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方士与儒生》的主旨在于说明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在大一统的社会背景下,怎样运用阴阳五行的思想创立政治学说和政治制度,来为秦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统治集团服务。“从**章到第七章,说明在阴阳家和方士的气氛下成就的秦汉时代若干种制度;第八章到第十八章,说明博士和儒生怎样地由分而合,又怎样地接受了阴阳家和方士的套,成为汉代的经学,又怎地从他们的鼓吹里影响到两汉时代的若干种政治制度;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说明汉代的经学如何转入谶纬,谶纬又发生了怎样的作用。”这是作者在序言中的解说。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为“大家小书”之一,“大家小书”是北京出版社的学术品牌,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整齐地展示学术成果;又是大家民众的读物,可以开阔读者眼界,一窥学术堂奥。而一册小书,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浓缩了学者毕生的心血和才华。
**章 阴阳五行说及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
汉代人的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推究这种思想的原始,由于古人对宇宙间的事物发生了分类的要求。他们看见林林总总的东西,很想把繁复的现象化作简单,而得到它们的主要原理与其主要成分,于是要分类。但他们的分类法与今日不同,今日是用归纳法,把逐件个别的事物即异求同;他们用的演绎法,先定了一种公式而支配一切个别的事物。其结果,有阴阳之说以统辖天地、昼夜、男女等自然现象,以及尊卑、动静、刚柔等抽象观念;有五行之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其作用统辖时令、方向、神灵、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以至于帝王的系统和国家的制度。
这种思想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的。依据现存的材料,阴阳说可说是*先表现于《周易》,五行说可说是*先表现于《洪范》。《周易》是筮占的繇辞,比甲骨卜辞为后起,当然是商以后的东西;而且在《周易》的本文中不见有阴阳思想,不过它的卦爻为一和一的排列,容易激起这种思想而已。《洪范》上的五行,说是上帝赐给夏禹的;但从种种方面研究,这篇书很可疑,大约出于战国人的手笔。所以这种思想虽不详其发生时代,但其成为系统的学说始自战国,似已可作定论。汉代承战国之后,遂为这种学说的全盛时代。
今先把在这种学说之下所发生的政治学说讲出三种,作为引子。
以前作天子的要“受命” (受上帝的抚有四方的命),要“革命”(革去前代的天子所受的天命)。到战国时,周天子渐渐在无形中消灭,用不着“革命”了;而群雄角逐,究竟哪一个国王可做天子还没定,所以“受命”说正有其需要。但那时已有五行说了,五行说已为*高的原理了,所以这“命”应是五行的命而不是上帝的命。那时有一个齐人邹衍,他作了好些书,其中一篇是《主运》,说做天子的一定得到五行中的一德,于是上天显示其符应,他就安稳地坐了龙位。他的德衰了,有在五行中得到另一德的——这一德是足以胜过那一德的——就起而代之。这样地照着五行的次序运转下去,成功了历史上的移朝换代。他创了这种学说,唤做“五德终始说”,很得当时的信仰,自然有推波助澜的徒众。他们以为黄帝得土德,天就显现了黄龙地蜿(蟥是大蚯蚓)之祥,所以他做了王,他的颜色是尚黄的,他的制度是尚土的。其后土德衰了,在五行中木是克土的,所以禹据木德而兴,他就得了草木秋冬不杀的祯祥,建设了木德的制度,换用了青色的衣物。此后汤以金德而克夏木,文王以火德而克商金,亦各有其表德的符应和制度服色。邹衍们排好了这个次序,定了五德的法典,强迫上代帝王各各依从了他们的想象,成了一部*有规律的历史。到秦始皇既并天下,他是应居于克周火的水德的,只是不见有上天的符应下来,因此就有人对他说,从前秦文公出猎时获得一条黑龙,可见水德的符应已在五百年前见了。他听了很高兴,就用了邹氏们的法典定出一套水德的制度:(1)以十月朔为岁首;(2)衣服和旌旗都用黑色;(3)数以六为纪,如符是六寸,舆是六尺,乘是六马;(4)行政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5)更名黄河为德水。这是实行五德说的**次。到汉得天下之后,当然也要来这么一套。
不知何时,起了一种与五德说大同小异的论调,唤做“三统说”。他们说:历代的帝王是分配在三个统里的,这三个统各有其制度。他们说:夏是黑统,商是白统,周是赤统;周以后又轮到黑统了。他们说:孑L子看周道既衰,要想成立一个新统,不幸他有其德而无其位,仅能成为一个“素王”(素是空的意思),所以他只得托王于鲁,作《春秋》以垂其空文;这《春秋》所表现的就是黑统的制度。《春秋》虽是一部书,却抵得一个统,故周以后的王者能用《春秋》之法的就是黑统之君了。记载这个学说的,以董仲舒的书为*详。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著名历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教授及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中国科学院(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上古史、民俗学、历史地理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生平著述宏富,出版有《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原名《汉代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吴歌甲集》、 《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妙峰山》、《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傅佩荣·译解 易经 本书特色 澄清概念,回溯原点,展现一贯之系统,明本发微,以利正解。《傅佩荣译解经典系列:傅佩荣译解易经》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凝结着远古先哲...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藏历六月初四。现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大堪布,主管汉僧教学。师学识渊博,智慧深
科学与人生观-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自张君劢在《清华周刊》第二七二期上发表了一篇讲演稿《人生观》以后,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年来罕见的丈波澜。所谓“科学与玄学之...
成中英文集:全四卷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哲学的特性;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当代英美哲学与科学知识;当代人类的危机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价值等。成中英文集:全四...
老子他说 本书特色 《老子他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老子》的讲记。南怀瑾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
塔斯基定理与真理论悖论 本书特色 关于说谎者及其相关真理论悖论的研究始于古希 腊时代,之后相关理论层出不穷,但至今仍无定论, 相关研究仍是当今逻辑研究...
老子新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其七十年代发表于台湾《大陆杂志》的《老子新校》的基础上,参考七十年代以来两岸三地的各种《老子》新校新注加以审定改写而成的,广涉《老子...
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向现代,这是一般史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当然并不是完全按照外在的计时方法来区分的,近代和现...
太虚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太虚大师文汇/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编著者王志远。 觉光法师宣读礼赞文今乃礼赞现代高僧者,寄禅、虚云、太虚、谛闲、印光、弘一、倓虚、来...
马克思的现实观/实践哲学论丛 本书特色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现实”可以作为支配性概念,并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具有特殊内涵。它经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现实性”...
做梦的艺术 本书特色 《做梦的艺术》:一个关于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的传奇故事一位人类学家学习印第安巫术的奇特纪录做梦的艺术 目录 译序自序一、古典的巫士与“做梦”...
回到整体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质疑 内容简介 《整体马克思》一书中从内容构成和建构过程两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整体性解读,本书则进一步在构成、建构和成因等三...
美的历程 本书特色《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
托马斯·里德的常识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维真基督教文化丛书》之一,主要是对托马斯·里德的“常识哲学”较全面的研究,重点是对常识哲学的形而上学原理进行深入探...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首席专家袁贵仁策划,已经纳入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方壶外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方壶外史:道教东派陆西星内丹修炼典籍(套装上下册)》:唐山玉清观传说殷商时期:相传殷商后期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和叔齐,离国出走路...
论语 金刚经 道德经 内容简介 【本书卖点】1、 本书是**本将儒释道三家*经典的典籍汇在一本书中的图书。2、《论语》、《金刚经》、《道德经》分别是儒、释、道三...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蔡尚思著作集 本书特色 收入《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蔡尚思著作集)》的十大“思想体系”,即孔子、墨子、老庄、韩非、《礼记》、慧能、...
该书是西方8位研究阿奎那的大家的重要文章。托马斯.阿奎拉(1225-1274)是中世纪西方世界的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亚里士多德和奥古
狄德满(R.G.Tiedemann),中国史研究著名学者。1941年出生于德国,先后取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Milwaukee)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硕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