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理论修养的革命家,列宁自觉地以革命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革命实践。《列宁革命思想研究》对列宁革命思想的演进进行了细致梳理,揭示了列宁革命思想的深层结构和发展逻辑。本书审视了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相结合的过程,试图厘清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所作的发挥和调整。《列宁革命思想研究》为人们理解苏俄社会主义的思想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总结和反思20世纪国际共运。
本书对列宁革命思想的演进进行了细致梳理,全书共六章节,内容包括列宁对俄国革命的早期探索、1905年革命与工农民主专政、“三条鲸鱼”与世界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不断革命与直接过渡、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之路。本书可供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曹浩瀚,男,湖北大冶人,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共中央编译局,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若干,本书为作者的第一本专著。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拿破仑时代(1792~1815年)》是引进英国斯派尔蒙特出版公司出版的FightingTechniquesoftheNapoleonicAg...
直击韩国2009:驻韩中国记者一线实录 本书特色 《直击韩国2009:驻韩中国记者一线实录》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直击韩国2009:驻韩中国记者一线实录 内容简...
滇西抗战三部曲 本书特色 ★据198师特务连连长曹英哲回忆: 城外西北角突出的拐角楼,593团牺牲了200多条好汉的生命而未能攻占。我曾亲眼看到第2营姚家增营长...
《二战装甲战术:德国篇》主要内容包括:德国装甲战术的发展,最初的3个装甲师,战争中的第1次体验,装甲战斗群,1944.年的装甲部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当代意识形态论 内容简介 本书以意识形态作为研究全球化的坐标系,研究了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全球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对意识形态化在当今时代的特点及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骄傲之塔》内容简介: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将视线集中于“一战”爆发前25年的西方社会,以艺术家般的手法再现了彼时的思潮与理想,
中国历代中央官制史 内容简介 论述中国历代中央政府职官制度之产生、形成、发展与演变。分为四编:(1)总论。概述历代中央政府职官制度及其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诸如...
中国的价值观 本书特色 本书是系统、深入总结中国社会价值观及其经验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在介绍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体系结构、历史地位与影响的同时,揭示其...
外交与国际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吴建民近三年来重要的文章与演讲,内容分为:对国际形势的思考、对外交与中国发展的理解、对世博会的认识、时事杂评四部分。外交与国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内容简介 习近平讲话单行本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全三册) 本书特色 本套书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重点图书之一。作者郑谦中(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总主任、研究员)...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在河西走廊的失敗,是20世紀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中一次重要挫折。1937年3月31日,已由中共中央做出結論:「沒
百年苦梦 内容简介 描述20世纪中国文人的心态史,对我来说是件很痛苦的劳作,我曾经想绕开这些灵魂,歇息于平淡、宁静的时空里。然而终于未能如愿,我和这些形形色色的...
日本地震经验丛书2抗灾应急体制手册 内容简介 神户市防灾会议的《抗灾对应手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编制而成,并且每年不问断地进行着修改和补充。毋庸赘言,《手册》不仅...
1946-1950-兵临羊城-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 本书特色 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战争经典作品全新演绎第四野战军斗进行曲1946-1950-兵临羊城-国共生死决战全...
中国崛起大战略-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深层对话 本书特色 文正仁编著的《中国崛起大战略——与中国知识精英的深层对话》共分四部分。**部分以“大国之路”为主题,与当代中...
沉默的军号 本书特色 《沉默的军号》是朱法元的一部军旅题材的散文集。《沉默的军号》所记述的近40篇文章,若串联起来,正是我军改革发展*迅猛、*风起云涌的一个历程...
(小开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本书特色 为了加强广大党员群众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本书。本书深入浅出、...
作品目录第一章 时来运转 平步青云(原第四章 在情报部迷宫里)第二章 狼狈为奸 同床异梦(原第五章 情报部头目)第三章 紧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