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代建筑的100个趣味问题(庙堂卷)》从趣味的角度读解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历代都城、宗族坛庙、历代陵寝以及宗教建筑。书中包含了紫禁城宫门为什么用金钉、大明宫名字因何而来、武则天陵寝前为何立下无字碑、乐山大佛肚子内暗藏什么玄机等100个古建筑趣味问题。
100个问题不是刻板的知识讲解,而是用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有趣之处,在故事中让读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魅力。
序言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可以说,知识就是趣味。得了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壮,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无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点。这本“知道吧”的小书,就是增广趣味的东西。涉及的内容,照学科术语说,是“文化史常识”,就是古老历史中人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闻。这方面汪汪如海,小书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计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若干方面。其他方面,将来还会陆续写出。这些“文化常识”性的东西,说是古代,其实离我们的生活*近。身上穿的,足下走的,特别是到哪儿去旅游或者外出,眼里看的等等,尽是这方面的事情和问题。就以旅游而言,看山、看水、看大庙。看山水好办,凭感觉;看大庙,看大庙里里外外的一切,就得需要点“学问”了吧?这本小书,或许能帮助你!
还值得跟读者多说几句的,是小书的写法。它是采取的谈天说地的调子来写的,作者是这方面的爱好者和有心人。作为爱好者,说起这方面的事情来心情愉快,文字也轻松活泼,尽量在说出些道道来的同时,也说出点味道来。作为有心人,看了这方面的书,默而知之,分门别类,是积累了好多年才有的东西,另外书中有插图,有小知识“贴士”,总之是力求赏心悦目的。
别看是“文化常识”,实际还有问题尚在继续研究中呢。此书中许多话题,或许还是阶段性的看法。告诉大家“*真理”的东西,不是本书的主要目标。若能引起读者您的兴趣,对一些问题也起了“研究”它一番的兴趣,或者以后对这方面的东西更加留意,那才真让小书作者感到自己做了有益的事儿了呢!
*后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紫禁城宫门上为何布满金钉呢?门钉数量为何在清代被写进了法律?
中国古代建筑中,大门之上往往有一排排的钉子,被称为门钉。北京故宫的宫门上,这些门钉尤为明显,远远望去,甚是威严,跟普通的大门明显不同,那么这些门钉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有专家认为,门钉*早来自墨子理论中的“涿弋”,长二寸,见一寸,钉入门板大概一寸。这样的门钉主要是固定门板,使门更加牢固。同时,城门的门钉上还会被涂上耐火的泥巴,以防止敌人使用火攻。明代以前,门钉使用的数量无明文规定。到了明清时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门钉逐渐增加了新的用途——装饰性的等级标志。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建筑中,门钉居然有了身份,成了等级象征。在皇家建筑中,每个门上的门钉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作为封建等级的象征,门钉登上了封建的典章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命令礼部的官员去考究门钉的历史,可是,经过礼部人员的研究,发现门钉其实没什么特殊的历史。于是朱元璋命令手下人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并写进了法律:皇家宫殿是九行九列。《大明会典》还规定:“按祖训云:凡诸王宫室并依已定格式起盖,不许犯分。洪武四年定亲王府制,……四门,……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皇家宗族王府可以使用门钉,不违制度。而公侯府第则规定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门用绿油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官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官门只许用黑门铁环,公侯乃至九品官,皆不许使用门钉。这些制度在清代得以延续,并更加细致。
《大清会典》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琉璃,门设金钉。”“坛庙圆丘外内垣门四,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清代皇宫大门钉是纵九横九, 共八十一颗钉, 且用金钉,代表皇权至尊。《大清会典》还明文规定,皇帝之下的亲王府是“门钉纵九横七” 。世子府、郡王府是“压脊各减亲王七分之二( 即纵九横五) 。” 贝勒府、镇国公、辅国公是“公门铁钉纵横皆七。”虽然比郡王府的四十五个门钉还多四个,但是由金钉改为了铁钉。所以等级更低。公以下府第是“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
紫禁城南门(即午门)、北门(即神武门)、西门(即西华门)都是九行九列门钉,但是东门(即东华门)却不是,它只有八行九列,为何此处用偶数(阴数)门钉而不用奇数(阳数)门钉呢?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与传说有关。据说,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万历皇帝一筹莫展,派兵镇压都以失败告终。李自成的部队眼看就要打到京城了,作为一国之君,虽然国已破,但是皇帝的尊严不能丢啊,万历皇帝就在北京城被攻破之后,仓皇从东华门逃跑了,并自缢于煤山。清朝入关之后,统治者觉得东华门有如此经历,不是很吉利,于是决定此后皇帝的灵柩都由这个门抬出去,并把这个门上的门钉减去一排,变成了八行九列,这样就形成了如今东华门少一排门钉的格局了。
古时候,一看门上的门钉,就知道这家是什么等级。当然,现如今,门钉除了在一些古建筑上还使用外,现代建筑基本不用了。延伸阅读:看似平常的门环,居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你相信吗?古代建筑的大门上都有一对门环,门环的下方则是一对 “辅首”,它兼有装饰和使用功能。辅首原本是门环的底座,后来把门环也叫做辅首了。据目前可见的记载,辅首至迟在汉代就已经使用,其历史*少也有两千年了。门环也同门钉一样,有着严格的等级要求,如果用错了,可能会有牢狱、甚至杀身之祸。老百姓家的辅首一般只用在主要的大门上,如宅院正门等,其造型也很简单,一般是圆形,材质也很普通,多为铁制或铜制。辅首的作用就是叩门用的,拿起门环,轻轻敲击底座,金属撞击声可以提醒主人家来客了。相比普通人家,皇家贵胄的大门上辅首就比较复杂了,除了门环增加花纹外,底座也多为传统的瑞兽,如虎、螭、龟等,材质一般要鎏金。这样做一是为了突出门第高贵,二是这些瑞兽有避邪功用。
……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可以说,知识就是趣味。得了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壮,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无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点。
这本“知道吧”的小书,就是增广趣味的东西:涉及的内容,照学科术语说,是“文化史常识”,就是古老历史中人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闻。这方面汪汪如海,小书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计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若千方面。其他方面,将来还会陆续写出。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孙德刚,四川省会理县人,西昌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主研省厅级科研课题四项,曾获凉山州哲学社科科研成果奖。
汉语语源学 本书特色 重庆出版社为振兴我国科学著作出版事业,1988年拨出100万元专款,在全国率先设立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同时邀请国内多位著名科学...
《论语》大义浅说-可大可久的生命之学-(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以《论语》前十章为上册,后十篇为下册。上、下两册由浅入深、各有主题:上册记孔子其人,彰显孔子兴学...
金石丛话 本书特色 施蛰存生前曾形象地用"四扇窗户"概括自己的平生治学,"东窗"是古典文学研究,"南窗"是文学创作与编辑,"西窗"是外国文学编译,"北窗"是金石...
爱情范本-纯真明朗《西厢记》 本书特色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它对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热情歌颂,使它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
中国古代节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民俗系列:中国古代节日》全面概括这些节日的主要仪式、习俗,深入探寻这些节日蕴藏的文化内涵...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英文版) 本书特色 This description refers to those sports traditional to the fi...
《ABAQUS6.14中文版有限元分析与实例详解》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BAQUS6.14软件的使用,包括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接
大师的国学课:2:常识与概论 本书特色 凡下决心欲于国学海洋中渔猎真知的朋友,登堂入室之前,必须将此书翻阅一二。为何?读完书的读者想必答案已详。曹伯韩、章太炎二...
文化论衡-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十年选萃 内容简介 《文化论衡:中国典籍与文化系列讲座十年选萃》是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合办的系列讲座...
碧山02:去国还乡 本书特色 “碧山”系列图书尊崇艺术的学术高度,不避讳艺术的商业价值。让有学术高度的艺术贴近商业和生活,让商业和生活可以更艺术。“碧山”并无确...
汉语语汇研究史 目录 前言**章 我国古代语汇研究概况第二章 20世纪初期至新中国成立前的语汇研究**节 谚语研究第二节 歇后语研究第三节 成语研究第四节 俗语...
《清代文学论稿》内容简介:本书为有学丛书之一种,主要由16篇论文集结而成,分别为清代文学的特征、分期及历史地位,科举阴影中的
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七章,前三章探究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学习者语言认知的过程,这个时期使用视听化教材可促进“听”、“说”能力提高。...
中朝大词典 本书特色 本书共收录了12794个汉字(其中繁体字1200多个,异体字1130多字),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的词语以及新词新语20万多词条。中...
输入的强化-从理论和研究到教学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详细介绍输入强化(input enhancement)这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输入强化是由Mich...
中国古代酒具-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收藏系列 本书特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酒器的形式、种类也不断振代更新,并逐步形成系列化的成套酒具。现在我国的酒具以瓷质为主,玻...
中国诗性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从原始形态的角度,汉语中诗的本源即甲骨文中的“寺”,这是中国文明*古老的食物分配制度,其本质特征可归结为...
二十四节气全书-家庭书架升级版 本书特色 家庭书架编委会编著的这本《二十四节气全书(升级版)》首先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法、季节、物候、节...
浮世与春梦 本书特色 《浮世与春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性文化与日本性文化,这是开山之作。 性与文化,像是瓶与酒的关系。对日本人来说,是发性...
成语故事 本书特色 成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结晶、语言精华,历经漫长的岁月变迁,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在劳动人民的口耳相传中,成语不断地产生、发展和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