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盗墓史•内幕卷》官贼、民贼、兵贼、洋贼争相盗墓,推动民国进入中国*疯狂的盗墓时代。《民国盗墓史•内幕卷》披露了洛阳东周王陵、宝鸡斗鸡台先秦遗址、寿县楚王墓、赤峰辽代帝陵、北京明十三陵、新乡明封王陵、河北清东、西二陵、北京王爷坟、西域历代墓葬等众多古墓古迹被盗掘、破坏的详细经过和事实,揭露了从林西县长、普通乡民、专业盗墓贼,到党玉崐、孙殿英、李品仙、汤玉麟等各路大小中国军阀,再到英国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日本僧人橘瑞超、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等一批“文化洋盗墓贼”,在民国年间盗墓、挖宝、“探险”、“考古”的动机和真相。
揭露民国时期,做官的、为民的、当兵的、外国人争相盗墓、挖宝、“探险”、“考古”的幕后真相。挖出正史隐藏的盗墓狂人,寻觅野史背后的摸金事迹。《民国盗墓史(内幕卷)》(作者倪方六)图文并茂,收藏数十幅图片。其中一些关于珍贵遗产被毁的图片,令人触目惊心;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翔实可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个盗墓高发期,以曹操、董卓、孙权等为代表的各路军阀无不盗墓.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盗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魏氏春秋》)陕西I临洮县(现为甘肃省辖)人董卓,盗东汉帝陵."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卷六)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南越王墓等."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基,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墓语》)魏晋南北时期:朝代更迭如走马灯般,盗墓活动多多.
西晋初年:汲县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魏王墓,得《汲冢书》.(《晋书·武帝纪》卷三)十六国时期:汉国(即前赵)君主刘聪盗掘汉帝陵."五月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
"(《晋书·愍帝纪》卷五)前赵皇帝刘曜在为汉臣时,盗毁西晋诸帝陵."建武二年春正月丁卵,崇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五月癸丑,太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晋书·元帝纪》卷六)后赵君主石季龙(即石虎)盗秦墓."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石季龙载记》卷一百零七)隋初:王颁盗陈霸先陵."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焚骨取友,投水而饮之."(《隋书·王颁传》卷七十二)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盗墓高发期.
唐末:节度使朱□盗唐陵.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皇帝李适禀明朱□盗陵的情况,"诸陵宫寝宇摧毁."(《册府元龟·帝王部》卷三十)节度使温韬盗唐帝陵."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而昭陵*田,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卷七十三)黄巢盗秦陵."始皇陵内城周五里……项羽、黄巢皆尝发之."(明·都穆《骊山记》)黄巢盗乾陵."武后陵,黄巢伐之."(《陕西通志》转引明·赵弼《雪航肤见》)北宋末:金国大将粘罕盗掘北宋皇陵."绍兴戊辰(公元1148年),太常少卿方庭硕使金,展竭陵寝.先是诸陵俱遭发,哲宗至暴骨,庭硕解衣襄之."(南宋·韩滤《涧泉日记》)伪齐皇帝刘豫遍挖境内陵墓."(绍兴=年)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宋史·刘豫传》卷四百七十五)南宋末: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盗掘南宋诸皇陵."(杨琏真迦)怙恩横肆,执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肢体,攫珠襦玉柙,焚其黹,弃骨草莽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明中后期:太监陈奉在湖北盗墓."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太监梁永在陕西盗墓.粱永到了当地后,"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旁行劫掠."(《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明熹宗朱由校盗毁金陵."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故明惑形家之说,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天启元年,罢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割断地脉.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修复金陵《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清末:南北盗墓贼遍起,数不胜数.典型的如广州盗墓贼焦四:"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从上所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改换一次朝代,就会出现一波盗墓风潮,盗墓活动的增多与减少,与中国朝代更迭一起波动.其中,汉末、唐末和宋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盗墓高发期.
②乱世盗墓规律的成因形成乱世盗墓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难理解.
乱世必然有战争,战争需要部队,部队需要军饷,坊间需要食物.而此时的民间财富却非常不足,自然而然,人们便会想着法子寻找财富.中国古人崇尚厚葬,有给死者随葬大量有价值物品的风俗,这便给急于寻找财富的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盗墓发点死人财,这成为乱世军民的共同追求.
因此,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盗墓都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例如,曹操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成立专门的"盗墓办公室".同样的,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也是出于战争年代的需要.
在乱世之秋,官府统治者对陵墓的管理环节也是*薄弱的,甚至脱节.江山、活人都快保不住了,死人白然更顾不上,在管理和保护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如唐末出现的节度使朱批盗唐陵、黄巢的农民起义军盗唐陵,都有这方面原因.
同时,官府对整个社会的管控能力也大大下降,对民间违法行为的控制和打击相当乏力.正常年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用来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民间力量,在饥饿和动乱中也往往失效,违反伦理的行为无法在这一时期得到约束.
随着时局动荡,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存受到挑战,社会民众对官府和富族这类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也大为增加.在这种仇官、仇富的心态下,也容易诱发盗墓.
③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在民国时期,不只有国内军阀混战、国共两党之争,还有长达8年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乱世盗墓的作用力更为强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因此党玉岷、孙殿英、汤玉麟、李品仙等一批盗墓大贼的出现,并不意外.
以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发生的"孙大麻子盗皇陵"事件来说,从一定时期内看颇为意外,有其偶然,但纵观而论,即便没有孙殿英,也会有赵殿英、李殿英们去刨坟的,难以逃脱"乱世规律"的作用.
进一步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同样有大批盗墓贼企图利用中国共产党新政权一时难以顾及,文物管理和保护又跟不上的这一时机,进行*后的疯狂盗墓活动.但这回盗墓贼们失算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很重视文物保护,及时对频发的盗墓现象进行了打击.
P5-7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个盗墓高发期,以曹操、董卓、孙权等为代表的各路军阀无不盗墓.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盗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魏氏春秋》)陕西I临洮县(现为甘肃省辖)人董卓,盗东汉帝陵."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卷六)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南越王墓等."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基,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墓语》)魏晋南北时期:朝代更迭如走马灯般,盗墓活动多多.
西晋初年:汲县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魏王墓,得《汲冢书》.(《晋书·武帝纪》卷三)十六国时期:汉国(即前赵)君主刘聪盗掘汉帝陵."五月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
"(《晋书·愍帝纪》卷五)前赵皇帝刘曜在为汉臣时,盗毁西晋诸帝陵."建武二年春正月丁卵,崇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五月癸丑,太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晋书·元帝纪》卷六)后赵君主石季龙(即石虎)盗秦墓."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石季龙载记》卷一百零七)隋初:王颁盗陈霸先陵."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焚骨取友,投水而饮之."(《隋书·王颁传》卷七十二)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盗墓高发期.
唐末:节度使朱□盗唐陵.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皇帝李适禀明朱□盗陵的情况,"诸陵宫寝宇摧毁."(《册府元龟·帝王部》卷三十)节度使温韬盗唐帝陵."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而昭陵*田,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卷七十三)黄巢盗秦陵."始皇陵内城周五里……项羽、黄巢皆尝发之."(明·都穆《骊山记》)黄巢盗乾陵."武后陵,黄巢伐之."(《陕西通志》转引明·赵弼《雪航肤见》)北宋末:金国大将粘罕盗掘北宋皇陵."绍兴戊辰(公元1148年),太常少卿方庭硕使金,展竭陵寝.先是诸陵俱遭发,哲宗至暴骨,庭硕解衣襄之."(南宋·韩滤《涧泉日记》)伪齐皇帝刘豫遍挖境内陵墓."(绍兴=年)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宋史·刘豫传》卷四百七十五)南宋末: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盗掘南宋诸皇陵."(杨琏真迦)怙恩横肆,执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肢体,攫珠襦玉柙,焚其黹,弃骨草莽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明中后期:太监陈奉在湖北盗墓."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太监梁永在陕西盗墓.粱永到了当地后,"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旁行劫掠."(《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明熹宗朱由校盗毁金陵."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故明惑形家之说,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天启元年,罢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割断地脉.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修复金陵《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清末:南北盗墓贼遍起,数不胜数.典型的如广州盗墓贼焦四:"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从上所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改换一次朝代,就会出现一波盗墓风潮,盗墓活动的增多与减少,与中国朝代更迭一起波动.其中,汉末、唐末和宋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盗墓高发期.
②乱世盗墓规律的成因形成乱世盗墓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难理解.
乱世必然有战争,战争需要部队,部队需要军饷,坊间需要食物.而此时的民间财富却非常不足,自然而然,人们便会想着法子寻找财富.中国古人崇尚厚葬,有给死者随葬大量有价值物品的风俗,这便给急于寻找财富的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盗墓发点死人财,这成为乱世军民的共同追求.
因此,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盗墓都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例如,曹操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成立专门的"盗墓办公室".同样的,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也是出于战争年代的需要.
在乱世之秋,官府统治者对陵墓的管理环节也是*薄弱的,甚至脱节.江山、活人都快保不住了,死人白然更顾不上,在管理和保护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如唐末出现的节度使朱批盗唐陵、黄巢的农民起义军盗唐陵,都有这方面原因.
同时,官府对整个社会的管控能力也大大下降,对民间违法行为的控制和打击相当乏力.正常年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用来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民间力量,在饥饿和动乱中也往往失效,违反伦理的行为无法在这一时期得到约束.
随着时局动荡,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存受到挑战,社会民众对官府和富族这类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也大为增加.在这种仇官、仇富的心态下,也容易诱发盗墓.
③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在民国时期,不只有国内军阀混战、国共两党之争,还有长达8年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乱世盗墓的作用力更为强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因此党玉岷、孙殿英、汤玉麟、李品仙等一批盗墓大贼的出现,并不意外.
以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发生的"孙大麻子盗皇陵"事件来说,从一定时期内看颇为意外,有其偶然,但纵观而论,即便没有孙殿英,也会有赵殿英、李殿英们去刨坟的,难以逃脱"乱世规律"的作用.
进一步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同样有大批盗墓贼企图利用中国共产党新政权一时难以顾及,文物管理和保护又跟不上的这一时机,进行*后的疯狂盗墓活动.但这回盗墓贼们失算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很重视文物保护,及时对频发的盗墓现象进行了打击.
P5-7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本书以吐火罗语世俗文献等出土胡汉文字资料為经,传世史籍与佛教典籍為纬,从多方面分析六至八世紀龟茲的历史特征,其研讨重点在
三国5 本书特色 我没有选择改写或是节译,而是斗胆尝试采用*适合长篇巨制的报纸连载小说的体例来对这部作品进行再创作,并且在刘备、曹操、关羽、张飞以及其他一些主要...
《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套装全3册)》内容简介:戴笠,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戴笠那样神秘,留下如此多的不解
《深入浅出5G核心网技术》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介绍5G核心网的技术图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5G核心网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网络部署
魏晋风流:一本书读懂魏晋文明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代既有动荡、战乱的一面,又有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方面的重大发展。这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踏雪寻...
黑白民国 本书特色《黑白民国》用娓娓道来的语言,既写政治史里面的人性、野性,又写“黑社会”历史塑造群众精神的隐秘力量,分析出两者互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游离于二者...
《生态文明建设:学·思·行》内容简介: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对我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新能源
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一部兵器发展史 本书特色 拂去历史尘埃,再现饮血之兵! 原创64幅高清绘图具现兵器之美、战技之威! 深度还原,细致描摹。400余张线图、文...
亲历惨案:1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日本侵华的罪行,包括:平顶山惨案、老黑沟惨案、白家堡子惨案、凤凰店惨案、龙口惨案、河北地区大惨案、罄竹难书的累累血案等。亲历惨...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内容简介: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明清时代”一卷。《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
《温故(十一)》内容简介:《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第2部-(大结局) 本书特色 如果说过人的才学是司马懿成功的基石,那么善于隐忍的性格则是司马懿的人生和仕途得以升华的关键。通过《三国演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繁荣的幻灭》内容简介:“一战”入门普及读本,牛津大学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经典之作,看清“一战”全貌。进入
中华史纲 本书特色 《中华史纲》是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李定一教授作品,当代华文世界公认 国史经典著作之一,集严谨、独到、激情、朴实于一书,乃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史...
《15秒的商机:抖音电商运营实战指南》内容简介:《15秒的商机:抖音电商运营实战指南》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干货为主,多角度、
目未瞑:光绪猝死之谜 本书特色 深宫幽幽,三十四载皇帝生涯。痛苦伴随着忧伤,平生抱负也受到太多的抑压。 可能是人间密谋,也许是天缘巧合,中年皇帝意外猝死,年迈的...
辛卯侍行记 本书特色 1891年陶保廉随父新疆巡抚陶模出关路经吐鲁番,1896年又由塞外随侍入关,途径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数省,留下这本《辛卯侍行记》,对西北...
昭通田野考古-之一 本书特色 丁长芬编著的《昭通田野考古(之一)》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昭通境内考古发掘的报告(包括已发表的考古报告、未发表的零星调查材料和重要文...
《大英帝国三部曲I:昭昭天命》内容简介: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英国继续对外扩张,成为强盛的大帝国,又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一步步退缩
《Web安全之强化学习与GAN》内容简介:本书面向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大专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以及信息安全爱好者、机器学习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