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孔义集说》·二十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沈起元撰。起元字子大,太仓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光禄寺卿。是书大旨以《十翼》为夫子所手著,又未经秦火,其书独完,故学《易》者必当以孔《传》为主。因取明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於古今说《易》诸书,无所偏主,惟合於孔《传》者即取之。其篇次则仍依今本,以《彖传》、《象传》系於《经》文之下,谓《易》之亡不亡,不系於古本之复不复。王氏以《传》附《经》,亦足以资观玩。惟《大象传》往往别自起义,《文言》则引伸触类以阐《易》蕴,皆无容附於本卦,故别出之。前列三图,一为《八卦方位图》,一为《乾坤生六子图》,一为《因重图》,皆据《系辞》、《说卦》之文。至於《河图》、《洛书》、《先天》、《后天》、《方圆》诸图,则谓此陈、邵之《易》,非夫子所本有,概从删薙,颇能扫除纷纭轇轕之习。其中亦多能推验旧说,引伸新义。如《乾彖传》“大明终始”,王注、程《传》、朱子皆未有确解,起元独取侯行果“大明,日也”之说,而证以《晋彖传》之“顺而丽乎大明”、《礼记》之“大明生於东”,於经义颇有根据。《观》六三、九五、上九之“观我生”、“观其生”,自孔疏以动出为生,而后儒遂以动作施为解之,俱不免於牵强。起元独取虞翻“生谓《坤》生民也”之说,尤有合於九五《象传》“观民”之旨。其释《大象传》比类求义,於字句相似而义不同者,推阐更为细密。在近来说《易》家中,亦可云有本之学矣。
《周易剩义》·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黄燐撰,燐字旸谷,湘潭人。其《凡例》谓说经者有未备未当,而作此以补之,故曰《剩义
《易说要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是书用王弼本,仅解《上经》、《下经》。前有康熙甲申《自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
《砚北易钞》·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黄叔琳撰。叔琳字昆圃,大兴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乾隆辛未恩加吏部
《易象与知编》·一卷、《图书合解》·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题曰“天山道人撰”。不著名氏,不知何许人也。其书惟论《河图》、
《易酌》·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刁包撰。包字蒙吉,祁州人。前明天启辛卯举人。是书用注疏本,以程《传》、《本义》为主
《周易述》·二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惠栋撰,栋字定宇,号松崖,元和人。其书主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
《易经说意》·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陈际泰撰。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行人司行人。《明史·文苑传》附见《
《易通》·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赵以夫撰。以夫字用父,宗室子。居於长乐。嘉定十年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是书前有以夫《自
《周易郑康成注》·一卷(通行本)宋王应麟编。应麟,字伯厚,庆元人。自署浚仪,盖其祖籍也。淳祐元年进士,宝祐四年复中博学鸿
《学易举隅》·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戴廷槐撰。廷槐长泰人。隆庆中贡生。其说谓《易》自商瞿而后,斯道遂晦,至宋三子而后
《周易拨易堂解》·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刘斯组撰。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甲辰举人,官杞县知县。是书前有《记略》,
《易学统此集》·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孙维明撰。其子越续成之。维明字克晟,江宁人。前有天启四年维明《自序》。其书多取
《易精蕴大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元解蒙撰。蒙字求我,吉水人。《江西通志》作“字来我”,盖字形相近而误也。中天历乙巳江
《大象观》·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刘元卿撰。元卿字调父,安福人。隆庆庚午举人。万历中官至礼部主事。《明史·儒林传》附
《周易古经》(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雷乐编。乐,建安人。嘉靖间由贡生官广州训导。是书《明史·艺文志》不著录,朱彝尊
《加年堂讲易》·十二卷(编修戈岱家藏本)国朝周渔撰。渔字大西,兴化人。顺治己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书前有《自序》,称与
《蠙衣生易解》·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郭子章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曰蠙衣生,泰和人。隆庆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
《周易起元》·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图撰。图字寄严,永丰人。是书以《太极》、《先天》、《河》、《洛》诸图合而演之
《卦爻遗稿演》·一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小引,乃其子所作。谓其父於《易》多有论说,未有完书。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