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僧正传》讲述了佛教在中国两千多 年的传承和发展,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到至 关重要作用的高僧,以他们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对每个人的思想进行解析。《中国高僧正传》观察他们面临的俗世险恶,考察他们在思想 上对前人的继承与突破。
想了解渡流沙凌沧海**次西天取经的高僧法显吗?想更多的知道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玄奘吗?还有玄奘之后*著名的唐僧义净、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惠能、*早测量地球大小的密宗高僧一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祖国的骄傲。李利安所著的《中国高僧正传》融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文笔流畅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个西天取经的高僧谢瑞一立誓求法东晋咸康元年(335)。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垣县)境内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人们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小生命的降生。这家人姓龚,世代务农,忠厚善良,生活十分清贫,老伴身体也很虚弱,以致连个儿子都很难养活。正午时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啼,大家悬着的心全都放了下来。因为产妇已年近四十,在这“儿奔生,娘奔死”的时刻就多了几分危险。好在母子平安,何况还是个胖小子,这怎能不让这对中年夫妇喜出望外呢?可这欢喜的心情不久便被忐忑不安的神情所替代。想起自己前面三个儿子相继于童年不幸天亡,夫妇俩终日担惊受怕,夜不能寐,唯恐厄运再次降于怀中的小宝贝。在龚氏夫妇战战兢兢、忧虑重重的担心中,时光已过了三个年头。一天夜里,万籁俱寂,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正在缝制孩子三周岁的新衣服。男主人心事重重地开了口:“孩子他娘,咱儿子过几天就三岁了。三年来,咱们小心翼翼地抚养他,总害怕有个什么闪失,尤其是你为此身心憔悴,头上已白发斑斑了。听人说佛法无边,为求佛主保佑,咱不如将孩子送到附近的寺里,你看如何啊?”妻子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借着昏暗的油灯仔细端详着熟睡中的儿子,那张圆圆的略带红晕的小脸蛋此时正在睡梦中绽开一丝微笑。望着这张可爱的小脸,妻子抽泣着说道:“我从心里实在舍不得离开儿子,有时梦中都能听到他唤我时那甜美的声音,这副活泼可爱的模样常使我不由得在半夜挑灯来看,一想起他三个哥哥的厄运我就害怕,有时甚至整宿难眠。”“正因为你疼爱他,我才决定这样做的,一来可求得佛主保佑,使孩子健康成长,二来寺院离咱家也不远,我们可常去看望孩子。”就这样,龚家夫妇为求佛主保佑,将自己心爱的儿子,在其过三岁生日那天送到了附近的佛寺度为小沙弥。说来奇怪,由于孩子幼小,有时也回家小住,可一回家中便患重病,住到寺院便无药自愈,从此便不大回家。十几岁时,父母不幸去世。此后,叔父屡逼他回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佛法情有独钟,出家的决心反倒越来越大,于是他在20岁时便受了比丘的具足戒,从而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法名叫“法显”。在寺里,法显品德正直,头脑聪颖,仪轨肃整,深得寺僧和四方居士的崇敬。尤其是他那精进不息的好学精神,更受到师傅们的赞赏。几年下来,本寺及附近其他寺院所藏佛教经典他都一一认真研读了一遍,可依然不能满足他那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他征得师父的同意,来到了当时佛教十分兴盛的长安。长安远在西周时期就被定为国都,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文化兴盛,民风纯朴。东晋十六国中的前秦王朝即以此城为都。优越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建都的缘故,大批文人墨客纷纷前往,到了后秦姚兴时期,这里更是人文荟萃,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姚兴登上皇帝宝座后,不忍再睹战场上的残忍厮杀,倡导广行善事,遍积善德,于是极力崇奉佛教。上有皇室奉行,百姓竞相仿效,一时间,长安的寺院香火极盛,拜佛布施的群众络绎不绝,寺中僧人也因此数量大增,深受四方居士的供养,外地的和尚也纷纷来此云游挂单。法显正是在这时来到长安的。与别的云游僧人相比,法显更珍视这一大好形势,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加之思想敏锐,善于思索,学识增长很快。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在大量涌入寺院的僧人中,也有鱼目混珠之辈,而在佛法i藏(即经藏、律藏、论藏)中有关戒律问题的律藏仅有寥寥的二三种,而且词句艰涩难懂,律义暗昧不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律藏的传译不畅,从而形成与经、论二藏的大量传人极不平衡的局面呢?带着这些疑问,法显遍访名师,寻求答案。当时蜚声长安、专攻戒律的昙摩侍(又作野摩持)大师自然成为法显求教的*合适人选。这一天,法显来到大师所在的寺院,拜见求学。待法显说明来意后,昙摩侍大师开口言道:“我乃西域僧人,托明君之福,来中土弘扬佛法。道安大师让我和竺佛念、慧常等一起翻译关于僧尼轨范及其他清规戒律方面的典籍,如今虽然已经作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啊。”法显听到这里,喜出望外,忙搭言:“那太好了,这正好可以弥补中土律藏方面的不足。”“只可惜我们翻译所依之本均是来自西域诸国的胡本,辗转而来,未免失之偏颇,且数量极其有限,现在我们译出的《十诵比丘戒本》、《比丘尼大戒》仅能弥补中土戒律未传之不足。”昙摩侍大师惋惜地说。法显略思片刻说:“与其翻译西域所传经法,不如直接翻译天竺所传之真经。”“如此当然很好,可从天竺来的僧人大多只重视经、论二藏,所带律本不多,怎么去传译呢?”“那我们自己去取律本回来!”看到法显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昙摩侍大师露出了赞许的微笑。从此,一个震惊佛门的伟大设想在法显的心中诞生了。一天,他将自己的打算说给同门好友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他说:“当今皇上下诏,组织专人翻译经典,实乃佛门盛事。然佛经源于天竺,中土僧人却不懂梵文,又无梵文之原本,所译经典多是经西域迂回而来,内地僧人不懂西域诸国语言,西域僧人又不善汉文,因此,所译经典往往不易理解,难以成诵,如此下去,我担心中土所诵佛典将失去佛经本色。”在场的其他四位同门深觉法显言之有理,都不由自主地点头称是。“再说佛法有三藏,律藏为数甚少,我想戒律被单独列为一藏,说明它与其他二藏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土律藏数量甚少,表明还有许多律藏经典仍在天竺未被取回,因此,我决定亲赴天竺取回真经。”法显这一敏锐的洞察能力,在七年之后被佛经翻译大家鸠摩罗什所印证。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从西域迎来鸠摩罗什,拜为国师,并敕令在自己的御苑——逍遥园内翻译经典。通过几年的翻译实践,鸠摩罗什于405年深有感触地说:“既览旧经,意多纰谬,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且说就在法显将“亲赴天竺,取回真经”的决定刚说出口,其他四个人均表现出震惊的神情,其中年纪*轻的慧景说道:“师兄有此壮志,我非常钦佩。只是此去天竺之国,茫茫万里之遥,既要途经无边的沙漠,还要翻越冰封高峻的葱岭,而且西域诸国连年征战,白骨遍野。如此恶劣的环境,对于年近花甲的您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
黄宾虹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有自,与吾国文明紧密相连。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无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历代绘画、画家...
追忆商海往事前尘-胡西园回忆录 本书特色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既受到外国资本的压力,又受到国内国民党反动统治及官僚资本的摧残,在...
大师的伤口 本书特色 祝勇编著的《大师的伤口》一书,在“没有一个人是重复的”的观念下,试图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鲁迅、沈从文、巴金等文学名家的内心世界,...
曾国藩家书 本书特色 《曾国藩家书》收录曾国藩从年轻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较有代表性的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
我生活的故事 本书特色 十九世纪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我生活的故事》以真实、自然的笔触再现了海伦·凯勒生命之初;...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内容简介:恩格斯说:“新闻事业使人浮光掠影,因为时间不足,就会习惯于匆忙地解决那些自己都知道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内容简介 理查德·费恩曼是当代*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他不但以其科学上的巨大贡献而名留青史,而且因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中的决定...
万历传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万历一生经历,功过是非,万历新政的展开,与张居正的复杂关系,从一度励精图治到怠于朝政,从多角度说明一代君主...
隋唐风云人物 内容简介 历代风云人物,站在时代浪潮的顶端,乘风破浪,叱咤风云,建立起一桩桩英雄伟业,名垂青史。他们智勇兼备,运筹帏幄。他们掌控时代风云、旋转乾坤...
苏格拉底传 本书特色本书对于苏格拉底的叙述,几乎完全依靠和他有直接接触的人,即主要依靠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本书以此勾勒了苏格拉底的早期生活、晚期生活以及...
杨虎城年谱 内容简介 在收集资料编撰《杨虎城年谱》的三年里,得到了有关单位和许多同志的热忱关照和大力支持,他们或无私地提供资料,或热情地为收集资料提供多方便利,...
维格纳是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还将群论用于量子力学研究,奠定了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理
《男人》内容简介:◎“阿莱克斯,作为一个男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有勇气和尊严;意味着相信人性;意味着去爱,但不允许让爱
一轮圆月耀天心-弘一李叔同的诗文人生 本书特色 300多年前,有一位情痴不愿做佛陀,为一人而负世人。 他成了世间*美的...
《养了猫,我就后悔了2.0》内容简介:本书是《养了猫,我就后悔了》的续作。全书共3章,以风趣幽默、可爱十足的漫画形式,叙述了猫
拿破仑 本书特色 我们高兴地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推荐《巨人百传丛书》。在世纪之交,能在这样的精品丛书陪伴你,是智慧上的愉悦。我们相信,从这些巨人、大师的足迹中,可以...
爱因斯坦传 上下 本书特色 科学永远是爱因斯坦的主要献身对象,而人类的命运也是他的主要关心对象之一。本书试图对这位世纪伟人的诸方面做出公正的评述,但愿它能有助于...
20世纪哲学史上的几大“倒霉孩子”之——罗素传No.1罗素师父太强,做徒弟的就压力大。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尤其是用在罗素身上。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创造的英雄史诗,本书是亲历者的回忆,每一篇都体现出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
校长风度 本书特色 《闲话文库:校长风度》对13位从无锡走出去的著名大学校长人生成长的轨迹做了深度扫描。《闲话文库:校长风度》并非“传记”,而是以人物一生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