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属辞》·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赵汸撰。汸於《春秋》用力至深。至正丁酉,既定《集传》初稿。又因《礼记·经解》之语,悟《春秋》之义在於比事属辞,因复推笔削之旨,定著此书。其为例凡八:一曰存策书之大体,二曰假笔削以行权,三曰变文以示义,四曰辨名实之际,五曰谨内外之辨,六曰特笔以正名,七曰因日月以明类,八曰辞从主人。其说以杜预《释例》、陈傅良《后传》为本,而亦多所补正。汸《东山集》有《与朱枫林书》曰:“谓《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前辈言此亦多,至丹阳洪氏之说出,则此段公案不容再举矣。其言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数以为度。此论甚当。至黄先生则谓鲁史有例,圣《经》无例。非无例也,以义为例,隐而不彰。则又精矣。今汸所纂述,却是比事属辞法。其间异同详略,触事贯通,自成义例,与先儒所纂所释者殊不同。然后知以例说《经》,固不足以知圣人,为一切之说以自欺而漫无统纪者,亦不足以言《春秋》也。是故但以《属辞》名书。”又有《与赵伯友书》曰:“承笔削《行状》,作《黄先生传》,特奉纳《师说》一部、《属辞》一部。尊兄既熟《行状》,又观《师说》,则於六经复古之学,艰苦之由,已得大概。然后细看《属辞》一过,乃知区区抱此二十馀年,非得已不已,强自附於传注家,以徼名当世之谓也。其书参互错综,若未易观。然其入处只是属辞比事法,无一义出於杜撰”云云。其论义例颇确,其自命亦甚高。今观其书,删除繁琐,区以八门,较诸家为有绪。而目多者失之纠纷,目少者失之强配,其病亦略相等。至日月一例,不出《公》、《穀》之窠臼,尤嫌缴绕,故仍为卓尔康所讥(语见尔康《春秋辨义》),盖言之易而为之难也。顾其书淹通贯穿,据《传》求《经》,多由考证得之,终不似他家之臆说。故附会穿凿虽不能尽免,而宏纲大旨则可取者为多。前有宋濂《序》,所论《春秋》五变,均切中枵腹游谈之病。今并录之,俾凭臆说经者知情状不可掩焉。
《春秋经解》·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崔子方撰。子方,涪陵人,字彦直,号西畴居士。《晁说之集》又称其字伯直,盖有二字也。朱
《左传事纬》·十二卷、《附录》·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马骕撰。骕字骢御,又字宛斯,邹平人。顺治己亥进士,官淮安府推官
《春秋心印》·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郑銶撰。銶,上海入。万历中由贡生官青田县训导。是编取林尧叟《春秋句解》中所为提要
《春秋左氏传小疏》·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沈彤撰。彤有《尚书小疏》,已著录。是编以赵汸、顾炎武所补《左传》杜《注》为
《春秋谳》·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宋叶梦得撰。是书抉摘三《传》是非,主於信《经》不信《传》,犹沿啖助、孙复之馀波。於《公
《春秋惜阴录》·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编於《经》义刻意推求,而往往失之迂曲
《春秋事义全考》·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姜宝撰。宝有《周易传义补疑》,已著录。《明史·艺文志》、朱彝尊《经义考》俱载
《春秋皇纲论》·五卷(内府藏本)宋王晰撰。自称太原人,其始末无可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言其官太常博士。考龚鼎臣《东原录》
《春秋世族谱》·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陈厚耀撰。春秋之世,自王朝以迄诸侯大夫得姓受氏,各有源流。其人之见於《经》、《
《春秋传注》·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严启隆撰。启隆字尔泰,乌程人。前明诸生。其说谓孔子欲讨陈恒而不得,故作《春
《春秋或问》·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元程端学撰。端学既辑《春秋本义》,复历举诸说得失以明去取之意,因成此书。盖与
《春秋属辞比事记》·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撰,奇龄作《春秋传》,分义例为二十二门,而其书则仍从《经》文十二公之
《读春秋略记》·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略记》,已著录。其学出自黄道周,颇不拘墟於俗见,而持论不必
《春秋年考》·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后有《自跋》,称初成於天启甲子,重订於崇祯辛未。自署曰“天畸人”。有三
《读春秋编》·十二卷(内府藏本)宋陈深撰。深字子微,平江人。尝题所居曰清全斋,因以为号。朱彝尊《经义考》引卢熊《苏州志》
《日讲春秋解义》·六十四卷谨案:是书为圣祖仁皇帝经筵旧稿,世宗宪皇帝复加考论,乃编次成帙。说《春秋》者莫夥於两宋。其为进
《春秋说》·十二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田嘉穀撰。嘉穀有《易说》,已著录。是书以胡《传》为主,三《传》有为胡《传》所采者
《春秋经传辨疑》·一卷(内府藏本)明童品撰。品字廷式,号慎斋,兰溪人。弘治丙辰进士。朱彝尊《经义考》称其官至兵部员外郎。
《春秋疑问》·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经疑问》,已著录。是书不尽从胡《传》,亦颇能扫诸家穿凿之说,
《公穀汇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其书以《公》、《穀》二《传》主於发义,与《左传》主於纪事者不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