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阁臣群体研究》是从明代阁臣群体的构成及主要特征出发,系统探讨了阁臣的政治作为、人格特性、政治权力运作格局等问题,对阁臣这一特定政治群体在明代历史上的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明代阁臣群体研究》资料丰富、视野开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洪早清所著的《明代阁臣群体研究》的学术视野甚为开阔,全文在系统论述明代阁臣群体的历史特征、政治作为、人格特性及权力运作格局等问题的同时,将阁臣群体作为认识有明一代历史的新视角,群体成为反映历史演变的重要侧面。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见文中对于阁臣群体与明代政治格局的关联,阁臣群体与明代国运的关系,阁臣群体与明代皇帝、宦官、部院长官等政治群体的关系的全面关照,笔触细腻,思路纵横捭阖。通过作者笔下的阁臣群体,我们不仅对明代政治格局的演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明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洪早清,男,1963年10月出生于湖北浠水县。1982年9月—1986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就读,1986年6月底留校工作,先后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校长,现任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2002年6月获本校管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2007年6月在职攻读本校中国古代史专业(明清史)博士学位,师从熊铁基、吴琦教授,毕业论文选题为“明代阁臣群体研究”。研究兴趣为明代历史、高校教学管理及教师教育,已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高等理科教育》、《中国大学教学》、《课程·教材·教法》、《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多篇,主编教材及教辅资料3本。
艺文类聚-拨开历史的迷雾 史论 目录 贾谊 过秦论曹植 汉二祖优劣论嵇康 管蔡论卢照邻 三国论权德舆 两汉辨亡论刘禹锡 华佗论自居易 汉将李陵论苏洵 六国论苏轼...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
(精)甲骨文丛书:文明中的疯癫·一部关于精神错乱的文化史 本书特色 福柯的名著《疯癫与文明》问世后半个世纪,《文明中的疯癫》登上西方各大书店和媒体的图书榜单。当...
《科学与伦理》内容简介:本书论及“善”究竟是什么、科学是善抑或是恶、论科学与伦理的关系、有关科学伦理学的几个问题、科学家的
《命运之痒》内容简介:蚊子是人类历史中的令人生畏的杀手。按照死因排名,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因蚊子而死亡的人数约为200万。蚊子
《帝国的隐喻:中国民间宗教》内容简介: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王斯福关于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研究专著。他以60年代在台北山街近三年的人
《生活在欺瞒的年代:傅树介政治斗争回忆录》是作者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英国档案局解密资料,李光耀回忆录及傅树介医生的个人回忆
左手翻史书:古诗文名篇的史实真相 本书特色 人们习惯右手,繁忙、自然、流畅、顺理成章。左手与右手相反,代表着闲暇、坚持、独特、别出心裁。在闲暇的时候,用左手翻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史学史 本书特色 中国史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何重点展示中国史学的整体风貌、精神本质和演进特点,是王记录主编的编撰这部《中...
世界中世纪史研究 内容简介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主义的基础。消灭封建主义,归根到底是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同时破坏与它相联系的农民“份地制”(即农民不完全的、有条...
《西方现代思想史》内容简介:半个世纪来风行欧美高校的思想史教材,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罗兰·斯特龙伯格扛鼎之作,中文版面世以来屡
《好习惯,解决大问题》内容简介:行为习惯对工作效果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可能远大于方法和工具,因为与方法和工具相比,行为习惯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下)》主要内容: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逐渐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
本书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介绍了公众舆论的本质和起源,是该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作者简介 约翰
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册 本书特色 傅国涌编著的《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以辛亥革命为中心点,通过大量各方面人物的日记、书信、口述资料以及在华记者的...
爱因斯坦档案 本书特色 《爱因斯坦档案》:一份埋藏五十余年、长达一千八百页,美国联邦调查局设计抹黑爱因斯坦的绝密档案,首度完整曝光!几近二十五年间,埃德加?胡佛...
西周的政治制度曾经对东亚文明产生过根本性的影响,同时,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看,西周研究,对全球范围特别是有关早期国家的形态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内容简介:此书原係历史研究编辑部编的《历史爱好者丛书》中“战争与军事”系列之一。此书将“世
《思想政治理论金榜书逻辑图解》内容简介:本书是《思想政治理论金榜书》的配套用书,也可以单独使用,自出版以来深受考生好评。本
《债务海啸》内容简介:中国债务总水平,已达无法承受的极限,而且还是在社保投入严重亏空情况下。债务危机再也不是其他国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