝通:乡土中国/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大家小书-乡土中国》是社会学空费孝通的扛鼎之作,几代学人认识中国社会的起点,公认的*优美的学术散文。费孝通:乡土中国/大...
记述村庄的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三农”问题的随笔,从田野的调查工作中走来,将社会转型中农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深入浅出地反映出来。吴先生的文字通俗灵动,而表达...
《经义考》研究 目录 **章绪论一、《经义考》之成书与版本(一)《经义考》之成书(二)《经义考》之版本二、《经义考》问世原因探析(一)《经义考》问世原因成说探源...
《三十不立:无法开口求助的青年人》内容简介:39岁孤独死的青年,身旁的便签纸上只写着三个字:“帮帮我。”这是一封永远无法寄出
欧阳宗俊文集 本书特色 ★大16开精装,南京博物院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欧阳宗俊,笔名欧阳摩一,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江苏省文物鉴定组专家,主要从事书画、印章、玉...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著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
贺喜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历史人类学、中国社会经济史;著有Lineage and Community in China,1100...
中国现代化史 (第一卷1800-1949) 本书特色 就中国而言,现代化的变迁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亦非面临外侮时的“冲击一反应”过程;它既是古老...
权力、政治与文化(萨义德访谈录) 本书特色 这些寓意深远的访谈,标示出萨义德作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的位置。他强调民主与世界主义的人道主义立场……本访...
《中国民法典释评:人格权编》内容简介:制定民法典是我国立法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
周飞舟,1968年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央地方关系、地方政府行为与城镇化方面的研究,著有《制度变迁与农村工业化》、《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
奥古斯丁 (公元354年11月13日 - 公元430年8月28日),又名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天主教译为"圣奥斯定",出生于古...
赵晓阳,重庆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基督宗教电、北京史、外国地名译写标准化等。发表论文30余篇,翻译出版《古都旧景:65年前...
编辑忆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晚年的回忆录,以其在良友图书公司期间的编辑活动为主,叙述其所见、所闻、所想,既是作者从事编辑工作的思考和经验总结,也是对我国20世...
作品目录序 论【劳格文 科大卫】/001第一章 明清以来绩溪县竹里信仰空间的建构与民众祭祀生活【张小坡】/024第二章 村落空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苏南样本-苏州震泽镇案例研究 本书特色 城乡一体化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课题,本书以苏南吴江震泽为样本,研究了苏南城乡一体化进程的...
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 本书特色 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艺术,经常被后人看作是色彩专家德拉克洛瓦和注重线条的高手安格尔之间的论争。他们的论战意味着重新开启了已持续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