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铸成作品系列14·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收录了作者在历次运动中的相关档案121篇。其中,既有1952年参加华东学习委员会上海新闻界分会举办的学习班时写的思想检查,也有1957年被划为“右派”后被迫交代的所谓“反党罪行”,上述两篇分别取自当时内部或公开发表的报刊;其余119篇是1967年至1971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上交的各种思想汇报和检查交代材料以及按照办案人员要求撰写有关社会关系和历史事件的交代材料,这批材料在作者被“改正”后,由上海市有关部门发还,从未发表过。
现代著名报人徐铸成戴“右派”帽凡23年(1957-1980),在“文革”期间受到深度冲击,在历次社会运动中,上交的思想汇报、检查交待材料等共121份。其写作时间集中在1967至1971年,尤以68、69两年为多。这批文档于作者被“改正”后发还本人,此前未公开发表、出版过。
这些档案文献内容分两类:作者在“文革”期间,向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等机关上交的“思想汇报”和交代材料。其中,思想汇报主要是讲自己的生活近况、学习毛泽东思想和当时政治文件后的体会和对当时政治事件的看法等。交代材料主要是应专政机关的要求,对自己的一些主要社会关系和经历、与《大公报》和《文汇报》有关系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回忆讲述。
为保持文献资料的真实性,本次整理对原文全部予以照录。这样的历史档案,既具**手史料价值,为1950——70年代的历次运动保存一套独特的文本,又从一个侧面呈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心路历程,有着超越个体“立此存照”的社会意义。
证明材料
42-44年我在桂林时期了解的程浩飞的情况
42年2月我到桂林,任桂林《大公报》总编辑,直至44年桂林沦陷。我到桂林后不久,我有一个远房的侄子徐子荣来看我。(他那时近30岁,我在26年看到他时,还是一个孩子,多年未通音讯。)他告诉我,曾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毕业的,现在桂林开一家小的“商行”,为几家香烟厂设计制造制烟的机器。我同他进了城,原来,他的“商行”设在榕城路,只一小间房,雇了一个人当杂工。他告诉我,这房子是向一家公司转租的,是程浩飞介绍的,程在这家公司负主要责任。我问他如何认识程的?他说,程和他的哥哥徐子玉是小学同学、结拜兄弟,因此,程对他特别照顾。
那天晚上,徐子荣在酒馆请我吃饭,打电话约程浩飞来作陪。程带了他的爱人一起来。原来他们结婚不久,她原是程的学生。以后,我记不起是否再和程见过面。总之,我在桂林两年多、和程来往很少。见面也只叙旧情,不谈政治,因为我看到他一副“进步”面貌,而我当时工作的《大公报》则是反动的。41年我在香港《大公报》时,认识了一个同乡徐明诚。42年,他也全家迁居桂林,住在《大公报》附近。他常约我到他家吃便饭,因此认识他的老婆潘丽华。后来,徐请在桂林的几个同乡吃饭,除我和徐子荣外,还有方炳西和胡振庸及他们的老婆。不久,方回请徐明诚夫妻,也请我和徐子荣同去。据徐明诚当时告诉我,方和胡都在桂林的军统机关工作,他自己在“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这机关也和军统有关系,但他和潘丽华都是地下“党员”,是受潘汉年领导的。我当时曾告诉他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在政治上“超然独立”,所以他对我说这些话,表示他并不是特务分子。我和方炳西、胡振庸就交往过这两次。徐子荣是我介绍他和徐明诚夫妇认识的。在我们和徐明诚等的来往中,从未有程浩飞参加。以后,他是否和他们来往,我不了解。记得方炳西请我们吃饭时,他的老婆对徐子荣谈起,她的哥哥叫洪浩培,也是徐子玉在小学时的同学。
……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中国著名记者、新闻评论家和新闻学家。
1927年进入国闻通信社从事新闻工作,后在《大公报》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桂林和巴海版总编辑,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主要创办人,先后任总主笔、总编辑和社长,是中国现代报业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参与者,亦是半个多世纪改海波澜中许多重要人物及活动的见证人。一生著述颇丰,撰写了大最新闻评论和通讯、游记和杂文、晚年除了撰有不少回忆新闻生涯中亲历亲闻的文字外,还从事传记文学创作,并致力于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兼任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校教授,主持创办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和实践活动做了回顾和总结。
苏联对我国的政治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既点燃火光,也投下可怕的阴影。书中描写的时代氛围,事件,众多苦难的制造者和承诺者,等
何香凝画传 内容简介 何香凝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位女性会员:她志趣高远,将一腔正气落于画卷之上。《何香凝画传》主要内容包括:异类“千金”、“愿年年此夜...
香港“女金庸”郑丰与陈诚父子 本书特色 陈宇慧的创作告白,陈诚遗嘱不提反共,陈诚二次婚姻揭秘,如履薄冰的台湾政坛,慈善家陈宇廷。随着陈宇慧以“郑丰”的笔名享誉文...
兰波短暂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作为少年叛逆者,他流浪巴黎,甘愿和乞丐混迹一起;作为“脚底生风”的漂泊者,他一次又一次地逃离
民国先生 本书特色 《民国先生》以扎实的史料功夫,流畅优美的文字,再现了近代教育家和知识分子不为之人知的风采、情意、抱负与挣扎。从北大校长蔡元培,到好父亲梁启超...
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红楼梦宝藏六讲 本书特色 《美国民主的未来:一个设立公众部门的方案》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对中国读者来说,阅读《美国民主的未来:一个...
看不见的精彩-一位盲眼型人的嚣张生活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回忆录,书中陈述的人物、地点、事件以及病症都是真实的。赖安·克奈通在18岁的时候发现自己患上了一种罕见的...
顽固非尽守旧也:晚年林纾的困惑与坚守 本书特色 晚年林纾可谓一个文化符号。因其曾在“儒学存废”与“文白之争”问题上与“五四”新文化阵营对垒,长期以来被史家们定性...
马国亮与赵家壁 本书特色 马国亮与赵家璧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中的编辑大家,前者为良友画报主编,后者为良友图书公司总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编辑者。两人均生于1908年...
《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内容简介:玛丽·安托瓦内特(1755-1793),法国王后,路易十六之妻,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
思想的光辉(纵横精华·第一辑) 本书特色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字之所以能做到撼动人心,源于写作者思想中蕴藏的精神力量。不论是骂帝斥袁之章太炎,淡泊勤奋之周...
刘航琛先生访问纪录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上的教训,对待四川这块地方,有两个方法,一为羁縻,一为使用。今日强邻环伺,国际风云瞬息万变,必须尽速统一,然后始有力量一致...
《诗意栖居:在“浙”里看见美丽中国》内容简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从实践中萌发并不断发展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瞿秋白传 本书特色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
毛泽东瞩目的帝王宰相 内容简介 毛泽东评点秦始皇:秦始皇是**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
阎肃人生 本书特色 《阎肃人生》由阎肃的儿子阎宇所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从儿子的视角,通过一个个意味隽永的小故事,讲述了阎肃鲜为人知的人生阅历,温馨幽默的家庭...
永恒的信心 本书特色 《永活的信心》编辑推荐:政治与宗教如何分离,总统与信待能否合一?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信仰之路。《纽...
我的最后一口气:布努艾尔自传 本书特色 “电影馆”出版的本意而言,是为了拓出一个关于电影、电影史、电影作者、电影理论的对话场域,我想,这也是我对“中转”这一系列...
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传 本书特色 “其实每一部电影都是一个时间胶囊,当你拍完一部影片、向演职人员道别时,你也把一段生命埋在了那个片场——你知道的,而那段生命将...
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 本书特色 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并不缺乏安稳闲逸、升官发财的机会,但他们视平庸苟且、安富尊荣如粪土、似浮云,毅然选择了枪林弹雨的革命战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