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盗墓史•内幕卷》官贼、民贼、兵贼、洋贼争相盗墓,推动民国进入中国*疯狂的盗墓时代。《民国盗墓史•内幕卷》披露了洛阳东周王陵、宝鸡斗鸡台先秦遗址、寿县楚王墓、赤峰辽代帝陵、北京明十三陵、新乡明封王陵、河北清东、西二陵、北京王爷坟、西域历代墓葬等众多古墓古迹被盗掘、破坏的详细经过和事实,揭露了从林西县长、普通乡民、专业盗墓贼,到党玉崐、孙殿英、李品仙、汤玉麟等各路大小中国军阀,再到英国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日本僧人橘瑞超、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等一批“文化洋盗墓贼”,在民国年间盗墓、挖宝、“探险”、“考古”的动机和真相。
揭露民国时期,做官的、为民的、当兵的、外国人争相盗墓、挖宝、“探险”、“考古”的幕后真相。挖出正史隐藏的盗墓狂人,寻觅野史背后的摸金事迹。《民国盗墓史(内幕卷)》(作者倪方六)图文并茂,收藏数十幅图片。其中一些关于珍贵遗产被毁的图片,令人触目惊心;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翔实可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个盗墓高发期,以曹操、董卓、孙权等为代表的各路军阀无不盗墓.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盗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魏氏春秋》)陕西I临洮县(现为甘肃省辖)人董卓,盗东汉帝陵."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卷六)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南越王墓等."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基,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墓语》)魏晋南北时期:朝代更迭如走马灯般,盗墓活动多多.
西晋初年:汲县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魏王墓,得《汲冢书》.(《晋书·武帝纪》卷三)十六国时期:汉国(即前赵)君主刘聪盗掘汉帝陵."五月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
"(《晋书·愍帝纪》卷五)前赵皇帝刘曜在为汉臣时,盗毁西晋诸帝陵."建武二年春正月丁卵,崇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五月癸丑,太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晋书·元帝纪》卷六)后赵君主石季龙(即石虎)盗秦墓."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石季龙载记》卷一百零七)隋初:王颁盗陈霸先陵."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焚骨取友,投水而饮之."(《隋书·王颁传》卷七十二)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盗墓高发期.
唐末:节度使朱□盗唐陵.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皇帝李适禀明朱□盗陵的情况,"诸陵宫寝宇摧毁."(《册府元龟·帝王部》卷三十)节度使温韬盗唐帝陵."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而昭陵*田,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卷七十三)黄巢盗秦陵."始皇陵内城周五里……项羽、黄巢皆尝发之."(明·都穆《骊山记》)黄巢盗乾陵."武后陵,黄巢伐之."(《陕西通志》转引明·赵弼《雪航肤见》)北宋末:金国大将粘罕盗掘北宋皇陵."绍兴戊辰(公元1148年),太常少卿方庭硕使金,展竭陵寝.先是诸陵俱遭发,哲宗至暴骨,庭硕解衣襄之."(南宋·韩滤《涧泉日记》)伪齐皇帝刘豫遍挖境内陵墓."(绍兴=年)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宋史·刘豫传》卷四百七十五)南宋末: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盗掘南宋诸皇陵."(杨琏真迦)怙恩横肆,执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肢体,攫珠襦玉柙,焚其黹,弃骨草莽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明中后期:太监陈奉在湖北盗墓."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太监梁永在陕西盗墓.粱永到了当地后,"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旁行劫掠."(《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明熹宗朱由校盗毁金陵."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故明惑形家之说,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天启元年,罢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割断地脉.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修复金陵《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清末:南北盗墓贼遍起,数不胜数.典型的如广州盗墓贼焦四:"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从上所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改换一次朝代,就会出现一波盗墓风潮,盗墓活动的增多与减少,与中国朝代更迭一起波动.其中,汉末、唐末和宋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盗墓高发期.
②乱世盗墓规律的成因形成乱世盗墓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难理解.
乱世必然有战争,战争需要部队,部队需要军饷,坊间需要食物.而此时的民间财富却非常不足,自然而然,人们便会想着法子寻找财富.中国古人崇尚厚葬,有给死者随葬大量有价值物品的风俗,这便给急于寻找财富的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盗墓发点死人财,这成为乱世军民的共同追求.
因此,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盗墓都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例如,曹操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成立专门的"盗墓办公室".同样的,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也是出于战争年代的需要.
在乱世之秋,官府统治者对陵墓的管理环节也是*薄弱的,甚至脱节.江山、活人都快保不住了,死人白然更顾不上,在管理和保护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如唐末出现的节度使朱批盗唐陵、黄巢的农民起义军盗唐陵,都有这方面原因.
同时,官府对整个社会的管控能力也大大下降,对民间违法行为的控制和打击相当乏力.正常年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用来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民间力量,在饥饿和动乱中也往往失效,违反伦理的行为无法在这一时期得到约束.
随着时局动荡,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存受到挑战,社会民众对官府和富族这类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也大为增加.在这种仇官、仇富的心态下,也容易诱发盗墓.
③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在民国时期,不只有国内军阀混战、国共两党之争,还有长达8年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乱世盗墓的作用力更为强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因此党玉岷、孙殿英、汤玉麟、李品仙等一批盗墓大贼的出现,并不意外.
以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发生的"孙大麻子盗皇陵"事件来说,从一定时期内看颇为意外,有其偶然,但纵观而论,即便没有孙殿英,也会有赵殿英、李殿英们去刨坟的,难以逃脱"乱世规律"的作用.
进一步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同样有大批盗墓贼企图利用中国共产党新政权一时难以顾及,文物管理和保护又跟不上的这一时机,进行*后的疯狂盗墓活动.但这回盗墓贼们失算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很重视文物保护,及时对频发的盗墓现象进行了打击.
P5-7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个盗墓高发期,以曹操、董卓、孙权等为代表的各路军阀无不盗墓.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盗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魏氏春秋》)陕西I临洮县(现为甘肃省辖)人董卓,盗东汉帝陵."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卷六)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南越王墓等."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基,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墓语》)魏晋南北时期:朝代更迭如走马灯般,盗墓活动多多.
西晋初年:汲县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魏王墓,得《汲冢书》.(《晋书·武帝纪》卷三)十六国时期:汉国(即前赵)君主刘聪盗掘汉帝陵."五月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
"(《晋书·愍帝纪》卷五)前赵皇帝刘曜在为汉臣时,盗毁西晋诸帝陵."建武二年春正月丁卵,崇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五月癸丑,太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晋书·元帝纪》卷六)后赵君主石季龙(即石虎)盗秦墓."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石季龙载记》卷一百零七)隋初:王颁盗陈霸先陵."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焚骨取友,投水而饮之."(《隋书·王颁传》卷七十二)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盗墓高发期.
唐末:节度使朱□盗唐陵.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皇帝李适禀明朱□盗陵的情况,"诸陵宫寝宇摧毁."(《册府元龟·帝王部》卷三十)节度使温韬盗唐帝陵."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而昭陵*田,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卷七十三)黄巢盗秦陵."始皇陵内城周五里……项羽、黄巢皆尝发之."(明·都穆《骊山记》)黄巢盗乾陵."武后陵,黄巢伐之."(《陕西通志》转引明·赵弼《雪航肤见》)北宋末:金国大将粘罕盗掘北宋皇陵."绍兴戊辰(公元1148年),太常少卿方庭硕使金,展竭陵寝.先是诸陵俱遭发,哲宗至暴骨,庭硕解衣襄之."(南宋·韩滤《涧泉日记》)伪齐皇帝刘豫遍挖境内陵墓."(绍兴=年)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宋史·刘豫传》卷四百七十五)南宋末: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盗掘南宋诸皇陵."(杨琏真迦)怙恩横肆,执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肢体,攫珠襦玉柙,焚其黹,弃骨草莽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明中后期:太监陈奉在湖北盗墓."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太监梁永在陕西盗墓.粱永到了当地后,"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旁行劫掠."(《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明熹宗朱由校盗毁金陵."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故明惑形家之说,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天启元年,罢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割断地脉.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修复金陵《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清末:南北盗墓贼遍起,数不胜数.典型的如广州盗墓贼焦四:"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从上所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改换一次朝代,就会出现一波盗墓风潮,盗墓活动的增多与减少,与中国朝代更迭一起波动.其中,汉末、唐末和宋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盗墓高发期.
②乱世盗墓规律的成因形成乱世盗墓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难理解.
乱世必然有战争,战争需要部队,部队需要军饷,坊间需要食物.而此时的民间财富却非常不足,自然而然,人们便会想着法子寻找财富.中国古人崇尚厚葬,有给死者随葬大量有价值物品的风俗,这便给急于寻找财富的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盗墓发点死人财,这成为乱世军民的共同追求.
因此,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盗墓都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例如,曹操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成立专门的"盗墓办公室".同样的,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也是出于战争年代的需要.
在乱世之秋,官府统治者对陵墓的管理环节也是*薄弱的,甚至脱节.江山、活人都快保不住了,死人白然更顾不上,在管理和保护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如唐末出现的节度使朱批盗唐陵、黄巢的农民起义军盗唐陵,都有这方面原因.
同时,官府对整个社会的管控能力也大大下降,对民间违法行为的控制和打击相当乏力.正常年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用来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民间力量,在饥饿和动乱中也往往失效,违反伦理的行为无法在这一时期得到约束.
随着时局动荡,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存受到挑战,社会民众对官府和富族这类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也大为增加.在这种仇官、仇富的心态下,也容易诱发盗墓.
③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在民国时期,不只有国内军阀混战、国共两党之争,还有长达8年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乱世盗墓的作用力更为强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因此党玉岷、孙殿英、汤玉麟、李品仙等一批盗墓大贼的出现,并不意外.
以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发生的"孙大麻子盗皇陵"事件来说,从一定时期内看颇为意外,有其偶然,但纵观而论,即便没有孙殿英,也会有赵殿英、李殿英们去刨坟的,难以逃脱"乱世规律"的作用.
进一步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同样有大批盗墓贼企图利用中国共产党新政权一时难以顾及,文物管理和保护又跟不上的这一时机,进行*后的疯狂盗墓活动.但这回盗墓贼们失算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很重视文物保护,及时对频发的盗墓现象进行了打击.
P5-7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民国学案 第一卷 新版(2011/10) 本书特色 《民国学案》立足民国这一中西学术汇流的重要历史转型期,力求全方位、立体式地追溯和归纳民国学术的背景、流变和成...
《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第3版 慕课版)》内容简介:当前,各大新媒体平台都在快速更新、调整发展方向,以寻求长足的发展。然而,无
西洋镜:中国早期艺术史 本书特色 全书由《中国早期艺术史》和附录两部分组成。《中国早期艺术史》初版于1929年,是西方汉学界系统研究中国早期艺术史的发轫之作。全...
《小顾聊神话》内容简介:超人气艺术普及作家顾爷 带你走进西方古典艺术的源头——希腊神话 只有读懂神话才能看懂艺术 艺术入门必备
匈奴史稿 本书特色 《匈奴史稿》是陈序经教授的遗著,作者自留学德国期间,就留心国外匈奴史的研究进展情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公务之余抽暇写出计80万字的《匈奴...
女真民族史 本书特色 《女真民族史》主要讨论女真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长期以来,女真民族史研究者将女真系各族史与女真民族相混淆,作者通过大量的资料从女真系...
民国川边游踪之天芦札记 本书特色 《民国川边游踪之》:芦山、宝兴散记/天全小志/七力洛马坊/石棺与樊敏轶事/高土司、杨土司世系/天全匪风/文昌宫铜像/《咏天全六...
《我的曾外祖母》内容简介:“我的曾外祖母”金仙儿是一位出身于南方小镇大户人家的女青年,她热爱文艺、追求进步,在省城读书时受
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六 本书特色 1920年9月“日上午11时,这些川东子弟终于登上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一些前来送行的家人与船上的人依依惜别。一声长鸣,邮轮...
辉煌崛起-风雨兼程-新中国辉煌60年丛书第四卷 本书特色 《辉煌崛起(第4卷)》:风雨兼程-新中国辉煌60年丛书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
《中信国学大典:净土三经》内容简介:《净土三经》,即《佛说阿弥陀经》重在引导世人对西方极乐净土生起信心。《佛说无量寿经》侧
李思纯文集--诗词卷李思纯文集--诗词卷前言 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之期,亦是中国学术向现代性转型之季。四川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边远地区,无论社会变迁,还是学...
《葛兰西文选》讲述了这里奉献给读者的是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上半期的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活动家和思想家的主要著作文本或
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 本书特色 1. 这是一部汇聚众多20世纪*伟大哲学家思想的译文集。2. 这是关于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具权威性的论文汇总。3. ...
学在新疆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2章,包括历史、文化、礼仪、风俗、地理、民间工艺、人文(名人)、传说、节日、生活、民间游戏、兵团。学在新疆 目录 **章 历史 维...
《算法的力量》内容简介:★数字时代的政治启蒙读物,追问21世纪关涉所有人生活的重大问题。21世纪,数字技术即政治本身,我们必须
《重新发现欧洲:葡萄牙何以成为葡萄牙》内容简介:一部内容丰富的葡萄牙历史读本,讲述了历史和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葡萄牙是一
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VI 本书特色 丝瓷之路VI——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是有关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学术刊物,以地区史研究为...
上海读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中国史2+中国史3+世界史(套装共4册) 本书特色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系列是300万粉丝大号“混子曰”创始人陈磊(笔名:二混子)...
《路经楼兰》内容简介: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进行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