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体式承袭——源远流长;东坡和陶——开创新体;语词——常言与珠玉;结构——天工与妙手;构思——无思与有思等。
《精神家园的诗学探寻(苏轼和陶诗与陶渊明诗歌之比较研究)》由杨松冀所著,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被誉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苏轼为宋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乃百代罕见全才。“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黄庭坚《跋子瞻和陶》)陶、苏二人对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陶诗”是苏轼开拓的一片诗歌花园的新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把苏轼的“和陶诗”与陶诗进行比较研究,即通过诗源、诗艺、诗思、诗格、诗道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揭示出两位诗人诗歌特质及其异同,探究这两位诗人的心灵奥府,彰显他们伟大的人格与崇高的生命境界,试图以此为正在遭受精神无所止泊、灵魂无所皈依的现代人,提供二方宁静的精神家园。
杨松冀,湖南城步人,四川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曾在中学任教十余年,吉首大学任教数年,现为玉溪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大学任教期间,先后承担对“中国文学史”、“大学语文”、 “文献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精读”、“诗歌朗诵”等课程的教学。先后在核心期刊《文学遗产》、《中国韵文学刊》、《理论月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苏轼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当下小小说 内容简介 小小说是以新的话语方式体现文学传统即文学精神的一种小说文体。作为精短文体,它以精短的话语方式——精短的意蕴结构、精短的情节结构和精短的句群...
20世纪经典-布登勃洛克一家 内容简介 简介《布登勃洛克一家》描写的是吕贝克望族布登勃洛克家族四代人从1835年到1877年间的兴衰史。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在垄断...
散文艺术创作论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凝结了作者20多年在散文创作、散文教学和散文理论研究方面的所悟与所得。采用了淡化理论逻辑、凹凸显接受逻辑的体例,根据读者的接受...
性传播疾病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 实用性:学以...
文字学概论-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刘大白编著的《文字学概论》以中国文字为研究对象,首叙文字性质、效用与要素,继而详论汉字的起源、构成、发生演变、形态,终而...
长得帅、头脑好、连运动神经都很发达的骆邵恭,对孪生哥哥骆邵友来说,简直是这辈子最大的敌人,不管是他想要的东西,还是喜欢的
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 本书特色 《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第3版)》是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一些...
狐辰王楊墨塵有一雙豔絕三界的眼睛,萬丈紅塵,他尋尋覓覓,只為了一個名喚楊箏的故人。恩人行蹤還沒有頭緒,卻遇上了仙界的好友
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阐述了有效教学研究的提出、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有效教学思想的发展概览、教师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等内容。有效教学论-理论与...
我,一个在游戏中难得玩着女号的男小青年,统称“人妖”。一不小心,泡到了老公?嗯……或者说是被泡到了?反正是和他黏糊上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傅斯年(1896-195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20世纪上半叶我国重要的学术领袖,他在北大做过学生、教授和校长,有这种...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围绕着个普通边防连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战中和战后的生活进程,塑造了众多的丰富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传播论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现代传播理论,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戏曲放在传播过程中进行审视,并从传播者与媒介渠道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传播中存在的传播...
老武汉:永远的浪漫 内容简介 老武汉:永远的浪漫 目录 永远的浪漫(自序)池莉一、片砖片瓦都是诗二、江湖肝胆游侠心肠三、一颗罂粟砸开自家大门四、百年以前的特区五...
尼采和高尔基-俄国知识界关于高尔基批评文集 本书特色 高尔基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文学家,又如何成为思想家。并且和政治有着哪些纠结?这些并非是始自后苏联反思...
小说的背景放在民国时期,讲述一代棋王陶羊子在棋道上的修行,虽也不脱离作者描写细腻、文风平和、擅长绵绵阴柔的平常风格,但有
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务展 本书特色 《文艺报》“聚焦文学新力量——当代中国青年作家创作实力展”栏目作品的汇编,其中包括作家自述、评家观点与作家...
男子作闺音(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男扮女装现象研究) 内容简介 “男子作闺音”是一个普遍却又特异的诗学命题。在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文本冲,“女性”之特定身份与地位,经由...
韩东以诗歌和长篇小说为人所知,但他的中、短篇小说亦堪称当代汉语文学的经典杰作。他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于细微处见真情,于轻
《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内容简介:数字化信息交流和网络社交平台占领了我们的生活。被数字化了的生命实际上导致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