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有关古代建筑的100个趣味问题(庙堂卷)》从趣味的角度读解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历代都城、宗族坛庙、历代陵寝以及宗教建筑。书中包含了紫禁城宫门为什么用金钉、大明宫名字因何而来、武则天陵寝前为何立下无字碑、乐山大佛肚子内暗藏什么玄机等100个古建筑趣味问题。
100个问题不是刻板的知识讲解,而是用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有趣之处,在故事中让读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魅力。
序言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可以说,知识就是趣味。得了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壮,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无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点。这本“知道吧”的小书,就是增广趣味的东西。涉及的内容,照学科术语说,是“文化史常识”,就是古老历史中人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闻。这方面汪汪如海,小书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计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若干方面。其他方面,将来还会陆续写出。这些“文化常识”性的东西,说是古代,其实离我们的生活*近。身上穿的,足下走的,特别是到哪儿去旅游或者外出,眼里看的等等,尽是这方面的事情和问题。就以旅游而言,看山、看水、看大庙。看山水好办,凭感觉;看大庙,看大庙里里外外的一切,就得需要点“学问”了吧?这本小书,或许能帮助你!
还值得跟读者多说几句的,是小书的写法。它是采取的谈天说地的调子来写的,作者是这方面的爱好者和有心人。作为爱好者,说起这方面的事情来心情愉快,文字也轻松活泼,尽量在说出些道道来的同时,也说出点味道来。作为有心人,看了这方面的书,默而知之,分门别类,是积累了好多年才有的东西,另外书中有插图,有小知识“贴士”,总之是力求赏心悦目的。
别看是“文化常识”,实际还有问题尚在继续研究中呢。此书中许多话题,或许还是阶段性的看法。告诉大家“*真理”的东西,不是本书的主要目标。若能引起读者您的兴趣,对一些问题也起了“研究”它一番的兴趣,或者以后对这方面的东西更加留意,那才真让小书作者感到自己做了有益的事儿了呢!
*后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紫禁城宫门上为何布满金钉呢?门钉数量为何在清代被写进了法律?
中国古代建筑中,大门之上往往有一排排的钉子,被称为门钉。北京故宫的宫门上,这些门钉尤为明显,远远望去,甚是威严,跟普通的大门明显不同,那么这些门钉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有专家认为,门钉*早来自墨子理论中的“涿弋”,长二寸,见一寸,钉入门板大概一寸。这样的门钉主要是固定门板,使门更加牢固。同时,城门的门钉上还会被涂上耐火的泥巴,以防止敌人使用火攻。明代以前,门钉使用的数量无明文规定。到了明清时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门钉逐渐增加了新的用途——装饰性的等级标志。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建筑中,门钉居然有了身份,成了等级象征。在皇家建筑中,每个门上的门钉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作为封建等级的象征,门钉登上了封建的典章制度。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命令礼部的官员去考究门钉的历史,可是,经过礼部人员的研究,发现门钉其实没什么特殊的历史。于是朱元璋命令手下人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并写进了法律:皇家宫殿是九行九列。《大明会典》还规定:“按祖训云:凡诸王宫室并依已定格式起盖,不许犯分。洪武四年定亲王府制,……四门,……正门以红漆金涂铜钉……”皇家宗族王府可以使用门钉,不违制度。而公侯府第则规定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门用绿油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官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官门只许用黑门铁环,公侯乃至九品官,皆不许使用门钉。这些制度在清代得以延续,并更加细致。
《大清会典》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琉璃,门设金钉。”“坛庙圆丘外内垣门四,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清代皇宫大门钉是纵九横九, 共八十一颗钉, 且用金钉,代表皇权至尊。《大清会典》还明文规定,皇帝之下的亲王府是“门钉纵九横七” 。世子府、郡王府是“压脊各减亲王七分之二( 即纵九横五) 。” 贝勒府、镇国公、辅国公是“公门铁钉纵横皆七。”虽然比郡王府的四十五个门钉还多四个,但是由金钉改为了铁钉。所以等级更低。公以下府第是“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
紫禁城南门(即午门)、北门(即神武门)、西门(即西华门)都是九行九列门钉,但是东门(即东华门)却不是,它只有八行九列,为何此处用偶数(阴数)门钉而不用奇数(阳数)门钉呢?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与传说有关。据说,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万历皇帝一筹莫展,派兵镇压都以失败告终。李自成的部队眼看就要打到京城了,作为一国之君,虽然国已破,但是皇帝的尊严不能丢啊,万历皇帝就在北京城被攻破之后,仓皇从东华门逃跑了,并自缢于煤山。清朝入关之后,统治者觉得东华门有如此经历,不是很吉利,于是决定此后皇帝的灵柩都由这个门抬出去,并把这个门上的门钉减去一排,变成了八行九列,这样就形成了如今东华门少一排门钉的格局了。
古时候,一看门上的门钉,就知道这家是什么等级。当然,现如今,门钉除了在一些古建筑上还使用外,现代建筑基本不用了。延伸阅读:看似平常的门环,居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你相信吗?古代建筑的大门上都有一对门环,门环的下方则是一对 “辅首”,它兼有装饰和使用功能。辅首原本是门环的底座,后来把门环也叫做辅首了。据目前可见的记载,辅首至迟在汉代就已经使用,其历史*少也有两千年了。门环也同门钉一样,有着严格的等级要求,如果用错了,可能会有牢狱、甚至杀身之祸。老百姓家的辅首一般只用在主要的大门上,如宅院正门等,其造型也很简单,一般是圆形,材质也很普通,多为铁制或铜制。辅首的作用就是叩门用的,拿起门环,轻轻敲击底座,金属撞击声可以提醒主人家来客了。相比普通人家,皇家贵胄的大门上辅首就比较复杂了,除了门环增加花纹外,底座也多为传统的瑞兽,如虎、螭、龟等,材质一般要鎏金。这样做一是为了突出门第高贵,二是这些瑞兽有避邪功用。
……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也可以说,知识就是趣味。得了知识,把自己变得强壮,固然好,可是人生活若无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点。
这本“知道吧”的小书,就是增广趣味的东西:涉及的内容,照学科术语说,是“文化史常识”,就是古老历史中人们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掌故、趣闻。这方面汪汪如海,小书也只是攫取其中的一部分,计有服饰、饮食、建筑、交通等若千方面。其他方面,将来还会陆续写出。
——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孙德刚,四川省会理县人,西昌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主研省厅级科研课题四项,曾获凉山州哲学社科科研成果奖。
印度神话-(插图本) 目录 **章印度神话的起源一、诸神护佑的国度二、神的创造与人的定居三、历史王朝的兴衰四、*原始的多神崇拜五、神谕下的生活第二章印度宗教与神...
中华生活经典-牡丹谱 内容简介 《牡丹谱》是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周师厚《洛阳牡丹记》,张邦基《陈州牡丹记》,陆游《天彭牡丹谱》四本书的合辑...
西北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性的课题,是填补空白之作。 由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
书天堂 本书特色 “文字是亘古的桥梁,阅读是共通的渴望,书的所在就是天堂之所在。”本书是钟芳玲继《书店风景》之后所书写的另一本“有关书的书”,记录了她二十多年间...
符号学导论 本书特色 符号学作为一种思想是古已有之的。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却是19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被认为是现代...
一个时代的痛楚与坚韧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评论社会热点、探寻时代痛点的犀利作品。主要围绕当下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教育问题、贫富差距、经济形势...
发现玛雅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探险家斯蒂芬斯和英国画家加瑟伍德考察中美洲玛雅文明遗址的记录。斯蒂芬斯的讲述和弗雷德里克的画笔让西方*次将目光聚焦到玛雅这个神秘的...
命运解码 本书特色 揭示人的命运原起,绝不是古人研究命运的全部目的,他们的*终目的是想在揭示命运原起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预测命运的方法,进而去把握自己的命运。作...
日本文化史教程 本书特色 前瞻性与创新性并重符合21世纪日语人才培养需要,引领中国日语教学潮流。代表性与权威性兼顾全国20余所高校参与编写,日语界近百位专家精心...
国学常识-民国以来影响最大的国学启蒙读本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经学、史地、诸子、佛学、理学、诗词曲赋等学术门类,评述其源流、派别及学术观...
孤独者的呐喊-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作者包括孙玉石、钱理群、王富仁、杨义等10位鲁迅研究的著名学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时...
百家讲坛-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 内容简介 《三字经》是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蒙学读物里*著名,*典型的一种,且居于简称为“三百千”的《三...
简明文言文知识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对通假字、古今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等作了详细说明,并收入了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中国印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印概论、历代玺印发展史、玺印鉴藏和治印方法、印农和他的艺术活动及其作品欣赏。中国印 目录 **章 中国玺印概论 **节 古体...
汤炳正书信集 本书特色 汤炳正,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楚辞学专家,曾师从章太炎,被其嘉许为“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本书收入了他1960年10月至1997年7月间的...
诚义文化-燕赵传奇-全2册 内容简介 《燕赵传奇》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倾力打造的大型本土文化系列节目,由根脉文化、皇家文化、民俗文化、诚义文化、长城文化五个系列主...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典藏版) 本书特色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典藏版)》作者杨树达先生以“礼俗”为研究的对象,原意当包括礼仪制度与民间风俗,而其中的礼仪...
澳大利亚(汉英对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铁道出版社组织翻译的意大利白星出版社的《flying high》的一种,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澳大利亚各地的历...
纳家户回族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只有了解了一个民族的语言,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纳家户回族方言研究》...
近代中国学术批评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并非提供近代学术批评史的参考资料,而是想选取若干范本,显示近代学人撰写书评的不同类型和不同层面。因此,取材重在书评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