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精于世故却也婉约深情的青楼女,他们是富于诗书却也缱绻多情的青衫客。他们交往于酒肆歌楼,以诗歌互递情谊,其中鼎鼎大名者,如薛涛与元稹,鱼玄机与温庭筠,李师师与周邦彦,柳如是与钱谦益,更是留下了诸般传说。他们写下众口传诵的诗句,也成为被传唱千年的传奇,《妓女与文人/世说中国》便将藉由此类题材的诗歌、戏剧和小说,为读者解析这道古代中国社会的旖旎风情。
古代妓女们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士大夫和妓女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日本著名汉学家斋藤茂根据现存的零星资料,以及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进行整理拼凑的,在《妓女与文人》一书中,对中国的妓女与文人的交流以及与文学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概观。
《妓女与文人/世说中国》:陈圆圆和吴三桂商业经济发达的明代,以都市为中心的市民文化繁盛,妓女也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尤其是明代末期出现了一些名妓,流传着一些妓女与文人和武将之间的绯闻逸事。其中,明代末期南京妓院区旧院的妓女李香君,与出身名门的文人侯方域(1618-1654)的爱情故事驰名远扬。清朝的孔尚任(1648-1718)通过戏曲《桃花扇》,将李香君与侯方域之间的爱情故事编成戏剧,使之广为流传,详细内容将在第五章中介绍,在此,介绍同时期另外两位名妓。一位是色艺双绝的陈圆圆,她是一代名妓,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家命运。下面根据清朝陆次云的《圆圆传》、钮琇的《觚剩》中的《圆圆》等,来看一下其大致的生平经历。陈圆圆原是苏州的妓女,据说在她出生时一只白野鸡落在房顶上鸣叫,这是吉祥的象征。明朝*后的皇帝毅宗(崇祯帝,1628-1644年在位)的周皇后之父周奎,在回苏州老家时,听说了被誉为“花明雪艳”的色艺绝世的陈圆圆后,花大钱为其赎了身,并打算将她送人皇宫做皇后的侍女。因为当时毅宗开始宠爱田妃,皇后受冷落。他本来以为献上陈圆圆做皇后的贴身侍女,可以引诱皇上重新回到皇后身边。但皇帝对圆圆不动心,因此将圆圆安排在后宫的计划未能如愿以偿,她便留在了周奎的公馆。当时明王朝内忧外患,东北部清国逐渐强大,国内百姓流离失所,各地不断发生叛乱,各路将军接连败退。此时人们将挽回败局的期望寄托于吴三桂将军身上。为阻止清军入侵,吴三桂奉命率领明军主力出镇山海关。他在临出征之前访问周奎公馆,在饯别酒宴上遇见陈圆圆,对她一见倾心,便花了大量黄金从周奎那里将她买来纳为妾。因赴前线不能偕同,他就将圆圆托付到父亲吴襄处然后出征,但心中对她思念深切。在吴三桂与清军的对峙中,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气攻克北京城,崇祯十七年(1644)3月19日,毅宗自杀。就毅宗个人来看,他是位出色的皇帝,但因其前任两代都是愚昧昏君,毅宗未能阻止宫中根深蒂固的宦官恶势力及其部分官僚和军部势力的暴行,没能改变王朝的命运。在李自成攻克北京时,宫中宦官曹化淳等内部接应,尽管皇帝亲自敲响紧急警钟,竟无一禁卫赶来护驾。皇帝令后妃自绝后,仅有一名宫中亲信陪伴他登上宫殿后的煤山,在那里他自缢身亡。这应该说是反映了明朝末期宫廷混乱的代表性事件。李自成的农民军进入北京城当初,较严守军规军纪,但不久便暴露出流民的恶习,到处掠夺,到宫中以及北京城内有权势的人家那里抢劫。当时,吴襄的宅第也遭抢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得知圆圆的美名后,从吴襄家掠走了圆圆。此时吴三桂正与清军交战,得知首都陷落但不能立即抽身,可是,当他得知父亲的宅第遭抢劫、圆圆被刘宗敏掠走后大为激怒,拒绝了李自成以父亲当人质的招降,一怒之下投降清兵,引清兵入关讨伐李自成。乌合之众的李自成,抵挡不住明清精锐联军,北京瞬即收复,吴三桂实现了意愿并救回了圆圆。另一方面,清军轻而易举地攻破山海关并以破竹之势侵入中国各地,拥护福王(1644-1645年在位)的南京政府(在柳如是的部分详述)以及其他明王朝残存势力相继被击溃,仅数年之内就实现了统一。这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但也可以说是吴三桂的倒戈促进了明王朝的崩溃,这么说并非言过其实。明末清初代表诗人吴伟业(1609-1671)将这一历史的演变写成了长诗《圆圆曲》,其中表明吴三桂为了圆圆叛逆投敌,导致了国家灭亡。鼎湖当日弃人闲,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根据诗作者吴伟业的解释,吴三桂投降清军是为了圆圆,而实际上,其中也包含政治意图及权力间的争斗吧。但从《圆圆曲》的解释来看,吴三桂是为了夺回自己心爱的女人降清。之后有关圆圆的记载也都沿袭了这一说法,为这一背叛增添了浪漫色彩。由此,圆圆给后世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吴三桂扫荡李白成的军队,救出圆圆之后,不久便奉清朝之命赴锦州(辽宁省)驻屯。他以协助清朝立下战功而自居,并且持有精锐士兵,于是向清王朝要求重奖,甚至也为部下求得了显要职位。顺治十八年(1661),他受命讨伐明朝王室残存的桂王,作为平西大将军他统率大军进入了云南。桂王被逼得走投无路,*终被缅甸人捉拿送交吴三桂。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元年(1662),桂王被处死刑,明王朝的皇统由此断绝并告终。鉴于这一功绩,吴三桂被授命晋爵云南王并得到了领地。此时,吴三桂欲将圆圆立为正妃,但是圆圆托故拒绝,出家当了女道士。康熙十二年(1673),与吴三桂同样被封为广东王并获得领地的尚可喜,以年老为由提出奉还封地;吴三桂和福建的耿精忠也仿照尚可喜的做法,提出归还封地。两人都期望皇上能提出挽留。但是,圣祖(康熙皇帝)断然要他们返还王位,被逼迫至极的吴三桂等人在各地集聚反清势力,举旗造反(即所谓的“三藩之乱”)。当初也有义勇军响应,其势力一时扩大到整个长江以南。但是,*后因遭到清军的猛烈反攻而威势大挫。于是他急忙自封帝号,不久便患病死去。康熙二十年(1681),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瑶自杀,至此大乱平息。据说吴三桂死后,人们掘墓晾尸,对其遗体唾弃侮辱。圆圆*后的结局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一种传说是圆圆得知城池陷落,在出家后寄居的华国寺旁的池塘投水自尽。之后,池塘里长出了美丽的荷花,馥郁芳香,因此被起名为“莲花池”。……
斋藤茂,1950年生,大阪市立大学教授,著有《韩退之》等,为日本有名的汉学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 本书特色 2014年9月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近日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修订,改称《习近...
2016年12月5日-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书特色 中共中央12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总...
元代分封制度研究(增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元代分封制问题研究的一部全面系统的论著,其中不少地方体现了作者的劳绩和智慧。其他问题如关于种田户的来源、管辖方式,...
晚清政治思想史论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西潮东渐之际,两个世界、两种文明发生激烈撞击,受到西潮影响的开明士大夫中逐渐孕育出的与传统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思想观念,...
英国中世纪晚期乡村共同体研究 内容简介 《英国中世纪晚期乡村共同体研究》由王玉亮编著,是“欧洲经济-社会史丛书”之一。 英国历来具有地方自治的历史...
萨尔沃・马斯泰罗内(Salvo Mastellone),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史专家,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国际代议机构史委员会主席,佛罗伦萨欧洲文化中心主任,意...
江上青与金寨 本书特色 在江上青光辉的革命生涯中,曾在安徽省金寨县战斗过约90个日日夜夜。换言之,在江上青派遣到安徽工作的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金寨度过的...
作品目录本书以国家理论为起点,以民主理论、全球化理论、政治发展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为主线,纵论了欧美政治百年的发展历程,解
北极熊的钝爪-俄罗斯北方舰队 本书特色 《北极熊的钝爪――俄罗斯北方舰队》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大舰队”丛书之一,是一本军事历史类图书。本书以时间发展为顺序,记...
当代政治哲学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厚达一千多页★ 法籍著名哲学家,政治哲学研究专家高宣扬力作★ 本书试图通过对西方政治哲学发展脉络的梳理,...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本书特色 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认真回顾和总结了50多年来所制定的十个五年计划和实施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
先秦政治思想史 本书特色 《先秦政治思想史》是梁启超先生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底写就的一部学术著作,时年50岁。初题为《中国政治思想史》,后因病只完成先秦部分...
《人民共和国》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国家 从一君为政到民为政,从升平世到太平世, 两千年来中国始终延续着大一统国
汽笛的声音 日本明治时代的铁路与国家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汽笛的声音(日本明治时代的铁路与国家)》由斯蒂文·j.埃里克森所著,本书共分三部分,...
《手账哲学——让工作与生活更高效》内容简介:本书从介绍如何制作一本精良的手账开始,辅以专业的时间管理内容,是一本能帮助普通
崛起-美国海军史-(全三册)-图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霸气侧漏”的美国海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励志奋斗史,整个过程充满了搏杀,纷争、流血与谋略,它所表达的,已经超越...
名机档案-中国航空博物馆馆藏名机背后的故事 本书特色 袁强主编的《名机档案:中国航空博物馆馆藏名机背后的故事》坚持历史的真实,以事实为依据,通过生动的文字,既注...
《我认识一些深情的人》内容简介:过往三十年,主持人曹可凡与各界众多大师,往来密切,交往过程中,他观察敏锐,记录详尽,集腋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上、下) 本书特色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的基本删节的回忆录。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战时首相兼国防大臣,作为世界大战一方*主要的领...
中华帝制的精神源头:秦思想的发展历程 本书特色 由田延峰编写的《中华帝制的精神源头——秦思想的发展历程》在充分利用相关新的考古发现成果、进一步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