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纲目测海》·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何中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人,事迹具《元史·儒学传》。是书以纠《通鉴纲目》书法之同异。卷末有大德丙午《自跋》曰:朱子作《纲目》、续《春秋》,然其间书法,可商略者犹多。间附己意,缉成《纲目测海》三卷,示儿辈云云。盖不知《纲目》出赵师渊之手,犹误以为朱子书也。书中所列凡三例。一辨胡、吕二家所注。如魏徙都大梁条,胡氏谓魏王不恨不用孟子,而恨不听公叔之言,中以为徙都之后六年,孟子方至魏之类是也。一发明二家所未注。如秦人诛卫鞅条下,中补注曰:书秦人何,鞅得罪於众,犹共诛之之类是也。一乃纠正本书之讹异。於全书之中,不过十之二三耳。其中如秦魏冉出其故君之妃归于魏一条,中谓诸侯之妻宜称夫人,不宜称妃。不知元妃孟子,固《左传》文也。又汉元狩六年封三王一条,中谓宜载诰策之辞。不知《纲目》纪事之书,非载文之书也。又莽废孺子一条,中谓既书始建国元年,则不必书莽。不知孺子废而后成为始建国也。又秦王世民杀太子建成一条,中谓宜削秦王字,此泥以爵字为褒贬例也。又张柬之等举兵讨武氏一条,中谓多“之乱”二字,不知书法在“讨”字,此二字删之固可,存之亦无害也。又晋主重贵发大梁一条,中谓“宜书北迁”,不知朱子宋人,避二帝北迁之事,变其文也。其他间有可取,不过摭拾细碎,不能深裨於史学。《纲目》非无可纠,如中此书,尚未足以纠《纲目》也。
《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氏注》,已著录。是书以《通鉴》所载地名,异同沿革,最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唐温大雅撰。大雅,字彦宠,并州祁人,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事迹具《唐书》本传。
《历代二十一传残本》·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程元初撰。元初有《律古词曲赋叶韵》,已著录。是书略仿《资治通鉴纲目》之例
《宪章录》·四十七卷(内府藏本)明薛应旂撰。所载上起洪武,下迄正德,用编年之体。盖以续所作《宋元通鉴》。然采摭杂书,颇失
《通鉴胡注举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景云撰。景云里贯已附见《三国辨误》条下。是书皆参订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之
《明通纪述遗》·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一卷、二卷、四卷、五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二卷皆题绣水卜世昌校订。三卷、
《御批通鉴辑览》·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本末》·三卷乾隆三十二年奉敕撰。是书排辑历朝事迹,起自黄帝,讫於明代。编年纪
《宋史全文》·三十六卷(内府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原本题曰《续通鉴长编》,而以李焘《进长编表》冠之於前,是直以为焘之《长编
《明本纪》·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纪明太祖事迹,自起兵濠梁,迄建国金陵。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盖亦自
《此木轩纪年略》·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焦袁熹撰。袁熹有《春秋阙如编》,已著录。康熙甲午,故户部尚书王鸿绪纂辑《明史
《西汉年纪》·三十卷(永乐大典本)宋王益之撰。益之,字行甫,金华人,官大理司直。所著有《汉官总录》、《职原》等书,见马端
《通鉴纲目释地纠缪》·六卷、《补注》·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庚撰。庚,字浦山,秀水人。是书以《通鉴纲目集览》、《质
《稽古录》·二十卷(光禄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宋司马光撰。光既撰《资治通鉴》及《目录》、《考异》,又有《举要历》,有《历年图
《靖康要录》·十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曰:《靖康要录》五卷,不知作者。记钦宗在储时及靖康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刘时举撰。时举里贯无考。其结衔称通直郎、户部架阁、国史实录院检讨、兼编修
《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王祎撰。祎字子充,义乌人。少游柳贯、黄溍之门。明初徵为中书省掾。修《元史》成
《春秋编年举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正韵笺》,已著录。是书成於崇祯甲戌。凡前后二编,皆仿《史记
《国史纪闻》·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张铨撰。铨字宇衡,沁州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辽东。天启元年,大兵
《通鉴纲目前编》·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许诰撰。诰自号函谷山人,灵宝人,吏部尚书进之子,文渊阁大学士赞之兄,兵部尚书论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朝散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李焘经进”。考《宋史·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