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当代诗人蔡其矫致邵燕祥、公木、舒婷、谢冕、王炳根、陶然等文艺界友人的书信160余封,起讫时间为1973年8月至2006年10月。
《蔡其矫书信集》收入了当代诗人蔡其矫致邵燕祥、公木、舒婷、谢冕、王炳根、陶然等文艺界友人的书信160余封,也只是他信件的一小部分,远不到总数的几十分之一,无法观其全貌,但是,却也可以窥见诗人的一些想法。这本《蔡其矫书信集》和香港文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的《蔡其矫诗歌作品评论选》,可以组成相对比较完整的蔡其矫研究资料。蔡其矫生前备受冷眼,身后当也不会在意名声;我们仅在此献上一瓣心香,以供诗人在天之灵。
“大象人物书简文丛“总序
李辉
人总是在矛盾状态中向前走着
电脑、互联网……一种又一种新的写作工具、交流手段,给我们带来便利,带来兴奋,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失落,带来感伤,十多年前,我曾撰文为电脑写作将使手稿消失而感到遗憾。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电脑写作,未来的人们不仅很难欣赏到诸多作者各具特色的墨迹,更难以从字句的修改来了解作者思想的脉络以及行文风格的形成。
当发出如此感慨时,我还没有想到,互联网这一更为便利、快捷的通信方式,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伊妹儿”——一种全新的鸿雁传书,继电话之后,在更大程度地改变着人们传统的交流习惯。
上网的人们,仍在写信,仍在相互倾谈,但已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情緒波动的过程,风格各异的笔迹,被千篇一律的印刷体所取代;书写信封、张贴邮票的亲切,被键盘清脆的敲打声所取代;等待邮差敲门的焦急,拆开信封的激动,躺在床上一页一页翻阅的悠闲,被电脑显示器上的随时出现的字母和数字所取代——一切都是全新的形式,全新的体验。
不必伤感,不必失落,新的交流方式*终也会形成一种新的书信文化,在这一点上,我很乐观。
不过,正因为如此,传统的书信方式更值得我们重视,更值得我们尽可能地予以关注。这便是推出这套“大象人物书简文丛”的初衷。
在这套书之前,我还主编了一套“大象人物日记文丛”,为它写序时,正是2003年4月下旬北京SARS肆虐的时候。今天,又为这套“大象人物书简文丛”写序,恐惧与危机似已过去。短短两个多月,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每个人都经历了难忘的日子。想必如同有不少人会把自己的感受写进日记一样,我相信也有不少人用传统的书信方式和新的“伊妹儿”方式,向亲朋故旧描述了各自的心理历程和现场目击。许多年后,它们如果有机会发表,部将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反映。
书信与日记一样,是*具个人化的写作之一。原本意义上的书信——如同日记——不是为了发表(一些公开信除外)。写信人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与一个既定对象倾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无巨细,均在信中于是,岁月流逝而去,留下来的私人通信,往往就成了个人生活、社会风情、历史变迁的真实记录。将这样的书信整理出来予以出版,就有可能使文化积累、历史记录多一些角度、多一些细节。同时,一些书信因作者的杰出才能和丰富修养,还有可能在文学创作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这套“大象人物书简文丛”率先推出的是几位作家的书信,它们是巴金的《佚简新编》、胡风的《致路翎书信全编》、路翎的《致胡风书信全编》、萧军的《家书》、孙犁的《芸斋书简续编》、黄裳的《来燕榭书札》。以后,作者队伍将逐步从文学界向其他方面扩展。
应该特别说明一点,本套丛书以及日记丛书书名,均冠以“人物”而非“名人”,一字之差,其实预示着选题拓展的可能。重视名人,但不限于名人,不同领域的不同人物,他们的书信或者日记,只要有历史价值,都将列入其中。我向来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原始记录的整理出版,我们对一代又一代人物的认识,对文化发展脉络的认识,对历史细节的认识,才有可能更接近于客观真实。在这一点上,星星点点的搜寻、发掘、整理,虽不像振聋发聩的鸿篇巨论那样容易引起轰动,引起关注,但在解读历史、认识现实方面,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这也是我为何一直对史料情有独钟的缘故。
很高兴得到大象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在推出“大象人物日记文丛”的同时,也推出这套书简丛书。
是为序。
二00三年七月六日于北京
致安安(二封)
一九九九年一月九日——一九九九年二月三日
致白连春(一封)
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致曾阅(六封)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八日
致公木(四封)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致宫玺(二十九封)
一九七九年九月三十日——二○○五年一月二十五日
致古剑(二十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日
致林莽(一封)
二○○三年四月十日
致宁字(四封)
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九年二月十四日
致邱景华(十九封)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六日——二○○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致邵燕祥(十四封)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七日
致舒婷(二封)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八日
致苏展(二封)
一九八○年四月三十日——一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致陶然(二十六封)
一九八○年六月十七日——二○○六年十月十四日
致王炳根(五封)
二○○一年三月十五日——二○○三年八月五日
致王永志(二封)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九日——二○○六年十月三十日
致谢冕(一封)
一九××年一月二十一日
致谢宜兴(三封)
一九九一年十月三十日——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三日
致许雁影(四封)
一九八九年一月四日——一九九○年三月二十九日
致周佩红(二封)
一九八○年二月四日——一九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致子张(十五封)
一九八九年六月十二日——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
后记——陶然
辜健兄:十一日晚来信我二十九日收到。在上海我建议你寄你报的副刊给谢冕,交换他们出的《诗探索》,这是可以做到的,双方都有利。你来信中要我写信给谢冕,在我有点难,因为我和他不是很熟,而且是寄国外要求的,这话难于出口。因此踌躇未能即复。十二月我复召到福州学习一星期,不想又因为检查身体多住了半个多月,元旦也在福州过,至一月十一日才乘飞机返晋江,今天(一月十七日)又收到你(一月九日)来信。在福州到马宁家追问你去年寄给我作品的事。他说是让他夫人拿到收发那里,那时四月我正在福州东湖宾馆开会,收发是否送去也无从查问了。那天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招待所和我谈话的是女同志,叫周佩红,刚从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分配在上海业余大学。她写我的三篇评论,刊在《诗探索》、上海《文学报》和安徽《艺丛》,可惜我都未留剪报。台湾的诗读过一些,有些如杨唤等人,继承大陆三十年代诗风,我比较喜欢。还有四十年代就在国内写诗的老现代派,他们的功夫颇深。但有些台湾后起之秀,对西方的影响未能消化,又过于卖弄文字技巧,缺乏真情实感,都难于卒读。我目前还在经常研究台湾的现代诗,可惜所得甚微。也在搜集欧美的现代诗,真正喜欢的也不多。上海照的相片,承你赠送,十分感谢!希望你即刻给谢冕写信,并寄你们的副刊,他的地址可写北京日坛路6号《诗探索》编辑部。我可以把我手头剩有的两本《诗探索》寄给你,并把《生活的歌》随附。希望回赠画册。《歌声》是写一个业余的女高音歌手,她有一段缠绵的恋爱史,现在她也写诗,三月《福建文学》女作者专号有她十几首,署名秋筱。关于我的诗的评论,乃贤比我关心,每次都寄给我剪报,但我未能保管好,东放西丢,至今所剩无几,一定不如乃贤给你复印的多。我是主张诗重质不重量。我写的多,发表的少。有些放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拿出来。如你提到的《歌声》,也是收入《福建集》才算首次发表,它写在1974年。《天宝蕉园》写在1962年,也是在《福建集》首次发表。我觉得接受传统非常重要。到现在我还在研究旧体诗词。艺术就是艰难。不断追求、失望,再追求、再失望,以至于无尽痛苦你读《福建集》序和《生活的歌》前言,大概就会明白我关于诗的主张。祝新年好!其矫一月十七晚[1983]古剑先生:十几年来我局限于下层,手头图书极少,也与资料机关毫无联系,所以你从前来信提出的要求,我无法答复。二十年来国内文艺界,一直在动乱中,有谁能潜心做研究工作?图书馆的书,经过“文革”后,所存已不多,何妨[况]大都不出借,这大约是你难以想象的。你与厦门通过信,难道他们不告诉你这一情况吗?严阵的《江南曲》并不难找,但是不能邮寄。诗人生平,解放以后的都未见过。闻捷的《天山牧歌》,即使在国内,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他后期的诗,如《我想念北京》倒比较为读者留意。有些未出诗集的人,如饶阶巴桑,倒很有特色。他是西藏族战士,大约后来当了排长。他的诗有藏族民歌的精华,比较自由,很有艺术感染力。“现代诗”只要有内容,就能存在。国内诗的销路也是差的。*畅销的印数也不多。写评论性的文章,不一定要谈生平。*要紧的是要有独自的观点,不可人云亦云。对于诗,尤其如此。你看雨果、雪莱等人诗集的序言吗?那才是好评论!宣传诗歌,永远有意义。诗和时代的关系,不能从政治上去看,何况现在人们总是把政治看得太狭窄了!对于美,对于自然,对于友情,对于人生的各种常情实感,难道不是人人需要了解的吗?一切诗歌都是抒情的。问题在于艺术性。好诗,都有普遍性。选诗,*重要史少而精。不受任何观念的束缚,不求全,不求大。评诗,也是朴素*美。预定为十,不一定非出到十不可,有一本是一本,只要扎实,总有结果的。要资料,只有向图书馆进攻。读者不见得对诗人生平有兴趣。事情都要先去做,然后知道它的规律,预想的大都是错误的。匆复。问好!其矫三月三日[1983]……
蔡其矫(1918-2007),诗人,1940年至1942年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教员;1945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军事报导参谋;1949年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东南亚科长;1952年至1957年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教员、教研室主任;1958年汉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1959年福建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
《心学与心理建设》内容简介:本书是心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心理建设与心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
普希金卷-普希金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理智和爱情、经验之谈、皇村回忆、致纳塔莎、厄尔巴岛上的拿破仑、梦想家、玫瑰、给她、“是的,我曾幸福,是的,我曾...
《零基础Arduino智能控制入门》内容简介:Arduino是国际流行的开源硬件平台。用传统单片机进行开发需要掌握大量硬件知识,而用Ardu
怀春室诗文 本书特色 本书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收集的是胡风先生自1955年被捕起,至1979年恢复自由止,前后20多年所作的各类旧体...
《软件定义存储:原理、实践与生态》内容简介:在混合云的基础架构中,软件定义存储方兴未艾,与之相关的存储初创厂商,在全球如同
《论语的逻辑》内容简介:《论语的逻辑》是《论语》解读的普及本,作者在《论语》执教过程中以中学生的认知特征为基础,结合教学实
罪与罚-全译本 本书特色 俄罗斯文坛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之作。罪与罚-全译本 内容简介 《罪与罚》描写了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为生计...
2013-最佳纪实文学-中国好文学 本书特色 纪实文学是文学的“轻骑兵”,强调对现实的参 与和对生活的干预,是经世致用的活文学。由丁晓原 编著的《2013*佳纪...
神曲-(全三册)-最全套多副插图-名著插图本 本书特色 本书为意大利*著名的诗人但丁代表作《神曲》分《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分,描写的是但丁以**人称的形式...
世道杂谈 内容简介 张中行先生一生坎坷,远离功名,被世人誉之为国学大师。先生国学深厚,识见不凡,涉猎甚广,著述甚丰。《世道交谈》集张中行先生作品中的精华。透过这...
行者无疆 本书特色 《行者无疆》是余秋雨考察西方文明的随笔集。全书分南欧、中欧、西欧、北欧4卷,独家定稿版经作者*修订。作者的旅行路线从意大利出发,深入欧洲腹地...
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 本书特色 沈从文的湘西,曹乃谦的雁北,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感动推荐。散文版《到黑夜想你没办法》,尽数再现小说人物原型的真实命运。你变成...
《C/C++代码调试的艺术》内容简介:《C/C++代码调试的艺术》围绕C/C++程序调试这一主题,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生于英属印度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由于无力就读贵族学校,他只能进入一个二流的私立寄宿学校读书。接受了一套带有许多极权主义社会特点的教育;1917年,他依靠自己...
《花花草草:周瘦鹃自编小品文集(精)》内容简介:周瘦鹃先生于文学创作、翻译、编辑之外,精于园艺。其寄情花草盆景,赤诚痴心,
岭南花木镜 本书特色 《岭南花木镜》是一本书写岭南花草树木,尤其是广州花草景致的散文集。文中很自然地融入了作者细腻敏感的人生情思和多年文学草木知识的气韵,故而自...
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内容简介 简洁的力量——读列那尔《胡萝卜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含金量。世上许多书只有很低的含金量,甚至完全是废矿,可怜那些没有鉴别力的读者辛苦地...
回望汪曾祺-高邮人写汪曾祺 本书特色《高邮人眼里的汪曾祺》是一本高邮学者怀念汪曾祺先生的文集,分为亲友故交忆旧、风情人物索引、文学印象品读、余韵泽被后世四个部分...
賓虹诗草 内容简介 《安徽近百年诗词名家丛书(第2辑):宾虹诗草》中安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近现代以来,传统诗坛中的安徽作者纷纷崛起,诸如姚永朴、黄宾虹、吕碧...
在理发师的剃刀下 本书特色 《在理发师的剃刀下》共收录里柯克创作三十篇,《我为什么杀我的房东》等二十九篇为幽默小品文,作品创作时间从一九一二年延伸到一九四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