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大学的100年,也是一个民族的100年。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之后,她就和中国的命运紧紧勾连在一起,成为推动中国革新不可忽视的力量。
100年中清华由学堂而成学校,由学校而成大学,并进而成为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自清华而出,担当起引领风潮、革新中国的重任。
庚款留学班1910:我们回来,世界从此不同;
辛酉级1921:“五四之子”的命运分野;
国学门1920’s:不可复制的国学院传奇;
物理系1930’s :一群脊梁,一段传奇;
外文系1940’s:他们,分担了中国的命运;
土木系1958:“红色工程师”们的一九五八;
唐建光主编,著名作家杨东晓、庄秋水主笔,并由资深记者何书彬、李远江、刘永峰、何晓鹏等集体创作。
唐建光:《看历史》杂志主编;
杨东晓:《看历史》杂志主笔,作家;
庄秋水,著名作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东方早报》、《时尚健康》等媒体混迹,目下坐家卖文,在《北京青年报》、《上海一周》、《深圳商报》等媒体开有专栏若干。
波兰斯基传 本书特色 《波兰斯基传/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传记》编著者克里斯托弗·桑德福。世界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的传记,详细叙述了波兰斯基的生平和导...
《每个人的新生》内容简介:只要改变简单的生活方式,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患癌的风险,并能大大提高癌症患者的康复机会! 洛伦佐
世间始终你好-杨绛与钱锺书 本书特色 她是温婉从容的一代才女,他是学贯中西的博学鸿儒;他们的才情卓然于世,他们的爱情珠联璧合,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杨绛和钱锺...
李白评传 内容简介 李白人称“诗仙”,他的诗飘逸隽永,气势豪迈,可以作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中国历史上何以会产生这样一位千古奇才?著者将之定位为多元文化的结晶。...
我的前半生 本书特色 《我的前半生》是我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回忆录。该书按时间顺序叙述,先从家世开始介绍,然后对童年、在位、逃难、改造等这几个人生大片段按...
斯大林的女儿 目录 父亲之死斯维特兰娜的母亲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母亲之死权力中心的孩子不幸的初恋阿列克谢·卡普勒斯维特兰娜的俄国丈夫斯维特兰娜与谢兰盖·贝利亚的...
叶嘉莹传 本书特色 《叶嘉莹传》以叶嘉莹先生的生平足迹为经,以其相关诗词和其他资料为纬,叙述了叶嘉莹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叶嘉莹传》中重点刻画了叶嘉莹先生在经历...
《形影不离》内容简介:《第二性》作者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的小说手稿首度面世,以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刻骨铭心的
我的前半生(附赠溥仪《10年日记》一本) 本书特色 全面恢复历史真貌,插图典藏本,一批家族历史照片首度公开。 中国大陆唯一正式授权版本。翦伯赞、傅作义、郭沫若...
伟人毛泽东丛书-哲学大师毛泽东(上下) 本书特色 毛泽东是伟大的哲学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同时也是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生。他的哲学思想是我们党...
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上的教训,对待四川这块地方,有两个方法,一为羁縻,一为使用。今日强邻环伺,国际风云瞬息万变,必须尽速统一,然后始有力量一致...
太极-一代宗师张三丰 本书特色 张三丰,本名通,字君宝,元季儒者、道士。而被世人熟知的张三丰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绝顶高手,金庸也在书中描述张三丰...
真理的教师(马丁·路德和他的世界) 内容简介 马丁·路德是谁?从那个17世纪路德派信仰中永远正确的真理教师,到那个启蒙运动中理性个人主义的无上楷模,再到那个得为...
刘备传 本书特色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正说清朝十二王(图文本)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朝郑亲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饶余亲王阿巴泰、怡亲王胤祥等十二位王公的列传。正说清朝十二王...
军政人物经典传记:罗斯福 内容简介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的总统,坐在轮椅上的他,善于用“狐狸的手段去达到狮子的目的”在其执政下,美国奠定了超级大国地位...
妄行无极张柏芝 内容简介 “十个混血儿中,有九个维纳斯,剩下一个是蒙娜丽莎”曾有人这样盛赞过混血儿的美貌。但是,只有她——张柏芝,在中英血统的共同造化之下,将这...
陈羽纶与商务印书馆及《英语世界》 本书特色 陈卫和编著的《陈羽纶与商务印书馆及英语世界》架构是传记式的,文章的编排以时间为序。其中三个时间概念交互发生作用,一是...
蒙田评传【精装】 本书特色 “先生的力量”系列丛书记述大师的人生事迹,评点他们的精彩瞬间。 蒙田是16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莎士比亚的老师,生于153...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徐光启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把晚明期间的徐光启(1562-1633)放到中国的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嬗变的历史必然中予以考察和评价。徐光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