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辑说明解》·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冯椅撰”。椅有《厚斋易学》,已著录,此其别行之伪本也。案椅原书,《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此本卷数悬殊。其不合者一。又朱彝尊《经义考》载《中兴艺文志》云:“冯椅为《辑注》、《辑传》、《外传》,以程沙随、朱文公虽本古《易》为注,犹未及尽正孔《传》名义,乃改‘《彖》曰’‘《象》曰’为‘《赞》曰’,又改《系辞》上、下为《说卦》上、中,以《隋经籍志》有《说卦》三篇也”。此本仍作“《彖》曰”、“象曰”,不作“《赞》曰”,《系辞传》亦仍分上、下,不作《说卦》上、下。其不合者二。胡一桂《易本义附录纂疏》曰“冯厚斋讲《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云,箕字蜀本作其字,此继统而当明扬之时之象,其指大君当明扬之时而传之子,则其子亦为明夷矣。又谓文王作爻辞,移置君象於上六,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况明夷之主,六五在下而承之,明夷之主之子之象也。子继明夷之治,利在於贞,明不可以复夷也。后世以其为箕,遂傅会於文王与纣事,甚至以爻辞为周公作,而非文王。盖箕子之囚在文王羑里之后,方演《易》时,箕子之明未夷也。李隆山深然其说”云云,此本解《明夷》六五上六二爻,仍用旧说,未尝改箕字为其字。其不合者三。且《永乐大典》具载椅书,有《辑注》、《辑传》之目,与《中兴艺文志》同其议论,与胡氏之言同。又其以古训改今文者甚多,如裳之为常,渎之为黜,宠之为龙,拯之为承,皆本《说文》、《释文》诸家。《履》、《否》诸卦则以为旧脱卦名宜补,《姤卦》则以为勿“用取”下衍“女”字,《渐卦》则以“渐之进”“之”字为“渐”字之讹。今此书皆无其文。又《辑注》、《外传》所引诸家如司马光、王安石凡二三十家,多外间所未有,今并无之。至其各卦讲解,多沿袭《本义》,与《永乐大典》所载全殊。其为伪托,更无疑义。今椅之全书业已重编成帙,此本已可不存。以外间传写已久,恐其乱真,故存其目而论之焉。
《易原就正》·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包仪撰。仪字羽修,邢台人。拔贡生。其始末无考。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
《易问笺》·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舒芬撰。芬字国裳,进贤人。正德丁丑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谏南巡廷杖,谪福建盐课司
《易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沈一贯撰。一贯字肩吾,号蛟门,鄞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案《明史》本传
《古三坟》·一卷(内府藏本)案《三坟》之名见於《左传》,然周秦以来经传子史从无一引其说者,不但汉代至唐咸不著录也。此本晁
《吴园易解》·九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宋张根撰。根字知常,德兴人。年二十一登进士第。大观中官至淮南转运使,以朝散大夫终於家
《大易法象通赞》·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郑滁孙撰。滁孙字景欧,处州人。宋景定间进士。尝知温州乐清县,迁宗正丞、礼部郎
《陆氏易解》·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姚士粦所辑吴陆绩《周易注》也。《吴志》载绩所著有《易注》,不言卷数。《隋书·经籍
《周易口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倪天隐述其师胡瑗之说。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用范仲淹荐,由布衣拜校书郎。历太常
《易辰》·九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登选撰。登选号澹馀,鄱阳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以三百八十四爻取象之义,
《读易举要》·四卷(永乐大典本)宋俞琬撰。是书《文渊阁书目》、焦竑《经籍志》、朱睦《授经图》皆著於录。然外间传本殊稀,故
《周易浅述》·八卷(内府藏本)国朝陈梦雷撰。梦雷字省斋,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缘事谪戍,后蒙恩召还,校正铜
《胡子易演》·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胡经撰。经号前冈,庐陵人。嘉靖己丑进士。《明史·艺文志》载胡经《易演义》十八卷
《易经会通》·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邦柱、江柟同撰。邦柱字砥之,万历丙午举人。柟字楚馀。皆休宁人。其所徵引至一百七
《周易起元》·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图撰。图字寄严,永丰人。是书以《太极》、《先天》、《河》、《洛》诸图合而演之
《九正易因》(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李贽撰。贽本名载贽,晋江人。嘉靖壬子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坐妖言逮问,自杀。事
《周易辑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朱瓒撰。瓒字霑,全椒人。是书成於乾隆庚申。不言《河》、《洛》,亦不取朱子卦变之说
《水村易镜》·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林光世撰。光世字逢圣,莆田人。《馆阁续录》载其淳祐十一年以《易》学召赴阙,充秘书省
《童溪易传》·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宁德人。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董真卿以为临安人。朱彝尊
《大易象数钩深图》·三卷(内府藏本)元张理撰。理字仲纯,清江人。延祐中官福建儒学提举。是书上卷《太极图》,即周子之图。其
《周易观彖》·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光地撰。光地尝奉命纂修《周易折中》,请复用朱子古本。是编乃仍用注疏本,盖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