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别号“灌园叟”,自号“披褐先生”
生卒:公元414~488年
朝代:南朝齐
籍贯: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
简评:古代齐史学家
生平简介
臧荣绪(公元414~488年),南朝齐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奉先曾任建陵(今江苏泰县)令,父庸民曾任国子学助教。荣绪幼年丧父,靠自己劳动养家,“躬自灌园,以供祭祀”。因此,后有“灌园叟”的别号。史称其“纯笃好学”,尤喜爱“五经”,性格孤傲清高,自号“披褐先生”,与朋友关康云一起隐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钻研典籍,穷本溯源,以著书立说、教授弟子为业,时人称为“二隐”。
荣绪虽博学多才,但从不愿为官。数次征辟从不就任。在京口教书时,南徐州刺史曾请其任西曹,举秀才,荣绪不就。萧道成(后为南朝齐高帝)为扬州刺史时征荣绪为主簿,也未赴任,隐居以终。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摆脱了传统经学的羁绊,“两晋六朝,百学荒芜,而治史者独盛”。在这种环境中,对晋朝历史进行总结也理所当然成为当时史书撰写的重点。在臧荣绪的《晋书》问世之前,已有多家晋史,但这些晋史或失于太略,或不是全史,都不能反映两晋时期的历史现实。如陆机的《晋纪》,只记追封的晋宣、景、文三帝之事;干宝的《晋记》,习凿齿的《汉晋阳秋》,王隐、虞预、朱凤、谢沈的《晋书》,也都至多记录到东晋初年为止的史事;何法盛的《晋中兴书》,只载东晋之事。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晋史著述差不多都是刘宋以来,御用文人为那些士族豪门们所编制出的谱牒类著作,其内容无非是记录两晋豪门的日常琐事、礼尚往来、婚丧嫁娶以及出兵征战,多是歌功颂德和溢美夸张之辞。
臧荣绪感到那些史书毫无价值,有的甚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了写出一部真实可靠优于前人的晋史,他认真研读古书,不惜变卖家产以为资用跋山涉水、行遍南北,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完成资料的整理后,他杜门谢客,潜心著述,最终完成了《晋书》的写作,俗称《旧晋书》。其书囊括了东西晋的全部历史,各体具备,卷帙繁富,弥补了在此之前17家《晋史》之不足。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贞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主持,房玄龄等监修《晋书》,即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再参酌群书,兼综互订而成。为区别臧荣绪的《晋书》,当时称为《新晋书》,直到后来臧书亡佚,才复称《晋书》,可见臧荣绪的《晋书》在当时影响之大,地位之重要。贞观《晋书》流传开来后,其缺点不足日益显露出来。对于当时尚存的各家晋史及其它晋代史料没有充分利用和选择考核,又好采小说入史,对一些重要史实都有所删削。可惜荣绪等人所撰旧本《晋书》均已亡佚,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清人做了不少辑佚工作。荣绪《晋书》,今有清汤球辑本,共17卷,又补遗1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清黄奭辑本,共204条,收入《汉学堂丛书》;清人王仁俊辑本1卷,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又有近人陶楝辑本2卷。
荣绪还著有《嫡寝论》、《拜五经序论》等。另有《绪洞记》作为韦曜《洞记》的续集。488年(南朝齐永明六年)病逝。臧氏《晋书》包括纪、录、志、传凡110卷,囊括从西晋到东晋的全部历史,材料丰富,内容详尽,时人称“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成为诸晋史中较为完善的一部。在唐修《晋书》前,人们往往径以《晋书》相称,甚至唐修《晋书》成书后它仍被称为《晋书》,而唐修晋书被称为新《晋书》。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一书“晋书唐人改修诸家尽废条”下高度评价臧书:“勒成司马氏一代事迹,个体具备,卷帙丰富,谅有可观,即以之传世,亦无不可。”在众多的史学史、史料学、史评、魏晋南北朝史著作中,也都对臧荣绪《晋书》有很高的评价;另外,后世《事类赋注》、《文选》、《初学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和文史之注都多有直接或间接的广征其内容者。
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孔安国,至御史大夫,自有传。宽有俊材,初见武帝,语经学。上曰:“吾始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倪宽。宽又受业...
司马彪(?-306年),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史学家、文学家。乃晋高阳王司马睦长子。自小好学,然好色而不得为嗣。后折节改志,闭门读书。晋武帝时,...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东晋安帝义熙年间曾为散骑常侍,精通诗文、书法、音乐,而对绘画最为擅长,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生平简介 陈寿(公元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陈寿少时勤学,曾拜谯周为师,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
袁安(?—92)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市西南)人。出身于儒学世家,其祖父袁良,习《孟氏易》袁安自幼得习祖父之学,性格庄重威严,为州里人所尊敬。初任为县中功...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吴国著名画家,生卒不详。是文献记载中最早一位画家,主要创作活动在孙权黄武年间(222—229),与善书法的皇象、善弈的严武、善数的赵达等...
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蔡邕少...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
樊姬,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语,不知...
生平简介 司马谈(?-前110年),西汉时史学家,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芝川镇附近)人,司马迁之父。他博学多识,曾随当时著名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从哲...
生平简介 崔鸿(公元478—525年),字彦鸾,清河县人(今山东夏津县和平原县恩城一带),北魏著名史学家。其先人仕南燕和刘宋,伯父崔光也是北魏著名史学家。父亲崔...
支遁(314——366),字道林,以字行世,东晋名士又尊称为“支公”、“林公”。俗姓关氏,陈留(今河南开封南)人,一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年幼时随其家迁往...
亡失,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讫孝宣世,有《欧阳》、《大小夏侯氏》,立於学官。《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梁王共其资用,令极意学。既成,为郡史,察举补小黄令。以候司先知奸邪,盗贼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