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资治通鉴》·一百五十七卷(内府藏本)
明薛应旂撰。应旂有《四书人物考》,已著录。是编续司马光《资治通鉴》而作。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尝讥其孤陋寡闻。如王偁、李焘、杨仲良、徐梦莘、刘时举、彭百川、李心传、叶绍翁、陈均、徐自明诸家之书,多未寓目。并《辽》、《金》二史亦削而不书。惟道学宗派特详尔。今核其书,大抵以商辂等《通鉴纲目续编》为蓝本,而稍摭他书附益之。於《宋》、《元》二史,未尝参考其表志。故於元丰之更官制,至元之定赋法,一切制度,语多暗略。於《本纪》、《列传》亦未条贯。凡一人两传,一事互见者,异同详略,无所考证,往往文繁而事复。如永宁公主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请以金饰肩舆,为艺祖所戒。既载於开宝五年矣,复见於开宝八年,而讹为“永康公主”。丁谓诬谪寇准,王曾疑其太重,丁谓曰,居停主人勿复言。既载於天禧四年矣,复见於乾兴元年。越州升为府,既载於建炎四年矣,复见於绍兴元年。甚至真德秀兼宫教,劝济王孝敬以俟天命语,一篇之中,前后两见。其馀重沓窜易之误,不可枚举。所纪元事,尤为疏漏。惟所载道学诸人,颇能采据诸家文集,多出於正史之外。然杂列制诰、赠言、寄札、祭文,铺叙连篇,有同家牒,律以史法,於例殊乖。至於引用说部以补正史之阙者,又不辨虚实,徒求新异。如载吴曦之诛云:“初曦未叛时,尝校猎塞上。一日夜归,笳鼓竞奏,辚载杂袭。曦方垂鞭四视,时盛秋天宇澄霁,仰见月中有一人,骑而垂鞭,与己惟肖。问左右,所见皆符,殊以为骇。嘿自念曰:‘我当贵,月中人其我也。’扬鞭而揖之。其人亦扬鞭。乃大喜,异谋由是决”云云。其事虽见岳珂《桯史》。小说家无稽之语,可入诸编年之史乎?虽多亦奚以为,此之谓矣。
《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十二卷(内府藏本)元胡三省撰。《通鉴释文》本南宋时蜀人史炤所作,浅陋特甚。时又有海陵所刊释文,称司
《明大政记》·二十五卷(内府藏本)明雷礼撰。礼,字必进,丰城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明史·艺文志》载礼《大政记
《春秋编年举要》(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正韵笺》,已著录。是书成於崇祯甲戌。凡前后二编,皆仿《史记
《考定竹书》·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有《尚书大传》,已著录。是编以沈约所注《竹书纪年》未为详备,因采
《甲子会纪》·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薛应旂撰。前四卷以六十甲子纪年。上自黄帝八年,下至嘉靖四十二年,为七十二甲子。又每
《大事记续编》·七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王祎撰。祎字子充,义乌人。少游柳贯、黄溍之门。明初徵为中书省掾。修《元史》成
《两朝宪章录》·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吴瑞登撰。瑞登,字云卿,武进人,由贡生官光州训导。先是薛应旂纂洪武至正
《通鉴纲目前编》·二十五卷(编修邵晋涵家藏本)明南轩撰。轩,字叔后,渭南人。据轩《自序》,题吏部文选司郎中前翰林院庶吉士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永乐大典本)宋李心传撰。心传,字微之,井研人,官至礼部侍郎,事迹具《宋史·儒林传》。是书述
《明通纪述遗》·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一卷、二卷、四卷、五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二卷皆题绣水卜世昌校订。三卷、
《资治通鉴后编》·一百八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乾学撰。乾学有《读礼通考》,已著录。是编以元、明人续《通鉴》者陈桱
《明本纪》·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纪明太祖事迹,自起兵濠梁,迄建国金陵。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盖亦自
《国史纪闻》·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张铨撰。铨字宇衡,沁州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辽东。天启元年,大兵
《明六朝索隐》·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明雷礼撰,何应元校。应元不知何许人。其书以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
《通鉴续编》·二十四卷(左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旧本题元陈桱撰。桱,字子经,奉化人,流寓长洲,后入明为翰林编修,以附杨宪
《宋史全文》·三十六卷(内府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原本题曰《续通鉴长编》,而以李焘《进长编表》冠之於前,是直以为焘之《长编
《御定通鉴纲目三编》·四十卷乾隆四十年奉敕撰。初,大学士张廷玉等奉敕采明一代事迹,撰《通鉴纲目三编》,以续朱子及商辂之书
《西汉年纪》·三十卷(永乐大典本)宋王益之撰。益之,字行甫,金华人,官大理司直。所著有《汉官总录》、《职原》等书,见马端
《增节音注资治通鉴》·一百二十卷(内府藏本)宋陆唐老编。唐老,会稽人,淳熙中进士第一。故此书亦称《陆状元通鉴》。皆於司马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刘时举撰。时举里贯无考。其结衔称通直郎、户部架阁、国史实录院检讨、兼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