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记忆碎片,数个不眠之夜,曾让多少网民经年不衰地传颂“见招拆招”的名字和帖子,而他首创的“饭局通知”又成了多少文艺青年辨认同类的接头暗号此人便是《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插图珍藏版)》作者,江湖人称老六的张立宪,十二章记忆碎片,串起一部八十年代个人史……对那个纯真年代的回望与了断。
其实,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好的年代,所以,翻开《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插图珍藏版)》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关于校园的记忆碎片、关于足球的记忆碎片、关于写信的记忆碎片、关于买碟的记忆碎片、关于打架的记忆碎片、关于毛片的记忆碎片。
老六江湖业绩:某北京文艺青年饭局召集人、某网络文体首创者、某知名大学新闻系不良生、某灰皮同仁丛书主编、某程派青衣迷火者、某民国老课本鼓捣者。哦,天哪……哦,天哪,天哪……
2008年的4月份,《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在编辑过程中,责任编辑杜丽老师为书名绞尽脑汁,设计了好几个名字。每一个名字,她都要与我探讨半天。
突然有一天,我灵机一动,给她发了个短信:《碎片十二章》?
这个书名的意思很简单,因为书里是十二篇“关于××的记忆碎片”。我觉得,这个名字就够了。
杜丽老师说,不好。
我只好作罢。
杜丽老师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其他同仁商量这本书时,有人建议,应该加一些插图。她征求我的意见,我持反对意见。我感觉,现在许多配了插图的书,那些图片反倒对读者的阅读形成干扰。
杜丽老师只好作罢。
那天去人民文学出版社看清样的时候,我灵机又是一动,应该请王增延老师来画插图啊。 。
在座的杜丽和王小老师都纷纷赞同。
王增延,《读库0601》中《追我魂魄》一文,里面的几幅插图就由他绘制。我觉得,他的风格与俺的这本书的气质有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我喜欢这种细密、滞拙而又精致的画风,这种风格似乎是很久远的事情了,现在的画家已经不愿意这么画。
更神奇的是,王增延老师的职业不是画家,而是一个县剧团的老生演员。——想不到吧?
我只恨自己的灵感产生得太晚。
急匆匆往家赶的路上,我激情澎湃:一定要邀请王增延老师来画,*好是一篇配一幅,既然已经赶不上用在书里,我就单独做一套卡片,印他这些插图,这套卡片的名字就叫《碎片十二章》。
我为自己的这个念头兴奋了一路。
与王增延老师联系上,把稿子传给他。几天后,我战战兢兢地打电话过去,问他可否愿意动笔。他说,看了书稿很激动,准备好好画几幅。
好,好,您就尽情地画,不要有时间上的压力,画到您满意为止。
王增延老师画得果然慢,等《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印制完成,他的画稿才完成,于是我便将这十二幅插图做了一套卡片,名日《碎片十二章》,放在读库网上与各位读者分享。
王增延老师长期生活在河北邯郸地区的一个县城,并没有大城市的生活经验,也没有见过我本人,所以他画的这些插图,许多细节出于他的想象,或是从画报、影视剧中得到的印象,比如有一幅图,男主人公(居然挺像我)(参看本书P290)在喝啤酒,便有读者指出,画中人拿的是喝葡萄酒的杯子,错啦。
错就错吧,因为我这个当事人,也同样分不清什么样的杯子可以喝什么样的酒。
五年之后,《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经历了N次加印后,出版社决定为这本小书推出插图版,这些插,图,终于派上了用场。
2011年11月2日
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长达五六个小时,重复的战争场面看得人昏昏欲睡,但每次演到这里,女英雄卓娅被处死在绞刑架上,苍茫落日中,激愤的旁白这样念道,然后便是全电影院的掌声雷鸣。
在苏联浩大的战争电影中,斯大林留下了许多掷地有声的语言,像他对苏联人民这样鼓劲:“好吧,既然德国人想得到歼灭战,那他们就一定能得到歼灭战。”他拒绝将被德军俘虏的儿子交换回来时这样说:“我不会用一个士兵来交换一个元帅。”但是,如果了解了历史的真相,你便会不喜欢他。
苏德战争前,在斯大林发起的“肃反”中(就是让保尔·柯察金无比兴奋又投入的那场运动),五个苏联元帅中有三个被诬陷为“人民的敌人”而遭处决,十六位司令员中的十四人、六十七位军团长中的六十人、一百九十九位师长中的一百三十六人、全部副国防人民委员(十一人)、*高军事委员会八十人中的七十五位都被枪毙了。另外还有三万多名团级军官被处死。希特勒高兴地说:“他们没有好的统帅”,然后发动战争,然后是苏军卫国战争初期的大溃败。
但这些电影毕竟还是我们的童年烙印。那个年代,我们没有任何渠道知道上面这些信息,所以我们由衷地相信电影中的一切都是真的,并相信了那么多年。
如今重温这些电影,还能看到什么呢?看苏联人民吧。他们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农民似的敦实和善良、博大的幽默感、忧伤的战地浪漫曲……脏屋子里住着的高贵用户。
张立宪,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并策划出版《青衣张火丁》、《共和国教科书》等。
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694-1778-伏尔泰小说精选 本书特色 18世纪,被称为“伏尔泰的世纪”。“法兰西思想之父”伏尔泰,将他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融进了精悍、戏谑的文学作品里。...
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 目录 序绪论**章 古代中越书籍交流**节 中国典籍在越南的传播一、汉籍向越南传播的途径(一)北蜀郡系時期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 节...
《追怀生命:中国历史上的墓志铭》内容简介:数以万计的墓志铭,或云丧葬传记,从帝制时代留存至今。它们被刻在石头上、安放在墓穴
《走近钱学森2019》内容简介:钱学森院士是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出身华丽家族,家学
我向百姓说实话 本书特色 《我向总理说实话》改变了无数人的观念。很多生活在城里的人,并不知道农村的情况。他们原以来,城里发生了日渐月异的变化,想当然地认为农村也...
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AB卷) 本书特色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自1999年举办以来,引起各界的瞩目,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此次《第五届全国新概念作文...
何满子集 本书特色 《中国杂文(百部)卷一·当代部分:何满子集》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何满子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
《神秘博士·阿波罗23号》内容简介:月球行走的宇航员,凭空现身于商业中心; 悠闲遛狗的妙龄女子,却在真空死于非命。月球暗面的军
情趣·情思·情怀 内容简介 这本书汇集了三篇文章。我爱书,书不仅是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爱好兴趣的载体、个体特征的表现、情感世界的流露。看书、购书、藏书、写...
博马舍(1732—1799)法国剧作家,是继莫里哀之后又一杰出的戏剧家。出生于巴黎钟表匠家庭,但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结婚后以妻子的领地“博马舍”作为自己的姓氏...
本书出自词学名家之手,是一本词学基本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全书对有关词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作了详尽介绍,例证丰富,析理清晰,
《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内容简介:人类学家的一大准则便是对日常事物感兴趣。关于这个世界,人类学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人类学如
《女性减脂塑形健身指南》内容简介:本书是健身达人“YEAH老师”为女性打造的减脂塑形指导书。本书共分为4章,第1章为简单的健身知
林文月作品2-拟古 本书特色 林文月的散文淡而有味,从自我对世情的慧心体察而发,用细致闲适的笔调描述生活的滋味,自成“似质而自有膏腴,似朴而自有华采”之风格。从...
给女儿的信 本书特色 水消逝在水中,看不见,水增加了; 日子消逝在日子里,看不见,人长大了。《给女儿的信》由李学江所著,感动于作家李学江写给他女儿的79...
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 本书特色 这本小书收入30位英国作家的作品,涉及十七世纪的随笔、人物特定、席上谈,十八世纪的期刊论说和政论文,十九世纪的小品文和...
《春天故事集:每一天都是纪念日》内容简介:春天故事特辑《每一天都是纪念日》 这是一些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时期所经历的不平凡的故
《端午》内容简介:端午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的起源,有屈原传说、伍子胥传说、曹娥传说、马援传
春酒园蔬集 本书特色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焚膏油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