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习着杜甫的诗句,我经常感慨于杜甫坚定不移的报国志向,宽广无边的大爱之心,深挚热切的真诚之情,百折不变的坚毅意志,以及他对自然界中美丽事物及景象敏锐的捕捉能力。本书以杜甫的诗歌为线索,从志向、大爱、真情、意志、美丽五个视角走进诗圣,感悟他厚重的人生。
诵习着杜甫的诗句,我经常感慨于杜甫坚定不移的报国志向,宽广无边的大爱之心,深挚热切的真诚之情,百折不变的坚毅意志,以及他对自然界中美丽事物及景象敏锐的捕捉能力。张英华编著的《诗卷长留天地间--品读诗圣杜甫》以杜甫的诗歌为线索,从志向、大爱、真情、意志、美丽五个视角走进诗圣,感悟他厚重的人生。
当夜走近,会有满天星光照临。当历史成为过往,会有无数俊杰成为天上的星辰,闪烁着仁爱与智慧的光辉。在如此璀璨的俊杰的星海中,有一颗星深深地触动着我心。这颗星被后人称为“诗圣”,而诗圣在人间生活的那些年,只是以“杜甫”的名字走过无数的艰辛。是的,在大唐盛世,在大唐由盛转衰的时期,杜甫只是大唐帝国无数臣民当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位臣民罢了。可就是这样一位在人世间仅仅走过五十八个年头并且在当时饱尝贫贱之苦的诗人,却成了文学的天空中一颗极为明亮的巨星。沐浴着巨星的光辉,今世的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迪呢?诵习着杜甫的诗句,我经常感慨于杜甫坚定不移的报国志向,宽广无边的大爱之心,深挚热切的真诚之情,百折不变的坚毅意志,以及他对自然界中美好的事物及美丽的景象敏锐的捕捉能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表白他志向的诗句,是他于天宝七载()困守长安时向当时的尚书左丞韦济赠诗时直接倾诉出来的。时年,他三十六岁。正值心性成熟、智慧明达可以大有作为的壮年时期,却遇不到可以让他一展抱负的圣明之君。其内心的沉重可想而知。然而,此前此后,他的这份忠君报国之志无论遇到怎样的磨折与打击,却总是在他心血凝就的诗句里顽强地显现着,如不倦的海波般澎湃地涌动着,激昂着……他就是有这样一种豪迈高远的志向之人。他的一生颠沛流离。在奔波中感受过“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痛苦,品尝过“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的落魄,体味过“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的不幸。然而,无论他处于怎样困苦的境地,他都不仅仅记挂着自己的悲苦,他宽广而博大的胸襟中还装有多少人世间的悲苦啊。后人以“忧国忧民”来形容诗圣的形象,我却宁愿评价他为有深广博大之爱的诗人。他还是有着深沉凝重的真情的诗人。他的真诚表现在他对朋友深挚的情怀上,“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里融入的是对李白的深深挂念与关切之情;“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里浸透的是对久别重逢的老友卫八处士深厚的感念之情;“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里深蕴的是对亡友高适深重的缅怀之情。他的真诚表现在他对妻儿兄妹的深厚的情思里,“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在想象中,他让我们看到了夫妻团聚的美好画面;“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在抒怀时,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慈父仁爱的包容的情怀;“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在他于同谷县所做的歌行体诗中,他让我们体会到了思念弟弟与妹妹的真挚的痛苦的情怀。他的真诚还表现在他对受苦的芸芸众生的关爱上。石壕村里夜久幽咽的泣声,新婚之时即别离之初的少妇,青海头无人收埋的森森白骨,普天下没有不漏之房可居的寒士……在在都牵系有他真诚的悲悯之情啊。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豪迈高远的志向,宽广深厚的大爱,深沉凝重的真情,才使诗人有了百折不挠的意志,无论怎样的病痛、艰辛,无论遭逢怎样的苦痛,他都心心念念不忘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云白风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这些诗句同样见证着他坚韧的意志。他还是有着敏锐的感悟大自然美好事物的心灵的诗人哪。翠绿色的柳枝中鸣啭的黄鹂鸟,蔚蓝的天空中展翅翱翔的一行白鹭,西边远远的山上似乎千秋都不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的经行万里的船舶,黄四娘家铺满小路的千朵万朵的鲜花,花上飞舞的似在游戏的蝴蝶……这些美丽的景象也鲜艳于诗人的笔下。也正是这样的大手笔,让这样的美丽光彩永存。本书就是从这五个视角走进诗圣,感悟他厚重的人生。是为情志篇。一己之思,一己之见,不揣浅陋,而竟欲著书立说之故,首先是源于对诗圣深深的敬重,并为其诗作深深触动,此为写作缘由之一。其次,反观我们今天的社会,当不少人被物欲驱使,奔走于利禄之途的时候,当不少人只顾一己之私,漠视大众利益的时候,当不少人被利欲熏心,作出伤天害理之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想到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位身处艰辛而不忘家国安危,饱受磨折而有悲天悯人情怀的平民诗人曾经在我们这块华夏大地上生存过、行吟过、热爱过、关心过……不是会有一股暖暖的热流从心间滑过么?杜甫是可以作为我们做人、行事的世范的,此为写书缘由之二。一介凡人,也可以成就千古伟业。杜甫不就是这样的人么?杜甫的一生是可以给普通人以深切的激励的,此为写书缘由之三。故将追慕之情化入此书字句之中。是为序。
张英华,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房山区韩村河中学,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她先以读书为乐,继以教书为乐,现又以著书为乐。实则读书、教书、著书并乐。与刘猛合著《教师的幸福在哪里——四大途径有效提升幸福感》。所负责的“在诗歌教学中提高及评价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得到中共房山区委组织部2012年房山区优秀人才项目资助。
红楼梦的艺术创新 目录 前言**编 艺术境界 至关迷人全面创新把一 立意,“打破历来小说窠臼”二 取材,来自作家“半世亲睹亲闻”三 人物描写,“强似前代所有书中...
银翅蝠(精装版讲述蝙蝠冒险经历的扣人心弦的故事) 本书特色 一片恐怖的热带丛林/一座神秘的尖塔;一棵温柔的老树/一个奇异的地下世界;小蝙蝠战胜了巨型食肉蝠/成为...
中国矿业并购的十大命门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专家述评 近年所办的几万个探矿权90%以上没有工业开采价值,这一事实本身说明同一概率的外部投资者都是以失...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总论卷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现代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论、古代文学研究学术观念方法的传承和新变、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空前拓展、政治运动中...
团购:红楼探梦3册 本书特色 ★ 32开硬精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作者孙阳,素喜历史、传记、战争类书籍★ 原文引用则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7月北京第3...
牛津标准英语词典 内容简介 《牛津标准英语词典》初版于1906年,经两次修订于1930年出了第三版,之后一印再印至今。该词典对书面英语作了既精当又广泛的研究。词...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驳圣伯夫 本书特色 《驳圣伯夫》:马塞尔·普鲁斯特准备写有关圣伯夫问题的文字,与他唯一一部小说创作列在同一计划之中,出于同一创意,原是一个...
犯罪及其原因和矫治 本书特色 犯罪学(criminology)是一门在国外产生的重要学科。犯罪学研究的 重镇一直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犯罪学研...
红楼梦辨 本书特色 《红楼梦辨》是红学大家俞平伯先生的红学开山之作。红学史上*显著的名词之一“新红学”就出自俞平伯先生所著《红楼梦辨》的序言,而俞平伯先生也是以...
文字是我的亲人IV 本书特色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安读书月"丛书:文字是我的亲人4》“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耕读传家、诗书继世...
红楼梦探佚 本书特色 红楼梦探佚集大成之作这是-条探佚的掌脉——胡适,俞平伯,鲁迅,周汝昌,吴世昌,胡风,宋淇,余英时,梁归智,刘心武。《红楼梦》,以一个残缺的...
南方果树病虫害原色图谱 内容简介 编辑说明:说明本书因篇幅限制,仅依各种病虫害彩图介绍其症状特点、害虫形态及为害状,达到辨认病虫害的目的。关于病因、流行传播、防...
文学下午茶 本书特色 《陆贵山:从宏大视野深化文艺理论研究》;《童庆炳:从“审美诗学”到“文化诗学”》;《王元骧:文艺理论的使命与承担》;《董学文:建构文学理论...
先秦卷-中国诗歌通史 本书特色 《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精)》由李炳海所著,填补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学术空白。其中有多处创新:一是从多民族融合的角度探...
历史时代嬗变的记录-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收入了多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的论文,如《历史不能任意涂改》《西学...
恶与善:《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瓶梅》的世界、西门庆、同道、妻妾、好容易赚的钱、我们都是老实人。结语 我本善良。恶与善:...
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文论选(1)(繁体版)》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 目录 前言例言先秦尚书·尧典[节录]附...
水浒解密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辨 内容简介 古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学性来说,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都占主流地位。本书搜集整理了20世纪百年间有关诗歌...
中国西部小说叙事学 本书特色王贵禄编著的《中国西部小说叙事学》在简要梳 理当代中国西部小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 西部小说从叙事的视域进行了归纳、阐释和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