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干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一场场,一幕幕,生命要开花,要歌唱,所以文字要跳舞。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诗魂不死
现代人,生活紧张,物欲膨胀,很多人心烦意乱,怨尤顿生,大千世界纷繁热闹,却寻不到一个清静去处。殊不知,有一个美妙所在,人人都可随意造访,如能沉浸其中,哪怕是片刻瞬间,也是莫大享受。这所在,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
读诗,而且是读古诗,岂不背时?
我们老祖宗,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人类文学宝库中*耐人寻味的文字。两千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少了不起的诗人,方块字被他们反反复复使用,却常用常新。中国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构筑成阔大幽深的意境,让人惊叹,这实在是汉字的光荣。那些流传千百年而依旧魅力不衰的优秀诗词,是文字中的钻石,是真正的文学瑰宝,识字的中国人,如果不懂得欣赏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宝贝,难道不是天大的憾事?
宋人魏庆之,有《诗人玉屑》传世,数百年来一直有人在渎、在研究,那是一本诗话,内容和作诗有关,有诗人的故事和言论,也有关于写诗方法和种种论述。我要写的文字,其实和这本书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喜欢《诗人玉屑》这书名,尤其是“玉屑”这两字,想象一下,一把雕刀,滑过润沽的玉石,刀锋下,溅起晶莹的碎玉,如雪,如丝,一缕缕,一片片,在阳光下飞舞、飘扬,虽只是闪烁于片刻瞬间,却可以长久漾动于心头,那奇妙的清亮莹光,可以驱逐浊思,照亮幽暗的心谷。读古诗,当然可以用现代人的眼光,欣赏的触角和情感的波动,若能如刀锋琢玉,滑过古人智慧艺术的诗句,溅起片片玉屑,何其美妙。
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诗魂不死,诗人不绝。我想,只要我们还在使用汉字,中国,古诗的魅力便不会消失。
2010年夏日于四步斋
唐代诗人中,刘禹锡在我的心里有一种亲切感。年轻时,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我曾读到他写芦苇的《晚泊牛渚》:“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当年曾引起我的共鸣。
我喜欢芦苇。这是我家乡崇明岛上*多的植物,它们曾陪伴我度过青春岁月中那段苦涩时光。长江边那些高大的竹芦,河沟畔那些清秀的白穗苇,在我眼里,都是多姿多情的朋友,在孤寂的日子里,它们给我带来快乐和安慰,引起我美妙的遐想。秋风中,大片盛开的芦花在晚霞里起伏,在月光下涌动,红如血,白如霜,凄美,悲凉,是生命的赞歌。而刘禹锡的诗,展现的就是此类情景,读来怎不令人心动。刘禹锡在另一首题为《西塞山怀古》的诗中,又一次写到芦苇:“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芦苇在这首诗中,也是凄楚萧瑟的形象,让人联想起人生的漂泊,岁月的无情。
我曾经纳闷,古代诗人,为何对芦苇视而不见,如此美妙的生命,似乎很少在他们笔下出现。后来读古诗多了,发现自己原来孤陋寡闻。《诗经》中就有写芦苇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唐诗中,写芦苇的篇章也不少,如贾岛:“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韦应物:“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白居易:“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贯休:“芦苇深花里,渔歌一曲长”,齐己:“寒涛响叠晨征橹,岸苇丛明夜泊灯”,许浑:“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尽管芦苇在诗中一掠而过,但却是重要的意象,而且大多表现凄凉的景象,和芦苇做伴的,是秋风秋雨,是长夜孤舟。诗人笔下出现芦苇,难道都是心情惆怅时?当然不是,王贞白曾以芦苇为题写过一首五言古风,写的是他在自己的庭院里种芦苇,“高士想江湖,湖闲庭植芦”,全诗二十行,写他植芦赏芦的闲适心情,虽然也有情趣,但我不太喜欢。芦苇应该野生,应该在水畔自由生长,在天地间展现生命的美丽和坚忍。岑参的诗中曾写到芦苇:“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这是我喜欢的句子。芦风,可以引发很多美妙联想。
遗憾的是,古诗中写初春野地芦芽的很少见。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人们熟悉的是前两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我,更喜欢后面那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东坡看到了芦芽。虽只是三个字,却使我浮想联翩。写到这里,我的眼前便出现芦芽出土的景象,初春时分,解冻的河岸上,嫩红的芦芽悄然钻出泥土,在料峭寒风中,它们犹如春之宣言。
赵丽宏,诗人,散文家。1952年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有五卷本《赵丽宏文集》行世。散文集《诗魂》获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散文《曰晷之影》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外国散文经典100篇 本书特色 本选集不仅为读者提供百篇散文经典,还试图为读者展示散文的厚重与深度,使所选文章与别的选本有所区别。外国散文经典100篇 内容简介...
李浔诗选 本书特色 1.精选著名诗人李浔《在没有瑕疵的失眠里》《红窗纸》《草帽歌》等多首诗歌2.珞珈山——诗意盎然的现代诗山 为你探寻一座名山与当代诗歌之间的关...
苦炼 内容简介 在整个小说里,火是泽农化身,泽农与火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天然的、持久的联系。在众多火的意象中,智慧之火、知识之火很早就唤起了他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永...
《小王子的情书集》内容简介:“小王子”与“玫瑰”原型的168封情书首度公开! 《小王子》初版于1943年,而现实中《小王子》的故事
玄华夏(英人游历中国记)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作者19世纪末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但其亲身经A中杂糅了传说和想象,可以说这本书的写作和严肃的学术作品,但是当年...
冷眼柔肠的巨人 本书特色 1.选本精良、翻译晓畅,首次推出打通东西方文化经典丛书;2.装帧精美、设计新潮,既适合收藏,亦便于随身携带阅读;3.名画配合名作,图解...
共和国阅兵纪事 本书特色 《共和国阅兵纪事》是目前为止史料性*全、*新的有关阅兵的全彩色书籍共和国阅兵纪事 内容简介 《共和国阅兵纪事》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中...
赏析金庸 本书特色 《陈墨评金庸系列:赏析金庸》是"陈墨评金庸系列"13部中的**部,是对金庸的15部武侠作品一一赏析,分别有《:开头是错,结尾还是错》《碧血剑...
虞初新志 内容简介 《虞初新志》,明末清初汉族文言短篇小说集。张潮编辑。张潮,字山来,新安人。除编《虞初新志》外,尚著有《幽梦影》、《花鸟春秋》、《补花底拾遗》...
《毛泽东传:名著珍藏版(新版)》内容简介:应该怎样认识毛泽东?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位独一无二的军事家、战略家
百态风骨:大师笔下的人物 内容简介 《百态风情:大师笔下的人物》主要内容包括:忆刘半农君、孔乙已、一件小事、我所见的叶圣陶、房东太太、梦苇的死、访人、打弹子、柳...
丰子恺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丰子恺的多部散文,从这里你可以更多的了解到丰子恺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为今时读书人提供了一本更具普适性的经典读本。...
谈诗论文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先秦至近代论诗谈文的篇章,所取都是在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价值的作品,兼顾其学术意义和美学成绩,力图呈现出中国古代诗文评的传...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散记 内容简介 演出开始了为了庆祝我这个烦人精离开中国去祸害别人,我走的那天持续的阴天突然转晴,阳光灿烂、风和日丽,让我满腔的离愁根本没地方...
恋爱中毒 本书特色 从小镇来东京闯荡的水无月,因为一场婚变沦落到便当店打工。此时,她在店里邂逅少女时代崇拜的明星创路功二郎,身不由己地陷入热恋。孰料创路另有多位...
批评与想象 本书特色 《批评与想象》是作者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些批评文字结集出版。他在对曹禺、王安忆、赵长天、李晓、程乃珊、莫言、叶兆言等作家的评论中,...
喝茶是修行-茶道.通往内关世界的方便之门 本书特色 你通过什么方式寻求身心灵的合一:冥想、朝圣、隐居?你知不知道还有一种更简单、随性的方式?对了,是喝茶!喝茶是...
苏辛词说 本书特色 本书是《稼轩词说》与《东坡词说》的合称,作者针对苏东坡和辛弃疾的词进行了深入独到的解说,具有浓厚的独创特色。其诗词评说出古入今,涉笔成趣,开...
维克多·马里·雨果是一名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的代表人物和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
生长在80年代的小城 本书特色 这是关于故乡*温暖的怀旧,也是80后一代人的集体乡愁。谨以此书,写给我们渐渐消失的故乡……午夜细雨,新雪旧房。冬夏春秋四季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