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书盛行于两汉时期,其内容主要是依托经学,以纬配经,歪曲经学原义,附会人事吉凶,预言治乱兴废,颇多怪诞之谈。纬书中包含丰富的有价值的内容,如对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知识以及神话传说之类,均有所记录和保存。魏晋以后,纬书屡遭禁毁,逐渐亡佚。明代以降,始有学者开始重视对纬书的辑佚钩沉,孙瑴的《古微书》筚路蓝缕,启纬书辑佚之风,赵在翰之《七纬》承其绪,是谶纬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辑佚学著作。
是书由《易纬》、《诗纬》、《书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等七部分构成,末附录有《论语谶》,重要的纬书典籍基本囊括。赵在翰在对纬书文字进行勘对的同时,对章句义理亦有阐释,以案语形式附于相应句末。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语句,或下案语,或引郑玄、宋均、杨应阶等人注释,对读者理解其微言大义有所帮助。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钟肇鹏先生、四川教育学院萧文郁先生潜心数年整理,以嘉庆十四年侯官赵氏小积石山房刊本为底本,收入中华书局的《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中。
钟肇鹏,中国社科院教授,著有《谶纬论略》、《鬻子校理》等。
萧文郁,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已故。
先秦儒家的公私之辨 本书特色 《先秦儒家的公私之辨》结构正是围绕上述内容的逻辑展开:**章介绍先秦儒家“公私有机论”的思想来源,第二章分析证成“公私有机论”的理...
道教与传统兵学关系研究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从传统兵学对道教的影响及其表现、道教对传统兵学的影响及其表现以及道教与传统兵学双向互动关系三个层次展开研究,首先介绍道...
帛书《要》篇校释 本书特色 《帛书篇校释》:汇集高校哲学社会学科优秀原创学术成果搭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探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著出版的新模式扩大高校...
人生十论-[新校本] 本书特色 钱穆先生不愧是大师级人物,中国文化功底相当了得,从哲学、史学、文学等多方面,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举例生动,信手拈来却十分精到。读...
论自由-58-[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科哲学爱好者以*精华的篇幅,读懂*伟大的思想。约翰·密尔对个人自由的深刻分析和界定,功利主义哲学在国家和社会...
天象论 宇宙论 本书特色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天象论 宇宙论》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记述他观察气象、地质、天文的经过,以及他对这些现象...
康德著作全集:第1卷:前批判时期著作 I:1747~1756 内容简介 本书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进行介绍,对其1747至1756年的作品进行翻译与介绍,致力于...
《今日如何读新约》是一本当代新约研究力作。在英语世界的一流大学广泛被采用为基本教材。《今日如何读新约》展示了当代新约研究
逻辑学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脱胎于在美国广受欢迎的逻辑学教材《简明逻辑学导论》(A ConciseIntroduction to Logic)。在内容上,它既包括...
南怀瑾著作精选-(含精装19册) 本书特色 ★ 16开箱精装,重达12公斤,东方出版社出版★ 南怀瑾,国学大师,国民党元老李石曾赞美南老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韩非子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战国时代法家的集大成者,说权术,辨奸臣,千秋青史,当首推于韩非:治国安邦,君主策略,臣子应对,运筹帷幄之中,决...
中国经典文本中意象的美学研究 内容简介 毫无疑问,作为一篇学位论文,本书的选题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从材料的收集和方法的使用,都必须付出原创性的努力。作者一方面...
做哲学-如何更清晰地思考.写作和争论 本书特色受过哲学思维训练的人,相比普通人能更条理清晰地进行思考、写作和争论。他们学会了将思考与言说结合起来的艺术。这在获得...
《皇帝儒生与孔庙(精)/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是三联书店和复旦大学合作的“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丛书”
《古兰经》、圣训精选系列丛书.孝敬篇(汉文、阿拉伯文) 本书特色 阿地里江·阿吉克力主编的《古兰经圣训精选系列丛书(孝敬篇)》收录《古兰经》、圣训中有关孝敬父母...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全4册) 本书特色 《逻辑思维训练1200题(套装共4册)》:世界顶级的逻辑思维训练题,快速提升逻辑力的思维魔法书。领跑公务员考试,突破...
西方哲学经典之作中世纪全能博士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欧洲中世纪神学集大成之作台湾天主教圣托玛斯国际中心创办人吕穆迪权威译本
20世纪思想史 本书特色 这是令人惊吧的一部一个人独完成的百科全书,一部涵盖20世纪思想观念方方面面的通史。 ——丹尼尔·贝尔,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这是一本生动的...
李欣频-做自己的先知 本书特色 都市女性心灵成长之旅。著名艺人、作家伊能静 亲自作序。心灵畅销作家 张德芬 鼎力推荐。李欣频从创意界跨足心灵界*重要的一本书。李...
《尓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典,具有同义词典和百科词典的性质。作者不详,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间。为《尓雅》作注者代不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