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别号“灌园叟”,自号“披褐先生”
生卒:公元414~488年
朝代:南朝齐
籍贯: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
简评:古代齐史学家
生平简介
臧荣绪(公元414~488年),南朝齐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奉先曾任建陵(今江苏泰县)令,父庸民曾任国子学助教。荣绪幼年丧父,靠自己劳动养家,“躬自灌园,以供祭祀”。因此,后有“灌园叟”的别号。史称其“纯笃好学”,尤喜爱“五经”,性格孤傲清高,自号“披褐先生”,与朋友关康云一起隐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钻研典籍,穷本溯源,以著书立说、教授弟子为业,时人称为“二隐”。
荣绪虽博学多才,但从不愿为官。数次征辟从不就任。在京口教书时,南徐州刺史曾请其任西曹,举秀才,荣绪不就。萧道成(后为南朝齐高帝)为扬州刺史时征荣绪为主簿,也未赴任,隐居以终。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摆脱了传统经学的羁绊,“两晋六朝,百学荒芜,而治史者独盛”。在这种环境中,对晋朝历史进行总结也理所当然成为当时史书撰写的重点。在臧荣绪的《晋书》问世之前,已有多家晋史,但这些晋史或失于太略,或不是全史,都不能反映两晋时期的历史现实。如陆机的《晋纪》,只记追封的晋宣、景、文三帝之事;干宝的《晋记》,习凿齿的《汉晋阳秋》,王隐、虞预、朱凤、谢沈的《晋书》,也都至多记录到东晋初年为止的史事;何法盛的《晋中兴书》,只载东晋之事。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时的晋史著述差不多都是刘宋以来,御用文人为那些士族豪门们所编制出的谱牒类著作,其内容无非是记录两晋豪门的日常琐事、礼尚往来、婚丧嫁娶以及出兵征战,多是歌功颂德和溢美夸张之辞。
臧荣绪感到那些史书毫无价值,有的甚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了写出一部真实可靠优于前人的晋史,他认真研读古书,不惜变卖家产以为资用跋山涉水、行遍南北,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完成资料的整理后,他杜门谢客,潜心著述,最终完成了《晋书》的写作,俗称《旧晋书》。其书囊括了东西晋的全部历史,各体具备,卷帙繁富,弥补了在此之前17家《晋史》之不足。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贞观二十年至二十二年(646—648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主持,房玄龄等监修《晋书》,即以臧荣绪《晋书》为蓝本,再参酌群书,兼综互订而成。为区别臧荣绪的《晋书》,当时称为《新晋书》,直到后来臧书亡佚,才复称《晋书》,可见臧荣绪的《晋书》在当时影响之大,地位之重要。贞观《晋书》流传开来后,其缺点不足日益显露出来。对于当时尚存的各家晋史及其它晋代史料没有充分利用和选择考核,又好采小说入史,对一些重要史实都有所删削。可惜荣绪等人所撰旧本《晋书》均已亡佚,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清人做了不少辑佚工作。荣绪《晋书》,今有清汤球辑本,共17卷,又补遗1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清黄奭辑本,共204条,收入《汉学堂丛书》;清人王仁俊辑本1卷,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补编》;又有近人陶楝辑本2卷。
荣绪还著有《嫡寝论》、《拜五经序论》等。另有《绪洞记》作为韦曜《洞记》的续集。488年(南朝齐永明六年)病逝。臧氏《晋书》包括纪、录、志、传凡110卷,囊括从西晋到东晋的全部历史,材料丰富,内容详尽,时人称“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成为诸晋史中较为完善的一部。在唐修《晋书》前,人们往往径以《晋书》相称,甚至唐修《晋书》成书后它仍被称为《晋书》,而唐修晋书被称为新《晋书》。清代学者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一书“晋书唐人改修诸家尽废条”下高度评价臧书:“勒成司马氏一代事迹,个体具备,卷帙丰富,谅有可观,即以之传世,亦无不可。”在众多的史学史、史料学、史评、魏晋南北朝史著作中,也都对臧荣绪《晋书》有很高的评价;另外,后世《事类赋注》、《文选》、《初学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和文史之注都多有直接或间接的广征其内容者。
程邈,字元岑,生卒年不详,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人,一作下杜(见许慎《说文解字叙》)、下邳人(见庾肩吾《书品》)。相传他首行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南朝羊欣《采古来...
陈钦(约公元前34年~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子佚,世居交州苍梧郡广信县(治所在今梧州市),汉代广信县是苍梧郡郡治所在,其境即今广西梧州市及广东封开县内故封...
云“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以下,皆《史记·乐书》之文也。言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於濮水之上,舍,夜半之时,闻鼓琴之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乃召师涓,听而...
老子、孔子之前二百多年,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为常人所知。其人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故学者在系统的专著中无不提及。但是,评价尚嫌不足。 此人是西周...
生平简介 班昭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陈遵,字孟公,西汉末期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生年不详,约卒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身长八尺,相貌奇伟。略通传记,赡于文辞。平时嗜酒成性,不拘礼...
崔瑗(77—142),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安平县)人,东汉学者、书法家。他是东汉著名学者崔骃的中子,幼年丧父,锐志好学,师从贾逵。年十八赴京师洛阳,交游问...
生平 宋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后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称微子开。微子启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死后葬于宋国故地,今商丘市睢阳区,...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东汉丞相,后为魏王...
为文王所作。七曰履霜操,(尹吉甫子伯奇,无罪见逐,自伤,作此曲。)八曰朝飞操,(牧犊子所作。牧犊子七十无妻,见雉朝飞,感而作此曲也。)九曰别鹤操,(商陵牧子所作...
生平简介 臧荣绪(公元414~488年),南朝齐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奉先曾任建陵(今江苏泰县)令,父庸民曾任国子学助教。荣绪幼年丧父,靠...
人物生平 贾谊的一生相当短暂,总共只有三十三个春秋,但他的经历却非常丰富。他的家乡在河南洛阳,从小就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有过系统的学习,而且颇有心得。 公元前1...
杨震(公元?一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在西汉高祖时因诛杀项羽有功,被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垂相,因功被封安平侯。...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