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语录》·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曾恬、胡安国所录谢良佐语,朱子又为删定者也。良佐字显道,上蔡人。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出监西京竹木场。复坐事废为民。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恬字天隐,温陵人。安国有《春秋传》,已著录。是书成於绍兴二十九年,朱子年三十岁,监潭州南岳庙时。生平论著,此为最早。据朱子后序称,初得括苍吴任写本一篇,皆曾天隐所记。最后得胡文定公写本二篇,凡书四篇,以相参校。胡氏上篇五十五章,记文定公问答。下篇四十九章,与版本、吴氏本略同,然时有小异。辄因其旧,定著为二篇。独版本所增多,犹百馀章,或失本旨杂他书。其尤者五十馀章,至诋程氏以助佛学,辄放而绝之。其馀亦颇刊去,而得先生遗语三十馀章别为一篇,凡所定著书三篇云云。是朱子於此书芟薙特严。后乾道戊子,重为编次,益以良佐与安国手简数条,定为今本。又作后记,称胡宪於吕祖谦家得江民表《辨道录》,见所删五十馀章,首尾次序,无一字之差。然后知果为江氏所著,非谢氏之书。则去取亦为精审。观《语录》称某二十年前得《上蔡语录》观之,初用朱笔画出合处;及再观则不同,乃用粉笔;三观则又用墨笔。数过之后,全与原看时不同。则精思熟读,研究至深,非漫然而定也。良佐之学,以切问近思为要。其言论闳肆,足以启发后进。惟才高意广,不无过中之弊。故《语录》云:看道理不可不仔细。程门高弟如谢上蔡、游定夫、杨龟山,下梢皆入禅学去。又云:上蔡《观复斋记》中说道理皆是禅底意思。又云:程子诸门人,上蔡有上蔡之病,龟山有龟山之病,和靖有和靖之病,也是合下见得不周偏,差了。其论皆颇以良佐近禅为讥。然为良佐作《祠记》,则又云以生意论仁,以实理论诚,以常惺惺论敬,以求是论穷理,其命意皆精当。而直指穷理居敬为入德之门,尤得明道教人之纲领。乃深相推重。盖良佐之学,醇疵相半,朱子於《语录》举其疵,於《祠记》举其醇,似矛盾而非矛盾也。合而观之,良佐之短长可见矣。
《问学录》·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陆陇其撰。是编大旨,主於力辟姚江之学以尊朱子。然与王守仁辨者少,而於近代之说调停於
《存学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颜元撰。是书为其《四存编》之二,以辨明学术为主。大旨谓圣贤立教所以别於异端者,以异
《紫阳宗旨》·二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宋王佖撰。佖,东阳人,即淳祐壬子作《朱子年谱序》者也。其书采辑《朱子文集》
《从政名言》·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薛瑄撰。瑄有《读书录》,已著录。案瑄年谱,宣德元年四月,服阕至都,上章愿就教职。
《朱子为学考》·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童能灵撰。能灵有《周易剩义》,已著录。是编考朱子为学之次第,分年记载,而於讲学
《张子抄释》·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吕柟撰。是编摘录张子之书。以《西铭》、《东铭》为冠,次《正蒙》十九篇,次《经学理窟
《近思录集注》·十四卷(编修徐天柱家藏本)国朝茅星来撰。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按朱子《近思录》,宋以来注者数家
《愚斋反经录》·十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宠撰。王宠字愚斋,陕西人。是书卷一至卷四为论语尊注解意,卷五为小学、大学、
《帝范》·四卷(永乐大典本)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宗文皇帝御撰,以赐太子者也。新、旧《唐书》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
《虚谷遗书》·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何国材撰。国材字维楚,江西新城人。是编凡分四种,祖陆九渊求放心之说而为《心学释疑
《程子详本》·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明陈龙正编。龙正有《救荒策会》,已著录。龙正以《二程遗书》虽朱子所手编,而
《传习录论述参》·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王应昌编。其子錟续成之。应昌有《宗谱纂要》,已著录。是编皆发明《传习录》之旨。
《思通集》·二卷、《随意吟》·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秦望撰。望字元宫,无锡人。《思通集》皆杂论义理,自太极、阴阳、天
《读书质疑》·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王錟撰。錟有《宗谱纂要》,已著录。是书仿诸儒语录随笔札记,不出前人绪论。或故为恍
《正修录》·三卷,《齐治录》·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于准撰。准字莱公,永宁人,江南总督成龙子也。官至江苏巡抚。是编因
《西田语略》·二十三卷、《续集》·二十九卷(内府藏本)明樊深撰。深有《河间府志》,已著录。此书皆杂抄先儒语类,以多为贵,
《孔丛子正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姜兆锡撰。是编即世传《孔丛子》,删去连丛子上下篇,又删去小尔雅、诘墨二篇,但以
《圣谕广训》·一卷谨案《圣谕》十六条,圣祖仁皇帝所颁。《广训》一万馀言,则我世宗宪皇帝推绎圣谟以垂范奕世者也。粤稽虞代,
《读书偶记》·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雷鋐撰。鋐字贯一,宁化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是编乃其读书札记。大旨惟以
《慎言集训》·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敖英撰。英字子发,清江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河南右布政使。是书上卷二十二目,二百