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原经》·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王心敬撰。心敬有《丰川易说》,已著录。是编不载《经》文,亦不及《经》中所书之事,惟泛论孔子之意。分为四篇:一曰《讲读八法》,二曰《通论》,三曰《原春秋之由作》,四曰《诸儒论春秋》。其大旨本《孟子》之言,以尊王抑伯为主,持论甚正。其谓孔子不以一字为褒贬,亦足以破诸家纷纭轇轕之陋。而矫枉过直,加以悬揣臆断,不顾事理之安。至谓《左传》事迹皆圣人之所删,不当复存其说。考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者,左史类也。《春秋》者,右史类也。刘知几作《史通》,叙述源流,至为明析。心敬乃援《尚书》为例,谓事迹之可存者圣人必存,如典、谟、训、诰是也。事迹之不可存者,圣人必删,如《左传》所载是也。因而尽废诸《传》,惟以《经》解《经》。不思《经》文简质,非《传》难明。即如“郑伯克段於鄢”一条,设无《传》文,则段于郑为何人,郑伯克之为何故,《经》文既未明言,但据此六字之文,抱遗经而究终始,虽圣人复生,沈思毕世,无由知其为郑伯之弟,以武姜内应作乱也。是开卷数行,已窒碍不行,无论其馀矣。况自有《六经》以后,历汉至今,通儒辈出,其失经意者固多,得经意者亦不少。心敬乃一概排斥,谓孔子之后惟孟子能知,孟子之后直至心敬乃能知。甚至谓孔门诸子未见《春秋》,故《论语》无一字及之。子思亦未见《春秋》,故《中庸》亦无一字及之。至孟子搜索阙里,始见本经。揆以事理,岂其然乎?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三十八卷康熙三十八年奉敕撰。初,胡安国作《春秋传》,张栻已颇有异议。朱子编《南轩集》,存而不删,盖
《春秋稗疏》·二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夫之撰。夫之有《周易稗疏》,已著录。是编论《春秋》书法及仪象典制之类仅十之一,
《春秋因是》·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之熉撰。之熉字惠连,麻城人。是编专为《春秋》制义比题、传题而作,每题必载一破题
《春秋笔削微旨》·二十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绍攽撰。绍攽有《周易详说》,已著录。是编采《公》、《穀》二传附会之说,
《春秋师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赵汸撰。汸常师九江黄泽。其初一再登门,得《六经疑义》十馀条以归。已复往留二载,得口
《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张洽撰。洽字元德,清江人。嘉定中进士,官至著作佐郎。端平元年,朝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宋李琪撰。琪字开伯,吴郡人。官国子司业。其书成於嘉定辛未。以诸国为
《春秋集义》·五十卷、《纲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李明复撰。明复亦名俞,字伯勇,始末无考。据魏了翁《序》,知为合阳
《春秋大义》(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希良撰。希良字石虹,黄安人。康熙乙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是编前有《自序
《春秋讲义》·四卷(永乐大典本)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著录。开禧中,溪为资善堂说书,累转太子詹事。时景献
《左传评》·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李文渊撰。文渊字静叔,益都人。《春秋左传》本以释《经》,自真德秀选入《文章正宗》,
《春秋义疏》(无卷数,检讨萧芝家藏本)国朝蒋家驹撰。家驹有《尚书义疏》,已著录。是书以胡《传》为蓝本,而稍以己意更正之,
《春秋通说》·十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黄仲炎撰。仲炎字若晦,永嘉人。其进是书《表》称肄举业而罔功。李鸣复奏《举状》,称
《春秋地理考实》·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是编所列《春秋》山川国邑地名,悉从《经
《左绣》·三十卷(通行本)国朝冯李骅、陆浩同编。李骅字天闲,钱塘人。浩字大瀛,定海人。是篇首载《读左卮言》、《十二公时事
《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内府藏本)宋孙复撰。复字明复,平阳人。事迹详《宋史·儒林传》。案李焘《续通鉴长编》曰:“中丞国
《春秋合题著说》·三卷(永乐大典本)元杨维桢撰。维桢字廉夫,号铁崖,山阴人。泰定四年进士。初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转
《春秋志》·十五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汤秀琦撰。秀琦有《读易近解》,已著录。是书为表者八:曰《春秋事迹年表》,曰《春秋
《春秋年考》·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后有《自跋》,称初成於天启甲子,重订於崇祯辛未。自署曰“天畸人”。有三
《春秋集解》·十二卷、附《校补春秋集解绪馀》·一卷、《春秋提要补遗》·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应捴谦撰。捴谦有《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