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内容简介:“万叠银山寒浪起”,经济大潮的奔涌,不能不对学术研究有所冲击,然倘无学术之进取,则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都将难以发展。鼓励学术研究,推进学术进步,虽似逆水行舟却又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社自1990年起开始编辑出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丛书》。本丛书不强调策划、不刻意编排,虽不成系统而又自成体系。丛书作者不分老中青,不问知名度:入选著作长可百万言,短可数万字,举凡在中国文学发展史某一时期、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研究上有所创获而能成一家之言、并经专家评定认为合格者,即可列入本丛书。我们将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编好这套丛书,把真正的学术精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术界的理解和支持。
龙溪超出其师说者非良知之体而是其致知功夫与发用流行。阳明与龙溪均强调良知不学不虑的自然现成,但前者对现成的强调侧重于伦理规范的必然性,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性。龙溪之良知既是先天具有的,又是当下具足的,故日:“良知原是不学不虑,原是平常,原是无声无臭,原是不为不欲,才涉安排放散等病,皆非本色。”《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四,《答楚侗耿子问》王龙溪取消了致良知的功夫并强调良知发用的直接自然。阳明虽承认良知不假思虑的直觉性,却未取消致良知的功夫过程,如静心以去私虑意必等,龙溪则主张无修之顿悟亦即“觉”。他说:“若论父母未生以前,本无污染,何须修证?天自信天,地自信地,有言皆是谤,《六经》亦为葛藤。齿是一把骨,耳是两片皮,更从何处著言与听也哉?”(同上卷十一《答王敬所》)如果拿禅作比,则阳明的致良知有似北宗神秀之刮污垢以显明镜的渐修,龙溪则如南宗惠能之无相无住的自然具足。与无修相联系者为良知发露的自然无碍。王畿认为致良知功夫只是就未悟者立论,若已悟良知,便可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自然不会违背其天则。龙溪所言自然有二种内涵:一是无所执著。即“一念明定,便是缉熙之学。一念者无念也,即念而离念也。故君子之学,以无念为宗”(同上卷十五《趋庭漫语》)。二是真实无伪。所谓“直心以动,全体超脱,不以一毫意识参次其间”(同上卷十六《赵麟阳赠言》)。对此龙溪喜用赤子作喻,认为良知之发露应如赤子般喜便喜,啼便啼,行便行,坐便坐,无任何机巧伪饰,故日:“赤子之心,纯一无伪,无智巧,无技能,神气自足,智慧自生,才能自长,非有所加也。大人通达万变,惟不失此而已。”(同上卷二《书累语简端录》)由上可知,无修而悟,自然流行,才是龙溪与阳明之不同处,对此其门人萧良干强调说:“其立论虽本于良知,而多所精诣,发文成所未发。其为学从先天立基,直心以动,不作掩覆,不事包藏,自信自成,于世间一切毁誉是非,毫无所入其念。”(同上卷首萧良干《龙溪先生集序》)龙溪为学之本意无疑是要启圣学之秘而光大师门,但潜在的危险也同时存在,即对直心而动的直觉强调过分。当然,龙溪无论讲虚无空寂还是率性而行,伦理天则都是他明确无误的预设前提,他说:“性是心之生机,命是心之天则。口之欲味,目之欲色,耳之欲声,鼻之欲臭,四肢之欲安佚,五者性之不容已者也。然有命存焉,立命所以尽性。……仁属于父子,义属于君臣,礼属于宾主,智属于贤者,圣人属于天道。五者命之不容已者也。”(同上卷二《书累语简端录》)观此可知龙溪所言良知断非自然人性论。但其理论存有漏洞亦确然无疑,比如人们若率其性而一任自然流露,其所流露的是否全为纯善之良知而非一己之私欲,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弟子张元忭即不无忧虑地说:“若日无善无恶,又日不思善不思恶,恐鹘突无可下手,而甚者自是,以妄念所发皆为良知,人欲肆而天理微矣。”(同上卷五《与阳和张子问答》)张阳和的忧虑显然并非多余,后来龙溪之崇拜者李贽基本按其学术思路展开,却完全走向良知反面,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王畿的直心而动除受其师阳明影响外,亦与其自身人格有关。他身处嘉、隆之时,被权贵夏言排斥而弃官讲学,除自信本心外别无他求。且他又处人欲横流之时,也很难置身风气之外,故其行事便难如阳明那般严于自律,史书载其“在官不免干请”,并因此被罢职,(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三)该不是空穴来风。但若说龙溪倡直心而动以文饰其不检,则显然不合乎龙溪的一贯人格。他的确是位非常自信又自视颇高的学者,故他除自信其直觉良知外,无视任何外在律条,即使此良知并非纯而又纯。他的外表并不狂傲张扬,且有循循善诱的长者风度,可心底却是极端的自负,他的狂是在骨子里。有一次狂者邓定宇言其为学不做天、不做地、不做圣人,而只求自得。偶然中勾出龙溪心底狂气,于是脱口而出日:“予所信者,此心一念之灵明耳。一念灵明从混沌立根基,专而直,翕而辟,从此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是谓大生广生,生生而未尝息也。乾坤动静,神智往来,天地有尽而我无尽,圣人有为而我无为,冥权密运,不尸其功,混迹埋光,有而若无,与民同其吉凶,与世同其好恶,若无以异于人者。我尚不知我,何有于天地,何有于圣人。外示尘劳,心游邃古,一以为龙,一以为蛇,此世出世法也。”(同上卷七《龙南山居会语》)此犹如得道解悟之禅师,直心以动,无秽无净,而佛性真如常存。龙溪既如此自信,当然不会顾及区区小节了。但后来师龙溪直心而动者,竞走向放纵自我而不为名教所羁,则显然已非龙溪先生之本意。(二)王畿与儒释道三教合一龙溪受禅之影响已被不少人指出,其实他对老庄之学更感兴趣。他不以老庄为异端,论学多取老庄概念以用之,如论良知之虚无空寂日:“空空者,道之体也。”(同上卷六《致知议略》)“人心要虚,惟虚集道。”(同上卷三《水西精舍会语》)佛氏虽亦主空寂,但与龙溪所言不完全同。“老子日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常寂常应,真常得性,常应常定,常清净矣。(同上卷六《论知义略》)可见此虚无与老子及魏晋玄学中有生于无相接近。龙溪究竟受庄禅何者为多其实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明确提出儒释道合一之主张。三教合流虽自唐宋以来已成必然之势,但龙溪当时指出此义仍不无价值,它适逢明中后期思想界松动的时机,对士人之出入庄禅有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龙溪一反阳明阴释阳儒的躲闪态度,公然日:“二氏之学与吾儒异,然与吾儒并传而不废,盖亦有道在焉。”(同上卷七《南游会记》)那么龙溪所言之道是什么呢?
软饮料工艺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原料及材料、碳酸饮料、其他饮料、其他原辅材料、品质管理和感官品质检查5篇。软饮料工艺学 目录 绪论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软饮料...
素描头像-中央美术学院高材生教你画(第二辑)(2)(附赠光盘) 本书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高材生教你画(第2辑):素描头像》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素描头像-中央美...
【编辑推荐】▶《视觉006:我停在你将回来的地方》以60页大跨幅版面,尝试向观看者展示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旅行摄影。我
文心雕龙札记-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文心雕龙》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撰。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部有严密...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关键词 本书特色关键词研究不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思想方式,可以说一个关键词就意味着一种思想观念。但是这种思想观念不只是思想本身,它与...
二安词话 本书特色 简墨学养和才具均是罕见,内心敏感而丰富,经她目光打量,戏剧、书法、国画诸等,莫不熠熠生辉。 《二安词话》能在古蕴基础上拈取、化开甚至灵逸,可...
大神级作者入园,轻松系新作,碰撞心灵:迷羊《训貂英雄传》魔貂国弱鸡王子跌落人界,与人类骚年开展愉快同居生活……才不是!魔
合同法卷 本书特色 《新编全景式法学案例教材系列丛书:合同法卷》讲述了法律诊所在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成效、硬件投入都与传统的法律教学方式不同。我国的诊所...
建筑艺术不应该是建筑学者、建筑历史家、甚至建筑专业者的专利品。所谓建筑设计(architecture)亦不应该像以往的观念,即只有“
旷世文人郁达夫 内容简介 1921年,一部名叫《沉沦》的震世骇俗的小说集风行沪上,郁达夫因而声名鹊起。郁达夫风流倜傥,称得上少年情种。他与王映霞之间那一段以激情...
△最轻松愉悦的经典重读,遇见最值得一读的文字△中央美院国画博士韩一维、清华美院教授王海燕配精美插图△良人、匠心、妙悟、真
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 本书特色 《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都市文化研究译丛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城市从起源到后...
电视剧《大明宫词》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尤其是深受百姓的欢迎,以至在播放之后仍兴意未减。这本剧本版《大明宫词》,保持了电视剧
莎士比亚悲剧集 本书特色 德国诗人歌德有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中国戏剧家曹禺曾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莎士比亚悲剧集》(07...
他曾是现代的特种部队司令官,为一代名将,却被敌人暗算,收买了他的副官,将他引入埋伏。他宁死不降,将自己炸得粉身碎骨。刚烈
鲁迅散文诗歌全集-最新点校本 本书特色 《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人生识字胡涂始》、《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靠天吃饭”》、《陀思妥夫斯基的事》、《我...
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这本书讲述了12个真实的故事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
中国散文五十年 本书特色 1.作者林贤治近年来活跃在国内知识界,以思想先锋、人格精神名重一时。在这部新作中,作者对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面貌作了全新的揭发和论述,大...
闻一多神话与诗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闻一多神话与诗》主要内容包括:伏羲考;龙凤;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补记;说鱼;司命考;道教的精...
针灸腧穴疗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论述腧穴的专著,共十三章。**章绪论概括地介绍了腧穴的概念、分类、归经、五行归属、寒热性、多能性、特定穴和主治规律。二至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