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天气牛热,弹指即汗。断断续续读西蒙娜·薇依《扎
根-人类责任宣言绪论》(三联书店2003年版)。其中一些话,是足够晓畅
的,也是足够令人深思的。真理往往简单得令人猝不及防。真理拒绝化妆
,也不需要化妆。在论及“自由”一词时,西蒙娜·薇依如是说:“人类
灵魂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就是自由。具体而言,自由在于选择的可能性
。当然,必须是实在的可能性。在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处于对共同利益的
考虑,到处免不了有规则,限制着选择。但自由的大小并不取决于限制的
宽窄。在一些不太容易衡量的状况中,它有其丰富性。”事实就这么
简单。自由是灵魂的营养,但“自由”却被“规则”限制。“规则”从何
而来?为什么设定?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规则”的益处和坏处同样明
显。从这一点出发,我由此及彼地想到散文写作以及文学的其它文体。它
们*根本、*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由。它们从来不被圈定,不被限制,不被
螺丝拧紧,套筒套住。它们天性自由。自由是它们必不可少的“责任”和
“营养”。除了人性、人道、悲悯、同情、奉献、牺牲、勇气、坚持、爱
、梦想等共同品质外,是没有什么可以像渔网或者篱笆、高墙那为它们“
定义”与“焊接”的。对当下散文,我一直心有疑惑。当大家叫好的
时候,我沉默。我为什么不沉默,也无法不沉默。我始终对那些走红的高
调的东西保持戒意和距离。我以为,不合唱是一个写作者*重要的“底线
”,不效仿是一个写作者*需要保持的“方向”。在这个时代,一切的标
准都是可疑的。长期以来,我有一个难言的体验:在很多时候,我们对艺
术的判断是不可靠的。艺术的好坏与我们每个人的心境、时机有关。在某
些时候,由于个人现实境遇和心情,我们会忽然失去基本的审美能力及艺
术觉察力。但绝不是有意为之,是艺术于“某时某刻” 在我们眼睑和趣味
中忽然失去了感染及传播的气味与力度。我相信,这一点不惟我个人,同
道者一定也有过。只不过,在正统的、坚决的批评家那里,始终有着一套
自以为是的标准和方法来行使他们的艺术判断和批评的权利(能力)。
艺术从来不需要规则,也不需要某种标准。艺术的自由在于:每一个人
都是艺术的,或者有艺术的一面,且是与他人不重复,有联系但不盲从的
。“有一种人,就有一种散文”。这话异常正确。甚或所有的事物都可以
如此这般地进行概括和指认。散文历来被视作*见性情和人格品质的文体
。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好的散文始终散发着一种个人的独有的“气味”
,它不干瘪和单调,它具备发散的、穿透、触动和抵达的力量。使近之者
为之所惑,远之者心怀敬意。倘使少却了这种力量,那恐怕就不是艺术,
或者不是创造的艺术了。在艺术及其创造上,*可怕的就是没有自由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即使父子,母女和夫妻,他们肯定存有不同抑或有
着永不可弥合之不同点的。这种“不同”体现在具体细节,乃至内心甚至
灵魂当中。散文的自由,首先是写作者的自由。写作者的自由首要的是思
想和内心的自由。一个写作者,为写而写,为某种目的或功利目的去写,
往往是失败的。文学的“功利”应当是穷尽宇宙、悲怜苍生、条分梦想、
缕析人性、爱及万物的功利性的“雄心”,它是与红尘俗世中的“功名利
禄”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西蒙娜·薇依在论“荣誉”时所说:“荣誉
是人类灵魂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必须给予人的敬重,即便是有效地给予
了,也不足以满足这项需求,因为,它是对所有人都相同且不变的;而荣
誉对于每一个相关的人,不仅仅与他本人有关,也涉及到他周遭的社会关
系。加入每一个集体能为某个成员提供由其过去所包含且为外部世界公开
承认的伟大传统中的一个位置,这种需求就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引处
同上)将这段话断章取义地引申下去:既然文学艺术是的本质是自由的,
那么,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满足。当然,这种“满足”应当
基于他们各自的艺术创造力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表现,绝不是任何一种
“艺术”及其行为都需要给予*大限度的“荣誉”和 “满足”。具体
到这部《七个人,七种散文》。李登建的散文写作长期以来以乡土为主要
关注点。在文学中,“地域”有时候是一种很好的依托,同时也是一种限
制。而李登建很好地解决了“地域的限制”问题,他的方法是专注到人,
专注到“我”之于这片地域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专注到人心人性,通过对
他们的观察和分析,用艺术的方式把一片地域上“人”立起来,与更多的
、更大的地域形成一种对照。在中国,不论是梁邹平原还是其它地域,人
的生存状态及秉性习俗是极为雷同的。所以,李登建这种基于个人的乡土
散文书写,是有着升华的力度与比照的力量的。在文体上,吴昕孺的写作
一向开阔。我说的这种开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题材的,一是体裁的。而
且做得都很到位。这一次,吴昕孺的作品叫人眼前一亮。严格说,他这次
的作品小说成分居多。但我历来反对就体裁进行严苛的划分。文学只有一
种,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发现和呈现人在大地和人群中的个体状态及其派生
的种种心境和生命、灵魂际遇、体验与发现等独特的成分。所有的书写也
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对自身的社会设定、命运解读与对他人他物的关
照和理解,*大限度的逼近世界的真相及人性、自然万物的隐秘轨迹。
《散文中国5:七种人,七种散文》基本上没有跟着“潮流”和“风气”跑,收录的作品也难以在当红者那里找到“范本”或者“榜样”。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他们没有去前赴后继地追踪,也没有去异口同声地模仿。他们在走着自己的散文之路,明确地将“自由”作为自我的散文的一种责任和营养来坚持和实践。而且异常自觉。关于此,细心的读者可以从《平原深处》《铁匠铺的一天》《浏阳河传》《天堂纳税人》《在钢铁中生活》《养猫记》《一个人的漂泊》《绯闻,绯闻》《呼吸也痛》《碎了的瓷》《走进两条苦难的河流》《无法抵达的村庄》《美人怀揣迷魂散》《我们是怎样远离自然的》等作品中得到充分验证。
夜来香花开的时候-季羡林随想录-九 内容简介 大德大智隐于无形,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
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 内容简介 这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继《心灵处方》《女心理师》之后的又一部精彩之作。与前书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是毕淑敏用稿费买了两张船票与其子从...
人生采风 内容简介 记得罗斯金说过:“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一部佳作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渐进地,他就会变成有修养情操的、充满人格魅...
作者简介:金爱烂,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市,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戏剧院剧作系。2002年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该小说又发表于2003...
《四川历史名人丛书研究系列:杨慎研究文选》内容简介:本书是一套精选1911年以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杨慎的专业的学术研究文
背影-朱自清散文 本书特色 《背影》收录了以《背影》、《给亡妇》为代表的被称为“天地间**等至情文学”的散文,还有《绿》、《春》、《荷塘月色》等借景抒情的散文佳...
人间词话新注-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新注》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上卷是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原稿本整理而成的;下卷系...
朗朗书房:西方艺术史论名著--版画插图丢勒游记 本书特色 他的画作记录历史,他的文字记录时代,阿尔布雷特·丢勒,这个带着哥特式忧郁气质的画家,几乎是独自一人将现...
玻璃史话 本书特色 今者只知道沈从文先生是文人以及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专家,却很少有人了解沈从文在我国文博考古领域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他的庞杂研究体系。但是,在多...
被动吸烟者说 本书特色 被动吸烟者说,我有权利禁止别人在我面前吸烟。吸烟者说,你无权剥夺我的吸烟权利。实际上,当利益一致时权利几乎是多余的,恰恰是在利益冲突时才...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本书特色 十年后的你,遇见现在的自己?将会有如何奇妙的感悟,又说些什么?而面对十年后的自己,你是否可以自信面对,无愧无悔?不要轻言这...
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本书特色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 **流的美文,**流的深度。行者无疆-文化苦旅全书 内容简介 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
《英雄山》内容简介:擅长穿插作战的红军侦察参谋凌云峰,因一次特殊任务与一些人相识。他们分属不同阵营,彼此命运的轨迹却因动荡
舒婷的诗--中国文库.文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诗人创作于1973~1990年间的众多诗作,共130余首。内容包括:致大海、海滨晨曲、珠贝——大海的眼泪、船、初...
《终极算法》内容简介:算法已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 购物网站用算法来为你推荐商品,点评网站用算法来帮你选择餐馆,GPS系
本书是清朝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痴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
《精彩江苏·画派系列:娄东画派》内容简介:江苏太仓地处娄水之东,故有娄东之称。清朝初年,在这里诞生了以王时敏、王原祁祖孙为
我很重要 本书特色 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善良与冷静,像孪生姐妹一样地时刻跟着毕...
人在旅途-世界华人文库 本书特色 少君的城市散文,有一种特别的气韵,不是西洋镜般的眼花缭乱,不是贸然的惊喜和悲叹,而是追寻着历史文化的脚印,应和着自己多年的心理...
奥威尔精选集 本书特色 《奥威尔精选集》精选他的《动物农场》、《一九八四》两部小说。《动物农场》是一部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描述了一场“动物主义”革命的酝酿、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