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干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一场场,一幕幕,生命要开花,要歌唱,所以文字要跳舞。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诗魂不死
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千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宋人魏庆之,有《诗人玉屑》传世,数百年来一直有人在渎、在研究,那是一本诗话,内容和作诗有关,有诗人的故事和言论,也有关于写诗方法和种种论述。我要写的文字,其实和这本书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喜欢《诗人玉屑》这书名,尤其是“玉屑”这两字,想象一下,一把雕刀,滑过润沽的玉石,刀锋下,溅起晶莹的碎玉,如雪,如丝,一缕缕,一片片,在阳光下飞舞、飘扬,虽只是闪烁于片刻瞬间,却可以长久漾动于心头,那奇妙的清亮莹光,可以驱逐浊思,照亮幽暗的心谷。读古诗,当然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欣赏的触角和情感的波动,若能如刀锋琢玉,滑过古人智慧艺术的诗句,溅起片片玉屑,何其美妙。
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2010年夏日于四步斋
唐代诗人中,刘禹锡在我的心里有一种亲切感。年轻时,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我曾读到他写芦苇的《晚泊牛渚》:“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当年曾引起我的共鸣。
我喜欢芦苇。这是我家乡崇明岛上*多的植物,它们曾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中那段苦涩时光。长江边那些高大的竹芦,河沟畔那些清秀的白穗苇,在我眼里,都是多姿多情的朋友,在孤寂的日子里,它们给我带来快乐和安慰,引起我美妙的遐想。秋风中,大片盛开的芦花在晚霞里起伏,在月光下涌动,红如血,白如霜,凄美,悲凉,是生命的赞歌。而刘禹锡的诗,展现的就是此类情景,读来怎不令人心动。刘禹锡在另一首题为《西塞山怀古》的诗中,又一次写到芦苇:“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芦苇在这首诗中,也是凄楚萧瑟的形象,让人联想起人生的漂泊,岁月的无情。
我曾经纳闷,古代诗人,为何对芦苇视而不见,如此美妙的生命,似乎很少在他们笔下出现。后来读古诗多了,发现自己原来孤陋寡闻。《诗经》中就有写芦苇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唐诗中,写芦苇的篇章也不少,如贾岛:“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韦应物:“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白居易:“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贯休:“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齐己:“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许浑:“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尽管芦苇在诗中一掠而过,但却是重要的意象,而且大多表现凄凉的景象,和芦苇做伴的,是秋风秋雨,是长夜孤舟。诗人笔下出现芦苇,难道都是心情惆怅时?当然不是,王贞白曾以芦苇为题写过一首五言古风,写的是他在自己的庭院里种芦苇,“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全诗二十行,写他植芦赏芦的闲适心情,虽然也有情趣,但我不太喜欢。芦苇应该野生,应该在水畔自由生长,在天地间展现生命的美丽和坚忍。岑参的诗中曾写到芦苇:“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这是我喜欢的句子。芦风,可以引发很多美妙联想。
遗憾的是,古诗中写初春野地芦芽的很少见。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人们熟悉的是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更喜欢后面那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看到了芦芽。虽只是三个字,却使我浮想联翩。写到这里,我的眼前便出现芦芽出土的景象,初春时分,解冻的河岸上,嫩红的芦芽悄然钻出泥土,在料峭寒风中,它们犹如春之宣言。
赵丽宏,诗人,散文家。1952年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有五卷本《赵丽宏文集》行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散文《曰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王小波杂文 思维的乐趣 本书特色 我常常觉得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那个天真烂漫口无遮拦的孩子,他就在那个无比庄重却又无比滑稽的场合喊了那么一嗓子,使所有的...
诗词曲精选系列 明清曲一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选辑明清两代56名曲家及无名氏的曲作103首,以期反映出明清曲的发展脉络与大体风貌。入选的范围,限于生卒年俱不出于明...
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书特色 《名人堂》系列丛书将30年来出现在《读者》上的名家进行分类,并精选各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名家及其文章,以飨读者。《名人堂——遇见更好的自...
八山记(重报) 本书特色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诗歌奖、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诗歌奖、诗刊年度大奖、十月文学奖得主 ★普洱茶文化首席代言人,著名诗人雷平阳暌违二十年再...
西方19世纪后期文学 本书特色 王福和、肖淑芬、徐亚杰主编的《西方19世纪后期文学(上下)》是“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外国卷”系列书之一。主要通过讲述西方19世...
大象版副刊文丛回家/副刊文丛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姑苏晚报》上开设十年的随笔专栏的精选结集,分“书香家园”“杏坛信笔”“文心之旅”三辑,每篇...
龙榆生(一九O二一一九六六),宇沐勋,号忍寒居士,书斋名风雨龙吟室、江西万载人。自一九二一年起,先後从黄侃李刚学声韵.文字、辨章之学,从陈衍石遗学诗,从疆邨老人...
和诺贝尔文学奖较劲 内容简介 《和诺贝尔文学奖较劲》收集十四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相关评述,汇集成一个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是“百年诺贝尔文...
第七只眼睛 本书特色 《第七只眼睛》是彭程所著的一本散文集。本书所选取的是作者数年来在各种报刊杂志、网站上所发表的各类文章,其中有与读书和书籍相关的,有作者写的...
城南旧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琥珀经典文丛之一,精选林海音《城南旧事》《窃读记》《琼君》《金鲤鱼的百裥裙》《在胡同里长大》《北平漫笔》等名篇,分“城南旧事”“童年童...
子恺日记 本书特色 为方便读者阅读,也为了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走进丰子恺的文艺世界和精神世界,海豚出版社将丰子恺的文学和艺术教育类作品,按照一定的“主题”予以分门别...
《蔡文姬(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内容简介:蔡文姬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与“三曹”“七子”一起被认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豪放词-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 本书特色 1.本书为文白结合对照本,全新修订,印制精美,囊括历代豪放词精华,豪放词作历史经典一本掌握,适合阅读和收藏。2.国学经...
2008中国年度随笔 本书特色 《2008中国年度随笔》从《随笔》、《读书》、《人民文学》、《美文》、《书屋》等数十种品牌报刊中,精心挑选韩少功、钱理群、刘铁芳...
英国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 央国的散文随笔渊源于法国,它的样式和名称得之于蒙田。一五九七年,蒙田作古五年之后,培根把自己的**部文集取名为《随笔集》。时隔六载,伊丽...
陇上学人文存:王沂暖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王沂暖卷》介绍了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侦深小说和短篇故事...
丰子恺作品精读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丰子恺各时期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随笔带有浓浓的理想主义色彩,而他理想中的美只有在儿童身上和明媚的春天里才能得以体现。读完本书...
小窗幽记-图文版 本书特色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
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 本书特色 “大师,真正的诗歌大师!”著名诗评家、《诗探索》主编吴思敬教授这样评价特狼斯特罗姆。著名作家余华说“他诗作中的思维很迷人”。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