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集注》·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高闶撰。闶字抑崇,鄞县人。绍兴元年以上舍选赐进士第,历官礼部侍郎。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是书以程子《春秋传》为本,故仍冠以程子《原序》。其说则杂采唐宋诸家,镕以己意,不复标举其姓名。史称秦桧疑闶荐张九成,出知筠州,不赴卒。而楼钥序是书则云:“以直道忤时宰,一斥不复。家食累年,略不以事物自撄。日有定课,风雨不渝。”盖闶家居以后,历久始卒。晚年精力,尽在是书。史文言之未详也。闶大旨虽宗程《传》。然如程子据汉薄昭《与淮南王书》有齐桓杀弟之语,遂谓子纠为弟,齐桓为兄。闶则仍用三《传》、《史记》、《荀子》之文,云子纠、小白皆襄公弟。纠居长,为当立。绝不依阿牵就,务存门户之私。他如解“卫人立晋”,解“夫人氏之丧至自齐”,解“取济西田”诸条,皆深得圣人之微旨。其解“及向戌盟于刘”云:“凡因来聘而盟者,必在国内。刘,王畿采地。岂有来聘鲁而远盟于刘者?盖下文有‘刘夏’,传者以为春夏之夏,与文四年‘夏逆妇姜于齐’文同,故误增‘于刘’二字。”又如以州蒲为州满之讹。亦皆足以备一解。惟隐公元年“会防”之“防”在琅邪华县东南,《十年》“取防”之“防”在高平昌邑县西南,《文公十二年》“城诸及郓”之“郓”在成阳姑幕南,《成公四年》“城郓”之“郓”在东郡廪邱县东,闶皆混为一地,未免於考据少疏耳。原书久佚,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谨按次排比,薈稡成编。其《永乐大典》原阙者,则采各书所引闶说补之。首尾完具,复为全帙。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是书十四卷。今以篇页繁重,析为四十卷。又《宋史》本传称闶有《春秋集解》,而《永乐大典》实作《集注》,与《书录解题》同,当是宋本原题。今并从之。至所载《经》文,多从《左氏》而亦间有从《公》、《穀》者,盖宋代诸儒大都兼采三《传》,不尽如汉世专门之学也。
《春秋传》·十五卷(内府藏本)宋刘敞撰。敞所作《春秋权衡》及《意林》,宋时即有刊本。此《传》则诸家藏弆,皆写本相传。近时
《读春秋编》·十二卷(内府藏本)宋陈深撰。深字子微,平江人。尝题所居曰清全斋,因以为号。朱彝尊《经义考》引卢熊《苏州志》
《左传节文》·十五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旧本题“宋欧阳修编”,明万历中刊版也。取《左传》之文略为删削。每篇之首,分标《
《左传姓名考》·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高士奇撰。士奇有《左传地名考》,已著录。是编盖与《地名考》相辅而行,然体例庞杂
《春秋讲义》·四卷(永乐大典本)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开禧中,溪为资善堂说书,累转太子詹事。时景献
《春秋左传评注测义》·七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凌稚隆撰。稚隆字以栋,乌程人。是书诠释《左传》,以杜预《注》为宗,而博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李廉撰。廉字行简,庐陵人。明杨士奇《东里集》云“廉於至正壬午以《春
《春秋义》·三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顾懋樊撰。懋樊有《桂林点易丹》,已著录。是书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前有懋樊
《或庵评春秋三传》(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源撰。源字昆绳,号或庵,大兴人。康熙癸酉举人。是书本名《文章练要》,分
《春秋本例》·二十卷(内府藏本)宋崔子方撰。是书大旨以为圣人之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
《三正考》·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吴鼐撰。鼐有《易象约言》,已著录。《春秋》以周正纪时,原无疑义。唐刘知几始有《春
《春秋义疏》(无卷数,检讨萧芝家藏本)国朝蒋家驹撰。家驹有《尚书义疏》,已著录。是书以胡《传》为蓝本,而稍以己意更正之,
《春秋剩义》·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应麟撰。麟有《易经粹言》,已著录。是编亦摘《经》文标题而各为之说。其论“春王正月
《麟经统一篇》·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张杞撰。杞字成夫,湖州人。万历丁酉举人,官福清县教谕。其书不载《经》文,惟以《
《春秋集解》·十二卷、附《校补春秋集解绪馀》·一卷、《春秋提要补遗》·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应捴谦撰。捴谦有《周易
《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内府藏本)宋孙复撰。复字明复,平阳人。事迹详《宋史·儒林传》。案李焘《续通鉴长编》曰:“中丞国
《春秋权衡》·十七卷(内府藏本)宋刘敞撰。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庆历中举进士,官至集贤院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据其弟
《春秋衡库》·三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冯梦龙撰。梦龙字犹龙,吴县人。崇祯中由贡生官寿宁县知县。其书为科举而作,故惟以
《春秋左传典略》·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陈许廷撰。许廷字灵茂,海盐人。万历中诸生,以荐授兵部司务。其书每一公为一卷,
《春秋例要》·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考《宋史·艺文志》,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本例》、《例要》二十卷,知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