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对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进行了一次全面展示,书中以炊具的更新和演进为分期依据,把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进程分为:烹前时期、无炊具烹时期、石烹时期、陶烹时期、铜烹时期、铁烹时期、电气烹时期及分子烹时期,系统且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之魅力,让读者朋友更加清晰和深入地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作为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其中的1500多幅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说明深入浅出地再现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简明过程。以炊具的更新和演进为分期依据,可谓视角独特,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整体看来,本书平易晓畅、简洁而生动,史料之外又征引了不少感性材料,不失为一本有趣好读的历史读本,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本书的初衷。
读《图说中国77万年饮食文化史》,人们不但能够尽情地领略1万年的华夏文明,还可
以见证中华民族77万年的烹饪历程,探索1800万年的自然酿饮之源,追寻4500万年的人类足迹……
关伟雄先生长期从事餐饮经营管理和饮食文化研究,是资深专家,他身兼数职:担任全球华人华商联合总会副主席、世界中餐联合会会长、国际餐饮协会执行主席、中国粤菜专家俱乐部主席、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副主席等职。20多年来,他遍访博物馆、古迹遗址、图书馆,收集和整理资料,终于完成本书。
中华美德智慧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先秦诸子经典的国学著作中圣贤智慧的总结,书中重新解读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和荀子的文化智慧。通过阅读本书,希望...
神秘北纬30-图说天下 本书特色 《神秘北纬30度》从历史、神秘的死亡地带和自然奇观三个角度出发,收集大量的历史、传说、逸事等资料,试图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全方...
中国古代戏曲 本书特色 王烨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戏曲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巅嶂时期,明清传奇与...
中国人的文化密码 本书特色 《中国人的文化密码》以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天人合一体系为中心,层层深入,用普通而平实的语言,整体展现中国文化中*基础的内容与架构...
朵云封事 本书特色 “中央博物院”**代后人娓娓道来“中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还原三十二年崎岖颠簸命途中一个书生救国雪泥鸿爪!真实还原民国文人的悲欢离合,重塑近...
爱尔兰凯尔特神话故事-大师插图本 本书特色 ★ 得到徐志摩盛赞的爱尔兰文学名家经典代表作。本书作者詹姆斯·斯蒂芬斯与叶芝、詹姆斯·乔伊斯同为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概要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独特创新,用不小的篇幅讨论了古代汉语的音变构词。本书对词不限于类别、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的简单比较,而有专章将词置于一个大...
繼《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睽違六年,木皿泉最新小說——寫給「活著的人」的至福物語。★ 2019年本屋大賞TOP 6★ 日本書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TOP 1...
宗臣史家 内容简介 《宗臣史家》主要内容: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特别是学术界实事求是学术空气与日渐浓,介绍和研究司马光的文章层出不穷。他们大多都能从...
《大唐兴亡三百年6》内容简介: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
《思维导图创意应用百科》内容简介: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从思维导图的绘制基础、读书笔记、文章笔记、会议记录、创意笔记、练习
84道家常菜與18篇專文展現的不只是廚藝實踐,更體現她多年來一本初心的夢想。莊祖宜,曾以《廚房裡的人類學家》,將豐富人文學理的養份讓廚藝上有所滋長,掀起一波全新...
玉与龙-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探析 本书特色 李荣编著的《玉与龙(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探析)》中自有玉和龙。玉的前世今生,龙的归去来兮,本书已说明白了。李荣先生不...
史记故事-封神演义故事 本书特色 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是一座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峰。《封神演义》又名《封神传》,俗称《封神榜》,是中国古代*负盛名的神魔小说之一...
《庄子内篇读本》内容简介:自由无碍的鲲鹏、肯定一切的庄周梦蝶…… 鬼才庄子赠与后世何其丰厚的精神遗产! 日本老庄思想研究泰斗
人是社会的动物,那么社会又是什么呢?资本、劳动、性别、媒体如何塑造我们?社会学版《苏菲的世界》,看小说读懂社会学30位社会学巨擘,80个社会学大观念透射社会本质...
1921-2021蒙古國獨立百週年臺灣首見呈現20世紀以來現代蒙古國史的權威之作蒙古國——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在龐大野心威脅下,從自我覺醒到認清現實...
作品目录第廿一折 流霞春戏,祸起青衣第廿二折 小雪初晴,红颜心机第廿三折 恍惚梦觉,昨夕今夕第廿四折 剑出正气,鹭立寒汀第廿
★《紫禁城的黄昏》在摘得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出镜和被提及,它也是该电影的创作蓝本。★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与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互为印证...
‧日本漫畫大師谷口治郎於2017年2月過世,留下兩篇最後階段和病魔搏鬥時仍持續進行的未發表遺作。本書為短篇漫畫集,和《光年之森》同時出版。‧收錄谷口治郎生前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