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孔义集说》·二十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沈起元撰。起元字子大,太仓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光禄寺卿。是书大旨以《十翼》为夫子所手著,又未经秦火,其书独完,故学《易》者必当以孔《传》为主。因取明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於古今说《易》诸书,无所偏主,惟合於孔《传》者即取之。其篇次则仍依今本,以《彖传》、《象传》系於《经》文之下,谓《易》之亡不亡,不系於古本之复不复。王氏以《传》附《经》,亦足以资观玩。惟《大象传》往往别自起义,《文言》则引伸触类以阐《易》蕴,皆无容附於本卦,故别出之。前列三图,一为《八卦方位图》,一为《乾坤生六子图》,一为《因重图》,皆据《系辞》、《说卦》之文。至於《河图》、《洛书》、《先天》、《后天》、《方圆》诸图,则谓此陈、邵之《易》,非夫子所本有,概从删薙,颇能扫除纷纭轇轕之习。其中亦多能推验旧说,引伸新义。如《乾彖传》“大明终始”,王注、程《传》、朱子皆未有确解,起元独取侯行果“大明,日也”之说,而证以《晋彖传》之“顺而丽乎大明”、《礼记》之“大明生於东”,於经义颇有根据。《观》六三、九五、上九之“观我生”、“观其生”,自孔疏以动出为生,而后儒遂以动作施为解之,俱不免於牵强。起元独取虞翻“生谓《坤》生民也”之说,尤有合於九五《象传》“观民”之旨。其释《大象传》比类求义,於字句相似而义不同者,推阐更为细密。在近来说《易》家中,亦可云有本之学矣。
《易本义附录纂疏》·十五卷(内府藏本)元胡一桂撰。一桂字庭芳,号双湖,婺源人。景定甲子领乡荐,试礼部不第,教授乡里以终。
《周易订疑》·十五卷、《序例》·一卷、《易学启蒙订疑》·四卷、《周易本义原本》·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旧本题“董养性撰
《易纬通卦验》·二卷(永乐大典本)案《易纬通卦验》,马端临《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俱载其名。黄震《日抄》谓其书大率为
《易图疏义》·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刘鸣珂撰。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是书因《周易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之说
《易经告蒙》·四卷、《图注》·三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赵世回撰。世回字铎峰,湘潭人。是书凡例称遵仿《本义》分卷,然其
《周易札记》·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杨名时撰。名时字宾实,江阴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定。是编乃其读《易
《水村易镜》·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祐十一年以《易》学召赴阙,充秘书省
《周易剩义》·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童能灵撰。能灵字龙俦,号寒泉,连江人。雍正中贡生。其论《易》专主《河图》,以明象
《易宪》·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沈泓撰。泓字临秋,华亭人。崇祯癸未进士。官刑部主事。是编随文诠义,不载《本义》原文,
《读易索隐》·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洪鼐撰。鼐字廷器,寿昌人。正德庚午举人。官国子监助教。朱彝尊《经义考》载有是书,注
《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元胡炳文撰。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婺源人。尝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
《易经详说》(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冉觐祖撰。觐祖字永光,中牟人。康熙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是书兼用程《传》、《本义
《来易增删》·八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祖武撰。祖武,长安人。乾隆戊午举人。是编即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其烦冗,间补
《周易清解》(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江见龙撰。见龙字寿水,杭州人。康熙中诸生。其说《易》,主象与理而略於数。如解《
《易图说》·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吴仁杰撰。仁杰字斗南,昆山人。《宋史·艺文志》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
《伏羲图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第撰。第字季立,连江人。以诸生从军,官至蓟镇游击。是书上卷,於奇偶之数,皆以黑白
《周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宋林栗撰。栗字黄中,福清人。绍兴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与朱子论《
《周易章句证异》·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翟均廉撰。均廉字春沚,仁和人。乾隆乙酉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是书取《周易》
《丰川易说》·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王心敬撰。心敬字尔辑,鄠县人。乾隆元年荐举贤良方正,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罢。心敬受业
《易经观玩篇》(无卷数,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宗洛撰。宗洛字绍川,无锡人。乾隆庚辰进士,官天镇县知县。是编《凡例》谓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