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首次披露越南战争期间国际国内政坛内幕。他亲身经历了和北越代表团旷日持久的艰难而令人感到挫败的谈判,参与了谈判中的每一次重大决策的制定。其间,国际风云迭起,国内矛盾重重,基辛格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写下他外交生涯中*重要的一笔,为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外交财富。
基辛格不仅是本书所述事件的中心人物,也是一个一流的学者和天才散文大师,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缜密的文风在本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修订版)》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再现了许多国际重要的政坛人物——约翰逊、尼克松、戴高乐、胡志明和勃列日涅夫等的个性特征,他们曾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修订版)》是基辛格继《大外交》后的又一部力作!
越南战争是冷战时代的一次历史性的战争,也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中*有争议的战争。由于其巨大的争议性,基辛格博士将这场战争称之为美国历史上的“黑洞”,因为越战让美国人无论是忘记“仇恨”还是忘记“失败”都一样的困难。
结束越战的谈判是基辛格外交生涯中*为辉煌的一章,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修订版)》是亨利·基辛格继《大外交》后的又一部力作!
1965年1月20日,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发表就职演说。当时,美国基 于其民主的政府体系中滋生的对外承诺达到了*强劲的势头,还消除了国内 责任和国际责任认同上的分歧。对美国而言,约翰逊声称,任何一个陌生的 国家都不会陷人绝望:“那些曾被我们称之为‘国外的’导致恐怖的危险和 危机,现在经常会突发在我们周遭。在那些陌生的国家里,如果美国的士兵 必须付出生命,如果美国的财富不得不耗费,那么这将是美国为换取国家之 间持久友谊的代价。”后来,这些语句变得甚为流行,竟然被认为是美国人傲慢态度的佐证和 注脚,或是美国行使霸权的伪善的托词。这些表面的、浅薄的怀疑讥讽实际 上是对美国政治信仰的误读,美国政治信仰的本质是天真朴实的,正是这份 天真朴实成为了美国十分有效的推动力。大多数国家参战的目的是为了抵抗 对该国具体的、能界定的威胁。20世纪,美国参与的每次战争——从**次 世界大战到1998年的科索沃战争——在很大程度上都代表了美国对于抵御侵 略行为的道义上的责任,或是代表了美国作为共同安全的托管国或代理国的 正义感。对于那些在青午时代曾目睹了慕尼黑悲剧的一代美国领袖来说,这些责 任更被特别地强调。抵御侵略上的失败教训已经铭记在心——无论这样的侵 略在何地或是怎样发生——这就确保了今后哪怕在更严峻的情形下我们都能 将抵抗侵略的斗争进行到底。从前任国务卿康德尔·赫尔开始,每一位美国 的国务卿都遵循着同一信念。这也是迪安·艾奇逊和约翰·福斯特·达尔所 认同的②。我们认为,从地缘政治上分析,共产党占领一个遥远国家所造成 的特定危险与理论上抵御侵略、行动上阻止共产主义在全球进一步蔓延的双 重目标相比是次要的。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更加强了美国决策者们的信念,在他们的信念中,其产常任何进一步的扩展都县不能被容忍的. 那个时期的政策文件和官方言论都表明这个信念大体上并没有引起质疑 和争论。1950年2月,也就是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四个月,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64号文件上对印度支那有这样的论断:“它是东南亚的核心区并处于直接的 威胁之下。”这份备忘录标志着所谓“多米诺理论”的登场,预示着如果印 度支那陷落,缅甸和泰国也将紧跟其后,“东南亚的和谐将很快被葬送”。1951年1月,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后来任美国国务卿8年) 宣称:“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问题上,忽视我们尽力追求的既定路线,将会 给我们的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就在前一年的4月,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 号文件曾将印度支那作为全球均衡上的-一个地标:“……苏联政府任何进 一步的扩张将会加强一种可能,即不会再有任何同盟足以聚集更强大的力量 与其抗衡。”后来,如果不是受到嘲讽,这样一些出于过度紧张的冷战心理的言论已 经不被承认了。言论产生的环境很重要,20世纪50年代早期决策者们刚经历 过在苏联集团和西欧之间设置的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铁幕”,共产 党在东欧国家发动的政变以及“封锁柏林”和共产党与南韩的冲突。即便如此,一些基本的问题还是被避免了。事实真的像当时的文件所示,每次共产党扩张就意味着苏联政府的扩张吗?尤其是有了南斯拉夫铁托与 莫斯科对抗的经验的情况下。实际上,威胁的性质有很大的区别。对欧洲而 言,主要的威胁来自苏联的霸权主义。而对亚洲来说,对美国利益造成的威 胁来自第二等大国,其实这样的二等大国*多只能算是苏联的“替身”,甚 至还是超越苏联控制的一种力量,这在当时就应该意识到,但却一直受到怀 疑。事实上,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就开始和替身(中国)的替身在打仗。每 一个“替身”都不曾被认为是彼此间*好的战争搭档。据美国分析,全球的 均衡遭受北越攻击,假定北越被北京操纵,而北京又被莫斯科操纵,这样一 来局势就不同了。在欧洲,美国保卫的是历史悠久的国家,而在印度支那,美国所面对的是刚刚建立的国家。在对权利均衡的保护上,欧洲各国有着长 期的传统,知道彼此如何配合。而在东南亚,国家刚刚成立,权利均衡的概 念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而且彼此之间并不存在合作的先例。欧洲和亚洲在地缘政治上的基本差异以及美国在欧亚大陆各自的利益问 题,都植根于美国普遍主义的外交政策。捷克政变,柏林封锁,苏联的原子 弹实验,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以及共产党对南韩的渗透都被美国领袖看做是一 个全球性的威胁——事实上是要平衡控制遍布全球的阴谋。按现实政治的理 论,朝鲜战争本应该被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可是美国善恶二元论的观 点却另有主张。杜鲁门曾集结美国军队声称,要对法国在印度支那对抗共产 党游击队(后来称为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简称“越盟”)的战争进行军事援 助。美国的决策者拿出了二战期间美国在亚洲和欧洲同时开展的抗击日本和 德国的例子。到了50年代,美国在对莫斯科和北京的军事战略上也要采取这 样的战术,只不过苏联替代了德国,中国替代了日本。1952年,美国资助了 法国在印度支那的1/3的军事费用。P4-6
%亨利·基辛格,犹太人,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有过多次热情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而无拘束的谈话。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6年10月北京大学授予基辛格名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大外交》《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1965年1月20日,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发表就职演说。当时,美国基 于其民主的政府体系中滋生的对外承诺达到了*强劲的势头,还消除了国内 责任和国际责任认同上的分歧。对美国而言,约翰逊声称,任何一个陌生的 国家都不会陷人绝望:“那些曾被我们称之为‘国外的’导致恐怖的危险和 危机,现在经常会突发在我们周遭。在那些陌生的国家里,如果美国的士兵 必须付出生命,如果美国的财富不得不耗费,那么这将是美国为换取国家之 间持久友谊的代价。”后来,这些语句变得甚为流行,竟然被认为是美国人傲慢态度的佐证和 注脚,或是美国行使霸权的伪善的托词。这些表面的、浅薄的怀疑讥讽实际 上是对美国政治信仰的误读,美国政治信仰的本质是天真朴实的,正是这份 天真朴实成为了美国十分有效的推动力。大多数国家参战的目的是为了抵抗 对该国具体的、能界定的威胁。20世纪,美国参与的每次战争——从**次 世界大战到1998年的科索沃战争——在很大程度上都代表了美国对于抵御侵 略行为的道义上的责任,或是代表了美国作为共同安全的托管国或代理国的 正义感。对于那些在青午时代曾目睹了慕尼黑悲剧的一代美国领袖来说,这些责 任更被特别地强调。抵御侵略上的失败教训已经铭记在心——无论这样的侵 略在何地或是怎样发生——这就确保了今后哪怕在更严峻的情形下我们都能 将抵抗侵略的斗争进行到底。从前任国务卿康德尔·赫尔开始,每一位美国 的国务卿都遵循着同一信念。这也是迪安·艾奇逊和约翰·福斯特·达尔所 认同的②。我们认为,从地缘政治上分析,共产党占领一个遥远国家所造成 的特定危险与理论上抵御侵略、行动上阻止共产主义在全球进一步蔓延的双 重目标相比是次要的。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更加强了美国决策者们的信念,在他们的信念中,其产常任何进一步的扩展都县不能被容忍的. 那个时期的政策文件和官方言论都表明这个信念大体上并没有引起质疑 和争论。1950年2月,也就是朝鲜战争爆发前的四个月,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64号文件上对印度支那有这样的论断:“它是东南亚的核心区并处于直接的 威胁之下。”这份备忘录标志着所谓“多米诺理论”的登场,预示着如果印 度支那陷落,缅甸和泰国也将紧跟其后,“东南亚的和谐将很快被葬送”。1951年1月,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后来任美国国务卿8年) 宣称:“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问题上,忽视我们尽力追求的既定路线,将会 给我们的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失。”就在前一年的4月,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 号文件曾将印度支那作为全球均衡上的-一个地标:“……苏联政府任何进 一步的扩张将会加强一种可能,即不会再有任何同盟足以聚集更强大的力量 与其抗衡。”后来,如果不是受到嘲讽,这样一些出于过度紧张的冷战心理的言论已 经不被承认了。言论产生的环境很重要,20世纪50年代早期决策者们刚经历 过在苏联集团和西欧之间设置的军事、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铁幕”,共产 党在东欧国家发动的政变以及“封锁柏林”和共产党与南韩的冲突。即便如此,一些基本的问题还是被避免了。事实真的像当时的文件所示,每次共产党扩张就意味着苏联政府的扩张吗?尤其是有了南斯拉夫铁托与 莫斯科对抗的经验的情况下。实际上,威胁的性质有很大的区别。对欧洲而 言,主要的威胁来自苏联的霸权主义。而对亚洲来说,对美国利益造成的威 胁来自第二等大国,其实这样的二等大国*多只能算是苏联的“替身”,甚 至还是超越苏联控制的一种力量,这在当时就应该意识到,但却一直受到怀 疑。事实上,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就开始和替身(中国)的替身在打仗。每 一个“替身”都不曾被认为是彼此间*好的战争搭档。据美国分析,全球的 均衡遭受北越攻击,假定北越被北京操纵,而北京又被莫斯科操纵,这样一 来局势就不同了。在欧洲,美国保卫的是历史悠久的国家,而在印度支那,美国所面对的是刚刚建立的国家。在对权利均衡的保护上,欧洲各国有着长 期的传统,知道彼此如何配合。而在东南亚,国家刚刚成立,权利均衡的概 念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而且彼此之间并不存在合作的先例。欧洲和亚洲在地缘政治上的基本差异以及美国在欧亚大陆各自的利益问 题,都植根于美国普遍主义的外交政策。捷克政变,柏林封锁,苏联的原子 弹实验,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以及共产党对南韩的渗透都被美国领袖看做是一 个全球性的威胁——事实上是要平衡控制遍布全球的阴谋。按现实政治的理 论,朝鲜战争本应该被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可是美国善恶二元论的观 点却另有主张。杜鲁门曾集结美国军队声称,要对法国在印度支那对抗共产 党游击队(后来称为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简称“越盟”)的战争进行军事援 助。美国的决策者拿出了二战期间美国在亚洲和欧洲同时开展的抗击日本和 德国的例子。到了50年代,美国在对莫斯科和北京的军事战略上也要采取这 样的战术,只不过苏联替代了德国,中国替代了日本。1952年,美国资助了 法国在印度支那的1/3的军事费用。P4-6
亨利·基辛格,犹太人,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有过多次热情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而无拘束的谈话。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6年10月北京大学授予基辛格名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大外交》《美国需要外交政策吗》《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在培养领袖方面谁做得最好?彼得・德鲁克与杰克・韦尔奇一致认为:既不是哈佛商学院、高盛公司或者麦肯锡咨询公司,也不是通用电
作品目录编者导言 一、同意理论 义务与同意 政治疏离与兵役 隐然同意与政治义务 二、公平原则理论 法律义务与公平游戏责任 公平
决胜东北-二战经典战役全纪录-II 本书特色 以希特勒为代表的法西斯主义在欧洲被正义的洪流吞没。冥顽不化的日本军国主义份子占据中国东北垂死挣扎,负隅顽抗。斯大林...
房宁,政治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四川大学讲席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曾两次为中共中...
明代宦官政治(精) 内容简介 卫建林,山西人。1939年生,童年辗转于太岳山、中条山、吃土豆、南瓜、小米饭长大,永过错记着那里人民海一般的深思。1964年南开大...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下 内容简介 本卷介绍了1921~1949年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共分五编,“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党在大革命时期”、“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
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陆军联队全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以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日本陆军联队为著述对象,以*主要作战力量的步兵联队、炮兵联队和战车联队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其编制构...
中国全史百卷本-政治卷 内容简介 百卷本《中国全史》是二十世纪末由学术大师季羡林、张岱年领衔主持、数十位专家指导、百多位杰出学者倾力撰著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
政道与治道 本书特色 《政道与治道》同《历史哲学》成一经一纬之关系,以十章篇幅将《历史哲学》中未能系统化的思路疏通成严整的哲学体系,并予以进一步的提升,正如作者...
长征中的毛泽东及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本书特色 军事上长期推行的极左路线,违背了红军的实际和革命的实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留革命火种,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
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 内容简介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和实践形式,是对传统代议民主的某种超越,代表了两方民主的*新发展。...
邓小平口才 本书特色 邓小平在他特殊的人生舞台上,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物。他的交谈对象既有并肩战友,也有竞争对手,还有亲朋故友,更有平民百姓。在与他们...
《寡头统治铁律》内容简介:只要有组织,那就意味着有寡头统治 组织是当选者对选举者、被委托者对委托者、代表人对被代表者统治权的
自由与权力 本书特色 1)自由主义预言家和史学大师阿克顿勋爵作品阿克顿是自由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他担任过下院议员,在曾四次当选的著名首相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任...
《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内容简介:《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是一部文学评论集。本书分后上下编,勾勒出具有创造力且富有多样性的新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 内容简介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重要问题解析》根据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内容简介 收入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至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这段时间的重要文献,共70篇,约65万字。其中,中共...
南粤红色逸闻 本书特色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史,描绘90年的辉煌成果,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广东省委...
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让物理学家和好奇的读者对弦理论的基本思想有透彻的了解。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 目录 出版说明译者的话序1.引言 ...
致命打击: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 本书特色 本书描写了二战德国第132步兵师一名普通步兵——戈特洛布·比德曼的苏德战场经历:1942年参加对塞瓦斯托波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