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干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一场场,一幕幕,生命要开花,要歌唱,所以文字要跳舞。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诗魂不死
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千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宋人魏庆之,有《诗人玉屑》传世,数百年来一直有人在渎、在研究,那是一本诗话,内容和作诗有关,有诗人的故事和言论,也有关于写诗方法和种种论述。我要写的文字,其实和这本书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喜欢《诗人玉屑》这书名,尤其是“玉屑”这两字,想象一下,一把雕刀,滑过润沽的玉石,刀锋下,溅起晶莹的碎玉,如雪,如丝,一缕缕,一片片,在阳光下飞舞、飘扬,虽只是闪烁于片刻瞬间,却可以长久漾动于心头,那奇妙的清亮莹光,可以驱逐浊思,照亮幽暗的心谷。读古诗,当然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欣赏的触角和情感的波动,若能如刀锋琢玉,滑过古人智慧艺术的诗句,溅起片片玉屑,何其美妙。
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2010年夏日于四步斋
唐代诗人中,刘禹锡在我的心里有一种亲切感。年轻时,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我曾读到他写芦苇的《晚泊牛渚》:“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当年曾引起我的共鸣。
我喜欢芦苇。这是我家乡崇明岛上*多的植物,它们曾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中那段苦涩时光。长江边那些高大的竹芦,河沟畔那些清秀的白穗苇,在我眼里,都是多姿多情的朋友,在孤寂的日子里,它们给我带来快乐和安慰,引起我美妙的遐想。秋风中,大片盛开的芦花在晚霞里起伏,在月光下涌动,红如血,白如霜,凄美,悲凉,是生命的赞歌。而刘禹锡的诗,展现的就是此类情景,读来怎不令人心动。刘禹锡在另一首题为《西塞山怀古》的诗中,又一次写到芦苇:“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芦苇在这首诗中,也是凄楚萧瑟的形象,让人联想起人生的漂泊,岁月的无情。
我曾经纳闷,古代诗人,为何对芦苇视而不见,如此美妙的生命,似乎很少在他们笔下出现。后来读古诗多了,发现自己原来孤陋寡闻。《诗经》中就有写芦苇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唐诗中,写芦苇的篇章也不少,如贾岛:“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韦应物:“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白居易:“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贯休:“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齐己:“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许浑:“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尽管芦苇在诗中一掠而过,但却是重要的意象,而且大多表现凄凉的景象,和芦苇做伴的,是秋风秋雨,是长夜孤舟。诗人笔下出现芦苇,难道都是心情惆怅时?当然不是,王贞白曾以芦苇为题写过一首五言古风,写的是他在自己的庭院里种芦苇,“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全诗二十行,写他植芦赏芦的闲适心情,虽然也有情趣,但我不太喜欢。芦苇应该野生,应该在水畔自由生长,在天地间展现生命的美丽和坚忍。岑参的诗中曾写到芦苇:“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这是我喜欢的句子。芦风,可以引发很多美妙联想。
遗憾的是,古诗中写初春野地芦芽的很少见。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人们熟悉的是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更喜欢后面那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看到了芦芽。虽只是三个字,却使我浮想联翩。写到这里,我的眼前便出现芦芽出土的景象,初春时分,解冻的河岸上,嫩红的芦芽悄然钻出泥土,在料峭寒风中,它们犹如春之宣言。
赵丽宏,诗人,散文家。1952年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有五卷本《赵丽宏文集》行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散文《曰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历史选择-长征中的红军领袖-红军长征纪实丛书 内容简介 经过700多天生与死、血与火、正确与错误的考验之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富于...
《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3卷)》内容简介:这一卷选编的内容主要是爱因斯坦的社会政治言论,反映他的一般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科学观、经济观、教育观、道德观...
余华亲自编选,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选集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
古文观止译注 内容简介 《观止》选材上起东周《左传》,下至明末袁宏道、张溥,时间跨度两千多年。人选文章二百二十二篇(有不少是节选),从艺术、文笔的角度看,大多是...
《诗经》说“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这样国色天香的人,真是能代表国家形象的女子!班婕妤、蔡文姬、苏小小、鱼玄机、李清照、柳如是……中华文明是一曲连绵不绝的复调,...
杜甫诗选 目录 导言望岳题张氏隐居二首(选一)房兵曹胡马画鹰赠李白(二年客东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春日忆李白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饮中八仙歌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醒来的森林》内容简介:《醒来的森林》首版发行于1871年,是伯勒斯第一部自然散文集,也是迄今为止伯勒斯最受欢迎与爱戴的一部作
吹皺集 本书特色 "恨不生在农耕时代":一个资深"愤青"的古今叙谈。在当今风潮之下,天天和文字打交道的媒体人出本书也许再正常不过了,但张清可算得上少有的"异数"...
蕙芳日记·芸兰日记 本书特色 本书由喻血轮著述《蕙芳日记》和喻玉铎著述《芸兰日记》合成。书中所叙,为民国闺秀情女子蕙芳和芸兰的私密日记,中有儿女情爱、花前月下、...
周有光百岁隽语 本书特色 周有光先生一生工作有三个阶段:五十岁前是金融工作,期间也教书;五十岁后,是语言文字工作;八十五岁之后是研究人类史、文化史、文明史。三个...
埃涅阿斯纪 内容简介 《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重要的作品。全书共分十二个部分,叙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陷后离开故土,历尽艰辛,到达意大利建立新的邦...
落花生 本书特色 《落花生》收录了多篇许地山的经典散文,分别来自《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多部散文集,展现了许地山晓畅通达的文风及对生活细致深沉的感悟,并有许...
诗镜 本书特色 哑石编著的《诗镜》为诗歌系列年选《诗镌》(2016卷)中的一本。书中撷选孙文波、余怒、余笑忠、高春林、宇向、蒋浩、远人、赵岚、张尔、谭毅、飞廉、...
回望汪曾祺:岂惯京华十丈尘--汪曾祺地域文集·北京卷 本书特色 《岂惯京华万丈尘——汪曾祺地域文集·北京卷》精选了四十多篇优秀作品,分为小说和散文两大部分,其中...
《7S倍速学习法》内容简介:学习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且非常有趣。也许你会不同意我,每天一背起书包你就垂头丧气,仿佛一场灾难即
《大唐兴亡三百年2》内容简介:唐朝是一个令后人无比向往的伟大朝代,但它近300年错综复杂的历史,也让人望而却步——正史《唐书》
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全译本) 本书特色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 被誉为“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 《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本书汇集了四篇研究中国明代所谓“四大奇书”的专著,这些论文皆可独立成篇,分别作为对这几部作品的阐释,听任读者随意取舍。但
《小学作文讲话》内容简介:在为中学生和文学爱好者撰写了“作文五书”之后,王鼎钧先生起意给小学生也写一本作文书。这本《小学作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 本书特色由威廉·莎士比亚*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全集 (英文版)》收录了莎士比亚的所有十四行诗、长诗和 17世纪被归到他名下的其他诗歌,并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