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世高
生卒:不详
朝代:东汉
籍贯:安息国(今伊朗高原东北部)
简评:传法第一人,是小乘佛经的首译者。
弃皇位,求佛法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今伊朗高原东北部,西方典籍中称为帕提亚国)的王子。因汉时常在外国人名前冠以其所在国名作为姓,所以他就被称为安世高。他虽然居王子之尊位,却谦虚好学。对父母更是孝顺恭敬,幼时就被大家称为孝子。
由于世高天资聪颖而且刻苦好学,所以在他年轻时就通晓星象、五行、医术等知识,比如观察病人之气色,便知病人之病情,后对症下药。他还经常与鸟兽作伴,注意他们的行动和叫声,因此能理解动物的语言。据说,有一日,他同伙伴一同出游,途中看到一群燕子飞过身旁,它们的呢喃之声传入世高的耳朵中,当下他就明白燕子之意,于是对同伴说:“燕子告诉我说,过一会就有人给我们送吃的来了。”不出所料,他们走了一段后,就有人在路边备下了香气腾腾的饭菜,待众人饱餐之后,佩服世高的料事如神。一传十,十传百,使世高的声望传遍了安息国。
安世高身为一国的太子,可以尽情享受皇室的荣华富贵,可在他心中却视金钱如粪土,专心信奉佛教,从始至终持有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处世态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世高专心修持之时,不幸噩耗传来:父王驾崩。世高从小为父母疼爱,对父母也是十分孝顺,父王的离去对他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世高强忍悲痛在百姓众臣的拥戴下,成为安息国的国王。时间减轻了世高的丧父之痛,他开始逐渐对官场中的勾心斗角、繁文缛节厌烦起来。他对居皇位之尊,拥万贯之财不感兴趣,父王的离去更使他觉得世事无常,苦海无涯。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抉择后,他毅然放弃皇位,让位于他的叔父。走上了出家之路,开始了佛教徒的生涯,进一步的修行。
东渡入华 弘扬显异
世高自正式出家之后,非常精进,加上天资过人,不久便对佛教经藏了如指掌,其中对阿毗昙尤为精通,并深得其中三昧。在安息国修习一段时间后,便开始游历西域诸国,寻求佛法,传经布道。西汉之时,中国和西藏的交通已经形成,汉武帝时开始和安息国有使节来往。随后东汉章和元年(公元87年)、二年、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均有从安息国来的使者送来珍奇物品。当时中西交通路线主要分为两条:南道是由敦煌穿过沙漠,经鄯善进入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昆仑山北麓,到达于阗(今和田),再向西北前进到莎车。北道是由敦煌北上到伊吾(今哈密),经由吐鲁番到龟兹(今库车),然后到喀什市一带。安世高来华之时,佛教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左右,朝廷和社会上都有人信仰佛教。但是这些人往往佛道不分,对佛教经典亦不知晓。世高看到这种情况,决定对佛教经典进行翻译,使人们对佛经有进一步的了解。
译佛教之经籍 宣禅数之秘旨
世高来华途中,游历西域诸国,精通西域诸国语言。到东都洛阳不久,便又通晓中文。对他的翻译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当时佛教初传,佛教名词很难找到相对应的汉语词汇,常常要为一个名词的意译或音译斟酌再三。世高克服了各种困难,对佛经进行了精心的翻译。世高翻译注重原文,侧重直译,坚持较完整反映原文的思想,避免曲解本意。《高僧传》说他译文:“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他所译经籍,不同经录有不同记载。《长房录》记世高译有176部,《开元录》载有95部,《高僧传》有39部,《安录》中列其所译大约只有35部40卷。
世高翻译经籍不仅采用笔译的方式,而且还采用口译的方式。由他口头翻译,再由别人记录成书,如道安经录所记载的《阿含口解》。因为世高系王族出身,所以人们常称他为安侯,他的这一类译经便称为“安侯口解”。当时洛阳是佛教传播和翻译的中心。
安世高舍弃安息王之尊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传播佛教,可以说对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他的译经和讲经方式都影响了以后的译经僧。他开创的“口解”方式,在传译过程中,分类解释,他人记录下来以后就变成了对经的一种注疏。安世高所传禅法,对当时的影响巨大,由于他的译文注重直译,意思难免有重复不通之处。总之安世高是一个在东汉初充满神异色彩的外国僧人,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具有拓荒作用的名宿。
梁鹄,字孟皇,生卒年不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人,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善八分书知名。初举孝廉为郎。光和元年(178),入鸿...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邹国人...
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市西南)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祖父袁良,习《孟氏易》袁安自幼得习祖父之学,性格庄重威严,为州里人所尊敬。初任为县中功...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徵,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二世召将即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夫天...
乱世奇僧佛图澄是晋代的一位高僧。竺佛图澄,本姓帛,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人。他很小就出家了,勤奋好学,诵习佛经数百万字,擅长讲解文义。他未读过中国的儒家经典...
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邕少...
刘德升,字君嗣,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东汉桓、灵帝时著名书法家。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 书体,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 刘德升自幼酷爱书法,...
人物生平 贾谊的一生相当短暂,总共只有三十三个春秋,但他的经历却非常丰富。他的家乡在河南洛阳,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有过系统的学习,而且颇有心得。 公元前1...
生平简介 谯周的父亲谯(山并)是一位学者。他学识宏富,尤善《尚书》,对于诸经及图纬书的造诣也很深,因而在益州颇有名气。刘焉、刘璋父子统治时期,州郡政府多次辟请他...
墨子生平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姓墨,名翟,春秋时期邾国(今山东滕州)人。墨子出身低微,自称“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
生平简介 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
《史记·周本纪第四》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螈,原为帝喾元妃。姜螈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
生平简介 沈约,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幼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宋孝建中,为奉朝请,历安西外兵参军、征西记...
唐尧,为帝喾次妃陈锋氏女庆都所生,祁姓,名放勋,号陶唐,谥曰尧,因曾为陶唐氏首领,故史称唐尧。尧有圣德,有如天之涵养,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临天下。这位德化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