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盗墓史•内幕卷》官贼、民贼、兵贼、洋贼争相盗墓,推动民国进入中国*疯狂的盗墓时代。《民国盗墓史•内幕卷》披露了洛阳东周王陵、宝鸡斗鸡台先秦遗址、寿县楚王墓、赤峰辽代帝陵、北京明十三陵、新乡明封王陵、河北清东、西二陵、北京王爷坟、西域历代墓葬等众多古墓古迹被盗掘、破坏的详细经过和事实,揭露了从林西县长、普通乡民、专业盗墓贼,到党玉崐、孙殿英、李品仙、汤玉麟等各路大小中国军阀,再到英国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日本僧人橘瑞超、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等一批“文化洋盗墓贼”,在民国年间盗墓、挖宝、“探险”、“考古”的动机和真相。
揭露民国时期,做官的、为民的、当兵的、外国人争相盗墓、挖宝、“探险”、“考古”的幕后真相。挖出正史隐藏的盗墓狂人,寻觅野史背后的摸金事迹。《民国盗墓史(内幕卷)》(作者倪方六)图文并茂,收藏数十幅图片。其中一些关于珍贵遗产被毁的图片,令人触目惊心;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翔实可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个盗墓高发期,以曹操、董卓、孙权等为代表的各路军阀无不盗墓.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盗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魏氏春秋》)陕西I临洮县(现为甘肃省辖)人董卓,盗东汉帝陵."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卷六)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南越王墓等."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基,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墓语》)魏晋南北时期:朝代更迭如走马灯般,盗墓活动多多.
西晋初年:汲县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魏王墓,得《汲冢书》.(《晋书·武帝纪》卷三)十六国时期:汉国(即前赵)君主刘聪盗掘汉帝陵."五月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
"(《晋书·愍帝纪》卷五)前赵皇帝刘曜在为汉臣时,盗毁西晋诸帝陵."建武二年春正月丁卵,崇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五月癸丑,太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晋书·元帝纪》卷六)后赵君主石季龙(即石虎)盗秦墓."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石季龙载记》卷一百零七)隋初:王颁盗陈霸先陵."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焚骨取友,投水而饮之."(《隋书·王颁传》卷七十二)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盗墓高发期.
唐末:节度使朱□盗唐陵.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皇帝李适禀明朱□盗陵的情况,"诸陵宫寝宇摧毁."(《册府元龟·帝王部》卷三十)节度使温韬盗唐帝陵."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而昭陵*田,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卷七十三)黄巢盗秦陵."始皇陵内城周五里……项羽、黄巢皆尝发之."(明·都穆《骊山记》)黄巢盗乾陵."武后陵,黄巢伐之."(《陕西通志》转引明·赵弼《雪航肤见》)北宋末:金国大将粘罕盗掘北宋皇陵."绍兴戊辰(公元1148年),太常少卿方庭硕使金,展竭陵寝.先是诸陵俱遭发,哲宗至暴骨,庭硕解衣襄之."(南宋·韩滤《涧泉日记》)伪齐皇帝刘豫遍挖境内陵墓."(绍兴=年)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宋史·刘豫传》卷四百七十五)南宋末: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盗掘南宋诸皇陵."(杨琏真迦)怙恩横肆,执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肢体,攫珠襦玉柙,焚其黹,弃骨草莽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明中后期:太监陈奉在湖北盗墓."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太监梁永在陕西盗墓.粱永到了当地后,"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旁行劫掠."(《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明熹宗朱由校盗毁金陵."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故明惑形家之说,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天启元年,罢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割断地脉.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修复金陵《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清末:南北盗墓贼遍起,数不胜数.典型的如广州盗墓贼焦四:"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从上所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改换一次朝代,就会出现一波盗墓风潮,盗墓活动的增多与减少,与中国朝代更迭一起波动.其中,汉末、唐末和宋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盗墓高发期.
②乱世盗墓规律的成因形成乱世盗墓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难理解.
乱世必然有战争,战争需要部队,部队需要军饷,坊间需要食物.而此时的民间财富却非常不足,自然而然,人们便会想着法子寻找财富.中国古人崇尚厚葬,有给死者随葬大量有价值物品的风俗,这便给急于寻找财富的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盗墓发点死人财,这成为乱世军民的共同追求.
因此,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盗墓都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例如,曹操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成立专门的"盗墓办公室".同样的,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也是出于战争年代的需要.
在乱世之秋,官府统治者对陵墓的管理环节也是*薄弱的,甚至脱节.江山、活人都快保不住了,死人白然更顾不上,在管理和保护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如唐末出现的节度使朱批盗唐陵、黄巢的农民起义军盗唐陵,都有这方面原因.
同时,官府对整个社会的管控能力也大大下降,对民间违法行为的控制和打击相当乏力.正常年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用来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民间力量,在饥饿和动乱中也往往失效,违反伦理的行为无法在这一时期得到约束.
随着时局动荡,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存受到挑战,社会民众对官府和富族这类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也大为增加.在这种仇官、仇富的心态下,也容易诱发盗墓.
③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在民国时期,不只有国内军阀混战、国共两党之争,还有长达8年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乱世盗墓的作用力更为强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因此党玉岷、孙殿英、汤玉麟、李品仙等一批盗墓大贼的出现,并不意外.
以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发生的"孙大麻子盗皇陵"事件来说,从一定时期内看颇为意外,有其偶然,但纵观而论,即便没有孙殿英,也会有赵殿英、李殿英们去刨坟的,难以逃脱"乱世规律"的作用.
进一步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同样有大批盗墓贼企图利用中国共产党新政权一时难以顾及,文物管理和保护又跟不上的这一时机,进行*后的疯狂盗墓活动.但这回盗墓贼们失算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很重视文物保护,及时对频发的盗墓现象进行了打击.
P5-7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个盗墓高发期,以曹操、董卓、孙权等为代表的各路军阀无不盗墓.
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曹操,盗西汉梁孝王刘武墓."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裴松之在《三国志·魏书》卷六中补注陈琳的事迹时,引东晋史学家孙盛编撰《魏氏春秋》)陕西I临洮县(现为甘肃省辖)人董卓,盗东汉帝陵."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三国志·魏书·董卓传》卷六)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权,盗长沙王吴芮墓、南越王墓等."孙权尝遣交州从事吴瑜访之,莫知所在.独得明王婴齐基,掘之,玉匣珠襦,黄金为饰,有玉玺金印三十六,铜剑三,烂若龙文."(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墓语》)魏晋南北时期:朝代更迭如走马灯般,盗墓活动多多.
西晋初年:汲县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盗掘魏王墓,得《汲冢书》.(《晋书·武帝纪》卷三)十六国时期:汉国(即前赵)君主刘聪盗掘汉帝陵."五月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
"(《晋书·愍帝纪》卷五)前赵皇帝刘曜在为汉臣时,盗毁西晋诸帝陵."建武二年春正月丁卵,崇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五月癸丑,太阳陵毁,帝素服哭三日."(《晋书·元帝纪》卷六)后赵君主石季龙(即石虎)盗秦墓."邯郸城西石子冈上有赵简子墓,至是季龙令发之,初得炭深丈余,次得木板厚一尺,积板厚八尺,乃及泉,其水清冷非常,作绞车以牛皮囊汲之,月余而水不尽,不可发而止.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晋书·石季龙载记》卷一百零七)隋初:王颁盗陈霸先陵."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焚骨取友,投水而饮之."(《隋书·王颁传》卷七十二)唐宋之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盗墓高发期.
唐末:节度使朱□盗唐陵.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上奏皇帝李适禀明朱□盗陵的情况,"诸陵宫寝宇摧毁."(《册府元龟·帝王部》卷三十)节度使温韬盗唐帝陵."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而昭陵*田,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旧五代史·温韬传》卷七十三)黄巢盗秦陵."始皇陵内城周五里……项羽、黄巢皆尝发之."(明·都穆《骊山记》)黄巢盗乾陵."武后陵,黄巢伐之."(《陕西通志》转引明·赵弼《雪航肤见》)北宋末:金国大将粘罕盗掘北宋皇陵."绍兴戊辰(公元1148年),太常少卿方庭硕使金,展竭陵寝.先是诸陵俱遭发,哲宗至暴骨,庭硕解衣襄之."(南宋·韩滤《涧泉日记》)伪齐皇帝刘豫遍挖境内陵墓."(绍兴=年)四月时河、淮、陕西、山东皆驻北军,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宋史·刘豫传》卷四百七十五)南宋末: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盗掘南宋诸皇陵."(杨琏真迦)怙恩横肆,执焰烁人,穷骄极淫,不可具状.十=月十有二日,帅徒役顿萧山,发赵氏诸陵寝,至断残肢体,攫珠襦玉柙,焚其黹,弃骨草莽间."(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明中后期:太监陈奉在湖北盗墓."兴国州奸人漆有光,讦居民徐鼎等掘唐相李林甫妻杨氏墓,得黄金巨万.腾骧卫百户仇世亨奏之,帝命奉括进内库.奉因毒拷责偿,且悉发境内诸墓."(《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太监梁永在陕西盗墓.粱永到了当地后,"尽发历代陵寝,搜摸金玉,旁行劫掠."(《明史-宦官传》卷三百零五)明熹宗朱由校盗毁金陵."金朝房山二陵,当我师克取辽阳.故明惑形家之说,谓我朝发祥渤海,气脉相关.天启元年,罢金陵祭祀.二年,拆毁山陵,割断地脉.三年,又建关庙于其地,为厌胜之术."(修复金陵《清圣祖仁皇帝御制碑文》)清末:南北盗墓贼遍起,数不胜数.典型的如广州盗墓贼焦四:"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观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从上所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改换一次朝代,就会出现一波盗墓风潮,盗墓活动的增多与减少,与中国朝代更迭一起波动.其中,汉末、唐末和宋末,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盗墓高发期.
②乱世盗墓规律的成因形成乱世盗墓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并不难理解.
乱世必然有战争,战争需要部队,部队需要军饷,坊间需要食物.而此时的民间财富却非常不足,自然而然,人们便会想着法子寻找财富.中国古人崇尚厚葬,有给死者随葬大量有价值物品的风俗,这便给急于寻找财富的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盗墓发点死人财,这成为乱世军民的共同追求.
因此,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军人还是老百姓,盗墓都会成为他们的一种选择.例如,曹操在军中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成立专门的"盗墓办公室".同样的,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也是出于战争年代的需要.
在乱世之秋,官府统治者对陵墓的管理环节也是*薄弱的,甚至脱节.江山、活人都快保不住了,死人白然更顾不上,在管理和保护上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如唐末出现的节度使朱批盗唐陵、黄巢的农民起义军盗唐陵,都有这方面原因.
同时,官府对整个社会的管控能力也大大下降,对民间违法行为的控制和打击相当乏力.正常年景能很好发挥作用的、用来维系社会道德秩序的民间力量,在饥饿和动乱中也往往失效,违反伦理的行为无法在这一时期得到约束.
随着时局动荡,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生存受到挑战,社会民众对官府和富族这类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也大为增加.在这种仇官、仇富的心态下,也容易诱发盗墓.
③中国历史上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在民国时期,不只有国内军阀混战、国共两党之争,还有长达8年的抗日反侵略战争,乱世盗墓的作用力更为强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盗墓高发期,因此党玉岷、孙殿英、汤玉麟、李品仙等一批盗墓大贼的出现,并不意外.
以1928年(民国十七年)7月发生的"孙大麻子盗皇陵"事件来说,从一定时期内看颇为意外,有其偶然,但纵观而论,即便没有孙殿英,也会有赵殿英、李殿英们去刨坟的,难以逃脱"乱世规律"的作用.
进一步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同样有大批盗墓贼企图利用中国共产党新政权一时难以顾及,文物管理和保护又跟不上的这一时机,进行*后的疯狂盗墓活动.但这回盗墓贼们失算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很重视文物保护,及时对频发的盗墓现象进行了打击.
P5-7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资深文化记者,新浪博客名人。长期关注文物保护和考古发现,个人研究方向为明史和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现供职于香港一家媒体,发表相关著作多部。
《总统班底》内容简介:伍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
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强迫中国面对外面的世界。此后,人们开始了一步步的探索,从奕、...
《梁漱溟问答录》原由湖南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1991年再版,是汪先生与梁先生相互对谈的记录,当然经过汪选生据史料和梁著整理加
《思源致远、桃李芬芳:爱国敬业之科研巨子篇》内容简介:本纪念册收录了2009年到2018年间,上海交通大学93位“杰出校友奖”获得者
全隋文补遗 内容简介 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典型意义的封建帝国。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混乱局面,革除积弊,颇多创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 开皇十...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13:清·绅士卖鸦片——清·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本书特色 1.专业的插画:网罗经验丰富的插画家,经过严谨的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
《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是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思想与方法: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国际高
《人工智能工程化》内容简介:人工智能深刻影响着人类发展,本书将带领各位读者从工程化落地的角度了解人工智能。本书的第1章和第2
方寸“樱花书馆”系列京都.流动的历史 本书特色 ●三位日本历史学家实地考察京都的“道”与“场”,结合诸多珍贵史料,深度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京都面貌,探索京都文化的...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面反映了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的学术思想, 对中国历史研究...
英国史-斯图亚特王朝-V 本书特色 《英国史》第五卷起自詹姆斯一世登基,结束于查理一世死于断头台。这段时间是英格兰和全世界历史*关键的时期,塑造了近代世界的面貌...
《民族的重建》内容简介:20世纪末,原来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核心地区已经分裂为四个以民族命名的现代国家:波兰、乌克兰、立陶宛和白
国际名人看中国:从英国到中国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讲述了孙如意父亲孙光俊、母亲苏珊以及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中,*部分为作者父亲的自述,以*人称的角度...
千里走三国 目录 **章在刘备的家乡第二章洛阳的关公文化第三章管理学视野中的中国历史第四章寻找陶谦时代的徐州第五章许昌的旅游经济第六章访问卧龙故地第七章赤壁大战...
《追随法则》内容简介:卓越的领导力,取决于你的思想层次、你的管理信念,以及你为提升领导力所采取的行动;取决于你深刻的自省,
希腊罗马六千年: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海南出版社出版★ BBC主讲人、古代史荣誉教授托尼·斯帕福斯的力作★ 本书讲述了从青铜时代晚期到公元七世纪,一段跨越...
明朝那些事儿7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七部,主要讲述了从万历年间中日战争到明熹宗即位前后二十七年的历史。万历年间,内忧外患,外有日、朝进犯,内有四处...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研究太平天国萧朝贵的学术著作。萧朝贵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本书关于萧朝贵之于太平天国的历史贡献,萧朝贵...
左宗棠发迹史-上 本书特色 ★《左宗棠发迹史》:老是得罪同僚的升官达人!★本书向您讲述左宗棠无视官场潜规则,在同僚的怒火中,一路升官的谋略与细节。★在中国公务员...
英国的“怀疑论者”和“保守主义者”欧克肖特曾说“哲学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哲学的任务是对学科的基本问题发出质疑。”本书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