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二程子门人所记,而朱子复次录之者也。自程子既殁以后,所传语录,有李、吕大临、谢良佐、游酢、苏昞、刘绚、刘安节、杨迪、周孚先、张绎、唐棣、鲍若雨、邹柄、畅大隐诸家,颇多散乱失次,且各随学者之意,其记录往往不同。观尹焞以朱光庭所钞伊川语质诸伊川,伊川有若不得某之心,所记者徒彼意耳之语。则程子在时,所传已颇失其真。(案:此事见朱子后序中。)故《朱子语录》谓游录语慢,上蔡语险,刘质夫语简,李端伯语宏肆,永嘉诸公语絮也。是编成於乾道四年戊子,乃因家藏旧本,复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月先后,编第成为二十五卷。又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一卷。《语录》载陈淳问第九卷介甫言律一条何意,曰:伯恭以凡事皆具,惟律不说,偶有此条,遂漫载之。又郑可学问《遗书》有古言乾坤不用六子一段如何?曰:此一段却主张是自然之理,又有一段却不取。又《晦庵文集》内有答吕伯恭书曰:《遗书》节本已写出,愚意所删去者,亦须用草纸抄出,逐条略著删去之意,方见不草草处。若暗地删却,久远却惑人云云。今观书内如刘安节所录谨礼者不透,须看《庄子》一条,语涉偏矫,则注云别本所增。又畅大隐所记道岂可离而不可离一条,纯入於禅,则注云多非先生语。其去取亦深为不苟矣。考《文献通考》载《遗书》卷目,与此本同。而黄震《日抄》所载则至十七卷而止,与此互异。又震所载《遗书》卷目吕与叔《东见录》及《附东见录》均次为第二卷,而此本则《次附东见录》为第三卷,殆传本有异同欤?至附录中年谱一篇,朱子自谓实录所书文集内外书所载,与凡他书之可证者。震则谓朱子访其事於张绎、范棫、孟厚、尹焞而成。盖朱子举其引证之书,震则举其参考之人,各述一端,似矛盾而非矛盾也。
《学言》·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白允谦撰。允谦字子益,阳城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国朝授秘书院检讨,官至刑
《诸儒语要》·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唐顺之编。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编采诸儒之言。十四卷以前以人分,凡周子
《荀子》·二十卷(内府藏本)周荀况撰。况,赵人。尝仕楚为兰陵令,亦曰荀卿。汉人或称曰孙卿,则以宣帝讳询,避嫌名也。《汉志
《虚谷遗书》·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何国材撰。国材字维楚,江西新城人。是编凡分四种,祖陆九渊求放心之说而为《心学释疑
《榕坛问业》·十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明黄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录。此编乃其家居时讲学之语。道周自崇祯壬申削籍归
《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康熙五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初,朱子门人陈淳撰《性理字义》,熊刚大又撰《性理群书》,性理之名由是
《伊川粹言》·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宋张栻编。考宋濂《潜溪集》有此书跋,谓前序不著姓氏,相传为张南轩栻撰。则明初此
《知言》·六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胡宏撰。宏有《皇王大纪》,已著录。是编乃其论学之语,随笔札记,屡经改订而后
《延平答问》·一卷、《附录》·一卷(浙闽总督采进本)宋朱子撰。程子之学,一传为杨时,再传为罗从彦,又再传为李侗。侗字愿中
《馀山遗书》·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劳史撰。史字麟书,号馀山,馀姚人。是书谓易之为道,细无不该,远无不届。故多本易理
《周子抄释》·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吕柟撰。宋五子中惟周子著书最少,而诸儒辨论则惟周子之书最多。无极、太极之说,朱、陆
《家山图书》·一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永乐大典》题为朱子所作。今考书中引用诸说,有文公家礼,且有朱子之称,则非
《政经》·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真德秀撰。采典籍中论政之言列於前,而以行政之迹列於后,题曰传以别之,末附当时近事六条,
《庸言》·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杨万里撰。万里有《易传》,已著录。是编乃其语录。大致规摹扬雄《法言》,颇极修饰之力。较其诗
《公是先生弟子记》·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刘敞撰。敞有《春秋传》,已著录。是编题曰弟子记者,盖托言弟子之所记,而文格古
《孔子遗语》·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皆裒集群书所引孔子之言。观其孔子卜得贲一条,自记云,已见漆雕
《学脉正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李公柱编。公柱初名松,字子乔,嘉善人。崇祯庚辰进士,官歙县知县。是书取薛瑄,胡居仁
《性理纂要》·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国朝冉觐祖撰。觐祖有《易经详说》,已著录。是书前四卷为性理纂要附训,五卷至八卷为性理
《明儒讲学考》·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程嗣章撰。嗣章字元朴,号南耕,上元人。明代儒者,洪永以来多守宋儒矩矱。自陈献章
《信阳子卓录》·八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国朝张鹏翮撰。鹏翮有《忠武志》,已著录。是书凡分七目,曰体道,曰致和,曰存省,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