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看作马克思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汇集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权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成果,着重就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社会矛盾*突出的十个问题进行解答。对马克思的公正观、人权观、阶级观、道德观、民主观等的中国化实践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充分的论证。本书不仅是对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次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走出学院走向大众的一次推广。对于解释中国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取得了成功,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本土价值。对于增加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中国的了解,推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进程,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十位*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联手撰写 庄福龄 主编汇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权威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成果 明确解答当今社会矛盾*突出 人民群众*关心的十大问题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庄福龄教授牵头,召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和中青年科研骨干进行编写,是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一次鲜有的集体行为。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使中国“旧貌变新颜”[庄福龄]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东方大国,要建设一个合格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惊天动地的伟大创举。它需要高度的革命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既要有改天换地的勇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才华和智慧,又要有长期探索和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的锐气,经得起各种胜利和失败的考验。列宁早在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的一九一九年就说过,东方大多数民族的处境比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俄国还要坏。他认为我们已经在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和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把俄国农民和工人联合起来了,而东部各族人民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们是典型的劳动农民,而不是受过资本主义工厂锻炼的工人。他们面临着全世界共产党人所没有遇到过的一个任务,那就是必须以共产主义的一般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没有的特殊条件,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列宁认为,这是一个困难而特殊的任务,又是一个崇高的任务,它们的解决方法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书本里都是找不到的。列宁的论断为东方落后国家提出的革命任务、包括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任务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列宁的论断告诉我们一条真理,即象中国革命这样事关民族存亡的大事,不能不顾及到本民族的实际状况,不能不顾及到新状况产生的新要求,不能不顾及到前人——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中的重要原理,但他又明确地告诫我们,解决革命任务的方法是任何从书本上找答案都无济于事的。马克思主义是注重实践的。马克思早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强调,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又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的毕生活动都是围绕上述原则展开的;列宁短暂的一生绝大部分也是把重点放在革命实践上;毛泽东更为突出,他在风华正茂之年不忙于赴西洋留学,坚持在中国这块地盘上从事实地调查研究。他深入农村支持农民运动,在发动贫下中农上下工夫,在反对中世纪封建残余上下工夫。他不求助于本本主义或西欧国家的实践,他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独创性地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随后他又提出把“上山”作为革命的出路,作为发展革命事业的转折点,为大革命失败后利用辽阔的土地和山区、初步形成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武装夺取政权做好铺垫。这条革命道路,既不是巴黎公社的“翻版”,也不是十月革命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文献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所未有的理论创新。这条道路既反对流寇主义,又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和盲动主义残余,是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有助于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开创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独创性道路。这条道路也打破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学西方的迷梦,认识到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为什么从资本主义那里找出路是行不通的。为什么中国人需要的是坚持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关枪和大炮。正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正是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毛泽东作为中国先进分子的代表。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明确地为中国革命提出一条理论创新的思想路线,旗帜鲜明地反对本本主义,在实践中创建“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政权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费尽心血。从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迈出了新的步伐,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起点和新的高度。
庄福龄,我国在哲学教学和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建设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六十多年来,他一直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工作,先后主讲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哲学原著、历史唯物论专题等课程。
比较伦理学 本书特色 《比较伦理学(哲学类)》既是一本有独创见解的学术著作,又可视为关于中西伦理思想史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这本著作尽管是在几十年前撰写的,其中涉...
InMindandCosmosThomasNagelarguesthatthewidelyacceptedworldviewofmaterialistnatur...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辑论独一理智/汉译名著本17 本书特色 托马斯的这部《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不仅具有认识论价值和人学价值,而且也具有显而易见...
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 本书特色 本书分四个专章探讨了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发展演变的关系,所沿袭的仍然是传统的“四唐”分段法。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考察随着有唐...
十家论管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汇集本,书中撷取了梁启超、罗根泽、俞寰澄、黄汉、马非百、胡寄窗、冯友兰、关锋、王德敏这十位著名学者有关研究管子及其著作的专...
激进的美学锋芒 内容简介 本书为译者多年翻译之精选,以广阔的视野反映了20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发展脉络和主要问题,所选文献多为西方学界著名思想家和理论家的...
孔孟名篇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本书为原《论语鉴赏辞典》和《孟子鉴赏辞典》两书中文本篇重新整合而成,书名为《孔孟名篇鉴赏辞典》。包括《论语》20篇,《孟子》14篇。...
虔信瑜伽-《拿那达虔信经》及其权威阐释 本书特色 ★一个正直的人在其一生当中会偶然遇见一个“伟人”或真正的宗教导师。根据印度教传统,这些导师能够传播灵性,就像火...
逍遥的庄子 本书特色 二千三百余年前,在中国东南部的蒙县地方,产生了一位旷世的天才。他想像丰富,上穷碧落下黄泉,无所不至;他口才犀利,冷嘲热讽,骂尽天下英雄,却...
伦理学-斯宾诺莎文集-第4卷 本书特色本卷收录了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伦理学》一书是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这本书中。他写这部著作花费了...
圣经故事(经典插图本) 本书特色 《圣经》不是一个人写的,也不是一个时期写成的,而是在不同历史年代中,由不同身份、不同见解的人零星写成的,所以在编辑成书后,有前...
《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运用了上至十二、十三世纪反映南宋史实的文献资料,下至20世纪90年代社会调查所获资料等广泛的材
本书收录了章太炎一九〇九至一九一〇年间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所作的一系列白话演讲录,最初发表于一九一〇年东京《教育今语杂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 本书特色 跨越智慧的门槛,消除文字的隔阂探究“大学”之道,再现古代理想教育体悟“中庸”之至德,化育人性的契机自从我出版《论语》与《孟子》的译...
《金刚经心释》是著名佛学研究者觉云居士有关《金刚经》的研究著作。作者对《金刚经》的内容逐一进行了讲解,并阐发了自己的心得
(精)斐多:柏拉图对话录(花口版)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1年出版★纪念杨绛先生诞辰110周年全新改版★中英双语典藏版,优质纸张印刷,...
逻辑 本书特色 逻辑是一门研究推理或论证有效性的工具性思维科学,也是指导金岳霖构筑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方法论.本书是金岳霖哲学三书之一,是《论道》《知识论》的论证基...
易经的智慧-4 本书特色 《易经的智慧》系列丛书共六部,由同名电视讲座整理而成,**部《易经的智慧1:从开天辟地到师忧比乐》,从乾坤定位开始展开,讲述始生之难,...
西方哲学十五讲 本书特色 《西方哲学十五讲》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大头厂区我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
圣经的故事-(插画本) 本书特色 ☆ 全书采用四色印制,插图441幅,较为全面的反映了近代以来圣经艺术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 全书彩色精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